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羅山高中2016屆高三生物復習 精選單元鞏固練習題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河南省羅山高中2016屆高三生物復習 精選單元鞏固練習題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河南省羅山高中2016屆高三生物復習 精選單元鞏固練習題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河南省羅山高中2016屆高三生物復習 精選單元鞏固練習題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河南省羅山高中2016屆高三生物復習 精選單元鞏固練習題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試卷第=2頁,總=sectionpages22頁PAGE7河南省羅山高中2016屆高三生物復習精選單元鞏固練習題:必修2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含解析)1.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可遺傳的變異是()A.玉米由于水肥充足而長得穗大粒多 B.人由于曬太陽而皮膚變黑C.經生長素處理獲得無籽番茄 D.鐮刀型細胞貧血癥2.下列可作為雜交育種依據(jù)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 A.染色體結構變異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D.基因突變3.育種的方法有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等,下列對這五種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B.都不可能產生定向的可遺傳變異C.都在細胞水平上進行操作D.都不能通過產生新基因從而產生新性狀4.下列情況中,一定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是()A.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引起的遺傳病B.某色盲患者的染色體組成為XXXC.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了對應部分的結構D.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得到的植株5.血友病的遺傳方式和紅綠色盲相同,都是伴X隱性遺傳.下列遺傳系譜中,能確定不屬于血友病遺傳的是6.細菌和變形蟲的變異來源分別是()①基因突變 ②基因重組 ③染色體變異A.①②和② B.①和①② C.②③和①②③ D.①和①③ 7.在患有“成視網膜細胞瘤”的兒童體內,染色體缺失的情況出現(xiàn)在所有細胞內,這說明染色體畸變()A.在視網膜細胞中發(fā)生B.首先出現(xiàn)在視網膜細胞,然后延伸到其它細胞C.在胚胎發(fā)育的早期就出現(xiàn)D.從父親或母親遺傳下來8.下圖為某家系遺傳病的遺傳圖解,該病不可能是()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D.細胞質遺傳病9.肥厚型心肌病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以心肌細胞蛋白質合成的增加和細胞體積的增大為主要特征,受多個基因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基因型不同,臨床表現(xiàn)不同。下表是3種致病基因、基因位置和臨床表現(xiàn)。基因基因所在染色體控制合成的蛋白質臨床表現(xiàn)A第14號β-肌球蛋白重鏈輕度至重度,發(fā)病早B第11號肌球蛋白結合蛋白輕度至重度,發(fā)病晚C第1號肌鈣蛋白T2輕度肥厚,易猝死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表中的三對基因遵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發(fā)病較早且易猝死的個體含有的顯性基因為A和CC.如果在個體發(fā)育過程敲除了C基因,對易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D.A、B和C三種基因本質上的區(qū)別是存在的位置不同10.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表述中正確的是()A.先天性愚型是一種染色體異常遺傳病B.先天性心臟病都是遺傳病C.根據(jù)發(fā)病率能推知遺傳方式D.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個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11.2010年8月中旬媒體報道南亞出現(xiàn)了一種“超級細菌”,能夠合成一種特殊蛋白質,以水解抗生素,幾乎使所有的抗生素對它都束手無策。推測這種“超級細菌”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為了確定該推測是否正確,應檢測和比較這類細菌細胞中A.基因的堿基組成B.基因的堿基序列C.蛋白質的含量D.mRNA的含量12.如圖為某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由圖可推測該病不可能是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D.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13.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14.下圖縱軸表示青霉菌的菌株數(shù),橫軸表示青霉菌的產量,曲線a表示使用誘變劑前菌株數(shù)與產量之間的變化,曲線b、c、d表示某實驗小組用不同劑量誘變劑處理后菌株數(shù)與產量之間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曲線b和a相比說明誘變劑可誘發(fā)基因突變,使青霉素產量提高B.b、c、d三曲線比較說明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C.最符合人們要求的菌株是d曲線對應的菌株D.不同劑量誘變劑處理最終能得到符合要求的類型15.下列有關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B.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屬于基因重組C.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D.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可以誘導產生多倍體16.在大田的邊沿和水溝兩側,同一品種的小麥植株總體上比大田中間的長得高壯。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組引起性狀分離B.環(huán)境差異引起性狀變異C.隱性基因突變?yōu)轱@性基因D.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發(fā)生了變化17.下圖為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分析此圖不能確定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B.4號與正常女性結婚,后代可能出現(xiàn)該病患者C.若3號與一男性患者結婚,生了一個正常的兒子,則再生一個正常女兒的概率是1/8D.要想確定該病的遺傳方式,可再調查家族中的其他成員18.大豆x的體細胞含40條染色體。用紫外線處理大豆種子后,篩選出一株抗花葉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經離體培養(yǎng)得到若干單倍體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甩花粉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無性狀分離B.紫外線誘發(fā)的基因突變,可以決定大豆的進化方向C.植株X連續(xù)自交若干代,純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單倍體植株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最多含有40條染色體19.如圖為患甲病(顯性基因為A、隱性基因為a)和乙?。@性基因為B,隱性基因為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已知Ⅱ1不是乙病的攜帶者,下列說法中哪一項是錯誤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Ⅱ2可產生4種類型的卵細胞,Ⅱ5可產生4種類型的精子C.若Ⅲ4與另一正常人婚配,則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為2/3D.假設Ⅲ1與Ⅲ4結婚生了一個男孩,則該男孩患一種病的概率為1/220.已知果蠅的紅眼和白眼是一對相對性狀(紅眼W、白眼w),且雌雄果蠅均有紅眼和白眼類型?,F(xiàn)有若干紅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蠅,某實驗小組欲用一次交配實驗證明這對基因位于何種染色體上。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若子代中雌果蠅全部為紅眼,雄果蠅全部為白眼,則這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B.若子代中雌雄果蠅全部為紅眼,則這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或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C.若子代中雌雄果蠅均既有紅眼又有白眼,則這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D.這對基因也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體上21.某校高一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本校全體高中學生進行某些人類遺傳病的調查。請回答以下問題:(1)(2分)調查中若選擇唇裂、青少年性糖尿病等多基因遺傳病作為研究對象是否適合,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分)調查人群中某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應采取什么方法?_________A.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計算發(fā)病率B.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研究遺傳方式C.在患者家系中調查并計算發(fā)病率D.在患者家系中調查研究遺傳方式(3)請你為參加色盲調查的同學設計一個表格,記錄調查結果。(3分)(4)(2分)假如被調查人數(shù)共為2500人(男1290人,女1210人),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紅綠色盲患者中男性49人,女性7人,則紅綠色盲的發(fā)病率為________。(5)(4分)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男生(10號)患色盲,其同胞姐姐患有白化病,經調查其家族系譜圖如下:若Ⅲ-7與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同時患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_________。在當?shù)厝巳褐屑s100個表現(xiàn)型正常的人群中有一個白化基因攜帶者。一個表現(xiàn)型正常,其雙親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與當?shù)匾粋€無親緣關系的正常男人婚配。他們生一個患白化病的女孩概率為________。22.已知二倍體番茄紅果(A)對黃果(a)為顯性,雙子房(B)對多子房(b)為顯性,高蔓(C)對矮蔓(c)為顯性。現(xiàn)有三個純系品種:Ⅰ(黃色、多子房、高蔓),Ⅱ(黃色、雙子房、矮蔓),Ⅲ(紅色、雙子房、高蔓),為了快速獲取紅色、多子房、矮蔓純系新品種。(1)請完善以下實驗步驟。第一步:Ⅰ×Ⅱ→獲得植株Ⅳ,讓Ⅳ自交,從子代中選取黃色、多子房、矮蔓植株Ⅴ;第二步:;第三步:。(2)將上述植株Ⅴ的離體細胞與Ⅲ的離體細胞融合,形成雜種細胞。①促進融合時常采用的化學誘導劑是。②將雜種細胞培育成雜種植株要經過技術。(3)據(jù)報道,番茄紅素具有一定防癌效果。科學家將含有酵母S-腺苷基蛋氨酸脫羧酶基因(簡稱S基因)cDNA片斷導入普通番茄植株,培育了番茄紅素高的新品種。①獲取cDNA片斷的方法是。②假設需要通過PCR技術對S基因進行擴增,如果復制3次,需要加入條引物。③為確保S基因在番茄中表達,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應插入特定的。④將基因表達載體導入番茄的方法有花粉管通道法和等。23.Ⅰ、(4分)下圖是某一動物體內5個不同時期細胞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ABCDEABCDE(1)圖中屬于有絲分裂的是:(填字母)。(2)不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分裂圖像有(填字母)。(3)圖中D細胞的名稱是。(4)與正常體細胞相比,染色體暫時加倍的細胞有(填字母)。Ⅱ、(4分)右圖是一個甲病和乙病的家族遺傳系譜,其中一種疾病為伴性遺傳。(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為B、b表示)。據(jù)圖回答:(1)甲病是遺傳病,4號個體的基因型為。(2)A、a和B、b的遺傳遵循的規(guī)律是。(3)7號完全不攜帶這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4.(13分)分析下圖所示家族遺傳系譜圖,回答有關問題:(甲?。猴@性基因為A,隱性基因為a;乙病:顯性基因為B,隱性基因為b)(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為性遺傳病。(2)Ⅱ3、Ⅱ8兩者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則Ⅲ10基因型為。若Ⅲ10與一正常男子婚配,子女同時患兩種病概率為,正常的概率為。(3)若Ⅱ7再次懷孕后到醫(yī)院進行遺傳咨詢,雖已鑒定胎兒為女性,但醫(yī)生仍建議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原因是。現(xiàn)將其有關DNA分子處理成多個DNA片段后,分離結果如右上圖。+由結果分析可知,該胎兒是否患有甲病,理由。(4)對該家族部分成員進行ABO血型鑒定,結果如下表(“+”凝集,“—”不凝集):標準血清個體Ⅱ7Ⅱ8Ⅱ3Ⅱ4Ⅲ9Ⅲ11A型—+—++—B型+—+——+1)若Ⅲ9和Ⅲ11婚配,他們所生后代的血型可能是。2)基因i變成基因IA或IB的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該現(xiàn)象發(fā)生的本質原因是DNA分子中發(fā)生了。3)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控制人的各種性狀,若基因IA控制人體有關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則它包括和兩個過程。25.(12分)本題包括兩個小題,每個小題6分。(1)2007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XXY》講述了一個15歲雙性人的傳奇故事,故事的主角同時擁有男女的性器官,你認為這種病是父母哪一方在減數(shù)分裂的哪個階段出現(xiàn)異常引起的?(2)“牝雞司晨”是我國古代人民早就發(fā)現(xiàn)的性反轉現(xiàn)象。原來下過蛋的母雞,以后卻變成公雞,長出公雞的羽毛,發(fā)出公雞樣的啼聲。從遺傳的物質基礎和性別控制的角度,你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雞是ZW型性別決定,公雞的兩條性染色體是同型的(ZZ),母雞的兩條性染色體是異型的(ZW)。如果一只母雞性反轉成公雞,這只公雞與母雞交配,后代的性別會是怎樣的?(用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表示即可,要求寫出配子。)26.(13分)小麥的染色體數(shù)為42條。下圖表示小麥的三個純種品系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I、II表示染色體,A為矮桿基因,B為抗矮黃病基因,E為抗條斑病基因,均為顯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麥與近緣種偃麥草雜交后,經多代選育而來(圖中黑色部分是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1)乙、丙品系在培育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的變異。該現(xiàn)象如在自然條件下發(fā)生,可為提供原材料。(2)甲和乙雜交所得到的F自交,F(xiàn)自交所得F中有種基因型,其中僅表現(xiàn)抗矮黃病的基因型有種。(3)甲和丙雜交所得到的F自交,減數(shù)分裂中Ⅰ甲與Ⅰ丙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配對,而其它染色體正常配對,可觀察到個四分體;該減數(shù)分裂正常完成,可生產種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條染色體。參考答案1.D【解析】試題分析:不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不發(fā)生改變;如ABC。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選D??键c:可遺傳的變異。點評:屬識記內容,相對簡單,應理解加記憶并舉,學生作答一般不會出現(xiàn)太多錯誤。2.B【解析】3.A【解析】略4.A【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點為染色體結構變異。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某色盲患者的染色體組成為XXX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了對應部分的結構屬于基因重組;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因此答案為A。5.B【解析】6.D【解析】7.D【解析】染色體缺失的情況出現(xiàn)在所有細胞內,說明畸變的染色體來自于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體由雙親遺傳下來的。8.C【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遺傳圖解,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特點之一是女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患病,而該系譜圖中的女患者的父親正常,故C正確??键c:本題主要考查伴性遺傳的特點,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識圖、圖文轉化的能力。9.D【解析】試題分析:由表可知這三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故A正確。由表可知發(fā)病早且易猝死的個體含有A和C基因,故B正確。如果沒有C基因,猝死的概率會降低,有助于治療易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故C正確?;虮举|的不同是組成其脫氧核苷酸的順序和數(shù)目不同,故D錯誤??键c:本題考查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對表格分析能力。10.A【解析】試題分析:先天性愚型又叫21三體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異常遺傳病,A正確;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是遺傳病,B錯誤;根據(jù)親子代之間的發(fā)病情況能推知遺傳方式,C錯誤;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對基因引起的遺傳病,D錯誤??键c:本題考查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11.B【解析】試題分析:實驗目的是驗證“超級細菌”水解抗生素性狀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堿基發(fā)生缺少、增添、替換,而引起基因結構改變,故要檢測和比較基因的堿基序列,B正確。基因的堿基組成都是ATCG,A錯。蛋白質的含量和mRNA的含量沒有大的變化,CD錯。考點:本題考查考查基因突變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能力。12.D【解析】試題分析:因為母親有病其兒子和女兒都沒有病,肯定不會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果是該病的話其兒子一定有病,其余均有可能,故選D??键c:本題考查遺傳病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13.C【解析】14.A【解析】使用誘變劑后,青霉菌產生青霉素的產量有的更多,有的更少,說明誘變劑可大幅度改變某些性狀。b、c、d三曲線比較說明誘變可提高變異頻率,改變菌株性狀,但不定向;d曲線對應的青霉菌株產量高,符合人們要求。15.B【解析】略16.B【解析】試題分析:大田邊沿和水溝兩側與大田中間的小麥相比,由于是同一品種,遺傳物質相同,但生長狀況不同,說明環(huán)境條件不同引起了性狀的差異,故B正確,ACD錯誤??键c:本題考查基因與性狀的關系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17.C【解析】試題分析:從該遺傳病的系譜圖可知,不能確定該病的遺傳方式,若想確定遺傳方式還需要考慮家族中的其他成員,故AD均正確;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4號與正常女性結婚(雜合子),則所生的男孩中有1/2的幾率患病,故B正確;由于不能確定該病的遺傳方式,因此不能準確求出子女的發(fā)病率,故C錯??键c:本題考查遺傳方式的判斷,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18.D【解析】用花粉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抗病植株為單倍體植株,單倍體高度不育,不能產生后代,A錯誤;紫外線誘發(fā)的基因突變,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不能決定大豆的進化方向,B錯誤;依題意可知,篩選出的植株x為雜合子,連續(xù)自交若干代,純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升高,C錯誤;單倍體植株的體細胞中含有20條染色體,當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時含有的染色體數(shù)最多,為40條染色體,D正確。19.D【解析】20.D【解析】首先明確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何種染色體上,然后根據(jù)紅眼和白眼的顯隱性,以及提供的實驗材料(若干紅眼、白眼雌雄果蠅),正確選擇實驗材料并預測實驗結果。欲判斷基因位置,在已知顯隱性的情況下,應選用隱性雌性個體與顯性雄性個體交配,所以本實驗應選擇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預測實驗結果時,可以采用假設法:如果該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wXw和XWY,則雜交后代基因型為XWXw和XwY,雌果蠅全部為紅眼,雄果蠅全部為白眼,A項正確。如果該對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wXw和XWYW,則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為XWXw和XwYW,雌雄果繩均為紅眼;如果該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基因型為ww和WW,則子代果蠅全部為紅眼,B項正確。如果該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基因型為ww和Ww,則子代中雌雄果蠅均既有紅眼又有白眼,C項正確。由于紅眼和白眼在雌果蠅中出現(xiàn),所以該對基因不可能只在Y染色體上出現(xiàn),D項錯誤。21.(1)(2分)不適合,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基因控制,比較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因而不便于分析并找出規(guī)律。(2)(1分)A(3)(3分)如下表(注明性狀、性別、年級各1分)性狀色盲正常性別男女男女06屆07屆08屆(4)(2分)2.24%(5)(4分)1/12;1/1200【解析】略22.(1)Ⅴ×Ⅲ→植株Ⅵ?、龅幕ㄋ庍M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即可獲得紅色、多子房、矮蔓純系新品種(2)①聚乙二醇(PEG)②植物組織培養(yǎng)①逆轉錄法②14③啟動子④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窘馕觥勘绢}考查單倍體育種和細胞工程的相關知識。因為單倍體育種的優(yōu)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所以為了“快速”獲取紅色、多子房、矮蔓純系新品種,應采用單倍體育種法。實驗步驟為:Ⅰ×Ⅱ→獲得植株Ⅳ,讓Ⅳ自交,從子代中選取黃色、多子房、矮蔓植株Ⅴ;Ⅴ×Ⅲ→植株Ⅵ;取Ⅵ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即可獲得紅色、多子房、矮蔓純系新品種。促進融合時常采用的化學誘導劑是聚乙二醇(PEG)。將雜種細胞培育成雜種植株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cDNA是以mRNA為模板反轉錄形成的,所以獲得cDNA片斷的方法是逆轉錄法。通過PCR技術對S基因進行擴增,如果復制3次可以得到23=8個S基因,即16條鏈,溶液中已有一對引物,還需要加入14條引物。為確保S基因在番茄中表達,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應插入特定的啟動子。將基因表達載體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花粉管通道法、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23.42、Ⅰ:(1)A、C(2)D(3)極體或次級精母細胞(4)AⅡ:(1)常隱AaXBXb(2)自由組合定律(3)1/3【解析】I(1)A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處于有絲分裂中期,D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E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2)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沒有同源染色體。(3)圖中D細胞細胞膜由中央凹陷,是極體或次級精母細胞。(4)與正常體細胞相比,染色體暫時加倍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即A細胞。II(1)由于3、4正常而8號患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于5、6正常而10號患乙病,所以乙病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4號的基因型為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