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訓練(選擇+結(jié)構(gòu)+主題)(教師版)_第1頁
高考散文訓練(選擇+結(jié)構(gòu)+主題)(教師版)_第2頁
高考散文訓練(選擇+結(jié)構(gòu)+主題)(教師版)_第3頁
高考散文訓練(選擇+結(jié)構(gòu)+主題)(教師版)_第4頁
高考散文訓練(選擇+結(jié)構(gòu)+主題)(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年散文閱讀復習專練(選擇+結(jié)構(gòu)+主題)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夏日花格窗肖復興窗戶,對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很重要。在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diào)的年代,全靠窗戶通風透氣,讓涼爽能進得屋子。以前的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而是那種花格紙窗。夏日到來,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錢人家換成竹簾或湘簾,起碼也要換上一層窟窿眼兒稀疏的薄紗布,好讓涼風透進屋里。過去有竹枝詞道:“綠槐蔭院柳綿空,官宅民宅約略同,盡揭疏欞糊冷布,更圍高屋搭涼棚?!备骷业拇皯羯习采闲录喓煟粗裰υ~里說的“糊冷布”。那時候,我們管它叫“豆包兒布”,很便宜。對于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夏仁虎在《舊京瑣記》里曾給予特別的贊美:“京城屋制之美備甲于四方……因地因時,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綠色冷布糊之,內(nèi)施以卷窗,晝卷而夜垂,以通空氣?!彼f的沒錯,一般的窗戶都會有內(nèi)外兩層。只是,我小時住過的大院房子,和他所說略有不同:窗戶外面的一層,是花格窗,糊窗戶紙;里面的一層,一平到底,糊冷布。這樣的設(shè)計是有道理的,可以讓風盡可能暢行無阻地吹進屋子里。那時候,在我們大院里,糊綠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見。外面的一層窗是可以打開的,往上一拉,有個掛鉤,掛在窗戶旁邊的一個鐵鉤子上,旁邊還有一個支架,花格窗就支了起來。如此一來,里面的“冷布”,既可擋住蚊蟲,又可讓涼風長驅(qū)直入進屋子。如果夏夜戶外正好有樹,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搖曳的綠葉枝條的影子,映在窗戶紙和冷布上,朦朦朧朧的,變幻著好多圖案,有一種水墨畫的感覺。這是在玻璃窗上絕對看不到的景象。前些日子,讀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則短文,題目叫《紙窗》。他說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時候,鄭振鐸的辦公室在北海的團城,他去那里拜訪。辦公室是一排平房。鄭振鐸的寫字臺前臨著一扇紙窗。鄭對他興致勃勃地說起紙窗的好處,最主要的好處是它不阻隔紫外線。老人對這種老窗,才會有這樣的感情。事后,燕祥回憶那一天的情景寫道:“心中浮現(xiàn)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著雪白的紙,鮮亮的太陽光透過紙,變得柔和溫煦,幾乎可掬了?!睂⒓埓暗拿篮秃锰幰约叭撕托那檫B帶一起,寫出一種靜暄柔美的意境。對于北京的這種紙窗,燕祥還這樣寫他自己的另一番感受:“也許明清以后的人才用紙糊窗,也才領(lǐng)略此中的情趣。月明三五照著花影婆娑,這是溫馨的;若是霜天冷月,把因風搖晃的枯枝的影子描在窗紙上,可就顯得凄厲了。”他說得真好,夏天的夜晚,月光把樹和花的影子描在窗戶紙上,才是美好的溫馨的。而且,老北京多用高粱紙糊紙窗。冬天,薄薄的紙窗,是難敵朔風的撲打的。其實,紙窗再怎么好,也是難抵玻璃窗的。紙窗不過是農(nóng)業(yè)時代的產(chǎn)物而已。后來,我讀《燕京雜記》,其中提到一種特殊的窗戶紙:“玻璃紙,俗謂光明紙,用以糊窗,自內(nèi)視外則明,自外視內(nèi)則暗?!蔽覜]見過這種玻璃紙。在我們大院里,倒是看過有錢人家將花格紙窗換成玻璃窗。我家的窗戶沒有全換成玻璃的,父親為了省錢,只是在窗戶中間一塊對開的雜志那樣大的地方換成了玻璃,也算是跟隨時代的發(fā)展吧。我曾為此很有些阿Q式的自鳴得意。尤其下雨的時候,趴在玻璃前看:雨珠打在玻璃上面,又順著玻璃一顆顆滑落下來,再一滴滴前仆后繼地爬上去。這成了我寂寞童年里難忘的記憶。后讀清人楊靜亭的竹枝詞:“畫堂春坐日遲遲,富貴人家得自宜。不待揭簾知客至,疏窗嵌得是玻璃?!辈挥X笑話自己當初的自鳴得意。人家早在清朝就已換上玻璃窗了,坐井觀天的我還以為換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跟上時代了呢。我們大院沒拆的時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沒有了,都換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戶旁邊的鐵鉤子和支架都還在——雖都已銹跡斑斑,卻像是滄桑的時光老人,不動聲色地垂掛在那里,任其風吹日曬——是那個逝去年代的夏日留下的一點兒記憶的痕跡。我問旁邊的年輕人:知道這是干什么用的嗎?他們一問三不知。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凈了,老北京那種花格窗再也見不到了。(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從窗戶之于老北京人度夏的重要作用起筆,再點出以往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用花格紙窗的事實,呼應標題,領(lǐng)起下文。B.文中援引關(guān)于北京紙窗“月明三五”與“霜天冷月”之夜迥異氛圍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前者那種美好、溫馨氛圍的喜愛。C.“卻像是滄桑的時光老人,不動聲色地垂掛在那里”這一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看到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之后的喜悅心情。D.文章以“花格窗”為線索組織材料,既敘述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插入他人的生活體驗,內(nèi)容豐富,感情真摯,語言質(zhì)樸。解析:C項“作者看到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之后的喜悅心情”錯?!皡s像是滄桑的時光老人,不動聲色地垂掛在那里”這一句是對殘存的“每扇窗戶旁邊的鐵鉤子和支架”的細節(jié)特寫,以此來表達作者對歲月流逝的莫名惆悵,這是一種懷舊的情緒。答案:C2.(分析句段作用題)文中兩處引用竹枝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解析:此題考查引用文字的作用。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句和引用的內(nèi)容可知,第一處引竹枝詞,是為了說明“糊冷布”即安紗窗之俗由來已久;結(jié)合“后讀清人楊靜亭的竹枝詞……人家早在清朝就已換上玻璃窗了,坐井觀天的我還以為換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跟上時代了呢”分析可知,是自嘲當初的自鳴得意。答案:①第一處引竹枝詞,是為了說明“糊冷布”即安紗窗之俗由來已久;第二處引竹枝詞,是為了說明有錢人家(富貴人家)安玻璃窗由來已久,自嘲當初的自鳴得意。②兩處引用竹枝詞,都是通過對相關(guān)知識的補充介紹,開闊讀者視野,增強散文的可讀性;同時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使文章典雅而富有詩意。3.(分析段落作用題)文章結(jié)尾一段能否刪除?為什么?請簡要分析。解析:解答此題,可以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等角度分析。從內(nèi)容上看,這句話是抒發(fā)了對消失的花格子窗的懷念之情;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句話語與文章開頭描寫的老北京人度夏的生活情景相照應。答案:不能刪除。理由:①從篇章結(jié)構(gòu)看,結(jié)尾一段寫的是“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凈了”之后花格窗再也見不到的現(xiàn)狀,與上文“我們大院沒拆的時候”花格木窗為玻璃窗替代的情況相呼應,形成時序的遞進,呈現(xiàn)了花格窗消失的無奈現(xiàn)實。刪除后,文章結(jié)尾顯得倉促。②從情感內(nèi)涵看,從上文花格木窗的“早都沒有了”到“再也見不到了”,反復詠嘆,增強了懷舊的悵惘意味,抒發(fā)了作者對時代發(fā)展進程中古典情致日漸消亡的嘆惋之情。刪除后,缺少一唱三嘆,余音裊裊的韻味。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5分)西府臊子面胡寶林美味乃一方水土于人的恩賜。沃野秦川,關(guān)中西府,寶雞之地,周秦文化自此發(fā)祥。巍巍秦嶺,湯湯渭水,深厚黃土,哺育了歷史悠久的冬小麥,也在此地衍生出一種中華美食——西府臊子面。寶雞民間流傳,周文王斬蛟龍而創(chuàng)臊子面,周武王改進豬肉臊子的做法,因此有“武王臊子文王面”的說法。西府臊子面是天、地、人的杰作,是民俗的活化石。臊子面的食材主要是小麥面條。小麥在寶雞栽植的歷史已經(jīng)有4000多年。寶雞周原王家嘴遺址龍山時期文化層中碳化小麥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這一點。六月,父親揮汗如雨,收割小麥。在家人的幫助下,將小麥用架子車拉回,碾打,晾曬,裝在包里,這是一家人一年的食糧,也是父親用雙手為我們攢下的幸福。在小麥收獲的當兒,奶奶最操心的是一件大事:淋醋。醋是西府臊子面的點睛之味。千百年來,淋醋是西府鄉(xiāng)村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入伏制曲,到農(nóng)歷八月發(fā)酵,經(jīng)歷漫長而耐心的等待,醋終于淋成了。奶奶將醋舀進缸里珍藏,這是調(diào)和一年飲食的佳釀,也是關(guān)中西府人味蕾蠢蠢欲動的催化劑。父親將土地中收獲的小麥,裝進了包里,奶奶將親手淋制的醋舀進了缸里,一家人一年的日子從此就有了底氣。雪落在黃土地上,年的腳步近了。母親將小麥拉到磨坊,磨出上等的雪白的小麥面粉,為過年做臊子面做好準備。父親騎著車子去趕集,準備食材。自明代后期辣椒傳入中國,西府臊子面就分了放辣椒的岐山臊子面和不放辣椒的扶風臊子面兩種風格,但不管怎樣,都是臊子面。而岐山臊子面的做法走出了岐山,從秦嶺到北山,渭河兩岸的廣大城鄉(xiāng)好多家庭以此為食,成為西府臊子面的代表。正月初二的早晨,積雪的鄉(xiāng)村小路,穿著紅紅綠綠的人們,提著禮當來走親戚。父親接過親戚手里的禮當,迎進屋里,在熱炕上坐。然后開席,端上燒酒、盤子,主賓開吃。母親在廚房里忙碌著,做最隆重的待客飯——臊子面。臊子湯調(diào)就。笊籬撈面。母親先在一碗面里澆湯,調(diào)好一碗。這一碗臊子面,包含了經(jīng)冬歷春的小麥的精華,融匯了天南海北佐菜的營養(yǎng),木耳之黑、豆腐之白、雞蛋之黃、蒜苗之綠、辣椒之紅,水木金火土,皆于一碗呈現(xiàn)。父親端著這碗飯到門前滴湯,敬祖先。接著,母親一碗碗舀面,一碗碗臊子面上到盤里,妹妹端上席面請親戚吃。先長后幼、先上席后下席、先客人后自己人,彬彬有禮。臊子面就是一碗周禮面,吃臊子面的過程,就是周禮的演示。薄、勁、光之面,煎、稀、汪之湯,酸、辣、香之味,一碗西府臊子面,來賓主人、大人娃娃、男女老少一個個吃得酣暢淋漓,肺腑熨帖,回味無窮。這是人間最美的飯食,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老家時.逢年過節(jié),一頓要吃十碗八碗臊子面,吃畢感覺渾身舒坦,滿身是勁。正月里來喜事多,村里唱大戲,家家戶戶招呼四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也是臊子面。村里有小伙娶媳婦,男女老少去吃流水席,大鍋大灶做的還是臊子面。整個春節(jié),豪放悠揚的秦腔在村莊上空飄蕩,臊子面的香味醉了鄉(xiāng)村。這是最美好的記憶。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一提到“西府臊子面”,心底就無法遏制地產(chǎn)生追尋這種味道的沖動。(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7月20日16版,有刪改)★4.(綜合選擇題)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介紹關(guān)中西府的地域風貌、歷史悠久的冬小麥,引出西府臊子面這個敘述對象,并以“西府臊子面是天、地、人的杰作,是民俗的活化石”統(tǒng)領(lǐng)全文。B.作者多用短句和白描的手法描寫父親收割小麥的過程,寫出父親勞動的艱辛;又言簡意賅地描寫奶奶淋醋的過程,暗示了關(guān)中西府農(nóng)家醋在臊子面里必不可少的地位。C.“一家人一年的日子從此就有了底氣”一句蘊含辛苦勞作而有所獲的喜悅心情和生活富足的幸福感,更飽含對未來美好日子的憧憬,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D.本文以“西府臊子面”為題,對“面”的制作卻以“臊子湯調(diào)就”“笊籬撈面”一筆帶過,而側(cè)重描述以西府臊子面為載體的關(guān)中風土人情,突出文章的主旨。C[“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錯,本文的感情很豐富,該句包含的情感只是其中的一種,除了贊美生活外,還包括緬懷傳統(tǒng)、抒發(fā)鄉(xiāng)愁等。]5.為什么說西府臊子面是“民俗的活化石”?請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證據(jù),進行概括并簡要分析。[解析]解答此題,需要結(jié)合全文。從字面上看,“活化石”意味著延續(xù)時間久遠,此處應和民俗文化有關(guān)。文中介紹了當?shù)仉用娴闹饕巢男←溡逊N植4000多年和臊子面的淵源,可見其歷史悠久。介紹村里逢年過節(jié)、招待客人都用臊子面,可知臊子面按當?shù)亓曀资锹≈氐拇惋垺=榻B吃臊子面要敬先祖,有先長后幼、先上席后下席、先客人后自己人的傳統(tǒng)習俗,且這一習慣自周禮傳承而來,可見其文化傳承久遠。[答案]①歷史悠久。4000多年的小麥栽植、“武王臊子文王面”的歷史傳說以及明代臊子面的派系之分等揭示出西府臊子面源遠流長的歷史。②隆重的待客飯。村子里逢年過節(jié)、喜宴流水席招待客人時必不可少的就是臊子面。③周禮的演示。吃面時遵循先敬祖先,然后“先長后幼、先上席后下席、先客人后自己人”的傳統(tǒng)禮制。6.結(jié)合全文,請?zhí)骄俊靶牡拙蜔o法遏制地產(chǎn)生追尋這種味道的沖動”中“這種味道”的豐富內(nèi)涵。(6分)[答案]①酸香辣的面之味。臊子面具有“薄、勁、光之面,煎、稀、汪之湯,酸、辣、香之味”的特色,味道香美,令人回味無窮。②充滿地域特色的家鄉(xiāng)味。臊子面是最有代表性的家鄉(xiāng)飲食,其中關(guān)中西府淳樸而又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是作者最幸福最美好的家鄉(xiāng)記憶。③底蘊厚重的文化(歷史)味。臊子面演繹著關(guān)中西府千百年來的民風民俗,有著厚重的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內(nèi)涵。(意思對即可)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8題。(15分)古鎮(zhèn)陶心楊安鴻路過銅川王益區(qū)時,聽說附近有個村落因“陶爐陳列”得名,且是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耀州瓷曾伴隨駝鈴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覺得是一種遺憾。站在塬頂遠眺,入鎮(zhèn)一條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邊住人家,路那一邊,平平的房頂,高高的煙囪。窯上疊窯,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鎮(zhèn)建筑的風格和特色。當時叫我極驚詫的,卻是古鎮(zhèn)的顏色。夏日的陳爐,不缺郁郁蓊蓊的綠色??晌腋杏X,有紅地毯鋪在地上,有紅綢緞舞在塬上,有紅燈籠掛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腳邊。這里砌窯的紅磚,長、寬、高都比別處要大,這讓身體結(jié)實、祖業(yè)厚實、人心篤實的愿景,更加顯眼更加強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紅色的,卻是肥嘟嘟,像極了腰鼓、水桶的一種物件。懂行人說,那叫匣缽。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墻,圓鼓鼓疊加紅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臉四處綻放。也有人家用來裝飾了門楣和窗欞,小日子看著熱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見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紅辣椒、綠蒜苗迫不及待要調(diào)劑人們生活似的瘋長。瓷器摶泥成型,轉(zhuǎn)輪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驗面前,是匣缽父兄樣將瓷器攬進懷里,悉心庇護,同甘共苦,成全一種溫潤如玉的質(zhì),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長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紅,是烈火真金的紅,是磊落胸懷的紅,是勞苦功高的紅,也是鞠躬盡瘁的紅。我為匣缽在陳爐的當紅肅然起敬。我感動陳爐人知恩圖報、不離不棄的善良。有一院落,祖孫二人在家,奶奶在窯洞前摘韭菜,八九歲的孫子趴在炕上,面前擺了書本,眼睛瞅著電視。三個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參觀,提出要為老人照相。也許,對生活的滿足無需額外形式的展示,也許,孫子剛放下書包等著吃飯呢,老人笑而不語,連連擺手。他們誠懇又急切,說都是美術(shù)學院的老師,感慨黃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爛漫的陶瓷藝術(shù)、質(zhì)樸純真的窯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熱情的陳爐人一并攝錄下來,帶給學生……我敢肯定,絕不是這番話,而是他們面上的神色,讓她放下手上的菜,忙著整理毫不凌亂的頭發(fā)。誰知,孫子隔墻能看見一樣,大聲提醒“我餓得很,你快做飯嘛”。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處名勝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區(qū)的商店續(xù)杯開水,連著被幾家拒絕,遂感嘆人心不古。我當時倒理解店主們的為難,現(xiàn)在也理解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對無數(shù)的人,每個請求都不加拒絕的話,舉手之勞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來分鐘,老人像個群眾演員,拘謹而聽從指揮,孫子則用高一聲低一聲“別照了”“快做飯”的叫喚,表達要回到正常生活軌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這些美術(shù)老師會不會告訴自己的學生,當時伴隨快門歡快響起的,還有一遍一遍輕言細語的安慰,有一聲一聲腳在炕頭不斷制造的“炕意”。同學們!包括了畫面之外的聲音與互動,才是這一幀民俗圖畫的完整內(nèi)容。陳爐幾乎家家燒瓷器售瓷器,卻少見拼命推銷和圍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準備新買一把茶壺,掌柜的蹲在街邊,舉著護眼面罩,電焊一扇櫥窗。我挑選好,他報完價扭頭接著干。我是習慣討價還價的,他再不回頭,甕聲甕氣傳出一句“我沒多要你的”。我們吃飯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經(jīng)營的瓷器門面。吃飯的人多,隔壁很難照顧,有人問價,她斜身從側(cè)門掃一眼,有人還價,她大喊“沒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對還不成價表達歉意。不專門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兒,不怕順手牽羊?她像聽說不可思議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鎮(zhèn)上有家供游客體驗做陶的陶吧。一個小女孩在拉坯輪前體驗。隨著木輪的旋轉(zhuǎn),泥胎在手中帽子樣長高。手隨泥走,泥隨手變,每個變化都引起小姑娘一聲尖叫。小姑娘不時地停下,滿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著媽媽手里的飲料。她旁邊的那個五十多歲的工人,卻一下也沒有停止手上的動作,澆水,翻攪,再稀釋,再翻攪,瞅時機,將泥送到小姑娘手邊。汗水打濕的鬢角和胳膊,隨著動作閃閃發(fā)亮……最后,工人將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爐加熱定型,以便小姑娘帶回家去。這樣真好!共同的勞動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熱情有了見證的載體。我想,會不會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個地方,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闖入她的眼簾,小姑娘,或者,已經(jīng)長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憶起這個夏天,回憶起古鎮(zhèn)陳爐的這一幕,意識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實是古鎮(zhèn)人的陶心啊。(有刪改)7.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描寫了陳爐古鎮(zhèn)的顏色,用筆細膩,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B.作者采用插敘手法,講述了一景區(qū)的幾家商店都拒絕為游客續(xù)杯開水的事件,表現(xiàn)了對小孩“炕意”的理解。C.作者善于以小見大來表達情感,比如通過老奶奶答應游客照相一件生活小事,表達了對質(zhì)樸人情的贊美之情。D.作者寫掌柜專注電焊,甕聲甕氣對待買瓷器的顧客這一情節(jié),委婉地指出古鎮(zhèn)也有些需要改進之處。D[D項,“掌柜專注電焊,甕聲甕氣對待買瓷器的顧客”表現(xiàn)的是古鎮(zhèn)“少見拼命推銷和圍堵兜售”現(xiàn)象。]★8.(整體內(nèi)容概括題)結(jié)合全文,概括說明古鎮(zhèn)人的“陶心”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解析]解答此題,要緊扣文中有關(guān)語句和段落分析。文章開頭寫“是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表現(xiàn)了古鎮(zhèn)人對陶的“忠心”;古鎮(zhèn)人熱愛紅色,盼望“身體結(jié)實、祖業(yè)厚實、人心篤實”的“真心”;無論是照顧孫子的老人還是經(jīng)營店鋪的老板,都有淳樸的、不用討價還價的“誠心”;陶吧中那位工人師傅,工作的細心,充滿愛心。這些都是“陶心”的體現(xiàn)。[答案]①古鎮(zhèn)人對匣缽的知恩圖報、不離不棄。②古鎮(zhèn)人對生活的美好愿景:希望身體結(jié)實、祖業(yè)厚實、人心篤實;希望生活紅紅火火。③古鎮(zhèn)人對待游客的質(zhì)樸善良,如聽從游客指揮的老奶奶,“沒有多要你的”的店主。④古鎮(zhèn)人對工作認真不敷衍,如陶吧中不停勞作的工人。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題。(15分)三月驚蟄春始開雨辰當蓄勢已久的第一聲閃雷劃破早春的夜空,悠蕩于曠野中的那一陣陣季風便日漸和暢起來,薰梅、染柳、催桃,土地變得松軟了,冬眠昆蟲蠢蠢欲動,“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驚蟄,好似一個萬物復蘇的動員令,天地之間的浩瀚生機突然勃發(fā),春天也由此拉開了序幕。在這個時候,天色如孩童變化無常的臉,或陰陰晴晴,或細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騰驅(qū)散了料峭輕寒,小草為大地鋪展了淺淺綠意,一種清新、溫潤的氣息在四周彌漫,讓徜徉其中的你,感覺渾身通泰甚至有些許迷醉。在某些地區(qū),春的步履姍姍來遲,然而“凍雷驚筍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喚醒。這一切無不表明,“春到人間草木知”。在江南水鄉(xiāng),“天開地辟轉(zhuǎn)鴻鈞”,萬千條抽芽的柳枝經(jīng)微微春風的吹拂,越發(fā)輕盈柔美,一片片鮮綠從蘆葦叢的枯枝敗葉中躥出來,貼地而長的薺菜、馬蘭頭、艾草、泥胡菜,仿佛一個個玲瓏的鄉(xiāng)村女孩,爭相點綴著千里沃野。此時,行走于園林綠化帶或雜草叢生之地,還得提防害蟲的侵襲。在江浙的某些地區(qū),驚蟄到來之際有除蟲習俗,人們把隨帶的掃帚插到田間地頭,以示驅(qū)除蟲害保護莊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墻基、畜欄、廁坑等處撒上石灰末,在果樹下灑上石灰水,等等。記得少兒時代常聽家母念叨:“金(驚)蟄銀蟄,人吃狗食。剛出洞的蛇蟲百腳是頂頂毒的!你可要當心哪!”那時候,我們?nèi)揖幼≡谝蛔鶋υ豪?,步出后門即是與菜園相連的一個池塘。原本靜靜的水面,到了驚蟄,就會稀稀落落地響起蛙鳴,輕輕的,聽起來像在敲著蒙布的小鼓。深潛水底的魚兒,偶爾也會浮游上來,一甩尾巴又不見了蹤影。耕耘菜園,鐵耙翻起的蜂窩狀泥塊上,能看到好多條蚯蚓像幼鱔一樣激烈地躥跳。公雞打鳴似乎也不擇時間了,冷不丁會拍動雙翅啼叫起來,躍躍欲飛。在隱蔽的墻腳邊,還可發(fā)現(xiàn)蛇不知什么時候蛻下的皮,軟不拉耷的一條,孩子們見了驚得大呼小叫。萬物躍動爭早春的態(tài)勢正在生動地上演著。向來靠土地吃飯的農(nóng)家,誠然不會在這晴雨交替的時光只顧陶醉于人間春色而坐失耕種的良機。在長三角地區(qū),此時已是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廣播喇叭里播放的全國“兩會”新聞,和著犁田機器的轟鳴聲、農(nóng)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小曲聲,已經(jīng)在田地里喧騰起來,到處充滿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氣象。小麥大多已經(jīng)拔節(jié),青青油菜即將開花,禾苗茵茵似綠色錦緞,一爿一爿,在艷陽的映射下鮮亮奪目。農(nóng)諺道,“九盡楊花開,農(nóng)活一齊來”“到了驚蟄節(jié),鋤頭不得歇”。此時,施肥、培土、適時灌溉對于農(nóng)作物的長勢是十分關(guān)鍵的,而同樣不能有絲毫疏忽的還有對秧田防寒措施的落實到位。如能不失時機地把握好這些環(huán)節(jié),加之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家期盼的好收成就不會是夢。今年驚蟄,雖然還沒有百花爭艷,沒有燕舞鶯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領(lǐng)人們?nèi)ゲ蹲酱旱脑娨?,理解生物的奧秘和“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意義,描繪新時代美麗鄉(xiāng)村的藍圖。(摘編自2018年3月9日《光明日報》,有改動)9.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薰梅、染柳、催桃”三詞化靜為動,賦予“曠野中的那一陣陣季風”以人的功力,為展示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做了很好的鋪墊。B.作者描寫江浙某些地區(qū)驚蟄到來之際有除蟲習俗,不但表現(xiàn)了初春農(nóng)家的生活習俗和情趣,還寄寓了遠離害蟲侵襲的厚望。C.作者認為,要想取得好的收成,不失時機地施肥、培土和灌溉是十分關(guān)鍵的,同時,風調(diào)雨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D.本文運用飽蘸激情的筆墨,勾勒了一幅生機勃發(fā)的早春圖畫,啟示人們抓住春的機遇,描繪新時代美麗鄉(xiāng)村的宏偉藍圖。B解析:“寄寓了遠離害蟲侵襲的厚望”無中生有。10.文章標題為“三月驚蟄春始開”,其“春始開”在文中有什么突出表現(xiàn)?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回答。(6分)答:①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在蠢蠢而動,拉開了生機勃發(fā)的序幕。植物抽芽,動物躍動,表現(xiàn)出爭早春的態(tài)勢。②農(nóng)家不失時機地開始耕作。到處充滿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氣象。(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認領(lǐng)陳蔚文①不久前,姐夫的車鑰匙不慎在小區(qū)遺失,尋找未果。若去4S店重配鑰匙要3000多元,無奈貼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謝。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無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個念頭——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員拾到,斷不會收取這筆錢,這源于家風。②父親是軍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長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時嚴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導我們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禮俗、道德理想,還有“與人為善”“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當年被父親以這些“家規(guī)”訓誡時不勝其煩,然而不知不覺中,它們已于日常生活中潛入我們的血脈,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③說來,這些不過是些農(nóng)耕文化即有的“常識”倫理,與古老祠堂張掛的家訓類同,只是父親慣以口語表達,而先人們講究遣詞造句,使得家訓更有恢宏的文化氣度。如我的老家浙江蘭溪諸葛村,迄今留有諸葛亮先生的《誡子書》:“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我曾到過鄱陽湖畔的汪山土庫,這是一座氣派的清代建筑,曾經(jīng)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門三督撫”的佳話。據(jù)說程家三兄弟在早飯前必誦家規(guī):“尊長敬賢,唯禮是尊;孝順父兄,共敦友愛”“待人持物,仁義為本;自省其心,非禮莫為”……這些聽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規(guī)其實也很現(xiàn)代,因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許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個人立足于世且心懷坦蕩的基石。④“自省其心,非禮莫為”一句,用詩人的語言轉(zhuǎn)譯便是“一個人應該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凈”。⑤我父親奉行的人生信條也大抵如此。他不僅如此訓導我們,本人亦是忠實的踐行者。⑥還記得兒時,從部隊回來探親的父親帶我乘公交,有個鄉(xiāng)下孩子暈車,吐了我一身,孩子父親惶恐,父親的第一反應是掏出大手絹給那孩子揩拭,并連聲安慰那對父子,還請旁邊的乘客給那孩子讓座。十幾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機,那時手機還算貴重物品,他首先檢查手機有沒有電,還好,有電,于是開機等機主打來電話。鄰居知道后笑父親迂,父親不以為然,他認為物歸原主是基本常識。⑦“將心比心”,這是父母常說的一句話。他們肯定不知道這個成語出自朱熹的文章:“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备改钢皇前此麄冏鋈颂幨赖臉闼赜^念去理解并實踐這句話,而他們的訓誡對后輩人格的養(yǎng)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無論子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際遇如何,最基本的尺度在那,判人識物的旨趣在那。正如明末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先生所言,“縱不能建功業(yè)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⑧家風,就是一種律令,康德說過,“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shù)男强张c我內(nèi)心的道德律令”。往往,對一個人處世行事影響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規(guī)限,而是在家庭中養(yǎng)成與習得的觀念。換言之,“道德律令”便是家風,它決定了一個人會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⑨有一天,當我成為母親,我發(fā)現(xiàn)自己向兒子喋喋宣講的正是當年我煩父親的那一套——要謙讓、上進,勿與他人攀比物質(zhì),以及種種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譬如乘電梯左行右立,進電梯或地鐵時,等里面的人先出來,要尊敬每一位看似身份低微者,哪怕是施予乞丐或賣藝者零錢,也要蹲下輕輕將零錢放下……這些小事將教會孩子善、教養(yǎng)、尊重,這會是伴隨他一生的精神印記。⑩當年我對父親的訓誡有多厭煩,如今對它們就有多認同,從反叛它們到變成一種精神自覺,如同回到原點,完成對一種文化的認領(lǐng)。?這種代代相承的文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摘編自《光明日報》)1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③段畫線句中的“它”是指這段所提到的古人家規(guī),“基石”是這些家規(guī)的喻體,說明了家規(guī)是一個人立世為人的基礎(chǔ)。B.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句話承接上文,指出“父親”的人生信條;第二句話引出下文,引出“父親”踐行這些信條的事跡。C.第⑧段中,康德說出了家風的重要性,家風便是道德律令,最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的處事行世,并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之路。D.統(tǒng)觀全文,“我”對“父親”家規(guī)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小時候的厭倦到現(xiàn)在的認同這樣的一個過程,對于“我”,家風已成為一種內(nèi)在的文化認領(lǐng)。答案:C解析:康德并沒有說出家風的重要性??档聫娬{(diào)的是道德律令的重要性,而“我”認為家風是道德律令,文中是“我”借康德的話強調(diào)了家風的重要性。12.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這樣選材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特點:這篇文章選材豐富,既有中外名言、古語家訓,如諸葛亮家訓、程氏家訓、朱柏廬和康德的名言;也有家庭生活瑣事、凡人凡事。好處:中外名言、古語家訓作為素材,有很強的文化內(nèi)涵和說服力;家庭生活瑣事、凡人凡事貼近讀者生活,能引起讀者共鳴和激發(fā)閱讀興趣。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書窗上的那輪明月王清銘假如能透過書窗窺見古人窗前的那輪明月,精明的現(xiàn)代人才算擁有完整意義上的聰明。物質(zhì)日益豐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養(yǎng)心智更需要的?現(xiàn)代城市里的樓房越高,離月亮的距離越遠。都市的燈光早已把明月擠壓為昏黃的一片,明月照樣從海上升起,但共此時的都市蝸居里,投射過來的只是高樓斑駁的影子。如果有幾片月光擠進霓虹燈光、白熾燈光留出的縫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車笛聲、影視音響、電話鈴聲,將月光攪得更加渾濁,不留下一小片安靜,來安放一張書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書很難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門是生活的進出口,窗可以說是天的進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樓割裂了,明月也難以進出喧器都市人動蕩的心靈。即使是在閉門索居的日子,有幾個人端坐書窗前,讓月光布滿內(nèi)心空間?何況天上的那輪明月,只徘徊在都市邊緣,在城里辦理不到一份“暫住證”。錢鐘書先生說: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許我們占領(lǐng),表示享受?,F(xiàn)代都市人進出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門,卻極少去擁有一框用以心靈眺望的窗子,更無閑人閑讀書的閑情去掬一把透過書窗的月光,洗滌心靈的塵垢。偶然記下宋代劉子軍的兩句詩: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明月不知讀書人已去,淹沒在都市的紅塵中;明月夜深來照的,也不是書聲朗朗的書窗了,有的只是裝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讀書人,但讀書時想的是文憑、職稱、職位,急功近利的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