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_第1頁
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_第2頁
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_第3頁
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_第4頁
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污染控制工程

——活性污泥法武漢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2009年4月2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緒論生化處理是自然水體水質(zhì)自凈過程中的生物凈化作用的人工強化。人工強化的途徑:構(gòu)筑與處理要求相匹配的生物凈化空間;馴化微生物,并提高生物凈化空間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chuàng)造新型微生物,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水質(zhì)凈化能力;創(chuàng)造更適合水凈化微生物的生長空間(如曝氣、投加營養(yǎng)物質(zhì)等)。人工強化與處理效率縮短水質(zhì)凈化時間;提高水質(zhì)凈化后的水質(zhì);減少水質(zhì)凈化設施所占空間;降低水質(zhì)凈化成本。3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緒論污水生物處理的分類及其特點穩(wěn)定糖與土地處理:利用天然生物凈化能力;適用于中小城市污水的凈化處理;可去除各種有機污染物;處理效率低,占地大,處理成本低。好氧生物處理(人工強化好氧微生物處理工藝):生物膜法:人工強化生物凈化,生物相固定成膜;主要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對水質(zhì)、水量變化適應性強;可用于城市污水,也可用于工業(yè)廢水;污染負荷低于活性污泥法;只適用于較小流量的污水處理;所需氧氣直接來自空氣,能耗較低;活性污泥法:人工強化生物凈化,生物相與污水充分混合,傳質(zhì)快,處理效率高;可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和膠體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以及含N、P的無機污染物;適用于各種規(guī)模的城市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的處理;所需氧氣由人工曝氣供給,能耗較高,,處理成本高。厭氧生物處理(人工強化厭氧微生物處理工藝):主要用于處理污泥、糞便和高濃度的有機工業(yè)廢水;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4ζ1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和良好的凈化污水功能的微生物及其自身代謝的殘留物組成的絮狀污泥,包括吸附在絮狀污泥上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活性污泥由活性細胞、內(nèi)源代謝殘留微生物體、未代謝不可降解有機物和吸附的無機懸浮物組成;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褐色的絮狀污泥,可以見到大量的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它們組成一個以細菌為主的特殊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微生物在污水中吸收有機污染物,進行代謝和繁殖,使污水得到凈化;5活性污泥實物圖片6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的性質(zhì)顏色:黃褐色;味道:土腥味;狀態(tài):礬花絮絨顆粒;相對密度:曝氣池混合液:1.002~1.003;回流污泥:1.004~1.006;粒徑:0.02~0.2mm;比表面積:20~100cm2/mL;含水率:98~99%。7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性能指標污泥濃度:單位體積曝氣池混合液所含懸浮固體的質(zhì)量;MLSS:懸浮固體物質(zhì)總量;MLVSS:揮發(fā)性固體成分,約55~75%

,表示有機物含量,近似于微生物含量;MLNVSS:灼燒殘量,約25~45%,表示無機物含量;處理生活污水活性污泥:MLVSS70%,MLNVSS30%。污泥沉降比SV%:曝氣池混合液靜止沉淀30min后沉淀活性污泥的體積占混合液總體積的比例;對于一般的城市污水,SV≈15~30%。8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性能指標污泥體積指數(shù)SVI:曝氣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1克干泥所占的體積(以ml計),簡稱污泥指數(shù);SVI(mL/g)=10SV(%)/MLSS(g/L);污泥指數(shù)用來表示污泥沉降性能,對于一般城市污水,SVI≈50~150

;9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的三個基本要素活性污泥: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活性污泥法的處理對象,微生物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溶解氧:耗氧微生物賴于生存、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必要物質(zhì)。10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生物處理方法,主要構(gòu)筑物是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待處理的污水與回流的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向曝氣池注入空氣進行曝氣,供給混合液足夠的溶解氧;在耗氧條件下,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收和代謝;混合液進入二沉池,沉淀分離后的活性污泥一部分會流到曝氣池,與原污水混合;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到污泥處理系統(tǒng);澄清水則溢流排放;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不斷增長,超出處理系統(tǒng)需要的活性污泥作為剩余污泥排出系統(tǒng)。1112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過程吸附階段:活性污泥具有很大活性表面(含有多糖類粘性物質(zhì)),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穩(wěn)定階段:在有氧條件下,活性污泥降吸附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yǎng)物,一部分合成新細胞質(zhì),另一部分則分解代謝以提供合成新細胞所需的能量,并最終形成CO2和H2O等穩(wěn)定物質(zhì)。13ζ12.1基本概念14ζ12.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降解有機污染物過程中的污水水質(zhì)變化曝氣初期活性污泥處于吸附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其濃度迅速降低(最初20分鐘降低60%);繼續(xù)曝氣時活性污泥處于穩(wěn)定階段,活性污泥的吸附趨于飽和,其中的微生物迅速代謝已被吸附的可降解有機污染物,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濃度降低緩慢(緊接的20分鐘降解9%,后面的80分鐘降解7%)。15ζ12.1基本概念污水中有機物去除率、降解率和吸附率的關系曲線③:污水中的有機物在相當短的時間(45min)內(nèi)完成吸附過程;曲線②:吸附有機物被微生物緩慢降解;曲線①:污水中有機物在5h內(nèi)基本去除;①=②+③。16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傳統(tǒng)曝氣工藝存在的問題曝氣池沿池長方向,有機污染物濃度逐漸降低,而供氧速度基本不變,導致前段缺氧,后段氧過剩的問題;有機污染物負荷不平衡。前段的混合稀釋能力差限制了整個系統(tǒng)的處理能力和系統(tǒng)的抗沖擊負荷的能力。17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jié)u減曝氣工藝:合理布置擴散器,沿曝氣器池長方向逐漸減少曝氣量??偪諝饬坎蛔儯幚硇侍岣?。分布曝氣(多點進水)工藝:沿曝氣器池長方向多點進水。18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完全混合工藝:從根本上解決長條形曝氣池無法徹底解決的供氧和需氧的矛盾;混合液中各部分的微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供氧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都基本相同;進水出現(xiàn)沖擊負荷,混合液的組成變化?。黄貧獬鼗径际菆A形或方形。19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淺層曝氣工藝:氣泡破裂瞬間的氧傳遞速率最大。實驗表明水面下0.6~0.8m處的曝氣動力效率最高;深層曝氣工藝:少占地、高氧傳質(zhì)速率;實際裝置:φ1~6m,h50~150m;施工工藝、井壁的防腐蝕、地下水污染等問題限制其發(fā)展。20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高負荷曝氣工藝F/M≥0.5kgBOD5/(kgMLVSS·d);有機污染物去除快(故亦稱高速曝氣工藝),曝氣時間短;有機污染物去除率低(65%),污泥產(chǎn)量大;F/M≥1.5kgBOD5/(kgMLVSS·d)時稱為超高負荷工藝,亦稱變形曝氣工藝。延時曝氣工藝曝氣時間長(24h),活性污泥處于內(nèi)源呼吸階段,剩余污泥少而穩(wěn)定;F/M≤0.15kgBOD5/(kgMLVSS·d);動力消耗高;適用小型污水處理廠、氧化溝工藝。21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接觸穩(wěn)定(吸附再生)工藝活性污泥可在很短時間內(nèi)吸附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污染物,且存在污染物的再釋放現(xiàn)象(固體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zhuǎn)變成溶解性有機物);把吸附了大量有機污染物的活性污泥分離出來(污泥濃度由2000mg/L變成8000mg/L),在另一個較小的曝氣池里完成有機物的降解的方法可提高設備利用效率;剩余污泥量增加(含有未降解有機物)。22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氧化溝工藝池體狹長,池深較淺,表面裝有臥式曝氣刷;曝氣刷的作用充氧;攪拌,使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推動混合液的流動(0.3~0.6m/s);BOD5的去除率可達95%;23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純氧曝氣工藝可大幅度提高氧分壓,從而大幅度提高混合液的氧飽和濃度,提高氧傳質(zhì)速率,提高污泥濃度,縮小系統(tǒng)體積,降低投資;可以密閉運行,減少環(huán)境干擾,避免臭氣溢出?;钚陨餅V池(ABF)工藝曝氣池之前串聯(lián)一個塔式濾池;由于后部還有處理單元,故塔式濾池可以高負荷運行;塔式濾池相當于一個充氧器,除了自身需要外,出水的DO高達6~8mg/L。24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吸附-生物降解(AB)工藝由A、B兩級活性污泥處理單元構(gòu)成;A級高負荷或超高負荷運行,曝氣時間短,但完成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過程;B級低負荷運行,曝氣時間長,處理出水水質(zhì)好;處理效果穩(wěn)定,抗沖擊負荷。污泥負荷曝氣時間A級≥2.0kgBOD5/kgMLVSS·d30~60minB級0.1-0.3kgBOD5/kgMLVSS·d2~4h25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序批示活性污泥法(SBR)空間上的完全混合式,時間上的推流式。有機物在同樣環(huán)境條件的空間里被逐漸降解;工藝系統(tǒng)簡單,無二沉池,無回流設備,投資較??;運行操作靈活,可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單元操作狀態(tài),達到脫氮、除磷效果;耐沖擊負荷,尤其適用于水量波動較大的場合;自控水平要求較高。26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MBR工藝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jié)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截留住,省去二沉池?;钚晕勰酀舛纫虼舜蟠筇岣?,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停留時間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zhì)在反應器中不斷的反應、降解,大大強化了生物反應器的功能。27進水出水空氣浸沒式超濾膜排放容器工藝泵反沖洗水箱鼓風機28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往污泥脫水Tosludgedewatering29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MBR的工藝特征:能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質(zhì)、膠體物質(zhì)、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分離工藝簡單,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zhì)好,一般不須經(jīng)三級處理即可回用;微生物濃度可增加2—3倍,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生化效率提高10~30%。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的縮短,生物反應器的占地面積相應減少;由于可防止各種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長速度緩慢的細菌(硝化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系統(tǒng)中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使一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的停留時間變長,有利于它們的分解;膜處理技術與其它的過濾分離技術一樣,在長期的運轉(zhuǎn)過程中,膜作為一種過濾介質(zhì)堵塞,膜的通過水量運轉(zhuǎn)時間而逐漸下降。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清洗可減緩膜通量的下降,維持MBR系統(tǒng)的有效使用壽命;MBR工藝不設二沉池,工藝系統(tǒng)簡單,操作方便,便于實現(xiàn)全自動運行管理。30ζ12.2活性污泥法的發(fā)展MBR的工藝特征:該工藝使用的超濾膜孔徑約為0.04μm,可以截留大部分懸浮液、有機物和微生物,維持生物反應池內(nèi)的微生物量,尤其是生長期較長的硝化菌可以生存,有效降低處理出水的氨氮濃度,大幅度提高處理出水水質(zhì),循環(huán)冷卻用水或直接作為反滲透進水。處理出水水質(zhì):細菌去除率在99.99%以上,水的回收率可達到98~99%;投資與運行費用:投資3~4萬元/m3/h,運行費用0.70~1.00元/m3;序號水質(zhì)指標進水水質(zhì)出水水質(zhì)1SS(mg/L)8012Alkm(mg/L)200253CODCr(mg/L)120304NH3-N(mg/L)2035TP(mg/L)1.50.5ζ12.3活性污泥法數(shù)學模型基礎建立模型的假設曝氣池處于穩(wěn)定的完全混合狀態(tài),混合液中的可生物降解的底物呈穩(wěn)定均勻狀態(tài)(相當于均勻溶解狀態(tài));忽略進水中的微生物濃度;忽略二沉池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忽略處理出水中攜帶的微生物量。數(shù)學模型描述的關系底物降解速度與底物濃度、微生物量(污泥濃度)的關系;微生物增長速率與底物濃度、微生物量(污泥濃度)的關系。31ζ12.3活性污泥法數(shù)學模型基礎Lawrence-McCarty模型θc=(X)τ/(ΔX/Δt)=XV/[(Q-Qw)Xe+QwXR];QX0-[(Q-Qw)Xe+QwXR]+(dX/dt)sV=0;忽略進水的微生物濃度:(Q-Qw)Xe+QwXR=(dX/dt)sV;(dX/dt)s=Y(dS/dt)u-KdX;(Q-Qw)Xe+QwXR=YV(dS/dt)u-KdXV;[(Q-Qw)Xe+QwXR]/XV=Y(dS/dt)u/X-Kd;1/θc=Y(dS/dt)u/X-Kd;32ζ12.3活性污泥法數(shù)學模型基礎1/θc=Y(dS/dt)u/X-Kd=

∵(dS/dt)u/X

=rmaxSe/(Ks+Se);

1/θc=YrmaxSe/(Ks+Se)-Kd∴Se=[Ks(1+Kdθc)]/[θc(Yrmax-Kd)-1];∵(dS/dt)u=Q(S0-Se)/V;∴1/θc=YQ(S0-Se)/XV-Kd=μ;∴X=YQ(S0-Se)θc/[V(1+Kdθc)]3334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的作用曝氣:將空氣強制分散到混合液中;在活性污泥法中,曝氣過程實質(zhì)上是將空氣中的氧氣強制溶解到混合液中的過程;曝氣的作用: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使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態(tài),在混合液中均勻分布,并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溶解氧充分混合和接觸。35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方式:鼓風曝氣:壓縮空氣通過管道系統(tǒng)被送入曝氣池底的空氣擴散裝置,以氣泡的方式擴散到混合液中,其中的氧氣轉(zhuǎn)移到液相供微生物利用;機械曝氣:利用葉輪在曝氣池表面的快速轉(zhuǎn)動,激烈攪動水面,不斷更新液面并產(chǎn)生強烈水躍,從而使空氣中的氧氣通過不斷更新的液面和強烈湍動的水躍擴散到混合液中供微生物利用。鼓風+機械曝氣富氧曝氣、純氧曝氣36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37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氣體傳遞原理雙膜理論:當氣液兩相作相對運動時,其接觸面兩側(cè)分別形成氣體邊界層(氣膜)和液體邊界層(液膜);氣膜和液膜均處于層流狀態(tài);氧的傳質(zhì)是在氣、液雙膜里進行分子擴散和在膜外進行對流擴散的過程;對于難溶解的氧來說,對流擴散的阻力比分子擴散小得多,故氧傳質(zhì)的控制步驟是雙膜間的分子擴散;氧傳質(zhì)的推動力:氣膜里存在的分壓梯度和水膜里存在的濃度梯度。38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39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40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氧傳質(zhì)的影響因素水質(zhì):憎水性有機物:在表面聚集,增加傳質(zhì)阻力;無機物:影響ρs0;溫度:溫度高,粘度小,傳質(zhì)速率大,但ρs0

變?。粴鈮海簹馀葜醒醯姆謮褐苯佑绊憳拥膫髻|(zhì)速率。41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設備鼓風曝氣由空氣凈化器、鼓風機、空氣輸配管系統(tǒng)和擴散器組成;空氣凈化器的作用是凈化空氣,保證系統(tǒng)不堵塞,鼓風機正常運行;鼓風機提供一定數(shù)量和壓力的空氣,滿足處理過程中生化反應所需氧量和系統(tǒng)阻力和擴散器上方的靜水壓頭。常用的鼓風機有羅茨鼓風機和離心式鼓風機;空氣輸配管系統(tǒng)和擴散器的作用是把鼓風機送出的空氣送到混合液中并分散成小空氣泡,使空氣中的氧擴散到混合液中;擴散器的類型:小氣泡擴散器:微孔材料制成的擴散板,氣泡直徑小于1.5㎜;中氣泡擴散器:穿孔管(φ2~3㎜)或莎綸管;大氣泡擴散器:豎管,氣泡直徑約為15㎜;微氣泡擴散器:射流曝氣等,氣泡直徑約為100μm。4243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設備機械曝氣,有豎式表曝機和臥式曝氣刷兩種:豎式表曝機:轉(zhuǎn)動軸垂直于水面,其葉輪轉(zhuǎn)動實現(xiàn)曝氣功能,充氧能力與葉輪直徑、線速度、曝氣池池型和葉輪浸沒深度有關;葉輪的提水和輸水作用,使曝氣池內(nèi)的混合液循環(huán)流動,不斷更新氣液接觸面而實現(xiàn)氧傳質(zhì);葉輪旋轉(zhuǎn)使在氣四周形成水躍,激烈攪動的混合液卷進空氣;葉輪的葉片后側(cè)在旋轉(zhuǎn)時形成負壓而吸入空氣。臥式曝氣刷:轉(zhuǎn)動軸平行于水面,軸上裝附有不銹鋼絲或板條的圓柱體,安裝在頁面,部分進入水中,由電機帶動;轉(zhuǎn)動時鋼絲把大量液滴拋向空中,并使液面激烈波動,促進氧的溶解;推動混合液在曝氣池內(nèi)循環(huán)流動,促進溶解氧的擴散轉(zhuǎn)移。44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45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設備性能指標氧轉(zhuǎn)移率:mgO2/L·h;充氧能力(動力效率):kgO2/kW·h;氧利用率:轉(zhuǎn)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與總供氧量之比(%);混合強度:單位池底面積單位時間里的曝氣量;小氣泡擴散器:2.2m3/m2·h;大中氣泡擴散器:1.2m3/m2·h;機械曝氣:13W/m3。46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47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池池型——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二池結(jié)合型推流式曝氣池平面布置:長方形,L:W=5~10,出水用溢流堰,可多折布置,一般采用鼓風曝氣;橫斷面布置:W:H=1~2,H=3~9m;平移推流:水流只沿池長方向流動,池底鋪滿擴散器,L:W值可取較大值;旋轉(zhuǎn)推流:只在池底的一側(cè)裝有擴散器,水流除了沿池長方向流動外,還有側(cè)向旋流,形成旋轉(zhuǎn)推流;曝氣池前后的混合液水質(zhì)有明顯區(qū)別。48推流式曝氣池49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池池型——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二池結(jié)合型完全混合式曝氣池池型為圓形或方形,采用表曝機;分建式:曝氣池與二沉池分開建設,便于調(diào)節(jié)控制;合建式:曝氣池與二沉池合建于一個建筑物,結(jié)構(gòu)錦湊,但難于調(diào)節(jié)控制。50機械曝氣完全混合曝氣池51鼓風曝氣完全混合曝氣池52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池池型——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二中池型結(jié)合型二池結(jié)合型曝氣池:在推流曝氣池中,在長度方向連續(xù)安裝幾個表曝機。對于每一個表曝機所影響的范圍內(nèi),為完全混合型,而對于全池而言,又近似推流式。53局部完全混合推流式曝氣池54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曝氣設備的性能測試清水中的測試原理:Na2SO3除氧:Na2SO3+1/2O2→Na2SO4,O2:Na2SO3=1:7.9;Co2+作催化劑:0.5mg/L;曝氣設備復氧;檢測復氧過程各個時刻的溶解氧濃度;測定方法:采樣點布置:均勻性、代表性和濃度分布;測定次數(shù):3次以上,根據(jù)置信度要求可以打8~10次;采集數(shù)據(jù):曝氣裝置功率、水溫、氣壓、溶解氧飽和值和瞬時值;計算總傳質(zhì)系數(shù)KLa:ln(ρso-ρo)=lnρso-KLa·t;氧傳遞速率;dρo/dt=KLa(ρso-ρo)溫度校正:KLa(t)=1.024t-20KLa(20);壓力校正:ρso標=1.0325×105×ρso測/p測;充氧能力:OC=KLa·ρso·V(kgO2/h);標準氧傳遞速率:KLa·ρso,單位:mg(O2

)/(L·h)測定條件下的ρso與手冊上查到的ρso是有差異的。采用錯誤的ρso將是直線變成曲線,取偏大值時曲線向上彎曲,取偏小值時曲線向下彎曲。55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56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運行條件下測試非穩(wěn)定條件下的測定混合液中的氧傳遞方程:57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運行條件下測試非穩(wěn)定條件下的測定非穩(wěn)定條件: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是隨時間變化。ρswo的測定:用混合液的上清液曝氣到飽和,用溶氧儀測定;β=ρswo/ρso;α=KLaw/KLa。dρo/dt=(αKLa·βρso

-r)-αKLaρo。作ρo~t曲線,求得dρo/dt;作dρo/dt~ρo曲線,求得KLaw(t);由dρo/dt~ρo曲線的截距αKLa·βρso

-r,已知α、KLa、ρswo

(即βρso

),即可求得r。58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運行條件下測試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測定穩(wěn)定狀態(tài):混合液的DO濃度不隨時間改變,曝氣設備的供氧速率等于微生物的需氧速率。αKLa(ρswo-ρo)-r=0;已知α、ρswo測定ρo和r,即可計算出αKLa=r/(ρswo-ρo);r的測定:測定具有一定溶解氧濃度的混合液的溶解氧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則r=dρ0/dt。59ζ12.4氣體傳遞原理和曝氣設備ζ12.5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過程設計設計依據(jù):進水水質(zhì)和水量;出水水質(zhì)要求;氣候條件;可供使用的場地條件。工藝設計內(nèi)容:選擇工藝流程,確定污泥回流比;選擇曝氣池、曝氣設備、二沉池類型;計算曝氣池和二沉池體積;計算供氧量和曝氣系統(tǒng)沿程阻力。60ζ12.5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過程設計曝氣池容積設計計算曝氣池形式的選擇:依據(jù):進水水質(zhì)變化、曝氣設備、場地布置;推流式處理效果好,完全混合式抗沖擊負荷。設計計算方法:有機物負荷法:污泥負荷法:依據(jù)單位微生物量在單位時間內(nèi)降解有機物的量;容積負荷法:依據(jù)單位曝氣池體積降解有機物的量;污泥泥齡法:依據(jù)微生物在不同生長期的活性不同,確定合理的污泥泥齡,使微生物生長處于對數(shù)增長期或穩(wěn)定生長期,從而達到較高的有機物降解速率或較好的出水水質(zhì)。6162ζ12.5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過程設計曝氣池容積的設計計算有機物負荷法:污泥負荷法:不同概念有倆公式:Ls=Q(S0-Se)/(XV)或Ls=QS0/(XV);V=Q(S0-Se)/(XLs)或V=QS0/(XLs);這里X和Ls應采用相應的MLSS或MLVSS。容積負荷法:LV=Q(S0-Se)/V或LV=QS0/V;V=Q(S0-Se)/LV)或V=QS0/LV;污泥泥齡法:V=[YQ(S0-Se)θc]/[X(1+Kdθc)]63ζ12.5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過程設計剩余污泥量計算按污泥泥齡計算:△X=VX/θc;根據(jù)污泥產(chǎn)率系數(shù)計算:⊿Xv=Y(S0-Se)Q-KdVXv,Y=dX/dS;⊿Xv=Yobs(S0-Se)Q,Yobs=dX′/dS,Yobs=Y/(1+Kdθc)需氧量設計計算根據(jù)有機物降解需氧率和微生物內(nèi)源代謝需氧率計算O2=a′QSr+b′VXv;O2/QSr=a′+b′VXv/QSr=a′+b′/Ls;O2/VXv=a′QSr/VXv+b′=a′Ls+b′;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需氧量O2=Q(bCOD0-bCODe)-1.42⊿Xv;O2=Q(S0-Se)/0.68-1.42⊿Xv.。(20℃,K1=0.1時,BOD5=0.68BODL)64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引言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規(guī)定的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廠出水水質(zhì)標準和實際排放值:※表中單位均為mg/L。污水脫氮除磷處理的必要性:N、P含量仍有可能引起排放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大部分回用污水的的用水設備要求更地的氮磷含量。

項目BOD5CODCr

SSNH3-N磷酸鹽(以P計)一級排放標準206020150.5二級排放標準3012030251.0

實際排放20~3040~10020~3020~506~10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吹脫法去除氨氮投加石灰調(diào)節(jié)污水的pH值為10.5~12.0;污水中的NH4+轉(zhuǎn)化為NH3:NH4++OH-=NH3↑+H2O;在吹脫塔中曝氣,使氣態(tài)NH3逸出污水;為防止污染大氣,可用稀硫酸吸收。生物脫氮基本原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N通過生物降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過程轉(zhuǎn)化為N2、NOx溢出;硝化反應是在好氧條件下,污水中的硝化菌將NH4+氧化為NO2-和NO3-的過程。65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生物脫氮基本原理:硝化細菌是化能自養(yǎng)菌,生長率低,對環(huán)境變化較為敏感:適宜溫度:20~30℃,低于15℃反應速度迅速下降,低于5℃反應幾乎停止;較長的泥齡:大于硝化菌最小世代時間的兩倍以上;66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生物脫氮基本原理:硝化細菌是化能自養(yǎng)菌,生長率低,對環(huán)境變化較為敏感:適宜的pH值:硝化菌對pH值敏感。要維持pH=7~8,則污水中必須有足夠的堿度中和硝化反應產(chǎn)生的H+(mol比1:2);足夠的DO濃度,最好保持DO≥2mg/L;氧化1g氨氮需耗氧4.57g(亞硝化反應3.43g,硝化反應1.14g),同時消耗重碳酸鹽堿度7.07g,亞硝酸菌和硝酸菌分別增殖0.146g和0.019g;亞硝化菌和硝化菌的特征基本相似,但亞硝化菌的生長速率大,生長時代周期短,較易適應水質(zhì)水量的變化和其它不利的環(huán)境條件。因此,當出現(xiàn)不利環(huán)境條件時,硝化菌受到抑制,則硝化過程中便產(chǎn)生NO2-的累積。67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生物脫氮基本原理:反硝化反應是指在無氧條件下,污水中反硝化菌將NO2-和NO3-轉(zhuǎn)化為N2的過程。其反應方程式為:68反硝化菌屬異養(yǎng)型兼性厭氧菌,在有氧存在時,它以O2為電子受體進行好氧呼吸,在無氧而有NO3-或NO2-存在時,則以NO3-或NO2-為電子受體,有機碳為電子供體進行反硝化反應。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生物脫氮基本原理反硝化菌要求的環(huán)境條件:pH=6.5~7.5,高于8或低于6都會迅速降低反應速率;污水溫度5~40℃,低于15℃時反應速率明顯降低;需要有機碳源(如甲醇)作電子供體。當碳源不足時,反硝化反應生成的N2量減少,而大量生成N2O;有機碳源:投加甲醇;原水中的有機碳;內(nèi)源呼吸碳—細菌體內(nèi)的原生物質(zhì)及其貯存的有機物。69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生物脫氮生物脫氮工藝脫氮過程:有機氮→氨氮→硝態(tài)氮→單質(zhì)氮;好氧條件下,異養(yǎng)微生物將有機氮轉(zhuǎn)化為氨氮;好氧條件下,硝化菌將氨氮轉(zhuǎn)化為硝態(tài)氮;厭氧條件下,反硝化菌將硝態(tài)氮轉(zhuǎn)化為單質(zhì)氮;傳統(tǒng)工藝按脫氮的過程來安排污水處理流程;而近年開發(fā)的脫氮工藝把脫氮過程放在廢水處理流程的前部(稱前置反硝化工藝);70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三級生物脫氮工藝有機物降解和氨化、硝化、反硝化在三個反應器中獨立進行,并分別有各自的污泥回流系統(tǒng)和沉淀池;反硝化反應器設攪拌裝置,以保持污泥懸浮和泥水混合;反硝化反應器外加碳源;三段獨立,便于運行和控制有機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脫氮效果均好;流程長,構(gòu)筑物多,基建費用高,且應外加碳源而提高運行成本。改進的三級生物脫氮工藝有機物降解和氨化、硝化合并在一個反應池中進行,同樣有各自的污泥回流系統(tǒng)和沉淀池;污泥負荷低,水里停留時間和泥齡長。71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脫氮工藝(A/O)反硝化段設置在系統(tǒng)前部,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不需要外加碳源;混合菌群交替處于好氧缺氧和有機物濃度高低變化之中,有利于改善污泥性能;反硝化產(chǎn)生的堿度可以補充硝化反應消耗堿度的50%;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處理進水中的有機物,節(jié)省后續(xù)的曝氣量;脫氮率70%,出水仍有一定濃度碳酸鹽,已在二沉池發(fā)生反硝化而造成污泥上浮。內(nèi)循環(huán)增大曝氣池水力負荷和動力消耗。后置缺氧-好氧生物脫氮工藝反硝化碳源:補充外來碳源,:活性污泥內(nèi)源呼吸;反硝化速率低,只有前置缺氧反硝化速率的1/3~1/8。7273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利用原污水碳源的生物脫氮工藝將部分原水引入反硝化池作為碳源;不需外碳源降低成本,且降低除碳硝化池的負荷;原污水碳源成分復雜影響反硝化效果和除碳效果;有后曝氣的生物脫氮工藝在反硝化池后增加曝氣池;提高出水水質(zhì),但加長流程、增加造價和運行成本。74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Bardenpho工藝硝化段和反硝化段交替設置,一般組合在一個推流式曝氣池的不同區(qū)域內(nèi);第一段利用原水的碳源和回流混合液中的硝態(tài)氮進行反硝化反應;第二階段利用內(nèi)源呼吸進行反硝化;最后的曝氣池用于吹脫混合液中的氮氣,提高污泥沉淀性能,防止二沉池的污泥上浮現(xiàn)象;該工藝比三段脫氮工藝節(jié)省投資和運行費用;脫氮比較徹底。75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同步消化反硝化過程存在好氧反硝化菌,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可以進行反硝化作用;利用曝氣池里的溶解氧分布不均勻構(gòu)成的缺氧好氧區(qū)域同步完成消化反硝化過程;反應器中的DO空間分布不均勻形成的缺氧好氧區(qū)域;活性污泥中由于氧傳遞過程存在的濃度梯度而形成的缺氧好氧區(qū)域。76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化學法除磷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中90%的磷是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的,可用石灰沉淀法除去;使用混凝劑加速磷酸鈣沉淀過程,提高處理效果;在磷酸鈣沉淀過程中,污水中的有機物產(chǎn)生共沉淀,有機物的去除率可達40~80%,有效地提高了出水水質(zhì);產(chǎn)生污泥量較大,但在污泥處置過程中,磷不易再釋放出來產(chǎn)生二次污染。PO43-+Mg2++NH4++6H2O=MgNH4PO4·6H2O↓77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生物法除磷好氧吸磷:聚磷菌在好氧條件將體內(nèi)的聚β羥基丁酸(PHB)好氧分解,釋放的能量供聚磷菌增殖和吸收污水中的磷酸鹽以聚磷的形式積聚于體內(nèi);聚磷菌排入沉淀池后進入?yún)捬鯛顟B(tài),其攜帶的有機污染物在產(chǎn)酸菌的作用下轉(zhuǎn)化為乙酸苷;厭氧放磷: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體內(nèi)的聚磷為無機磷重新溶入污水中,產(chǎn)生的能量供自身生存和吸收污水中的乙酸苷并轉(zhuǎn)化為聚β羥基丁酸(PHB)貯存于體內(nèi);過量增殖的聚磷菌以剩余污泥的形式(含有過量吸收的磷)排出系統(tǒng),達到污水除磷的目的。生物除磷的影響因素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合成聚β羥基丁酸需要碳源,而碳源的質(zhì)量會影響合成過程。投加乙酸等低級脂肪酸有利于聚磷菌的吸收轉(zhuǎn)化,因而在厭氧池加入消化池上清液可加速厭氧放磷過程;污泥中含有大量硝酸鹽在厭氧條件下會發(fā)生反硝化反應,與聚磷菌的放磷過程爭奪碳源,抑制聚磷菌的放磷過程;提高溫度,有利于放磷過程。溫度10→30℃,放磷速度提高5倍。78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A/O工藝由厭氧池和好氧池組成的同時去除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的生物處理系統(tǒng);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將細胞中的磷釋放后進入好氧狀態(tài),在好氧條件下吸收比厭氧狀態(tài)釋放的量更多的磷,然后這些過量吸磷的微生物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tǒng),達到從污水中除磷的目的;BOD5:P>10:1;DO>2mg/L;適當?shù)钠貧鈺r間。79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弗斯特利普(Phostrip)工藝對污泥消化的上清液進行除磷處理后再返回處理系統(tǒng);工藝特征:放磷過程在單獨的除磷池中進行,對進水的P/BOD5沒有特殊限制,可適用于進水水質(zhì)波動大、有機負荷低、剩余污泥少的場合;適合于對現(xiàn)有工藝的改造。80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脫氮除磷-A2/O工藝在A/O工藝中增設一個缺氧區(qū),并使好氧區(qū)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區(qū)進行反硝化脫氮;而二沉池的污泥回流到厭氧區(qū)完成放磷過程,然后通過缺氧區(qū)到好氧區(qū)完成吸磷過程;從而達到同時脫氮除磷的目的;污泥交替進入好氧缺氧和有機物濃度高低變化之中,絲狀菌少,有利于改善污泥性能;81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改進的Bardenpho工藝相當于二級A/O工藝串聯(lián),即厭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第二級A/O工藝的缺氧池利用內(nèi)源碳源進行脫氮,最后的曝氣池吹脫N2,改善污泥的沉淀性能;在Bardenpho工藝之前增加厭氧池,以穩(wěn)定除磷效果。由于經(jīng)過兩段脫氮,污泥中的硝酸鹽含量低,不會在前置的厭氧段產(chǎn)生反硝化反應影響除磷效果。82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UCT工藝缺氧段分為兩段,一段完成好氧段回流混合液的反硝化,另一段完成回流污泥中少量的硝酸鹽的反硝化,然后回流到厭氧段進行放磷過程;該工藝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回流污泥中硝酸鹽對厭氧段的干擾。但增加回流工藝導致運行費用增加;83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SBR工藝將除磷脫氮的各種反應,通過時間順序上的控制,在同一個反應器中完成;工藝過程:進水過程中,好養(yǎng)菌進行好氧分解,污水中的DO→0;厭氧菌進行厭氧發(fā)酵,反硝化過程開始;反硝化過程完成,靜置沉淀,沉淀污泥處于厭氧狀態(tài),聚磷菌放磷;開始曝氣,進行碳降解、氮硝化和聚磷菌的吸磷過程;靜置沉淀,排除上清液,完成一個周期。84ζ12.6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藝及其設計脫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的影響因素DO的控制;好氧段必須有足夠的DO,保證有機碳的降解和聚磷菌中的PHB的降解;DO會干擾厭氧段聚磷菌的磷釋放過程,為減少回流污泥攜帶DO的量,好氧段的DO一般控制在2mg/L;營養(yǎng)比例:BOD5/TP≥15(控制20~30),才能達到較好的除磷效果;BOD5/TN=5~8,可認為碳源是足夠的;泥齡的控制:泥齡長,則污泥含磷量低,除磷效果差。但過短會影響碳降解和脫氮效果。以除磷為目的的工藝污泥泥齡一般控制在3.5~7天。8586ζ12.8二次沉淀池基本原理二沉池里同時存在絮凝沉淀、成層沉淀和壓縮沉淀三種沉淀類型;二沉池的沉淀效果取決于污泥的絮凝性能、二沉池的表面水力負荷;二沉池排除污泥的含水率取決于污泥的脫水特性和污泥斗的體積;二沉池中的污泥的沉淀非自由沉淀,不適用淺層理論;在二沉池裝設斜板或斜管有助于改善污泥沉淀的水力條件,但無助于污泥濃縮,且易于積存污泥造成運行問題和增加二沉池的基建投資。87ζ12.8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設計注意事項:進水均勻布置,減少擾動以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絮凝環(huán)境和充分發(fā)揮二沉池所有表面的作用;布置較多出水堰槽,減少出水引起的擾動,避免污泥絮體被出水帶走;污泥斗的體積既要考慮污泥濃縮的要求,也要考慮防止溶解氧耗盡后產(chǎn)生反硝化導致污泥上??;設計計算計算公式:A=qV/uV=rqVt;計算沉淀面積時不計回流水量;U取0.3~0.5㎜/s;污泥濃度較大時取低限。88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水力負荷造成水力負荷變化的因素污染源特性決定的污水流量變化;雨水徑流造成的流量變化;平衡水力負荷的手段增設水量調(diào)節(jié)池;同時運行多臺污水提升泵,與調(diào)節(jié)池配合穩(wěn)定污水流量;水力負荷變化對系統(tǒng)的影響曝氣時間短,有機污染物去除率低;二沉池停留時間短,出水水質(zhì)差。89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有機負荷污泥負荷與BOD5去除率密切相關;容積負荷與曝氣設備的供氧能力密切相關;通常取污泥負荷為0.3kgBOD5/kgMLSS·d,可進入硝化階段;污泥負荷大于0.5kgBOD5/kgMLSS·d為高負荷活性污泥法,出水水質(zhì)較差,剩余污泥量大;污泥負荷小于0.1kgBOD5/kgMLSS·d為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出水水質(zhì)好,剩余污泥量少,但曝氣池體積大。90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91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微生物濃度根據(jù)曝氣設備的氧傳質(zhì)速率和污泥負荷確定;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濃度為2000mg/L;曝氣時間與曝氣時間相關的因素:出水水質(zhì)要求(降解率、是否硝化等)、控制微生物的生長模式(污泥產(chǎn)量等)。92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污泥泥齡(微生物平均停留時間)估算方法:曝氣池的污泥量÷每日排泥量(每日微生物增長量);與水力停留時間的關系:不回流時,兩者相等;在曝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污泥產(chǎn)率低,污泥泥齡長;與污泥絮凝性能的關系:污泥泥齡短,微生物活性好而分散,絮凝性能不好;污泥泥齡長,微生物老化,絮凝性能變差,且惰性物質(zhì)分散于水中,使出水水質(zhì)變差;93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污泥泥齡(微生物平均停留時間)繁殖世代時間大于污泥泥齡的微生物不能在系統(tǒng)中增長。94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氧傳遞速率是確定系統(tǒng)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相關因素有:氧在氣液兩相的傳質(zhì)速率,這與氧分散程度、氧擴散推動力有關;氧在水相中的傳質(zhì)、送到微生物表面的速率,這與混合液的紊動條件、混合程度有關;兩種曝氣方式的氧傳遞速率機械曝氣:分散水相,小水滴與空氣接觸,空氣中氧的分壓不變,同樣表面積的氧傳遞速率大;鼓風曝氣:分散空氣,小氣泡與混合液接觸,空氣中氧的分壓隨著氧傳遞的進行不斷降低,同樣表面積的氧傳遞速率也逐漸變小(這是淺層曝氣的理論依據(jù));兩種曝氣方式的特點:鼓風曝氣:氣泡大小和曝氣強度的協(xié)調(diào),保證氧傳質(zhì)和污泥保持懸浮狀;機械曝氣:混合深度和動力消耗,慢速攪拌混合深度大,氧傳遞速率高,但對減速傳動裝置要求高。在泥齡滿足要求的條件下,曝氣池是否出現(xiàn)硝化是檢驗供氧是否充足的指標。95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回流污泥濃度96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回流污泥率回流方式:螺旋泵、空氣提升;回流率的確定:曝氣池的污泥濃度、污泥沉淀性能和沉淀池的沉淀特性;回流污泥和沖擊負荷:改變回流量,控制污泥負荷不變:需增大需氧量、增大二沉池出力,常導致出水水質(zhì)惡化;固定回流量,入流變小,曝氣池污泥濃度提高,二沉池污泥減少,為負荷增加提供了容量;季節(jié)變化,應適當調(diào)節(jié)回流率。溫度低,需要較高污泥濃度,可提高回流率。97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曝氣池的構(gòu)造構(gòu)型有利于減少死角和水頭損失;曝氣池的深度取決于鼓風機的壓頭或表曝機的功率,在同樣動力消耗的前提下,曝氣深度大時的氧傳遞速率大;寬度一般是深度的2~3倍,但應用旋流方式應是接近于相等;具體構(gòu)造應與曝氣機的性能匹配。98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pH和堿度進水的堿度和蛋白質(zhì)代謝后的碳酸銨構(gòu)成的堿度是維持混合液的pH的緩沖劑;當混合液堿度低,不能中和微生物代謝產(chǎn)生的CO2和有機酸時,混合液的pH值下降。這時可以加石灰等堿性物質(zhì)中和。這些堿性物質(zhì)與CO2反應生成的碳酸鹽具有酸堿緩沖能力;當pH值低于6時,混合液會抑制細菌生長,并刺激霉菌和其他真菌生長,導致污泥絮凝性能差,大量微生物流失,嚴重時導致系統(tǒng)崩潰。99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溶解氧濃度溶解氧是維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進行耗氧代謝的必備條件;為維持微生物正常代謝的DO為0.1~0.3mg/L,則混合液應維持的DO與污泥絮凝體大小、結(jié)構(gòu)和影響氧擴散性能的種種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為2~3mg/L;過渡的曝氣不但不能提高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還會因曝氣過程中的過分擾動混合液導致污泥絮凝體的破碎。對于絮凝性能較差的污泥將不能重新凝聚,導致出水水質(zhì)惡化。100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污泥膨脹及其控制污泥膨脹:現(xiàn)象:污泥的結(jié)構(gòu)松散,不易沉淀,體積膨脹,SVI值增高,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少,顏色變異;導致污泥膨脹的主要原因:物質(zhì)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缺少氮、磷、鐵等營養(yǎng)元素,溶解氧濃度低,水溫高,pH值低等因素都會使絲狀菌大量繁殖;超負荷、污泥泥齡過長、有機物過度吸附;排泥不暢,沉積的污泥結(jié)合水異常增多;101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污泥膨脹及其控制污泥膨脹:控制方法:針對發(fā)生原因采取措施。缺氧、水溫高引起,加大曝氣量,降低負荷、降低MLSS以降低需氧量;負荷過高引起,提高MLSS以調(diào)整負荷;缺少氮、磷、鐵等營養(yǎng)元素引起則投加相應營養(yǎng)物質(zhì);pH至過低,投加石灰等堿性物質(zhì);污泥絮凝性能不好,投加Fe3Cl混凝劑幫助凝聚,刺激菌膠團生長;投加硅藻土、濕面粉、粘土等惰性物質(zhì)以降低污泥指數(shù);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抑制絲狀菌繁殖;停止進水,“悶曝”一段時間;在曝氣池放置填料,改善污泥的凝聚和沉淀性能。102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污泥膨脹及其控制污泥解體現(xiàn)象:污泥絮凝體為細化,出水水質(zhì)渾濁,處理效果變差;可能的原因:運行控制不當,如曝氣過量等,使污泥中的微生物-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平衡被破壞,絮凝性能差;進水中存在有毒物質(zhì),微生物受到抑制或傷害,代謝能力下降,從而使污泥失去活性;控制方法:若是運行原因,檢查進水量、污泥回流量、空氣量、排泥狀態(tài)、SVI、MLSS、DO等參數(shù),及時調(diào)整到正常范圍;進水混入有毒物質(zhì),及時查明來源,責成其按規(guī)定作局部處理后排入。103ζ12.9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運行與管理污泥脫氮現(xiàn)象:污泥成塊狀上?。辉颍何勰嗄帻g長,硝化程度高,沉淀池在缺氧的條件下(DO≤0.5mg/L)發(fā)生反硝化作用,產(chǎn)生的N2吸附于污泥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