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_第1頁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_第2頁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_第3頁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關鍵詞】多糖類;植物,藥用;生物類1植物多糖的生物學功能1.3抗菌抗病毒活性a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匍扇藻粗多糖具有顯著抗型和型單純皰疹病毒的活性,可抑制不同的單純皰疹病毒株,包括標準株、阿昔洛韋抗性株和臨床病毒株;其細胞毒性很低,具有較大的選擇性系數(shù)。這種粗多糖還有一定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但對流感病毒沒有抑制作用13。artins等報道傘菇多糖可以進步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小鼠腹膜巨噬細胞的殺菌活性,同時H22程度上升,并且多糖處理組的腹膜巨噬細胞甘露糖受體表達量增加,可加強無噬菌素微生物對細菌的粘附和吞噬作用,說明巴西傘菇多糖可以通過刺激宿主巨噬細胞的殺菌活性來發(fā)揮抑菌

2、活性14。1.6抗氧化和抗衰老活性Hng等以4組昆明系小鼠模型研究甘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結果說明高脂飲食組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顯著降低,與之相比,甘草多糖處理組小鼠的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顯著進步,說明甘草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可顯著氧化應激反響19。hen等從赤靈芝中別離得到靈芝多糖并應用卵巢癌小鼠模型研究其對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結果顯示,靈芝多糖處理組小鼠的丙二醛(DA)含量顯著降低、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顯著進步,說明靈芝多糖具有顯著抗氧化活性,可以用于卵巢癌的治療20。2植物多糖的構造和功能的互相關系研究顯示,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功能直接或間承受其分子構造和空間構象的影響,取代、降解等分子修飾也

3、有可能影響多糖的生物學活性。目前對多糖構效關系的研究主要包括物理性質(zhì)、一級構造、空間構象和分子修飾等方面。2.1物理性質(zhì)與生物活性多糖的物理性質(zhì)可直接影響其生物活性。如茯苓多糖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但茯苓多糖不溶于水,不便于臨床應用,假設將其羧甲基化便可得到水溶性羧甲基茯苓多糖,其抗腫瘤活性也明顯進步,便于研究和應用29。多糖的生物活性也與其相對分子量大小有關。相對分子量越大,體積越大,越不利于多糖跨越多重細胞膜障礙而進入生物體內(nèi)發(fā)揮生物學活性,但也并不是相對分子量越低越好,因為分子量過低,無法形成產(chǎn)生活性的聚合構造。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均有效,但低分子量肝素較肝素更加平安,因

4、為肝素發(fā)揮抗凝血活性的主要單元為五糖片段,無外加取代基使其更加平安(圖1)30。圖1肝素的五糖片段Fig1PentsefragentfHeparin2.4分子修飾與生物活性目前對多糖進展分子修飾的常見方法有硫酸化、磷酸化、乙?;?、烷基化、磺?;Ⅳ燃谆?。此外,其它修飾方法,如酶法、超聲波、酸降解等在多糖分子修飾中也有較好的運用。多糖經(jīng)過分子修飾后,其生物活性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溶解性改變易吸收,甚至還可能增加新的功能。如Xu等將靈芝多糖羧甲基化后在體外研究其水溶性、化學特征和抗氧化活性的變化33。其中羧甲基靈芝多糖的水溶解度明顯進步,產(chǎn)生抗氧化活性或者說其抗氧化活性顯著進步,特別是去除羥基自

5、由基和H22自由基的才能進步,推測是較高的溶解度使本來較弱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fā)揮。隨著對多糖構效關系研究的不斷深化,針對多糖的化學修飾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假如能找出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性,就可以更全面的解釋多糖化學構造和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這樣就為尋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和多糖藥物及多糖功能性食品開發(fā)奠定了基矗3植物多糖的應用前景和展望我國多糖資源豐富,尤其是來源于中草藥的植物多糖。植物多糖作為一類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質(zhì),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毒副作用小,來源廣泛,并且在高溫下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變性失活,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高效低毒藥物的研發(fā)。目前已有香菇多糖、豬苓多糖、云芝多糖、牛膝多糖等多種植物多糖應用于臨床,

6、它們在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抗?jié)?、降血糖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多糖本身構造復雜,種類繁多,構造測定和別離純化有很大的難度,有些多糖在天然植物中的含量較低且不易別離,其藥理作用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都將為多糖的研究和應用帶來挑戰(zhàn)。另外,多糖類化合物的研究與蛋白質(zhì)、核酸類物質(zhì)相比,起步晚,差距大,不夠深化,多糖的生物活性機理、成效因子以及量效和構效關系還不夠明確,尚缺乏規(guī)律性的科學根據(jù)和結論,大多還停留在推測和分析階段,對多糖的溶液構象和晶體方面的研究幾乎空白。再加上目前絕大多數(shù)用于藥理學實驗的多糖是粗制品,使得要在分子程度上說明多糖的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些缺乏就導致科研人員在尋找高活性多糖時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同時也導致缺乏的多糖構造,無法通過分子修飾或人工合成的方式獲得更多的目的多糖。因此,科研人員仍需利用先進的別離和分析技術,結合新的分析方法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確立多糖的低級構造進而推斷多糖的高級構造,加強對多糖的構效和量效關系研究,繼續(xù)深化研究多糖的別離純化、構造、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