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增產增注技術第十章(1)講課講稿_第1頁
油水井增產增注技術第十章(1)講課講稿_第2頁
油水井增產增注技術第十章(1)講課講稿_第3頁
油水井增產增注技術第十章(1)講課講稿_第4頁
油水井增產增注技術第十章(1)講課講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油水井增產增注技術第十章(1)一、酸化技術可分為酸洗、基質酸化和壓裂酸化。酸洗(Acid Wash) :將少量酸液注入井筒內,清除井筒孔眼中酸溶性顆粒和鉆屑及結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基質酸化(Matrix Acidizing) :在低于巖石破裂壓力下將酸注入地層,依靠酸液的溶蝕作用恢復或提高井筒附近較大范圍內油層的滲透性。主要起解除井底附近地層的堵塞作用,亦稱為解堵酸化。酸壓(酸化壓裂) (Acid Fracturing) :在高于巖石破裂壓力下將酸注入地層,在地層內形成裂縫,通過酸液對裂縫壁面物質的不均勻溶蝕形成高導流能力的裂縫。其核心問題是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離和裂縫的導流能力。一、酸化技

2、術選井選層: 優(yōu)先選擇在鉆井過程中油氣顯示好、而試油效果差的井 應優(yōu)先選擇鄰井高產而本井低產的井層。 對于多產層的井,一般應進行選擇性(分層)處理,首先處理低滲透地層。 靠近油氣或油水邊界的井,或存在氣水夾層的井,應慎重對待,一般只進行常規(guī)酸化,不宜進行酸壓。 對套管破裂變形,管外串槽等井況不適宜酸處理的井,應先進行修復,待井況改善后再處理。二、酸液類型 碳酸鹽巖油氣層的酸化主要用鹽酸,有時也用甲酸、醋酸、多組分酸和氨基磺酸等酸液。為了延緩酸的反應速度,也采用油酸乳化液、稠化鹽酸液、泡沫鹽酸液等。 砂巖油氣層的酸化主要用土酸。二、酸液類型(1)鹽酸優(yōu)點:l 屬于強酸,與許多金屬、金屬氧化物、鹽

3、類和堿類都能發(fā)生化學反應;l 鹽酸對碳酸鹽巖的溶蝕力強,反應生成的氯化鈣、氯化鎂鹽類能全部溶解于殘酸水,不會產生化學沉淀;l 反應生成的CO2部分溶于殘酸,部分呈小氣泡狀態(tài)分布于殘酸中,對酸化效果影響較小;l 酸壓時對裂縫壁面的不均勻溶蝕程度高,裂縫導流能力大;l 成本較低。二、酸液類型(1)鹽酸高濃度鹽酸優(yōu)點: 酸巖反應速度相對變慢,有效作用范圍增大; 單位體積鹽酸可產生較多氯化鈣、氯化鎂,提高了廢酸的粘度,控制了酸巖反應速度,并有利于懸浮、攜帶固體顆粒從地層中排出; 受到地層水稀釋的影響較小。二、酸液類型(1)鹽酸缺點: 與石灰?guī)r反應速度快,特別是高溫深井,由于地層溫度高,鹽酸與地層作用太

4、快,因而處理不到地層深部; 鹽酸會使金屬坑蝕成許多麻點斑痕,腐蝕嚴重。 對H2S含量較高的井,鹽酸處理易引起鋼材的氫脆斷裂二、酸液類型(2) 甲酸和乙酸 甲酸和乙酸都是有機弱酸,反應速度比同濃鹽酸要慢幾倍到十幾倍; 甲酸或乙酸與碳酸鹽作用生成的鹽類,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一般甲酸液的濃度不超過10;乙酸液的濃度不超過15; 甲酸比乙酸的溶蝕能力強,售價便宜; 適用于鹽酸液的緩速和緩蝕問題無法解決的高溫深井碳酸鹽巖層。二、酸液類型(3) 多組分酸 多組分酸是一種或幾種有機酸與鹽酸的混合物。 多組分酸有緩速作用。 酸巖反應速度依據氫離子濃度而定。多組分酸中的氫離子數主要由鹽酸的氫離子數決定。 當鹽

5、酸活性耗完后,有機酸才離解起溶蝕作用。 所以,鹽酸在井壁附近起溶蝕作用,有機酸在地層較處起溶蝕作用,混合酸液的反應時間近似等于鹽酸和有機酸反應時間之和,因此可以得到較大的有效酸化處理范圍。二、酸液類型(4) 乳化酸 乳化酸即為油包酸型乳狀液,其外相為原油。在原油中混合柴油、煤油、汽油等石油餾分; 或柴油、煤油等輕餾分。其內相一般為1531濃度的鹽酸,或有機酸、土酸等。 油酸乳化液的粘度較高,用油酸乳化液壓裂時,能形成較寬的裂縫,減少了裂縫的面容比,有利于延緩酸巖的反應速度。 油酸乳化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摩阻較大,施工注入排量受到限制。二、酸液類型(5) 稠化酸稠化酸是指在鹽酸中加入增稠劑,使酸液

6、粘度增加。 降低了氫離子向巖石壁面的傳遞速度,起到了緩速的作用。 高粘度的稠化酸與低粘度的鹽酸溶液相比,酸壓時還具有能壓成寬裂縫、濾失量小、摩阻低、懸浮固體微粒的性能好等特性。 稠化酸在地層溫度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即自動破膠,便于返排。 現使用的增稠劑在地層溫度較高時,會很快在酸液中降解,從而使稠化酸變稀。二、酸液類型(6) 泡沫酸泡沫酸是用少量泡沫劑將氣體(一般用氮氣)分散于酸液中所制成。 在酸壓中濾失量低,相對增加了酸液的溶蝕能力; 排液能力大,減了對油氣層的損害; 粘度高,在排液中可攜帶出對導流能力有害的微粒; 有降低粘土不利影響方面的作用。二、酸液類型(7)土酸 土酸:1015濃度鹽

7、酸和38濃度的氫氟酸與添加劑所組成的混合酸液。 土酸中的氫氟酸是一種強酸,對砂巖中的一切成分(石英、粘土、碳酸鹽等)都有溶蝕能力,但不能單獨用氫氟酸,由于氫氟酸與碳酸鈣和鈣長石(硅酸鈣鋁)等反應生成氟化鈣沉淀,與地層水接觸生成氟硅酸鈉和氟硅酸鉀堵塞地層。因此要與鹽酸混合配制成土酸使用。三、酸液添加劑 添加劑:酸化時要在酸液中加入某些物質,以改善酸液性能和防止酸液在油氣層中產生有害影響。 常用的添加劑種類有:緩蝕劑、表面活性劑、穩(wěn)定劑、緩速劑,有時還加入增粘劑、減阻劑、暫時堵塞劑及破乳劑等。三、酸液添加劑(1)緩蝕劑 緩蝕劑的主要作用在于減緩局部電池腐蝕作用。其機理有三方面:抑制陰極腐蝕;抑制陽

8、極腐蝕;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 鹽酸緩蝕劑: 無機緩蝕劑 : 如含砷化合物(亞砷酸鈉、三氯化砷等); 有機緩蝕劑:如胺類(苯胺、松香胺),醛類(甲醛)、喹啉衍生物、烷基吡啶、炔醇類化合物等。三、酸液添加劑(2) 表面活性劑 酸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酸液的表面張力,減少注酸和排出殘酸時的毛細管阻力,防止在地層中形成油水乳狀物,便于殘酸的排出。 一般較多地采用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油層酸化時油層內有乳化物生成時,可在酸中加入破乳劑,如有機胺鹽類,或季銨鹽類和聚氧乙烯烷基酚類活性劑。三、酸液添加劑(3) 穩(wěn)定劑 酸液與金屬設備及井下管柱接觸,溶解鐵垢和腐蝕鐵金屬,使酸液含鐵量增多。

9、油層本身含有二價鐵和三價鐵的氧化物,酸液進入地層以后,也會生成鐵離子。 為防止氫氧化鐵沉淀,避免發(fā)生地層堵塞現象,而加入的某些化學物質,稱為穩(wěn)定劑。 常用的穩(wěn)定劑有醋酸、檸檬酸,有時用乙二胺四醋酸(EDTA)及氮川三乙酸鈉鹽(NTA)等。三、酸液添加劑(4) 增粘劑和減阻劑增粘劑:酸液中加入高粘度的增粘劑能延緩酸巖反應速度,增大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范圍。 常用的增粘劑:HPAM、羥乙基纖維素和胍膠等。 增粘劑也是很有效的減阻劑,可使稠化酸的摩阻損失低于水。三、酸液添加劑(5) 暫堵劑 將一定數量的暫堵劑加入酸液中,隨液流進入高滲透層段,可將高滲透層段的孔道暫時堵塞起來,使以后泵注的酸液進入低滲透層

10、段起溶蝕作用。 常用的有膨脹性聚合物如聚乙烯、聚甲醛、PAM等。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鹽酸與碳酸鹽巖反應(1) 化學反應及生成物l 化學反應:碳酸鹽巖油氣層的酸化常用鹽酸,其反應如下:2HCl+CaCO3CaCl2+H2O+CO24HCl+MgCa(CO3)2CaCl2+MgCl2+2H2O+2CO2l 生成物:氯化鈣、氯化鎂全部溶于殘酸中。二氧化碳氣體在油藏壓力和溫度下,小部分溶解到液體中,大部分呈游離狀態(tài)的微小氣泡,分散在殘酸溶液中,有助于殘酸溶液從油氣層中排出。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反應過程 酸巖反應速度:指單位時間內酸濃度降低值或指單位時間內巖石單位反應面積的溶蝕量。 酸巖反應

11、過程由以下三步組成:酸液中的H+傳遞到碳酸鹽巖表面;H+在巖面與碳酸鹽進行反應;反應生成物Ca2+、Mg2+和CO2氣泡離開巖面。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反應過程l 表面反應:酸液中的H+在巖面上與碳酸鹽巖反應。l 擴散邊界層:H+在巖面上反應后,就在接近巖面的液層里堆積起生成物Ca2+、Mg2+和CO2氣泡,巖面附近這一堆積生成物的微薄液層,稱為擴散邊界層。l 擴散邊界層與溶液內部的性質不同。溶液內部,在垂直于巖面的方向上,沒有離子濃度差,而邊界內部,在垂直于巖面的方向上,則存在離子濃度差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 擴散邊界層的濃度分布擴散邊界層的濃度分布四、碳酸

12、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反應過程擴散作用:由于在邊界層內存在著上述的離子濃度差,反應 物和生成物就會在各自的離子濃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傳遞。這種由于離子濃度差而產生的離子移動稱為擴散作用。酸液中的H+是通過對流和擴散兩種方式,透過邊界層傳遞到巖面的。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反應過程H+的傳質速度:H+透過邊界層達到巖面的速度。 H+的傳質速度比H+在巖面上的表面反應速度慢得多。 鹽酸與碳酸鹽巖反應時,H+的傳質速度、H+在巖面上的反應速度和生成物離開巖面的速度,均對整個過程的反應速度有影響,但是起決定作用的是其中較慢的H+的傳質速度。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影響酸巖反應速度的因素:酸巖復相

13、反應速度表達式 酸巖復相反應速度主要取決于H+的傳質速度。 酸巖反應速度與擴散邊界層內離子濃度梯度的關系:(1)面容比:巖石反應表面積與酸液體積之比,。酸巖反應速度與酸巖系統(tǒng)的面容比、H+的傳質系數和垂直于邊界層方向的酸濃度梯度有關。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影響酸巖反應速度的因素: 當其它條件不變時,面容比越大,單位體積酸液中的H+傳遞到巖石表面的數量就越多,反應速度也越快。 對滲透性低的孔隙性地層,面容比很大: 酸處理時,擠入地層的酸液與巖石孔隙的接觸面積很大,酸巖反應速度接近于表面反應速度,酸液幾乎是瞬時反應完畢,活性酸深入地層的距離僅幾十厘米就變成殘酸,影響酸化效果。 酸壓時,由于壓成

14、裂縫的面容比小,酸巖反應速度相對變慢,活性酸深入地層的距離可增加到十幾米,因此,裂縫壓得越寬,酸處理的增產效果越顯著。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影響酸巖反應速度的因素:(2)酸液流速l 酸巖的反應速度隨酸液流動速度的增加而加快,因為隨流速的增加,酸液的流動可能會由層流變?yōu)槲闪?,從而導致H+的傳質速度顯著增加,反應速度相應增加。l 但隨著酸液流速的增加,酸巖反應速度的增加小于流速增加的倍比,即酸液來不及反應完已經流入地層深處,所以提高注酸排量可以增加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范圍,但排量過大會導致施工壓力大于地層破裂壓力,酸液沿裂縫流動,影響井筒周圍的酸化解堵效果。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影響酸巖反應速

15、度的因素:(3)酸液的類型 不同類型的酸液,其離解程度、離解的H+數量不同,反應速度也不同。(4)鹽酸濃度 相同濃度條件下,初始鹽酸濃度越大,余酸的反應速度越慢,因此濃酸的反應時間長,有效作用范圍比稀酸大。 根據同離子效應,當新鮮酸變?yōu)橛嗨釙r,酸液中已存在大量的生成物CaCl2,使酸溶液中的濃度增加,使鹽酸的離解度降低,濃度變低,反應速度下降。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影響酸巖反應速度的因素:(5)溫度溫度升高,H+的熱運動加劇,傳質速度加快,酸巖反應速度隨之加快。(6)壓力反應速度隨壓力增加而減慢,由試驗曲線上可以看出,當壓力小于3MPa時,壓力對反應速度的影響顯著,壓力超過56MPa,壓力

16、對反應速度的影響甚微。因此,油、氣層酸化可不考慮壓力對反應速度的影響。(7)其它因素:巖石的化學組分、物理化學性質、酸液粘度等碳酸鹽巖的泥質含量越高,反應速度相對越慢;碳酸鹽巖油層面上粘有油膜,可減慢酸巖反應速度;增大酸液粘度,限制了 H+ 的傳質速度,使反應速度減慢。四、碳酸鹽巖地層酸化-鹽酸提高酸化效果的措施:l 降低面容比;l 提高酸液流速;l 使用稠化鹽酸、高濃度鹽酸和多組分酸;l 降低井底溫度等。五、砂巖酸化-土酸 砂巖是由砂粒和粒間膠結物所組成,砂粒主要是石英和長石,膠結物主要為硅酸鹽類和碳酸鹽類物質。砂巖的油氣儲集空間和滲透通道就是砂粒與砂粒之間未被膠結物完全充填的孔隙。 砂巖油

17、氣層的酸處理:就是通過酸液溶解砂粒之間的膠結物和部分砂粒,或孔隙中的泥質堵塞物,或其它酸溶性堵塞物以恢復、提高井底附近地層的滲透率。五、砂巖酸化-土酸1.砂巖地層土酸處理原理(1)氫氟酸與硅酸鹽類以及碳酸鹽類反應時,其生成物中有氣態(tài)物質和可溶性物質,也會生成不溶于殘酸液的沉淀,其反應如下:2HF+CaCO3=CaF2+CO2+H2O16HF+CaAl2Si3O8=CaF2+2AlF3+2SiF4+8H2O反應生成的CaF2,當酸液濃度高時,處于溶解狀態(tài),當酸液濃度降低后,即會沉淀。酸液中包含有HCl時,依靠HCl維持酸液在較低的pH值,以提高CaF2的溶解度。五、砂巖酸化-土酸(2)氫氟酸與石

18、英的反應:6HF+SiO2=H2SiF6+2H2O反應生成的氟硅酸(H2SiF6)在水中可解離為H+和SiF62-而后者又能和地層水中的Ca2+、Na+、K+、NH4+等離子相結合。生成的CaSiF6、(NH)2SiF6易溶于水,而Na2SiF6及K2SiF6均為不溶物質會堵塞地層。因此在酸處理過程中,應先將地層水頂替走,避免與氫氟酸接觸,處理時一般用鹽酸作為預沖洗液。五、砂巖酸化-土酸(3)氫氟酸反應速度l 氫氟酸與碳酸鹽的反應速度最快,其次是硅酸鹽(粘土),最慢是石英。l 當氫氟酸進入砂巖油氣層后,大部分氫氟酸首先消耗在與碳酸鹽的反應上,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氫氟酸,并且妨礙了它與泥質成分的反應

19、。l 鹽酸和碳酸鹽的反應速度比氫氟酸與碳酸鹽的反應速度快,土酸中的鹽酸成分可先把碳酸鹽類溶解掉,從而能充分發(fā)揮氫氟酸溶蝕粘土和石英成分的作用。五、砂巖酸化-土酸依靠土酸液中的鹽酸成分溶蝕碳酸鹽類物質,并維持酸液較低的pH值,依靠氫氟酸成分溶蝕泥質成分和部分石英顆粒,從而達到清除井壁的泥餅及地層中的粘土堵塞,恢復和增加近井地帶的滲透率的目的。五、砂巖酸化-土酸2.鹽酸預處理的作用為了進一步防止CaF2等不溶物的沉淀和充分發(fā)揮HF對泥質成分的溶蝕作用,在土酸處理前應預先進行鹽酸處理,預處理的作用有:(1)鹽酸先溶蝕掉大部分碳酸鹽物質,減少氫氟酸的消耗,減少CaF2的沉淀,充分發(fā)揮氫氟酸對泥質和石英

20、等成分的溶蝕作用;(2)鹽酸頂替地層水,避免氫氟酸與地層水接觸,防止生成氟硅酸鉀和氟硅酸鈉沉淀。五、砂巖酸化-土酸3.土酸處理設計氫氟酸濃度超過鹽酸濃度(如6HF+3HCl)的土酸溶液為逆土酸。(1)土酸酸化設計步驟1)油氣層損害原因分析:對油氣層損害造成的低產或低注入井,主要采用試井分析確定表皮系數,結合鉆井和生產過程確定儲層損害的類型、原因、位置及范圍;2)選擇適宜的處理液配方:包括能清除損害、不形成二次沉淀酸液及添加劑等。五、砂巖酸化-土酸3)確定注入壓力或注入排量l 當施工壓力大于地層破裂壓力時,對單油氣層,酸液將沿著裂縫流動,而對井筒周圍大部分的損害帶起不到解堵的作用,同時由于砂巖油

21、氣層碳酸鹽含量低,在不加砂條件下,施工結束后裂縫將閉合,酸化的效果肯定不理想。l 施工壓力是以井底壓力低于破裂壓力為原則的。l 理想情況下的最大施工排量可以用達西方程確定:五、砂巖酸化-土酸4)確定處理液量前置液預沖洗量:預沖洗液的作用是避免地層水與HF接觸,防止HF與碳酸鹽反應生成沉淀,以提高HF的酸化效果。預沖洗液一般根據地層碳酸鹽和粘土含量以及地層的滲透率大小,使用515的鹽酸或510的醋酸。l 若徑向驅替地層內液體至損害半徑處,則需要的液量為:l 在徑向距離內溶解所有可溶于HCl的物質需要的液量為:五、砂巖酸化-土酸土酸液量:土酸的用量和氫氟酸的濃度都應有所控制,若 用量過多,氫氟酸濃

22、度過大(超過8)時,一則氫氟酸價格昂貴,二則由于大量溶解膠結物,有可能使砂粒脫落,破壞砂巖的結構,引起地層出砂。 注意:土酸用量一般不宜超過預處理的鹽酸用量,反應時間一般不超過812小時。后沖洗液量:后沖洗液的作用在于將正規(guī)處理酸液驅離井筒半徑1215倍以外,否則,殘酸中的反應產物沉淀會降低產量。 推薦的后沖洗液有:對油井,使用NH4Cl,或57.5的HCl和柴油;對氣井使用NH4Cl、57.5的HCl或氮氣。五、砂巖酸化-土酸(2)提高土酸處理效果的方法影響土酸處理效果的因素包括:l 在高溫油氣層內由于HF的急劇消耗,導致處理的范圍很 少;l 土酸的高溶解能力可能局部破壞巖石的結構造成出砂;

23、l 反應后脫落下來的石英和粘土等顆粒隨液流運移,堵塞 地層。五、砂巖酸化-土酸(2)提高土酸處理效果的方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就地產生氫氟酸,使氫氟酸處理地層深處的粘土。 同時將氟化銨水溶液與有機脂(乙酸甲脂)注入地層,一定時間后有機脂水解生成有機酸(甲酸),有機酸與氟化銨作用生成氫氟酸。 利用粘土礦物的離子交換性質,在粘土顆粒上就地產生氫氟酸(自生土酸)。 采用替換酸:氟硼酸是應用最多的一種替換酸,它可以在任何給定條件下保持較低的HF含量,因而也就具有較低的反應性,而且當HF消耗時,通過氟硼酸的水解可以產生HF。五、砂巖酸化-土酸采用互溶劑土酸處理、鹽酸氟化銨處理(自生土酸)等新工藝互溶劑的

24、作用是:有效防止破乳劑與陽離子緩蝕劑吸附在砂粒表面上;當采用陽離子破乳劑時,無論鹽酸或土酸處理均應使用互溶劑;如果使用某種活性劑它能吸附于砂巖或粘土上,則應使用互溶劑,互溶劑在酸液中能溶解活性劑從而增加了活性劑的有效性;使用非離子型活性劑對各類酸液都是非常有效的添加劑。六、酸化壓裂技術酸壓: 酸化壓裂(簡稱酸壓)用酸液作為壓裂液,不加支撐劑的壓裂。 酸壓過程中一方面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縫,另一方面靠酸液的溶蝕作用把裂縫的壁面溶蝕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壓后,裂縫壁面不能完全閉合,具有較高的導流能力,可達到提高地層滲透性的目的。六、酸化壓裂技術酸壓和水力壓裂的比較:(1)相同點:增產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25、都是相同的,目標是為了產生有足夠長度和導流能力的裂縫,減少油氣水滲流阻力。(2)主要差別:在于如何實現其導流性,對水力壓裂,裂縫內的支撐劑阻止停泵后裂縫閉合,酸壓一般不使用支撐劑,而是依靠酸液對裂縫壁面的不均勻刻蝕產生一定的導流能力。六、酸化壓裂技術1.酸液的濾失(1)酸液濾失量計算:把地層儲集空間近似為孔隙型,濾失主要受酸液的粘度控制,可以用計算壓裂液的濾失系數公式來計算。當濾失速度和濾失量都很大,酸壓施工中常出現施工壓力突然下降現象,這就是天然裂縫張開,導致酸液濾失量突然增加所致。對這種情況,一般都是通過室內巖心實驗近似確定。六、酸化壓裂技術(2)控制酸液的濾失:固相防濾失劑:最常用的酸液

26、固相防濾失劑是刺梧桐膠質和硅粉。l 刺梧桐膠質在酸中能膨脹并形成鼓起的小顆粒,在裂縫壁面形成橋塞,阻止酸蝕孔道的發(fā)展,降低濾失面積。l 硅粉在水力壓裂中常用作防濾失劑,在酸壓中加入酸壓前置液中,以填滿或橋塞酸蝕孔道和天然裂縫,有效地降低酸液的濾失。六、酸化壓裂技術前置液酸壓在注入活性酸之前,用交聯的或具有一定粘度的前置液造縫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1)采用前置液破裂地層形成裂縫,并在裂縫壁面形成濾餅,可以降低活性酸的濾失;2)冷卻井筒和地層,減緩酸液對油管的腐蝕,降低酸巖反應速度,增大酸液有效作用距離。膠化酸、乳化酸和泡沫酸等改性酸膠化酸是相當穩(wěn)定的,而且由于粘度大,在形成廢酸前能有效地防止酸液的濾失

27、。六、酸化壓裂技術2.酸液的損耗(1)影響酸穿透距離的因素酸液的類型酸液濃度注入速度地層溫度裂縫寬度地層礦物成分等六、酸化壓裂技術注入速率對酸穿透距離影響六、酸化壓裂技術裂縫寬度對酸穿透距離影響六、酸化壓裂技術溫度及酸濃度與酸穿透距離關系溫度及酸濃度與酸穿透距離關系六、酸化壓裂技術2)控制反應速度的方法降低面容比;提高酸液流速;使用稠化鹽酸、高濃度鹽酸和多組分酸;降低井底溫度等使用前置液酸壓:既可以降低地層溫度,也可以形成較寬的裂縫,還可以促進裂縫內酸液的粘性指進。加入阻滯劑(緩速劑):在碳酸鹽巖表面形成親油的膜,減少了酸與巖石的接觸機會。采用乳化酸:用煤油或柴油作外相,一定濃度的鹽酸作內相,

28、通過表面活性劑的阻滯作用,使碳酸鹽巖表面變成強親油,達到降低反應速度的目的。使用乙酸和甲酸、膠化酸、泡沫酸等:可以減緩酸巖反應速度,起到降低濾失的作用。六、酸化壓裂技術3. 酸巖復相反應有效作用距離l 殘酸:酸壓時,酸液沿裂縫向地層深部流動,酸濃度逐漸降低。當酸濃度降低到一定濃度時,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蝕能力,稱為殘酸。l 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離:酸液由活性酸變?yōu)闅埶嶂八鹘浟芽p的距離。l 裂縫的有效長度:在依靠水力壓裂作用所形成的動態(tài)裂縫中,只有在靠近井壁的那一段裂縫長度內,由于裂縫壁面的非均質性被溶蝕成為凹凸不平的溝槽,當施工結束后,仍然具有相當的導流能力的裂縫長度。六、酸化壓裂技術(3)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離的措施:在地層中產生較寬的裂縫;較低的氫離子有效傳質系數,采用泡沫酸、乳化酸或膠化酸等以減少氫離子傳質系數;較高的排量,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