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秋詞》其一教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秋詞》其一教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秋詞》其一教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秋詞》其一教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秋詞》(其一)教案一、教材分析《秋詞》原有兩首,此為第一首,選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課外古詩詞誦讀,是一首絕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tǒng),大多數(shù)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凄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diào),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課本中對于這首詩有比較全面的注釋,學生易于自學。二、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閱讀詩歌的方法,有一定的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但學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面對繁紛復雜的社會,他們總是睜大迷惘的眼睛觀察著社會的人情世故。作為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更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了解作者劉禹錫及相關(guān)常識(2)掌握詩歌大意,能背誦默寫全詩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詩歌內(nèi)容的賞析,把握詩歌表達的感情(2)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古詩詞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積極昂揚、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過對詩歌內(nèi)容的賞析,把握詩歌表達的感情教學難點: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古詩詞五、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討論法六、課時安排1課時七、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fā)贊美之情,“霜葉紅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郎州時寫的,當時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zhèn)、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那時他三十四歲。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為詩友,并稱“劉白”。從詩中可以看到,劉禹錫并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一反常態(tài),贊美秋天,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信心。這與他多次被貶,多次抗爭的性格是一致的。而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干什么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3.朗讀詩歌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的對話,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情感,那么讓我們依靠朗讀,走進劉禹錫的內(nèi)心。(1)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豪邁之情。第一句低沉,后面三句一句比一句高昂豪邁)(2)聽范讀,學生自由讀(3)學生展示朗讀4.了解詩歌大意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凄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也激發(fā)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5.詩歌分析(1)古人和詩人眼中的秋天各是怎樣的?自古封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2)哪些詩句印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戰(zhàn)國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開創(chuàng)了“悲秋”之先河宋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宋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子心頭?!保?)理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边@兩句詩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明確: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心境。(分析:詩的前一句反映了文人悲秋的傷感情調(diào),后一句反映詩人積極向上的心境。這句詩是詩人的議論,他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扒锶談俅撼保脤Ρ仁址?,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是詩人的感受。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diào)的有力否定。)(4)詩人通過什么景物表現(xiàn)“秋日勝春朝”?【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意象和作者的了解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本詩采用“晴空”“鶴”著兩個秋日的意象表現(xiàn)“秋日勝春朝”,(5)“鶴”這一意象有何特點(超鏈接微課《鶴的意象》)①長壽(鶴鳴人長壽)②鶴比喻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沖天一鶴)③隱士(閑云野鶴)(6)文人歷來傷春悲秋,寫秋天多選蕭瑟的秋風,凋零的草木,凄冷的秋霜等意象。劉禹錫為何一反傳統(tǒng),說出“秋日勝春朝”選擇“晴空”“鶴”等明麗的意象寫?詩歌意象選取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詩人自身的生平經(jīng)歷等(一切景語皆由心生)(7)劉禹錫他有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呢?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臣、藩鎮(zhèn)、官僚勢力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所以詩人寫鶴是以鶴自喻,些明麗的秋景是展現(xiàn)自己積極奮發(fā)的精神,表明自己雖遭貶謫卻絕不會意志消沉,向困難低頭。(8)理解“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北驹娭心木湓妼懙淖詈媚??好在哪里?“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借沖天而上的“鶴”,抒發(fā)了詩人毫不氣餒,昂揚進取的精神。明確:這句詩是這首詩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過對晴空“鶴排”云天的描寫,展現(xiàn)出一幅獨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圖,詩人也許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視“鶴”為不屈的化身。借以表現(xiàn)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高潔情操,再次體現(xiàn)出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整首詩無不表現(xiàn)出詩人豪邁的大度。八、本課總結(jié)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后所寫,當時詩人雖處逆境,但并不悲觀消沉,他一改傳統(tǒng)秋詞的悲涼情調(diào),熱情贊美了秋天的美好。并借一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懷。為我們唱出了一曲奮發(fā)向上的勵志之歌。九、板書設計秋詞(其一)劉禹錫前兩句:對比手法樂觀積極后兩句:富含哲理昂揚進取十、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教學思路,首先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