《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教案_第1頁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教案_第2頁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教案_第3頁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教案_第4頁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 川 大 學 教 案(詳細講授教案)【首頁】課程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授課專業(y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年級11級課程編號30000230課程類型必修課校級公共課( );基礎或?qū)I(yè)基礎課();專業(yè)課( )選修課限選課( );任選課( )授課方式課堂講授();實踐課( )考核方式考試();考查( )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48學 分 數(shù)3學時分配課堂講授 48學時; 實踐課 學時(注:實驗單獨設課)教材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作 者顧宜、趙長生出版社及出版時間化工出版社 2011指定參考書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5th Editor)

2、影印版化工出版社2002授課教師顧宜、趙長生等職 稱教授單 位高分子學院授課時間2013.22013.7注:表中( )選項請打“”四 川 大 學 教 案(詳細講授教案)【理、工科】周 次第 3 周, 第 3 次課備 注章 節(jié)名 稱第二章 材料結構基礎(2.5 節(jié))要點圖2-47、48作圖,難點圖2-49 (例題)例題2-2作圖,難點圖2-50圖2-51要點圖2-52簡單立方完全適用,面心立方和體心立方受限硬球模型要點參數(shù)及計算,難點圖2-55或4,4,4;6,0,6(面心立方和體心立方可側(cè)重詳講一個,另一個做作業(yè))例題2-4Fig. 3.29圖2-57Fig. 3.28圖2-56表2-16Fi

3、g. 3.30要點難點,間隙數(shù)和位置,圖2-59要注意的難點表2-17計算,難點Tab.3.3; 3.4表2-14注意與2.3.4.4節(jié)和3.4.1.2節(jié)可能有重復表2-18要點一維有序二維有序授 課方 式理論課();實踐課( );實習( )教 學時 數(shù)3教學目的及要求學習描述材料晶體(有序)結構的主要參數(shù),包括晶面及其指數(shù),面心立方、體心立方、密排六方三種典型晶體結構的主要參數(shù)的計算和表示方法;晶體材料的晶面間距測定方法和液晶的結構特點。教 學 內(nèi) 容 提 要時 間分 配第三講4. 晶向指數(shù)和晶面指數(shù)(1)(2)(3) 晶面指數(shù)(密勒指數(shù))晶面:晶體內(nèi)的陣點(組成的)平面。(影響材料的性能和

4、行為)將晶體所有的陣點劃分成平行等距的一組平面,可用一等同的晶面表示(晶面組)晶面指數(shù):又叫密勒指數(shù)用(h k l)表示。是晶面在三個晶軸上的截距倒數(shù)之比。截距用晶格常數(shù)a,b,c 的倍數(shù)r,s,t表示即:1/r : 1/s : 1/t = h : k : l選離原點;晶面與晶軸平行,截距為,該指數(shù)為零;截負端,上加橫線。 截距越大、指數(shù)越小。 Example Problem 3.8(4) 晶面族:某晶面的晶面指數(shù)乘以-1后所表示的一組晶面仍與其平行。晶面族用h k l 表示 ,代表原子排列相同(晶面方位不同)的所有晶面。對立方晶體: A111包括(1 1 1),(1 1 1),(1 1 1)

5、,(1 1 1)B110包括(110),(1 1 0),(101),(101),(011),(0 1 1)C100包括(1 0 0),(0 1 0),(0 0 1),(可通過對稱性聯(lián)系起來,晶面性質(zhì)是等同的)5晶面間距:晶面組中最鄰近的兩個晶面間的距離叫晶面間距dhkl,晶面指數(shù)低,面上具有較高的原子密度,間距大、作用力弱 a立方晶體中 d hkl = h2+k2+l2 a為點陣常數(shù) x射線衍射分析,布拉格定律測定晶面間距:n= 2 d sin = MHP (光程差)n=1,2,3,為衍射級數(shù);為波長;為衍射角2-5-3、晶體的結構 (按晶體中原子間鍵合的方式分)1) 金屬晶體:金屬鍵;無方向

6、性;原子呈圓球狀密堆積。大多為下面三種結構:(1)面心立方(fcc)配位數(shù): 12 (同層6個、上、下兩層各為3個,按密排層)晶胞中的原子數(shù):4 =81/ 8(角)+ 61/ 2(面)最近的原子間距:d(= a/2 = 2R)點陣常數(shù):a (= 4R/2 )致密度:APF=晶胞內(nèi)原子總體積/晶胞體積=0.74先排成最密排層,層間堆垛方式為ABCABC.,即第四層重疊在第一層位置,余類推(2) 密排六方 (hcp)配位數(shù): 12 (同層6個、上、兩層各為3個)晶胞中的原子數(shù):6 =121/ 6(邊角)+ 21/ 2(面)+ 3(內(nèi))最近的原子間距:d(=a2/ 3 + c2/ 4 )點陣常數(shù):a

7、 ,c致密度:0.74最密排層間堆垛方式為ABAB, 即第三層重疊在第一層位置,余類推(3)體心立方 (bcc)配位數(shù): 8 (心原子上下各為4個)晶胞中的原子數(shù):2 =81/ 8(角)+ 1(心)最近的原子間距:d(=3 a / 2)點陣常數(shù):a(= 4R/3 )致密度:0.68 三種結構的晶體學特點(4)間隙:四面體間隙和八面體間隙 fcc中的間隙: 四面體間隙數(shù):8, (每原子:8/4=2)間隙大?。ò霃剑? 3 a / 4 R = 0.225R 八面體間隙數(shù): 1(體)+ 121/ 4(棱)=4 (4/ 4 = 1)間隙大小(半徑)= a / 2 R = 0.414Rbcc中的間隙:四

8、面體間隙數(shù):1/ 2 46(面) = 12; (12/2 = 6 )間隙大小(半徑)= 5 a / 4 R = 0.291R八面體間隙數(shù): 1/ 2 6(面)+ 121/ 4(棱) =6 (6/2 = 3)間隙大?。ò霃剑?a/2 R = 0.633R a/ 2 R = 0.154R Example Problem 3.3(放到第三章?)2) 離子晶體:離子鍵,無方向性。正離子周圍配位多個負離子,離子的堆積受鄰近質(zhì)點異號電荷及化學量比限制堆積形式?jīng)Q定于正負離子電子的電荷數(shù)和相對大小(等電荷時)正、負離子半徑比越大,配位(負離子)數(shù)越高 r+/r- 配位數(shù) 晶格類型 ZnS 0.2250.414

9、 4 面心立方三種典型形式 NaCl 0.414-0.732 6 面心立方 CSCl 0.732-1 8 簡單立方 (半徑比在交界處附近易偏差,RbCl (0.8)為6 .非硬球) Example Problem 3.4 3) 共價晶體:共價鍵;有方向性、飽和性,配位數(shù)和方向受限制(配位須成鍵)多由非金屬元素組成(A族)N族元素共價晶體的配位數(shù)為(8N)。4) 分子晶體: 組元為分子. 范氏力和氫鍵僅范氏力:無方向性、飽和性、趨于密堆 還受分子非球性及永久偶極相互作用影響有氫鍵:有方向性、飽和性,堆積密度更低。5)多晶型 多晶現(xiàn)象:一種化合物存在兩種以上的晶體結構型式 溫度、壓力等外界條件變化

10、時,可能使結構型式發(fā)生改變1) 改變連接方式(不改變配位)2) 改變配位3) 改變分子或離子的對稱性4) 改變鍵型 6)液晶:熔點 清亮點有些物質(zhì):晶相 液晶相 液相 長程有序 (中介相) 短程有序 各向異性 各向同性液晶:可出現(xiàn)液晶相的物質(zhì)(1)液晶的狀態(tài):幾何形狀各向異性較大的分子形成的晶體加熱時: 失去取向序 失去位置序 固態(tài)(塑性晶體) 位置有序 僅位置有序 固態(tài)晶體 液體 取向有序 各向同性 液態(tài)(液晶) 失去位置序 僅取向有序 失去取向序 質(zhì)心可長程移動 位置 失去 固態(tài) 失去有序 取向序 位置序固態(tài)晶體 液體取向 有序 (2)液晶的分類 從出現(xiàn)液晶相的條件分;A 熱致液晶:因溫度

11、變化(熱)導致液晶相出現(xiàn)的物質(zhì)典型分子,分子量200-500,軸比(長寬比)4-8B.溶致液晶:在一定溶劑作用下,出現(xiàn)液晶相的物質(zhì)。長棒分子的軸比:-15。 從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分:A. 絲狀相(向列相):分子具有長程取向有序,質(zhì)心無長程有序B. 螺旋狀相(膽甾相):螺旋式改變?nèi)∠蚍较虻慕z狀相。C. 層狀相(近晶相):除上兩種外的熱致液晶 分子有序性更高,更接近晶體,排列呈層狀結構。10分教學重點與難點要點:晶面的表示及其指數(shù)的計算晶面間距及測定、公式晶體結構與鍵合性質(zhì)的關系面心立方、體心立方、密排六方晶體的主要參數(shù)和計算方法(點陣常數(shù)、晶胞中原子數(shù)、致密度、密度、原子間距、配位數(shù);間隙類型、數(shù)量和大?。╇x子晶體的配位數(shù)和晶格類型液晶的三種典型結構形式難點:(1)晶面指數(shù)的計算、作圖(2)晶面間距的計算 式2-45(3)金屬的三種晶體結構及參數(shù)、計算、作圖 表2-12、2-13(4)間隙的位置和數(shù)量,圖2-41(5)配位數(shù)與離子半徑比的關系及簡單計算 表2-14討論、練習、作業(yè)作業(yè)(習題和思考題)英文 3.48, 3.50, 3.57, 3.58, 3.61,3.62, 3.81中文 2-2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