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學測試答案_第1頁
一、教育學測試答案_第2頁
一、教育學測試答案_第3頁
一、教育學測試答案_第4頁
一、教育學測試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學綜合測試一、單項選擇題在教育的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決定性的矛盾是()教育者與教育容之間的矛盾B.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C.受教育者與教育容之間的矛盾D.受教育者與教育組織形式之間的矛盾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的是( )赫爾巴特 B.桑代克C.烏申斯基D.夸美紐斯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則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兒童的一切天賦,第一個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人是()裴斯泰洛齊B.夸美紐斯C.盧梭D.洛克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 )知識、智力、能力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礎性學力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智力、情感《國民教育與制度》是最早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探討教育學問題的著作,其作者是( )凱洛夫B.克魯普斯卡婭 C.賢江D.恩格斯( )的教育具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特點。原始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小學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后可進行抽象講解,這體現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A.順序性B.個別差異性C.不平衡性D.階段性TOC\o"1-5"\h\z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被稱為( )A.教育學的雛形 B.世界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C.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D.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美育的最高層次的任務是( )A.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 B.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C.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D.對美學的學習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徑是( )A.上課 B.教學C.智育D.教育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在中國教育界的具體實踐是( )A.教育實驗的熱潮 B.教育改革的實踐C.素質教育運動 D.教育的國際化走勢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不包括( )A.本體性知識B.條件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教育機智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準則是( )A.課程計劃B.課程標準C.課程目標D.課程理論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從( )開始的。A.京師大學堂的建立B.五四以后C.京師同文館的建立D.廢科舉,興學校中小學教材的編寫要考慮的首要原則是( )形象性與興趣性統(tǒng)一 B.娛樂性與生活性統(tǒng)一C.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 D.知識性與個性統(tǒng)一TOC\o"1-5"\h\z學校組織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是( )A.課程目標B.課程標準C.課程計劃D.教科書下列不屬于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的是( )A.孟子B.盧梭C.裴斯泰洛齊 D.荀子“孟母三遷”反映了( )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A.遺傳B.環(huán)境C.學校教育 D.個體主觀能動性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價值追( )A.全員參與B.學生為本C.決策分享D.個性化( )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政治、經濟要求,明令頒布實行的一定歷史階段教育工作的總的指導方針或總方向。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針C.教育政策D.培養(yǎng)目標TOC\o"1-5"\h\z我國教育史上頒布的第一個規(guī)定男女同校的學制是( )A.壬寅學制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學在官府”“以吏為師”指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處于( )A.專門化階段B.職業(yè)化階段C.非職業(yè)化階段D.專業(yè)化階段我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 )A.癸卯學制B.壬寅學制C.壬戌學制D.壬子癸丑學制教育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是因為( )A.人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 B.人的發(fā)展具有順序性C.人的發(fā)展具有互補性 D.人的發(fā)展具有個別差異性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這說明( )A.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階段性 B.人的發(fā)展具有差異性C.人的發(fā)展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 D.人的發(fā)展具有順序性26.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A.示性B.創(chuàng)造性C.系統(tǒng)性D.復雜性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边@是()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huán)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紐斯C.赫爾巴特D.贊科夫我國西周時期學校教育的主要容是六藝,它包括( )天文學、數學、醫(yī)學、修辭、辯證法、音樂文法、修辭、辯證法、幾何、騎馬、下棋算術、幾何、文法、辯證法、天文、書數禮、樂、射、御、書、數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 )的統(tǒng)一體。A.社會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教育在發(fā)展中與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并不同步,這是教育的( )A.能動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對獨立性“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fā)展起影響作用。A.教育B.環(huán)境C.遺傳D.主觀努力—些事例顯示,對“獸孩”進行的補救教育都不很成功,這表明人的發(fā)展具有()A.順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關鍵期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問題是()A.教育為誰服務 B.教育怎樣培養(yǎng)人C.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D.要把教育引向何方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是()A.面向全體學生 B.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C.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D.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作為一門職業(yè)最早出現于()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C.文藝復興時期D.近代社會我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的“七藝”都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核心課程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最高表現是()A.預見性B.目的性C.創(chuàng)造性D.選擇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體現了教師的()A.創(chuàng)造性B.示性C.長期性D.復雜性我國第一個實行的現代學制是()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六三三學制 D.壬子癸卯學制取得教學成功的因是()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科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學工作 B.公共關系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實驗演示使學生得到感性知識所采用的直觀手段屬于()A.實物直觀 B.模像直觀 C.言語直觀 D.感知直觀()提出了課的類型和結構的概念,使班級授課制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C.布魯納D.凱洛夫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所提出的課題和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自行發(fā)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是()A.發(fā)現法B.練習法C.實習作業(yè)法D.實踐活動法將教育評價分為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差異評價,其劃分依據是()教育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不同作用教育評價參照的基準不同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中有關實證與思辨的特色評價的分析方法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A.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社會實踐活動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團活動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動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品德認識 B.品德意志 C.品德情感 D.品德行為關于體諒模式的特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堅持性惡論 B.堅持人具有一種天賦的自我實現趨向C.把培養(yǎng)健全人格作為德育目標 D.大力倡導的德育觀德育中的實際鍛煉法不包括()A.春游B.公益勞動C.生產勞動 D.樹立榜樣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A.上好每一堂課 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C.了解和研究學生 D.教育好個別學生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的班級管理理論是()A.管理B.目標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規(guī)管理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A.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C.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D.開展多種多樣的班級活動借助學生的成績表、作業(yè)、日記等書面材料對學生進行了解的方法是()A.觀察法B.分析書面材料法 C.調查法 D.談話法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活動更有利于()A.發(fā)展學生個性 B.促進“溫故知新”C.加強“教學相長” D.堅持“循序漸進”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是()A.科技活動 B.學科活動C.體育活動 D.社會活動把兩個及其兩個以上年級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yè)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jié)課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A.分層教學 B?合作學習C?小班教學D?復式教學根據研究目的,改變或控制某些條件,以引起被試者某種心理活動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這種心理活動之間因果關系的辦法,稱為()A.觀察法B.實驗法C.調查法D.問卷法讓“一草一木都能說話”“每一墻壁都能說話”體現了什么德育方法()A.冶教育法 B.榜樣示法C.說服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三結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三結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C.校長、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D.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三結合我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A.榜樣示法 B.說服教育法 C.品德評價法D.情感冶法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A.講授法B.談話法C.討論法D.練習法63.()是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A.常規(guī)班會 B.班務會C.主題班會D.生活班會64.()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探索,強調研究與行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A.教育敘事研究 B.教育行動研究 C.教育質性研究 D.教育調查研究()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品德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的德育方法。A.榜樣示法 B.品德修養(yǎng)指導法 C.冶教育法 D.品德評價法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A.師生共同參加的 B.學生自愿選擇的

C.受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規(guī)的D.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把大班教學、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的教學組織形式是()A.班級授課制 B.分組教學制 C.道爾頓制 D.特朗普制一名學生決心改掉遲到的毛病,遵守學校紀律??啥煲坏剑t遲不肯起床,結果又遲到了。對該生的教育應該培養(yǎng)()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德育規(guī)律和德育原則的關系是()A.兩者相同 B.后者指導前者 C.后者反映前者 D.前者決定后者按照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施教,體現了()的教學原則。A.高速度B.高難度C.量力性D.直觀性教學活動的本質是()A.認識活動 B.實踐活動C.交往活動D.課堂活動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tǒng)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體良C.杜威D.夸美紐斯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A.領會知識 B.鞏固知識C.運用知識D.檢查知識TOC\o"1-5"\h\z通過對地圖的直觀感知而進行的直觀教學方式是( )A.實物直觀B.模像直觀C.形象直觀D.言語直觀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班級授課制 B.小組合作學習 C.個別教學 D.現場教學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教育者與德育容之間的矛盾受教育者與教育容之間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 )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教師了解學生最簡單最常用的班級管理方法是()A.觀察法B.調查法79.A.觀察法B.調查法79.課外教育工作是(A.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課外校外的文體活動個案研究屬于()課外校外的文體活動個案研究屬于()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A.歷史研究B.比較研究 C.調查研究D.實驗研究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A?涂爾干B?盧梭C?贊科夫D?福祿貝爾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tǒng)一過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學生“品德差、學習差,幾乎沒有合作行為,而且誰也不知道該做什么”,這是學生對()領導方式的典型反應。A?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專斷型 D?強硬專斷型我國于()年對《義務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訂。A?1986B?1987C.2006D.2007最早將《四書》和《五經》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的是下列哪個朝代?()A.明代B?漢代C?宋代D?元代教師提高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自我觀察,發(fā)現和改進其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是教師作為()的角色。A.設計者 B?指導者C?組織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這句話反映了下列哪種因素對人發(fā)展的影響?()A.遺傳B?環(huán)境C?教育D?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小學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學教育活動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這反映了小學教育目的的()A?教育作用 B?評價作用 C?導向作用 D?激勵作用作為傳統(tǒng)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學者是()A.杜威 B?盧梭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是指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yǎng)的人的特殊要求。A.教育方針 B?教育目的 C?教學目標 D?培養(yǎng)目標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把學生在學習中學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一種固定資本。這說明他認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 B.育人功能 C.文化功能D.經濟功能“揠苗助長”“陵節(jié)而施”違背了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 )A.個體差異性B.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C.順序性和階段性 D.均衡性教師職業(yè)的特殊要必須具有()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泰勒認為,課程評價是為了找出結果與目標詞的差距,并利用這種反饋信息作為修訂課程計劃的依據,據此提出的課程評價模式是()A.目標評價模式 B.目標游離評價模式C.背景、輸入、過程、結果評價模式 D.差距評價模式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能起到主導作用提出在“學科結構”基礎上的“發(fā)現學習”的是()A.布魯納B.馬斯洛C.裴斯泰洛齊D.布魯姆“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辦教育,注重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所體現的教育目的論是()A.個人本位論B.本位論C.社會本位論D.興趣本位論“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出自哪部教育著作()A.《孔子》B.《學記》C.《中庸》D.《孟子》名詞術語脫離實物,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A.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B.啟發(fā)性原則C.因材施教原則D.鞏固性原則“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體現德育的( )原則。A.導向性B.疏導C.因材施教D.發(fā)展性二、判斷題TOC\o"1-5"\h\z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西歐在封建社會時期,形成了兩種著名的封建教育體系即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 )學校應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教育化首先是指教育機會均等。( )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所以應拋棄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 )教育學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并隨其發(fā)展而發(fā)展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的《普通教育學》的出版是教育學形成一門學科的標志。( )“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這說明了家庭作業(y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癸卯學制是我國第一個由政府以法令形式頒布的學制系統(tǒng)。( )國家主義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臘的柏拉圖,在19世紀達到高潮。( )相對于生物起源論、心理起源論而言,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起源論更能反映教育起源的本質。()孟母擇鄰的故事表明環(huán)境因素決定著人的身心發(fā)展變化。( )學生全面發(fā)展就是促進學生平均發(fā)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學對象。( )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于近代。( )教師不屬于專業(yè)技術人員。( )教育是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本能的無意識模仿。( )生產力的發(fā)展制約著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 )教育學發(fā)展的在動力是教育問題的發(fā)展。( )對個體身心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遺傳。( )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例式教學又稱為實例式教學。( )分組教學是為了克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它比班級授課制優(yōu)越。( )講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學。( )德育過程就是品德形成過程。(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班集體全體成員的全面發(fā)展。( )任何不顧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年齡特征而強求一律,不僅會打擊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且還會降低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效果。()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叫做形成性評價。()TOC\o"1-5"\h\z德育目標確定了培養(yǎng)人的總體規(guī)格和要求,但必須落實到德育容上。( )中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京師大學堂。()“桃不言,下自成蹊”體現的是德育方法中的榜樣示法。()家庭教育開始最早,持續(xù)時間最短。( )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傳授對實際有用的知識,至于學生智力開發(fā)無需特別訓練。這是形式教育論的觀點。()“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則。( )衡量一節(jié)課好壞的標準是教師教得怎么樣。( )在學校教育中,搞好了教學就搞好了智育。()馬卡連柯提出了班級平行管理的理論。()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學生知識,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新課改強調的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注重研究的結論甚于研究的過程。()某中學開設了線條畫、垂釣技術等課程資源供學生選擇,這是地方課程。()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賞。()我國的必修課程一般包括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教師備課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了解學生、了解課程計劃、設計教法。()體育課教師在課堂上為糾正某學生的不規(guī)動作,令其反復練習10次屬于體罰。()學生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最主要因素。()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叫形成性評價。()素質教育是促進各體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三、簡答試述20世紀后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特點。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從老師的方面說,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簡述因材施教原則的涵義及其貫徹要求。上好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簡述我國中小學主要的德育原則。班主任如何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簡述課外校外活動的特點。四、論述試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和表現。試述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試述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缺點。試述我國當前中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趨勢。五、案例分析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么,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干什么?”“聽螞蟻唱歌呢?!睂W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到?!昂f,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里清醒過來。于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fā)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家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怎么知道螞蟻不會唱歌?”請從教育觀、學生觀、師生關系的角度分析教師的行為書生對剛接任的一個班級進行摸底測驗,滿分100分的試卷,有個學生的語文只考了8分。老師找他談話。談話中,老師開門見山地說:“我聽語文老師說,你上課根本就不聽講,是嗎?”學生答:“是?!薄奥犇愀改刚f,你在家也不寫作業(yè),是嗎?”學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想做?!崩蠋熣f:“你根本不聽講,不學習,還能考8分,說明你挺聰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會比這次考得好?!崩蠋煱阉械阶约焊按蜷_試卷,幫他分析每一題,哪些只要去學習記憶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師允許這個學生上課不聽講,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容進行學習;在期中考試時他考了40多分。之后老師繼續(xù)幫他檢查學習的效果,幫他確定學習容,不斷地督促、檢查他的學習落實情況,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這樣老師轉化了一個語文成績很差的學生。請用教學原則和教學評價理論對該案例進行分析。教育學綜合測試答案一、單項選擇題

1—5CAACB1—5CAACB11—15CDCDC21—25CCBBB31—35DBDCD41—45DAADA51—55CCCBA61—65BACBB71—75AAABA81—85AABCC91—95DCCAC二、判斷題5x廠x廠x15廠xx廠廠21—25廠xxxx31—35x廠xx廠41—45xxx廠廠6—10BDDCB16—20CDBDB26—30ABBDB36—40AACAB46—50BACAD56—60BDBAA66—70DDCCC76—80DDADC86—90DCBCD96—100ACCAB6—10xxxx廠16—20xx廠廠x26—30x廠xx廠36—40xx廠xx46—50xxxx廠三、簡答題試述20世紀后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特點(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6) 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學性。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chuàng)造性;(2)教師勞動的連續(xù)性和廣延性;(3)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4)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性;(5)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從老師的方面說,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取決于教師。為此,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學生。(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4)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5)發(fā)揚教育。(6)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7)正確處理師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9)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間接性規(guī)律)(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雙邊性規(guī)律)(3)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發(fā)展性規(guī)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教育性規(guī)律)教學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2)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fā)性原則(5)循序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8)量力性原則簡述因材施教原則的涵義及其貫徹要求。(1)基本涵義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②教師要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③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使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長都得以發(fā)揮。上好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學生方面:(1) 要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2)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3) 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4)要使個別學生得到照顧。教師方面:(1)教學目標明確(2)教學容準確(3)教學結構合理(4)教學方法適當(5)講究教學藝術(6)板書有序(7)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是上好課的最根本的要求。簡述我國中小學主要的德育原則。(1)導向性原則(2)疏導原則(3)因材施教原則(4)知行統(tǒng)一原則(5)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6)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7)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8)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9)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班主任如何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1)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簡述課外校外活動的特點。(1)自愿性:(2)自主性(3)靈活性(4)實踐性(5)廣泛性四、論述題(1)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相對而言效果較好;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xié)調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2)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學校教育對于個體發(fā)展作出社會性規(guī);學校教育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個性的功能;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1)對待事業(y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熱愛教育事業(yè)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也是教師勞動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要求教師做到:①依法執(zhí)教,嚴謹治教;②愛崗敬業(yè),廉潔從教。(2) 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教師高尚道德品質的表現。熱愛學生要求教師做到:把對學生的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把愛與尊重、信任相結合;要全面關懷學生;要關愛全體學生;理解和寬容學生;解放學生;對學生要保持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3) 對待集體:團結協(xié)作要求教師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弘揚正氣,摒棄陋習。(4) 對待自己:為人師表(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要求教師做到:高度自覺,自我監(jiān)控;②身教重于言教。(1)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①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yǎng)人才,提高教學效率;②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③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集體的教育作用;⑤有利于學生德、智、體多方面的發(fā)展;⑥有利于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2)班級授課制的不足①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②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③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④不利于因材施教;⑤不利于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啟發(fā);⑥以“課”為基本的教學活動單位,某些情況下會割裂容的整體性。(1)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中小學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德育為先的辦學思想未得到落實;德育目標脫離實際且雜亂無序;德育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發(fā)展需要脫節(jié);知與行分離,重視德育知識的灌輸,輕視實踐教育和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2)我國中小學德育改革的主要趨勢落實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首要位置;確立符合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實際的德育目標;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德育方式,改進德育容;積極改進中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堅持知和行統(tǒng)一,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