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第1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1頁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第1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2頁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第1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3頁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第1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4頁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第1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嚴復: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康有為:托古改制,維新變法■梁啟超:從興民權到新民■孫中山的民主思想第一講近代中國民主思想導入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進,既不是一江長流,也不止一個洪峰,而是以一個接一個思潮的漲落相繼出現的。

——陳旭麓

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一、背景1、清王朝走向沒落

政治上,吏治腐敗,統治集團奢侈腐化。

經濟上,土地兼并之風與日俱增,嘉慶年間,江浙一帶的良田,十之七八為官僚、地主和高利貸者所有。道光當政之后,此風有增無減。

軍事上,武備廢弛,軍隊腐朽。

思想文化方面,嘉慶、道光年間,繼續(xù)厲行康乾時代就實行的文化專制政策。

對外關系上,頑固堅持閉關自守的政策,其要害是害怕人民與外國的接觸會危及其統治。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使國內的階級矛盾日趨激化,秘密結社遍及各省,農民起義不斷發(fā)生。2、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正在迅速發(fā)展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它的巨大的商品生產能力和對外輸出的欲望,驅使資產階級不斷地去尋求與擴大新的原料產地和新的商品市場。同時,近代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勢必使其陷入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也勢必加劇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和沖突。資產階級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為了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危機,加緊對外擴張、侵略。3、鴉片貿易與鴉片戰(zhàn)爭禍害不輕

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英國首先以鴉片輸出作為工具。由于鴉片煙毒的泛濫,走私盛行,使得本來就已經腐敗的清王朝統治機器更加敗壞。鴉片大量輸入中國造成的另一個直接惡果,就是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銀價飛漲。清王朝迫于其統治的存亡所系,在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煙的壓力下,被迫實行禁煙。英國政府于1840年6月悍然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以清政府的失敗告終。戰(zhàn)后簽定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4、經世致用之學的興起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一部分封建士大夫在社會危機和民族危亡的刺激下,開始面對中國和世界的現實,尋求挽救封建末世厄運和御侮強國的途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主張務實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經世致用”之學逐漸興起。以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一部分開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勇敢地舉起了“經世致用”的旗幟,向占據統治地位的漢學和理學發(fā)起挑戰(zhàn):——“學術衰而人材壞”,“術愈精而愈無用”

——應當注意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治學的目的是經世致用,“以經術為治術”?!兏ǘ龋瑢嵭猩鐣母锏闹鲝??!磳﹂]關鎖國,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強調了解敵情,以便知己知彼。

二、林則徐的反侵略思想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號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林則徐一生最光輝的業(yè)績是和禁煙、反抗外國侵略聯系在一起的。他是清王朝禁煙派的實際領袖。在反侵略斗爭中,他是地主階級中堅定的抵抗派和主要的實踐者。1、嚴禁鴉片,團結人民以御外侮的愛國主義思想林則徐上奏道光說:鴉片“迨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1838年12月任命林則徐為軟差大臣,節(jié)制廣東水師,赴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6月,林則徐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當眾銷毀?!胺罘ㄕ邅碇?,抗法者去之”?!叭舾胖^,則觖望之后,轉易聯成一氣,勾結圖私。”

積極備戰(zhàn),整頓海防,修筑炮臺,購置西洋火炮,添造戰(zhàn)船,日夜操練水師。他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堅壘固軍”、“以守為戰(zhàn)”的正確策略。他認識到在反侵略斗爭中“民心可用”。

2、注意了解西方和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思想

開始把“經世致用”的方向從國內轉向海外。他招致一批有才干的人和留心海防事務的人才,商議洋事,“偵探夷情,查訪漢奸”。又指示通事、買辦、引水等和外國人直接往來的人員,隨時報告洋人的動向。他招集通曉英文的翻譯人才入幕,組織翻譯外國出版的書報。林則徐探求西方知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關于西方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時事。二是關于西方的科學技術,其中主要是軍事方面的知識。他組織編譯了有關歐式大炮瞄準發(fā)射技術的書籍,訓練軍隊學習使用西洋大炮。積極收集西洋各式戰(zhàn)船的圖樣,進行研究。在探求西方軍事科學的基礎上,林則徐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船艦和大炮,并加以仿造。

“補天派”的“忠臣”

其思想的基本出發(fā)點是要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是,他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不顧個人的安危和毀譽,挺身而出,堅定地進行禁煙和反侵略斗爭,是符合人民愿望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林則徐學習西方的思想有其歷史局限性,但也有進步意義。“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經魏源的概括和提倡,啟發(fā)了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導致了近代西學的傳播和新學的產生。

評價林則徐

林則徐和那些頑固官僚不同,他一旦接觸到外部世界,便逐步發(fā)現和承認西方有許多長處值得國人學習借鑒。他雖然不懂外語,卻注意“采訪夷情”,派人專門收集外國人在澳門出版的報紙書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欽差行轅做翻譯工作。他成立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官屬的“西書翻譯小組”,成員有亞孟、袁德輝、亞林、梁進德等人。其中亞林早年留學美國,先于號稱“留學第一人”的容閎20年。翻譯小組選譯的最著名的書是瑞士法學家華達爾的《各國律例》,內容涉及戰(zhàn)爭和敵對措施,如封鎖、禁運等。他還組織翻譯了1836年倫敦出版的由英國人慕瑞寫的《世界地理大全》,定名為《四洲志》,成為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自然地理、社會歷史狀況的譯著。并把譯成中文的《澳門月報》編輯為《論中國》《論茶葉》《論禁煙》《論用兵》《論各國夷情》等5輯?!兑姆占o聞》一書引《澳門月報》的文章說:“中國官府不知外國政事,又不詢問考求,惟林總督行事全與相反。署中養(yǎng)有善譯之人,洋商、通事、引水等二三十位,四處打聽,按月呈遞。有他國討好,將英國書賣與中國?!?/p>

——《人民論壇》2005年第七期

1840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從重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绷謩t徐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憂國憂民,并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寫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在新疆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zhàn)”,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yōu)榧o念他的業(yè)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人物評價林則徐任官期間被民眾譽為“林青天”。“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美國學者馬士在其《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說林則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員”“林欽差的整個經歷明凈如水晶。他的動機是禁止鴉片的輸入和消費,為了達到此目的,他準備采用一切手段?!?/p>

英國人包令曾的《欽差大臣林則徐的生平及著述》說他是“中國愛國志士的驕傲”,“忠誠地、幾乎不間斷地為他的國家服務了三十六年。在社會生活中,他以廉潔、睿智、行為正直和不斂錢財著稱”。

費正清博士主編的《劍橋中國晚清史》,對林則徐的評價是:“他的經歷清白無瑕。他有著一個從未犯過錯誤的人的強烈信心。他為人處世很講道德,有強烈責任感?!比?、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1844年,魏源編纂了《海國圖志》。這部書在當時的中國和東方都是劃時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成為東方各國了解西方的經典。1、“以夷攻夷”和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在《海國圖志》中總結出的反抗侵略的兩大綱領。即聯合與英國有矛盾的國家,以牽制其力量,學習西方的“長技”,使中國在軍事上趕上西方。他在《海國圖志》中以大量的篇幅介紹西方國家的情況,特別是英國的情況。魏源看出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并企圖加以利用的思想是可貴的,但他的認識和策略卻是膚淺、幼稚的。魏源認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魏源認為外夷之長技主要在武器裝備、部隊的訓練管理等軍事方面。魏源提出的具體措施

第一,在廣東開辦造船廠和火器局,并聘請外國技師和工匠,“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師,司教行船、演炮之法……而選閩粵巧匠精兵以習之?!?/p>

第二,“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設廠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聽之?!钡谌蕴先蹰e散無用之兵,盡裁冗濫兵餉,用以提高士兵待遇。

第四,增設水師科,培養(yǎng)水師教官。凡能制造戰(zhàn)艦、火輪船以及其他新式武器的人,都作科甲出身。第五,嚴立船炮修造和水師訓練章程。

2、主張變革內政,提倡經世致用

“天下無數百年不弊之法,無窮極不變之法?!弊児庞M,便民愈甚”?!耙詫嵤虑髮嵐?,以實功從實事”。用重視和聯系社會實際的態(tài)度、方法來治學辦事,救國救民。理學是“庸儒”,“上不足制國用,外不足清疆圉,下不足蘇民困”,是完全沒有用處的“俗學”。漢學“錮天下聰明智慧,使盡出于無用之一途。”

魏源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貢獻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開眼睛看西方的第一人,魏源則是林則徐之后的集大成者。魏源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最杰出的貢獻,在于他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師夷”的內容和對夷之“長技”的認識,停留在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養(yǎng)兵練兵之法”的低水平上和狹隘范圍內。評價魏源(1794-1857)

魏源故居位于湖南邵陽金潭(今隆回縣金潭鄉(xiāng))《魏源全集》(全20冊)書影魏源塑像(湖南邵陽魏源廣場)《魏源傳》書影《魏源評傳》書影《海國圖志》書影魏源《海國圖志·火輪船說》插圖

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涸础逗鴪D志》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世界地理

介紹了世界很多國家的地理位置、風俗和歷史西方技藝

其中包括軍事技術等西方文化

如西洋的歷法、語言、宗教等《海國圖志》意義是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的世界史地著作內容重視工商業(yè),并由經濟擴展到政治給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梁啟超贊譽說: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實為先驅。日本的維新派人士認為,唯有“師夷之長技”才能抵制其殖民擴張《海國圖志》推進了日本變革,使日本逐漸擺脫西方列強《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積極的啟蒙作用《海國圖志》對日本的影響為什么《海國圖志》在當時對中國的影響甚小,對日本卻影響頗大?中國日本歷史原因自傲、自大的消極性向外學習的長處和民族憂患意識閉關鎖國政策長期推行閉關政策西方自然科學一直影響著日本的知識分子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水平缺少接受西方新思想的主體力量經濟相對開放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于中國后人評他“生前有學名、有政績”“死后遺澤人間,博大精深”因而

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更易被日本接受,引起巨大反響。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體西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語,這里的“中學”,一般是指“綱常名教”、“四書五經”、“歷朝典故”等一整套封建文化思想、道德觀念?!拔鲗W”最早是指“西藝”,即造船制炮及其他技術;爾后開始超出應用科技,推廣到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經濟思想等,再進一步涉及到西政、西史、轉向社會制度等方面。涵義一、“中體西用”的思想源流

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王韜:“器則取諸西國,道則備自當躬?!?/p>

“形而上者中國也,以道勝;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勝”。薛福成:“今誠取西人氣數之學,以衛(wèi)吾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鄭觀應:“中學其體也,西學其末也,主以中學,輔以西學”?!暗罏楸?,器為末;器可變,道不可變。庶知所變者,富強之權術而非孔孟之常經也。”

李鴻章:“中國文物制度迥異外洋獉狉之俗,所以郅治國邦,固丕基于勿壞者,固自有在。必謂轉危、轉弱為強之道,全由于仿習機器,臣亦不存此方隅之見,顧經國之略有全體偏端,有本有末,如病之亟,不得不治標,非謂培補修養(yǎng)之方,即在是也”。二、“中體西用”論的二重性

“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新學為用?!?/p>

所謂“舊學”即“中學”指的是四書五經,即以孔孟之道為中心內容的封建主義舊文化,主要是指綱常名教、封建道德。所謂“新學”即“西學”,就是他所提出的西藝與西政。西藝包括算術、繪圖、礦冶、醫(yī)學、物理、化學等等。西政并不包括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學校,地理、財政、武備、律例、通商、工業(yè)等等。

舊學為體,即舊學為立國之根本;新學為用,即新學為鞏固根本的權宜手段,不得混為一談?!敖袢諏W者,必先通經以明我國先圣先師立教之旨,考史以識我中國歷代之治亂,九州之風土,涉獵子集以通我中國之學術文章,然后擇西學之可以補吾闕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無其害”。

“三綱五常為中國神圣相傳之至教,禮教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圣人之所以為圣人,中國之所以為中國,就在于有三綱五常。

“西學為用”,就是在確保封建制度不變的前提下,積極興治西學,采用西方的科學技術。

“近來萬國輻湊,風氣日開,其溺于西人之說,喜新攻異者,固當深誡。然其確有實用者,亦不能不旁收博采,以濟時需?!?/p>

張之洞在《勸學篇》外篇中主張變法。在經濟上全面學習西法進行生產,同時大談其設工廠、開礦山、修鐵路、辦報紙、倡農工商學。

在學習西學方面,張之洞是地主階級當權派中具有改革傾向的開明人士,較之深閉固拒的封建頑固派要開通明智得多。張之洞心目中所要的西學是以不觸動封建社會的主要思想基礎——孔孟之道為界限的。

“中體西用”論卻具有興西學和保中學的兩重性,即在為封建舊學張本的同時,也為西學的傳播起了促進作用。

張之洞(1837~1909),直隸南皮人,出身于官僚家庭。1863年中探花,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等職。《勸學篇》產生于洋務運動行將破產、變法維新運動即將興起之時。張之洞為了辟維新派的“邪說”,維護封建道統和綱常名教,向光緒帝進呈了《勸學篇》。重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從理論上概括了整個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張之洞

《勸學篇》書影

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于經文,而必無悖于經義。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汽輪,夕馳鐵路,無害為圣人之徒也?!獜堉础秳駥W篇》三、“中體西用”論的產生原因一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傳入與傳播,是“中體西用”思想產生和發(fā)展最重要的思想基礎。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中國傳統文化大一統的局面被打破了,這個時期,西方文化利用各種渠道紛紛登陸于中國,各國傳教士帶來了大量西方書籍、刊物、器物,并在通商口岸,特別是香港、澳門、廣州等地創(chuàng)辦報紙、興辦學堂,醫(yī)院及其它文化設施,將西方文化猛烈地推到中國人面前。同時,兩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本質暴露無遺,以及封建官吏與西方武器裝備和先進技術的直接交鋒,都引起了他們思想上的極大震動,促使人們睜眼看世界,認真查找和探索中國積貧積弱的原因,從而開始學習西方文化。二是農民戰(zhàn)爭的強大力量,是迫使清朝統治階級產生“中體西用”思潮的直接原因。到19世紀60年代,延續(xù)2000余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已進入衰亡時期,清朝國勢日蹙,國力日削;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日益激化,以太平天國為中心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反清起義,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著地主階級頑固勢力,直接威脅著清政府的生存。同時,太平天國大量地購買和使用洋槍洋炮,還在蘇州設置制造西洋槍炮的軍事工廠,這些都迫使清朝統治階級中的部分官僚地主不得不改用洋槍洋炮來鎮(zhèn)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不得不學習西方的東西。三是西方列強的侵略是“中體西方”產生的外部原因。鴉片戰(zhàn)爭前后,西方列強的炮艦轟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國”的神威,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割去了一片又一片領土,攫取了一個又一個主權,西方商品猶如潮水一樣涌入中國市場,尤其是罪惡的鴉片貿易,使得大批白銀流入西方國庫。西方列還強蠻橫干涉中國內政,直接損害了中國皇權與尊嚴。面對這種現實,清朝統治集團中一部分思想較開明的官僚,感到自己的刀矛劍戟遠不如西方的洋槍洋炮,感到“天朝上國”其實已經落后于“蠻夷亡國”了。正是基于這樣的情況和認識,他們開始了向西方學習造炮制船技術,采用近代生產技術和方法搞洋務運動。四是中國封建經濟結構逐步解體,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為“中體西用”思潮的產生準備了經濟前提。①19世紀60年代,中國封建經濟母體內的商品經濟正日益發(fā)展時,外國資本主義大規(guī)模地侵入,不僅對中國封建經濟的基礎起了解體作用,而且給中國資本主義造成了商品市場。②大量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破產,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勞動力市場。③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廣大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破產,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到官僚地主、商人、高利貸者手中,同時還出現了特殊的階層—買辦商人,他們受雇于洋人,在為洋人推銷洋貨和代購中國土特產等各項商業(yè)活動中發(fā)了大財,這些人將巨額財富都逐漸轉化為興辦近代機器工業(yè)的資本,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的洋務運動,這場運動經歷了30余年時間,這個過程隨著洋務派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技”認識的深化而前進。五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文化的精華是“中體西用”思潮產生重要因素之一。儒學作為中國封建思想的核心,數千年經久不衰,這與它本身不斷調整內部結構、保持體系的相對穩(wěn)定有密切的關系。洋務派官僚大多自幼熟讀經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諳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因此,他們的變革必然要從傳統的儒學中尋找理論根據,在學習西方的過程始終未放棄儒學思想,使“西用”成為輔助地位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六是早期封建地方階級的改革思想是“中體西用”思潮形成的先導。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派是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等早期地主階級改革派向西方學習及其改革思想的直接繼承者,從變易觀念上看,洋務派李鴻章所說的“天下事窮則變,則通”的思想和變局觀,與早期林則徐等地主階級改革派的變易觀是一脈相承的;洋務派初期對西方“長技”的認識,是以早期改革派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的三長技為基礎,基本上停留在直觀的“船堅炮利”水平上。由此可見,早期的地主階級改革派的變易觀,學習西方和“經世致用”的思想,對的“中體西用”思想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成為以“中體西用”為總綱的洋務思潮的直接思想先導。四、“中體西用”論的歷史影響

一是打破了“閉關鎖國”的封閉文化思想,促進了開明思想和改革思潮的出現?!爸畜w西用”思潮貫穿洋務運動30余年,對當時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為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維新思潮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出現了一大批開明人士,他們著書立說、反對侵略、呼吁向西方學習,“商戰(zhàn)固本”要求革除稅弊等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新方向,推動了歷史向前發(fā)展。二是學習西方,創(chuàng)立軍事企業(yè),開展“求強”運動。在“中體西用”思想影響下,以及清楚地看到了洋槍洋炮的巨大威力。所以,洋務派一開始就特別注重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制造新式槍炮與輪船,創(chuàng)建軍事企業(yè),并仿照西法訓練海陸軍。當時出名的軍事企業(yè)有江南制造總局、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湖北槍炮廠等一大批,它們都采用了較先進的機器,進行生產,推動了舊中國生產力的進步。洋務派為了鞏固國防,在舉辦軍事企業(yè)的同時,還積極訓練陸軍,籌建海防,特別是北陸海軍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建立了一支與傳統水師不同的海軍,大大地增強了海防和防御力。三是創(chuàng)辦民用企業(yè),走向了工業(yè)近代化道路。在興辦軍事企業(yè)的過程中,洋務派遇到了資金短缺、原材料供應緊張和交通運輸落后等困難,同時也意識到了發(fā)展民用企業(yè)的意義。從70年代開始,洋務派將興辦洋務的重心轉向開礦、織布、修鐵路以及通訊建設等“求富”的近代化經濟建設。他們進口西方機器,以“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的形式,創(chuàng)辦了一批民用企業(yè),當時創(chuàng)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天津鐵路公司等民用企業(yè),洋務派積極引用外國先進技術設備,聘用外國技術人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開創(chuàng)了近代工業(yè)經濟新時代,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四是仿效西方,努力造就和培養(yǎng)人才。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認真研究了西方的先進東西,認為培養(yǎng)中國自己的科技人才至關重要。在1863年,李鴻章即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招收學徒,專門學習西方“測算之學,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及外國語文,培養(yǎng)科技外語翻譯人才。此后,李鴻章等人又在天津、上海、旅順等地創(chuàng)辦了電報、水師、武備、醫(yī)學、水雷、外語等20多種技術??茖W堂。洋務派還選派學生出國留學,1872年,清政府率先派30名幼童赴美學習,此后的20年間,派赴歐美的留學生達200人之多。這些留學生摒棄八股制藝而學習近代軍政、機械、造船、鐵路、采礦、郵電、農業(yè)、醫(yī)學專業(yè),是中國第一批受過正規(guī)訓練的實業(yè)人才,他們回國后,他們充實了本國的技術力量,打下了近代中國技術發(fā)展的基礎。洋務派為了學習西方的東西,還注意在國內延攬技術人才,促使中國舊式知識分子在洋務運動中發(fā)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轉而從事技術研究,其中華蘅芳、徐壽、李善等都是在洋務運動期間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學習傳播科學技術方面都超過一定的作用,在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引進了一批外來人才,并通過外來人才的教習,也培養(yǎng)了一批自己的人才。五是“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產生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正當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時,外國資本主義侵入后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特別是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深入,使商品市場擴大,大量農民和手工業(yè)工人破產、失業(yè),使勞動力市場擴大,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造成了客觀的可能條件;洋務派利用官僚資本舉辦近代企業(yè),從外國引進機器設備和技術,為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創(chuàng)設了重要條件。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利用手中積累的貨幣財富學習西方開辦企業(yè),同時,少數原有的手工工場開始轉變生產式,采用機器生產,成為近代企業(yè),民族資本主義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不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企業(yè)是在中國社會開始變?yōu)榘敕饨ò胫趁竦厣鐣臈l件下產生的,走站不同西方的獨特道路,中國資本主義經濟一開始就分為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兩部分,中國的資產階級一開始也就分為早期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六是進一步促進了無產階級的發(fā)展。隨著近代工業(yè)在中國的出現,中國工業(yè)無產階級也逐漸形成中國無產階級產生的時期比中國資產階級早些,但近代企業(yè)的紛紛上馬,大批的農民呼吁工業(yè)者迅速加入了無產階級行列,壯大了近代無產階級隊伍。

雖然“中體西用”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還有很大的局限,但是它體現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官僚主張學習西方、實行變革的共識。評價

中體西用”理論的提出是被動中的無奈之舉,是洋務人士的“應急之作”,它歷史性地圈定了西學傳入的范疇和規(guī)模。當運動一旦突破“器物”層面,突破“中體西用”設定的框架,必然就會導致運動的夭折。正如曹錫仁先生分析的,“功利的文化態(tài)度雖然有其歷史的進步性,卻不能從長遠上為文化的發(fā)展提供更為良好的發(fā)展機制?!崩碚撾S著運動的深入,走向了歷史的反面。嚴復: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嚴復(1854~1921)嚴復為《天演論》寫的序言

(1896年)嚴復所譯之書的書影

天行者以物競為功……物各爭存,宜者而立者強,強皆昌,不立者弱,弱乃滅亡。

——嚴復《天演論》《天演論》出版以后,不上幾年,便風行全國,竟作了中學生的讀物了?!谥袊鴮掖螒?zhàn)敗之后,在庚子辛丑恥辱之后,這個“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公式確是一種當頭棒喝,給了無數人一種絕大的刺激。幾年之中,這種思想像野火一樣,延燒著許多人的心和血?!疤煅荨?、“物競”、“淘汰”、“天擇”等等術語都漸漸成了一班愛國志士的“口頭禪”,還有許多人愛用這種名詞做自己或兒女的名字?!m《胡適自傳·在上?!贰短煅菡摗返闹饕獌热菀?、確認進化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規(guī)律。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觀點,說明生物不是自古不變的,而是沿著進化的道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二、大力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規(guī)律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反對赫胥黎后半部的觀點,認為自然界的進化規(guī)律完全適用于人類社會。他認為人類的天良、同情心、團結互助等特點并非人類的天性,而是“天演”的結果和產物。三、宣揚“任人為治”、“與天爭勝”的思想。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可以依靠人的主觀努力,“任人為治”,“以人持天”,生死存亡,其權在我,目的在于激勵弱者與強者競爭,使人們相信事在人為,只要中華民族振作起來,奮發(fā)圖強,中國不但可以擺脫亡國滅種的厄運,還可以逐漸走向獨立富強?!短煅菡摗返奶攸c《天演論》的思想精華,就在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合群保種、與天爭勝?!笔鶄€字。嚴復再三強調“物各競存,最宜者立,動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這個觀點,跟達爾文純粹生物學意義上的進化論有天壤之別,跟斯賓塞放任人類個體自生自滅“任天為治”的觀點也不相同。

嚴復不僅是翻譯家,而且對西方近代理論具有真知灼見,他把西方近代的政治文化精辟地概括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在嚴復看來,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強的深層原因。他認為,西方講“天賦人權”,并在法律上獲得了自由的權利,這為真正實現“黜偽崇真”和“屈私為公”邁出了第一步。在西方,自由是最基本的價值。西方所說的民主是捍衛(wèi)自由的一種手段。

國者,斯民之公產也;王侯將相者,通國之公仆隸也。——《嚴復集》

嚴復的“自由為體,民主為用”說突破了“中體西用”說,在當時遠遠超出了大多數改良思想家的認識。一、嚴復“自由為體,民主為用”說的理論基礎一、西方近代民主思想1.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2.約翰·穆勒的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3.亞達·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4.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5.西方其他自由民主思想嚴復翻譯的著作及原作者1.《天演論》/赫胥黎/1896年~1898年2.《原富》(即《國富論》)/亞達·斯密/1901年3.《群學肄言》/斯賓塞/1903年4.《群己權界論》/約翰·穆勒/1903年5.《穆勒名學》/約翰·穆勒/1903年6.《社會通詮》/甄克斯/1903年7.《法意》(即《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1904年~1909年8.《名學淺說》/耶方斯/1909年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指一種思想。這種思想認為達爾文主義,特別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認為它在人類的進化、發(fā)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思想常被利用來強調人種差別和階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戰(zhàn)爭不可避免等。約翰·穆勒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影響甚廣,尤其是其名著《論自由》(OnLiberty),更被譽為自由主義的集大成之作,同時也與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一道,被視為報刊出版自由理論的經典文獻。這部著作的要義可以概括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其他人和社會都不得干涉;只有當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時,個人才應接受社會的強制性懲罰。這就是約翰·穆勒所劃定的個人與社會的權利界限,所以,1903年當嚴復第一次把《論自由》介紹到中國來時,書名就叫《群己權界論》?!墩撟杂伞返牡诙聦iT探討了言論自由問題,標題就叫《論思想自由和討論自由》,這部分論述對報刊自由主義影響最大。約翰·穆勒的經典之作《論自由》被認為是對十九世紀維多利亞社會中彌漫著的強制性道德主義的反抗。在中西文化比較方面,嚴復認為,中西文化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中國最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

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

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中國尊主,而西人隆民;

中國貴一道而同風,而西人喜黨居而州處;

中國多忌諱,而西人眾譏評。二、中西文化對比其于財用也,中國重節(jié)流,而西人重開源。中國追淳樸,而西人求歡虞。其接物也,中國美謙屈,而西人務發(fā)舒;中國尚節(jié)文,而西人樂簡易。其于為學也,中國夸多識,而西人尊新知,其余禍災也,中國委天數,而西人恃人力。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之體,以馬為用者也。故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兩立,合之則兩亡。三、體用關系的辯證分析二、嚴復“自由為體,民主為用”說的主要內容嚴復認為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夫自由一言,真中國歷古圣賢之所深畏而從未嘗立以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故人人各得自由。國國各得自由,務令毋相侵損而已。侵人自由者,斯為逆天理賊人道,其殺人傷人及盜蝕人財物,皆侵人自由之役致也。故侵人自由,雖國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條要皆為此設耳?!?、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嚴復將“自由”作了二分法:“國群自由”與“小己自由”(1)群己權界之一:小己自由以他人自由為界。(2)群己權界之二:國家公權力以公民私權利為界。(3)群己權利孰輕孰重,不是非此即彼。2、群己自由思想(1)小己自由以他人自由為界

“自人群而后,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無限制約束,便入強權世界,而相沖突。故曰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為界?!?/p>

(2)國家公權力以公民私權利為界

國家權力管轄的主要是涉及公共領域范疇的行為,而不應干預、侵犯純屬私人自由的領域,特別是不得以惡法來懲罰人民?!拔嵛匆娖涿裰蛔杂烧?,其國可以自由也;其民之無權者,其國可以有權也?!?/p>

“國家之安全非他,積眾庶小己之安全以為之耳,獨奈何有重視國家之安全而輕小己之安全者乎?”“中國自秦以來,無所謂天下也,無所謂國也,皆家而已。一姓之興則億兆為之臣妾,其興也,此一家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憲法、國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則一切與之俱亡。”(3)群己權利孰輕孰重,不是非此即彼嚴復強調個人權利與自由高于國權。他說,人民之所以愛國,甚至可以舍身為國,是基于其國有可愛之處,即人民愛國主要是愛主權在民的國家及其所承載的對人民自由的保障。

嚴復將民主視為自由的現實前提,爭自由者必爭民主,這一主張在嚴復的“三自論”(自利、自由、自治)中得到了集中體現。自利是人性的本質規(guī)定;自由是自利的人性外在化的表現;自治則是自由在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合理延伸。嚴復:“富強者,不外利民之政也,而必自民之能自利始;能自利自能自由始;能自由自能自治始;能自治者,必其能恕、能用挈矩之道者也?!?、“三”自思想在理論邏輯上,三自的順序應該是從自利到自由、再到自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過程來看,三自的順序正好相反,是從自治到自由再到自利。沒有自治的民主法制狀態(tài),自由也就無法得到保障;自由得不到保障的人,等于喪失了自利能力。嚴復深刻了解中國的現實,不指望一步到達自由之域,而以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三民”理論為根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于三個基本條件:“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慧之強,三曰德性義仁之強。”4、“三民”理論如何“鼓民力”?他認為中國當時對人民體質“害效最著”的,是吸食鴉片和女子纏足兩件事。因為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那么國家要富強,先要人民體力強健,才可以和外族競爭。因為一切兵戰(zhàn)學術都需要強健的體魄。當年福州船政學堂學生多是貧寒子弟,他們孜孜不倦日夜苦讀,以圖來日謀生報國。直到50多年后,嚴復猶憶起當年苦讀情景:“同學僅百人,學旁行書簀,其中晨夜伊毗之聲與梵唄相答?!睋涊d,第一屆105名學生中就有6人在學期間病逝。在外籍教師印象中,“他們是虛弱孱小的,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巾幗氣味。這自然是由撫育的方式所造成的,他們在課余只是各處走走發(fā)呆,或是做他們的功課,從來不運動。”

嚴復認為,中國民力已竭的首要原因在于“法制之罪”。這是考證中外歷史經驗教訓所得出的結論。在封建專制主義法制下,人為奴隸,身無自由。孟德斯鳩曾說過:“在一切時代里,亞洲人民叫做刑罰的,歐洲人民則叫做暴行?!贝嗽掚m然不無偏激。卻揭露了封建主義刑罰的非人道性質。嚴復主張廢除侵害人身自由的封建法律制度,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權的近代人道主義法律原則。沈家本等人在清末修律活動中接受西法影響而刪除凌遲、梟首、戮尸等酷刑。嚴復得知消息后異常高興地說:“近者,中國嘗飭有司,更定刑律,乃去凌遲、梟示諸極刑……所當感激歌頌無己者?!?/p>

而“欲開民智,非講西學不可”。要點有二:一是要廢除科舉舊制,包括八股、策論等等,把設學堂、講西學與士子的前途結合起來。二是要像西方那樣“其教子弟也,必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貴自得而賤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嚴復對科舉這種扼殺精神,禁錮智慮的制度深惡痛絕,無比憤慨。他從“錮智慧”、“壞心術”、“茲游手”等方面揭露了八股制度的弊害,激烈地抨擊了封建專制主義愚民政策。他痛斥八股制度“使天下消磨歲月于無用之地,墮壞志節(jié)不冥味之中,長人虛驕,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輔國家,下不足以資事畜;破壞人才,國隨貧弱”。嚴復所謂民智的含義是很廣泛的。它包括國民精神、智力、知識技術、思想意識等等。民智是衡量國民素質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思想表現自由的重要尺度。民智的發(fā)達與否是與思想表現自由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的。

而新民德,則首先要確立國民以私為本的治國之道。他說:“富強者,不外利民之政也,而必自民之能自利始;能自利自能自由始;能自由自能自治始;能自治者,必其能恕、能用挈矩之道者也?!?/p>

他認為中土民德薄的顯著標志就是“恤私”“作偽”和“無恥”。他分析道:“民所恤私之恤者,法制教化使之然,于天地無可歸獄也。夫泰西之俗,凡事之不逾于小已者,可以自由,非他人所可過問。而一涉社會,則人人皆得而問之。乃中國不然,社會之事,國家之事也。國家之事,惟君若吏得以問之,使民而圖社會之事,斯為不安本分之小人,吏雖中之以危法可也。”在封建專制的強權之下,人民失去了政治上、思想上的自由,就必然會以謊言、作偽行為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君王、圣人的意志、善惡是非為標準,喪失了自己的獨立人格。當這種人格分化,作偽習氣在社會蔓延時,整個社會的道德就墮落了。由此,嚴復得出結論說,民德薄的根源不在于當時社會的“禮崩樂壞”,不是因為“三綱五常”受到沖擊造成的。相反,這正是千百年來封建綱常名教實施的必然結果。

嚴復認為原因有二,一是歷代統治者剝奪了人民的天賦人權?!白郧匾越?,為政雖有寬苛之異,而大抵皆以奴虜待吾民”。人民處于“奴虜”一般的社會地位,自然“以自營為唯一之義務”,“舍己私之外,又安所恤?”“夫上既以奴虜待民,則民亦以奴虜自待”。外在的奴化壓制轉化成內在的奴性。

二是民眾貧困到了無法講求道德的地步。他說:“吾國一切之弊,皆可自貧以求其因。其智之不渝,以貧故;其力之不奮,以貧故。問何污穢而不蠲,貧也;問何作偽而售欺,貧也。”人民處于極度貧困之中,此時向人民作道德教化,要求他們盡社會義務,有良好的社會風氣,那是不現實的。

新民德也要求建立嶄新的權利和義務觀。嚴復強調道德責任要以意志自由為前提,義務要以自主之權為前提。他說:“義務者,與權利相對待而有之詞也。故民有可據之權利,而后應盡之義務生焉。無權利,而責民以義務者,非義務也,直奴分耳。”權利和義務相對而言,義務要以權利為前提,國民有了社會權利,才會盡社會義務;沒有自主之權,只要求他盡義務,不是真的盡義務,而是當奴隸。

他要求道德教育要將義統一于利,以滿足個人自身的私利為起點,“積私以為公”,利用人的利己之心以推廣社會公德,形成愛國救國的觀念。嚴復把合理利己主義視為重建中國道德的基礎,提倡一種人我兩利、義利合的新道德,這對于封建禁欲主義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同時也使他的“新民德”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他主張用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新的道德觀念,來重塑國民的道德風范,培養(yǎng)一代具有獨立人格的新國民,發(fā)揚愛國精神,樹立新的社會風尚,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積弱、積貧、落后挨打的狀況,建立一個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富強的新中國。這一學說為中國近代的道德重建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框架。嚴復認為:“及今而圖自強,非標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為其標,則無以救目前之潰敗;不為其本,則雖治其標,而不久亦將自廢。標者何?收大權、練軍實,如俄國所為是已。至于其本,則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開,民力日奮,民德日和,則上雖不治其標,而標將自立?!?/p>

三、嚴復思想的發(fā)展歷程1、甲午戰(zhàn)爭以前,是其思想的發(fā)展與成熟時期。2、甲午戰(zhàn)爭至戊戌政變以前,成為出色的維新理論家。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3、戊戌政變至辛亥革命前,他通過大量翻譯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倫理學著作,介紹并提倡民主和科學思想,在反封建斗爭中繼續(xù)作出貢獻。但同時受現實政治的影響,思想逐漸趨于保守。4、辛亥革命后到去世之前。辛亥革命以后,嚴復擔任了幾個月的北京大學校長,他雖然在所著文章及致親友的書札中還流露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但在思想上,已走上保守的道路。嚴復晚年思想何以傾向保守?四、嚴復思想評價1、主要歷史功績第一,在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嚴復以其反對封建專制、提倡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著述與譯著,一方面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提醒人們意識到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一方面又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告訴人們只要奮發(fā)圖強,變法維新,就一定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95年先后發(fā)表《論民變之亟》、《救亡決論》、《原強》及《辟韓》四篇重要論文,向封建專制主義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這其中《原強》全面地提出了他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辟韓》則對封建主義專制政治提出了最尖銳、最嚴厲的抨擊。這些振聾發(fā)聵的聲音,大大激發(fā)了人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專制、維護民族利益的熱情;開啟了一代人的思維,從而起到了重要的資產階級思想啟蒙的作用。孫中山稱贊嚴復:“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實行家也”。毛澤東把嚴復與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并提為“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魯迅曾說:“進化論對我是有幫助的,究竟指示了一條路”。第二,與政治變革相適應,近代中國在文化思想領域中也存在著資產階級的新文化與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斗爭。嚴復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比較系統地把西方資產階級的學術文化介紹到中國來,滿足了渴望向西方學習救國真理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要求,豐富和擴大了中國的文化知識領域。

他翻譯《天演論》,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他創(chuàng)辦《國聞報》,與當時梁啟超在上海所辦的《時務報》南北響應,風行全國,成為宣傳變法的重要陣地。他將中西方哲學聯系起來加以考察、融合的方法與觀點,開啟了中國思想史從理論基礎到思維模式的全新框架,為資產階級世界觀體系奠定了基礎;他對封建舊學的批判,對西學的引進與倡導,這些令人耳目一新又充滿著科學精神的思想,給近代中國的思想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2、嚴復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堅持庸俗進化論的觀點,認為社會政治制度的變革與生物進化一樣,應該是“一任天演之自然”。所以他不但沒有親自參加康、梁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反而非議這種積極主動地變革中國社會的行動未免過于激烈,他認為社會的發(fā)展,“當循序漸進”,“不宜以人力強為變遷”。嚴復雖然介紹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民權理論,尖銳地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他卻始終沒有把廢棄封建君主,徹底地實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為直接的政治目標。嚴復主張中國應該繼續(xù)維持“圣君賢相”秉政的政治體制,反對立即在中國“興民權”。嚴復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維新運動徹底失敗以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興起之際,就墮落成為頑固反對革命的封建復古主義者了,公開反對自己曾大力宣傳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理論,主張復古倒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轉向對西學的完全否定,“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宇”。1915年5月嚴復被袁世凱聘為憲法起草員;8月23日籌安會宣布成立,嚴復列名為籌安會的發(fā)起人,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

嚴復故居是1920年10月嚴復從北京回故里時,其好友、當時福建督軍李厚基贈送給他的。嚴復在福州三坊七巷之郎官巷度過了生命的最后一年。嚴復故居正堂的字畫對聯(福州市西南郊的蓋山陽岐村)(福州市西南郊的蓋山陽岐村)

嚴復祠堂

嚴復墓康有為:托古改制、維新變法康有為康有為(1858—1927),南海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1895年發(fā)動“公車上書”,1898年支持光緒帝“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后,被迫逃亡海外。1899年組織“保皇會”。其思想對中國近代思想界產生重要影響。其一生著作甚豐,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萬木草堂叢書》等。一、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思想

1、君主立憲乃強國之制。國家的盛衰強弱決定于其政治制度和政體是否適應于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康有為為實行君主立憲制設計了改變現行封建政體的具體方案:第一,選“議郎”,設議院”。第二,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第三,設立制度局與十二局。制度局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通過各種法律制度。

2、發(fā)展工商業(yè)乃“立國之本”。康有為主張要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就要與之進行經濟競爭?!耙愿粐鵀橄取?,即制定“惠商勸工”的政策,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提出了“以工立國”的綱領和一整套發(fā)展資本主義工業(yè)的具體方案:采用機器、獎勵發(fā)明、開礦筑路、辦工廠、造船舶。

3、廢科舉,倡新學,“養(yǎng)有用之才”。

主張要實現強國富民的理想,就必須要廢除科舉,廣泛設立各級各類的新式學校,大力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的專門技術人才。

二、康有為維新變法理論的思想淵源康有為深受今文經學派“通經致用”“微言大義”的啟示,以“托古改制”為旗幟,運用西方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君主立憲的政治學說,重新解釋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理論。

《新學偽經考》《新學偽經考》是康有為維新變法理論的代表作,其基本觀點是:1.自東漢以來被奉為經典的古文經學是劉歆為迎合王莽篡權而造的“偽經”,它閹割了孔子始作經書的真諦;2.惟西漢時的今文經學才是孔子創(chuàng)作的“微言大義之真經”。這部書從學術上批判了古文經學派的陳腐教條和守舊學風;從政治上打擊了頑固派“恪守祖訓”和“祖宗之法莫敢言變”的保守思想。

萬木草堂

1891年,康有為創(chuàng)設于廣州長興里,自任總教授、總監(jiān)督,在此講學,宣傳維新思想,同時,在這里編寫了《新學偽經考》等維新變法著作。梁啟超評價此書其影響有兩點:

1、清學正統之立足點,根本動搖;

2、一切古書,借須重新檢查估計。

“此思想界之一大颶風也”封建頑固派攻擊其目的是:

“欲黜君權,伸民力”

《孔子改制考》它是以孔子“托古改制”的微言大義論證維新變法的繼承性與合理性。其基本觀點是:1.孔子既是“創(chuàng)法立制”的“素王”,又是“托古改制”的鼻祖。這樣就為資產階級維新派提供了強有力的歷史依據。2.闡發(fā)了“通三統”“張三世”的社會進化歷史觀,論證了實現君主立憲制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所謂“通三統”,即夏、商、周三代是分別“承順天命”、獨成一“統”的國家,每個新王朝都曾變革過先朝舊制,并不全部承襲舊制。所以,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充滿生機的朝代、國家,都必須因時改制,根本不必“恪守祖訓”,“莫可言變”。所謂“張三世”,即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演變必然經過“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三個歷史階段。康有為運用“微言大義”的傳統方式,按照西方資產階級庸俗進化論的觀點重新解釋,闡發(fā)了“張三世”說,使之成為具有中國傳統理論色彩的歷史進化觀點。

《孔子改制考》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該書認為,孔子以前的歷史都無據可考,孔子遂假托堯舜等古圣先賢的言論行事而作六經,其目的是為托古改制?!犊鬃痈闹瓶肌?/p>

基本觀點:孔子的學說主要是關于改革國家制度的理論,關心政治和改革是孔子學說的主旨。

公羊學派的三世學說:

“據亂、升平、太平”

康有為的新解釋:據亂世—

君主專制時代

升平世—

君主立憲時代

太平世—

民主共和時代康有為打著孔子旗號的原因:

“中國重君權,尊國制,猝言變法,人必駭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義,然后能持其說?!绷簡⒊脑u價:

“欲救中國,不可不因中國人之歷史習慣而利導之?!?/p>

…非擇一舉國人所同戴而誠服者,則不足以結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復原為第一著手。先生者,孔教之馬丁路得也。”反對派的評價:“明似推崇孔教,實則自申其改制之義?!?/p>

康有為堅持漸進變革,主張只能先實行君主立憲,將來再實行民主。他強調“三世”是由亂而治、愈演愈進的發(fā)展過程,既不能停滯不前,又不能超越??涤袨椤缎聦W偽經考》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梁啟超、光緒帝、康有為像

天賦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涤袨椤睹献游ⅰ?/p>

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立定憲法,同受治焉。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咨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代內閣學士闊普通武作)康有為君主立憲在近代中國何以不可能?從表面上看中國的歷史傳統與英國、日本等君憲國似乎有共同之處,比如都有君主制的漫長歷史,人民都有崇拜君主的傳統心理,君主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都很神圣,但在這貌似的表象背后卻存在著微妙而深刻的政治文化傳統差異,使得中國與這些君憲國的君主的神圣性實際上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礎上,從而也就決定了君主立憲在中國必然要遭遇完全不同于在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命運,后者的君主制能與立憲政治和諧并存,而中國的君主制卻幾乎是先天注定了只能與專制獨裁政治為伴。從政治文化角度解讀天皇的神圣地位是在日本民族漫長的歷史演進之中逐漸形成的,與日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緊密相連,神道教是天皇制度的宗教支撐,天皇被視為神的化身。在這樣的宗教傳統之下,君主的地位不是靠君主自己打江山得來的,而是通過某種宗教性質的傳統儀式、習俗等程序,所以其神圣性就具有深厚的宗教性基礎,能得到社會民眾的真誠認同和信仰,成為公認的神的化身,其地位無人可以替代,也無人敢于替代。至于英國,盡管1688年“光榮革命”時其君主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場政變,但卻完全不同于中國式的宮廷政變,它不是新君主與老君主之間的奪權式政變,而是議會由于對現存君主不滿意而更換一個新君主,新君主不是自己打江山奪權登極的,而是被議會邀請到英國來的。這就決定了新君主不可能以中國式的“打天下者坐江山”的姿態(tài)凌駕于議會或國家之上,而只能是一個接受議會制約的權力有限的虛君。我認為,就中國政治文化傳統的世俗稟性而言,最現實的選擇恰恰不是向沒有靈魂的君主乞靈招魂,而以民意為號召、以大眾參與為特征的現代民主政治比起君主制來更可以為民族國家政治重建奠定真實的合法性基礎,因為民主政治契合中國政治文化傳統的世俗氣質,而且有利于消除傳統政治文化中關于統治合法性的虛假神性謊言,從而切切實實地把世俗的政治生活合理化,用理性的權力產生、運作、交接程序代替延續(xù)數千年的成王敗寇的叢林規(guī)則,這才是正道。

來源:網易歷史作者:《書屋》-闕光聯

康有為故居(位于南海市丹灶鎮(zhèn))康有為書法三、康有為變法思想的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首先,康有為不承認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勸告”人們不要怨恨帝國主義。其次,康有為反對封建專制的政治主張還表現出資產階級的軟弱與妥協。他既主張“興民權”“自主自立”,但又主張保留封建政權。只是要求“君權”與“民權”并存,建立起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而已。再次,康有為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思想還陷于沉重的封建儒家理論的束縛之中。他在否定了古文經學的神圣經典地位的同時,卻又奉今文經學為圣尊正統,并立孔子為教主??涤袨閳猿制滟Y產階級的庸俗進化論觀點,只承認人類社會必須緩慢而漸進地發(fā)展,而否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飛躍與突變。

“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為謂之政治家,不如謂之教育家;謂之實行者,不如謂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則先生者,先時之人物也……且其性質亦有實不宜于現時者乎,以故動輒得咎,舉國皆敵。無他,出世太早而已?!薄簡⒊u價梁啟超:從興民權到新民梁啟超廣東新會人,康有為學生及“公車上書”發(fā)起人之一,“百日維新”主要參與者。1896年在上海辦《時務報》,編輯《西政叢書》,創(chuàng)辦大同譯書局,1925年后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1876—1929)一、梁啟超與戊戌變法(1898——1911)

1898年,戊戌變法的發(fā)生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由器物層向制度層轉變的關鍵點。就是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梁啟超作為這場運動的發(fā)動者之一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成為近代中國政治舞臺和思想界的一顆明星。

(一)梁啟超成為戊戌變法領導者主客觀條件:

第一,出生于盛產社會變革家的廣東。

第二,天資聰慧,思想活躍,有名師引導——秀才老師,舉人學生傳為佳話梁啟超的評價:

“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為謂之政治家,不如謂之教育家;謂之實行者,不如謂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則先生者,先時之人物也。”

“大刀闊斧,開辟事業(yè),此先生所長也?!?/p>

“先生最富于自信力之人也。其所執(zhí)主義,無論何人,不能動搖之?!?/p>

“先生腦筋最敏,讀一書,過目成誦;論一事,片言而決?!?/p>

“先生之達觀,真不可及也?!?/p>

“先生為進步主義之人,夫人而知之?!?/p>

“要之世人無論如何詆先生,罪先生,敵先生,而先生固眾目之的也,現今之原動力也,將來之導師也。”

———見梁啟超:《康南海先生傳》

第三,處于中華民族遭受西方侵略陷入危機的時代,也是中國呼喚變革家的時代。

1896年初春,二十二歲的梁啟超隨老師康有為在北京參加科考,傳來了《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

梁啟超更是悲憤難平,他寫到"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

中國向何處去?在舉國之內,似乎對中國的未來素手無策。

當時,中國面臨的客觀現實:外國的侵略,將中國卷入了世界現代化的大潮中,東鄰日本已通過改良變法走向了現代化。而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試圖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改變中國命運的探索,隨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已告失敗。

事實告訴中國人,要改變中國被動挨打的局面,僅僅學習西方的技術是不夠的,必須在社會制度上加以改變。

在此背景下,康有為、梁啟超師徒提出了他們的救國方案-——變法。

變法的目的就是學習西方的樣子,實現社會制度的變革,或者就如日本那樣,實行君主立憲制,從而改變幾千年來束縛中國的封建專制,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達到富強。

(二)梁啟超為在中國實現君主立憲制奮斗十余年。

1、大力宣傳變法

維新運動前夕,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

主筆上海的《時務報》;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時務學堂花明樓湖南省

梁啟超任時務學堂總教習2、百日維新失敗,梁啟超斷發(fā)走扶桑,繼續(xù)堅持立憲的主張

死者——譚嗣同行者——梁啟超

變法失敗后,譚嗣同要梁啟超作“行者”,自己做死者。譚嗣同在梁啟超走時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留者,無以酬圣主?!庇谑亲鳛椤傲粽摺?,他毅然留了下來。他堅決地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變法失敗后,梁啟超依然堅持變法的原因:第一,日俄戰(zhàn)爭的影響

第二,朝廷被迫開始考慮立憲了

革命——迫使朝廷搞立憲——五大臣出洋考察,革命黨人的暗殺行動,使這次立憲契機喪失。

梁啟超得知五大臣被炸,痛心疾首,他寫文章抨擊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

梁啟超的觀點:“中國民智未開,鼓動民氣,進行革命,其結果只能引起‘暴民騷動’,‘殺人盈野’”。

3、曾一度贊同孫中山的共和主張,在立憲與革命之間搖擺。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在流亡日本期間,開始與孫中山有了直接交往。梁啟超一度贊成革命,還寫信給老師康有為,說“國事敗壞至此”除了共和政體,都救不了國?!?/p>

對此,康有為得信后勃然大怒,罵梁啟超"結識無賴"、"叛逆"。

梁啟超反駁道:孫中山與光緒帝沒有恩義,按照各國文明公理,驅逐滿人不是“叛逆”?;噬先绻婺艿玫矫癖姷膼鄞?,將來革命成功,大家可以選他當總統,至于老師您呢,可以“息影林泉”養(yǎng)老去了。

梁啟超對于孫中山的這種態(tài)度也表明了他不斷探索的精神。

4、與革命派發(fā)生沖突,繼續(xù)堅持立憲主張。第一,美國之行,改變了他對革命的看法。革命公式:革命——動亂——專制。立憲的公式:開明專制——君主立憲——民主立憲。第二,革命派向梁啟超發(fā)起挑戰(zhàn),雙方展開了一場大論戰(zhàn)。1903年《民報》第三期向梁發(fā)起挑戰(zhàn)雙方的論戰(zhàn):革命派以《民報》為陣地;其主將是章炳麟、陳天華、胡漢民、汪兆銘等人輪番上陣;

章炳麟

立憲派以《新民叢報》為陣地,只有梁啟超一人。

革命派說:要自由,就得流血犧牲。梁啟超說,暴力革命"決非能得共和,反得專制"。革命派說:日本、英國搞君主立憲,也要流血。梁啟超說:法國大搞革命,動亂80年,血流成河,其他歐洲15國,君主立憲,都和平完成轉型。共和當然最好,但鑒于中國現實,只能從立憲做起。

革命派說,既然立憲是過渡,共和是最終目標,為什么把時間耽誤在過渡上?有人說:孫中山發(fā)動革命是想走捷徑的,孫中山他們認為中國必須要要走一次暴力的革命。梁啟超說:因為漸進改革損失小。

通過和革命派的論戰(zhàn),梁啟超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中國言論界驕子的地位,他替代康有為成為了立憲派新的精神領袖。

第三、因為促成清政府的立憲之舉而遭到革命黨的痛毆。

1906年,被炸彈中斷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終于踏上了行程??疾靾F于1906年7月回國,他們將考察報告交到慈禧手上,稱,"東西洋各國所以強盛,實以采用立憲政體之故"。這份考察報告實際出自梁啟超之手。

梁啟超寫了《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作為憲政報告的底本。

1906年9月1日,慈禧發(fā)布上諭,確定了實行立憲的基本國策,準備仿行立憲。

9月4日,"南方報"稱贊上諭是"誠古今未有之創(chuàng)舉";

9月16日,"申報"稱:"中國立憲矣!立憲矣!轉弱為強,萌芽于此。"9月18日,"時報"說:"我中國以四五千年舊船,當此過渡時代,天昏地暗,何幸一道光明從海而生。"

梁啟超放棄了與革命派的論戰(zhàn),于1907年10月17日在東京成立了政聞社,指導立憲派配合清政府實施立憲。正當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時,革命黨人張繼、陶成章等趕到會場,痛毆梁啟超。

第四,皇族內閣搞假立憲,梁啟超大失所望。

清廷害怕立憲成功失去權力,滿人權貴擔心還權于民將威脅自己的特權。在1911年5月18日組成的新內閣中,內閣成員仍以皇族為主,這個組閣辦法,完全違背了皇族不能充任國務大臣的立憲原則。

英國《泰晤士報》說“這個新內閣,不過是舊軍機處的化名而已”。各省咨議局的立憲派人士大失所望,紛紛倒向支持革命,推翻滿清。

此時的梁啟超不得不對立憲失望了。

二、梁啟超與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初,梁啟超擔心革命會造成天下大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他從中國歷史中悟到的規(guī)律:改朝換代必然帶來多年大亂。梁啟超有些坐不住了。一方面,他感覺形勢可用,另一方面,他又擔心革命會讓天下大亂。

(二)袁世凱破壞了梁啟超實施立憲的最后一次機會,他的理想徹底化為泡影。

袁世凱1911年11月6日,梁啟超乘日本輪船“天草丸”駛向了闊別13年的故國,他準備親自指導北方清軍首領中主張改良的吳祿貞、張紹曾等人反對皇族內閣的政變。

這次政變被袁世凱破壞。

梁啟超雙腳一踏上故國就得知他一施抱負的計劃全部落空,只得黯然返回日本。上述情況表明,君主立憲在中國已無可能,嚴酷的現實要求他做出新的調整。

(三)順應歷史潮流,開始擁護共和。武昌起義后,在國內形勢急劇變化的情況下,梁啟超做出了驚人的選擇。

1、擁護共和,應袁世凱之邀回國

梁啟超從來沒有反對過共和,他反對的是為了實現共和而采取暴力的手段。如果今天共和是多數國民的選擇,梁啟超便選擇接受,不僅是接受,而且要為之繼續(xù)奮斗。他寫下《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書》,提出中國應該有兩大政黨,一急一緩,逐步建立政黨政治。

袁世凱也希望嘗試新的制度,富強國家。于是,他寫信給梁,夸他"抱愛國之偉想,具覺世之苦心",希望他回國"同扶宗邦"。梁啟超始終認定,如今強鄰環(huán)繞,如果中國發(fā)生大亂,就有被列強瓜分的危險。在他看來,袁世凱無疑是使國家導向安定的唯一人選。所以只能認。

梁啟超給袁回信說:“兵事你負責,言論我負責。項城若能與我推心握手,天下事大有可為?!?/p>

1912年11月,梁啟超結束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自日本返國。2、袁倒行逆施,梁啟超重做選擇

民國初年,他模仿美國的兩黨制,組成了進步黨與國民黨在國會中抗衡。民國元年的國會選舉是普選,由于多數民眾不知道選舉是怎么回事,所以基本是由別人包辦投票,各地精英按他們的意愿選出了心目中的議員。

這時,占據地方的部分革命派人士迅速墮落為新權貴,各地行政混亂,土匪、幫會橫行,中央政府統一不了財政。國民黨占據著國會,袁世凱發(fā)現處處是坎,沖突不斷,兩方劍拔弩張。梁啟超夾在其中,左右為難。

袁世凱發(fā)現政黨政治代價太大、什么都做不成時,便迅速拋開理想,拿出他駕輕就熟的本領:玩弄權術、軍人干政。他趕走國民黨,將自己選為終身大總統,解散了議會。

從1915年的年初,全國到處都在“尊孔復古”。袁世凱又改內閣總理為國務卿,大封諸侯。袁世凱越走越遠,最后他想當皇帝了。廈門同文館外景

梁啟超告訴大家,如果復辟,那就是叛國,“就令全國四萬萬人中三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贊成,而梁某一人斷不能贊成也?!绷簡⒊诒本┌l(fā)表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揭露袁世凱,袁世凱送20萬大洋收買梁啟超。

此時,袁世凱派人跟梁啟超說:"你逃亡到外國,過著亡命的生活已有十多年了,此種艱苦的境況,你已經嘗夠了,又何必自找苦吃呢?“梁啟超笑答:"我已是亡命的經驗家了,寧愿以這種艱苦為樂,不愿茍且偷生于這種惡濁的空氣之中。"3、與學生蔡鍔合作共謀反袁,為再造共和而努力

蔡鍔

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蔡鍔16歲曾入湖南時務學堂,拜梁啟超為師,后追隨梁啟超東渡日本,是梁最為得意的門生。辛亥革命時他在云南發(fā)動新軍起義,勝利后被推舉為云南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