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的六經(jīng)辨證_第1頁
帶狀皰疹的六經(jīng)辨證_第2頁
帶狀皰疹的六經(jīng)辨證_第3頁
帶狀皰疹的六經(jīng)辨證_第4頁
帶狀皰疹的六經(jīng)辨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帶狀皰疹的六經(jīng)辨證第一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帶狀皰疹屬于中醫(yī)“蛇串瘡”、“火丹”、“火帶瘡”、“纏腰火丹”等范疇。古籍記載多認(rèn)為本病因心肝風(fēng)火、或肺脾濕熱所致。如《醫(yī)宗金鑒》:“此證俗名蛇串瘡,有干濕不同,干者……屬肝心二經(jīng)風(fēng)火,治宜龍膽瀉肝湯;濕者……屬脾肺二經(jīng)濕熱,治宜除濕胃苓湯。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動,宜用柴胡清肝湯治之?!焙笫莱W翊吮孀C。第二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現(xiàn)代中醫(yī)教材常分三型論治:肝經(jīng)濕熱——龍膽瀉肝湯

脾虛濕蘊(yùn)——除濕胃苓湯氣滯血瘀——桃紅四物湯但并不符合臨床實(shí)際,也遠(yuǎn)遠(yuǎn)不能滿足臨床辨證的需要。無法使學(xué)者真正掌握到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第三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以六經(jīng)辨證治療帶狀皰疹,能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六經(jīng)辨證核心在于辨方證。合方證臨床更多見。單方證易辨,合方證難辨。如何辨好方證?熟悉領(lǐng)會《傷寒》條文,多看傷寒大家醫(yī)案,融會貫通。第四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一、帶狀皰疹初起伴發(fā)熱時(shí)辯證帶狀皰疹初起伴發(fā)熱時(shí),用六經(jīng)辨證指導(dǎo)頗為便捷有效。多見于三陽證,三陽證中太陽、少陽、陽明均可見到,或呈太陽少陽合病、太陽陽明合病、少陽陽明合病等。很多年老體弱者,發(fā)病即見三陰癥候,宜注意!三陰證中常見于太、少兩感。亦可見陽經(jīng)與陰經(jīng)之合病,如少陽少陰合病多見。第五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一)病在太陽、陽明初起發(fā)熱,伴惡寒、無汗,口干,葛根湯主之;初起發(fā)熱,伴惡寒,汗出,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初起發(fā)熱、惡風(fēng)、汗出、口渴,小便不利,水皰滲液明顯,五苓散主之。以上一劑熱退后,若水皰滲液疼痛明顯者,常有用五苓散之機(jī)會。第六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太陽、陽明合病)胡xx,女性,50歲,2005年7月12日初診。以發(fā)熱、右腰腹部水皰伴疼痛1天來診。現(xiàn)發(fā)熱,測T38.2℃,伴頭痛、頸背痛。右腰腹起帶狀成簇水皰,疼痛較劇,頭汗出,口不干,欲嘔,稍咽痛,胃納減,二便可。舌淡紅偏暗,苔薄膩,脈浮細(xì)。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壓藥物,控制尚可。第七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此太陽中風(fēng),故先宜汗解。余并處兩方。先予桂枝加葛根湯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棗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劑。囑當(dāng)晚水煎溫服,覆被以候微汗出。次予瓜蔞紅花甘草湯和芍藥甘草湯加味:全瓜蔞30g,紅花7g,白芍30g,甘草10g,桔梗15g,蒼術(shù)10g,茯苓10g,1劑。囑次日上午水煎服。外用入地金牛酊調(diào)新癀片外敷。第八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患者當(dāng)晚7時(shí)許服藥,10時(shí)體溫即降至37.3℃,安然入睡。次日惡寒、頭痛、頸背痛、欲嘔諸癥均消,精神轉(zhuǎn)佳,右腰腹部水皰疼痛亦減。繼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蔞40g,紅花7g,蒼術(shù)15g,茯苓15g,桔梗30g,3劑。后未再復(fù)診。10月份患者攜其女前來看痤瘡,問及此事,訴前藥盡劑而愈,故未再復(fù)診。第九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2——五苓散證

(太陽、陽明合?。╆恱x,女,1歲半。08年3月28日初診。左腰腹部帶狀成簇水皰5天,伴疼痛,夜間哭鬧,發(fā)病前感冒低熱,兒科治療現(xiàn)仍感冒癥狀,流涕,稍咳嗽。去年3月出水痘,5月出麻疹。舌淡紅苔白。納尚可,大便粘稍臭。第十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茯苓7g,澤瀉6g,白術(shù)6g,桂枝3g,太子參10g,苡米12g,滑石10g,淡竹葉6g,枳殼4g,甘草2g。4劑。藥后疼痛減輕,哭鬧減少,部分水皰結(jié)痂干燥。加炒谷芽炒麥芽各9g。3劑。水皰全部脫痂而愈。無哭鬧,食納好。第十一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二)病在少陽、陽明初起發(fā)熱、伴乏力、納少、欲嘔,小柴胡湯主之;若上癥又伴水皰明顯,常小柴胡湯合五苓散主之;若又見口干苦、小便黃、舌紅苔黃膩,此兼陽明濕熱合病證,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主之。若又見大便干結(jié)者,現(xiàn)少陽陽明合病,大柴胡湯主之;或大柴胡合茵陳蒿湯主之;亦常見太陽少陽合病者,如小柴胡湯合葛根湯、三陽合病者,如大柴胡湯合葛根湯等。第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3

(太陽、少陽、陽明合?。┨K某,男性,61歲,2006年11月16日初診。右胸背部帶狀成簇水皰疼痛3天,伴發(fā)熱1天?,F(xiàn)發(fā)熱,T38.2℃,惡寒,無汗,口干口苦,咽不痛,右胸背部大量成簇水皰,部分呈血皰,疼痛甚,大便干,小便可,舌紅稍干,苔黃厚,脈弦。第十三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余并處兩方:方一:大柴胡湯合葛根湯加減:柴胡15g,枳實(shí)10g,黃芩10g,法夏10g,酒大黃5g,葛根15g,麻黃5g,桂枝5g,白芍10g,石膏30g,大棗20g,生姜10g,甘草5g。1劑。囑先服;方二:瓜蔞40g,紅花5g,白芍45g,甘草15g,板蘭根10g。2劑。囑當(dāng)日服完方一即服方二。外用紫金錠、點(diǎn)舌丸調(diào)水外敷。第十四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8日復(fù)診。訴藥后發(fā)熱即退,精神好轉(zhuǎn),大便暢,口干苦減,疼痛明顯減輕,局部水皰血皰較前收縮干涸。舌稍紅,苔稍黃,脈弦。繼守方二服3劑。疼痛已不明顯,局部水皰血皰均干涸結(jié)痂,稍頭暈,手抽筋。前方去板蘭根,加蒼術(shù)10g,茯苓10g,桔梗20g,4劑鞏固而愈。第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三)病在少陰、太陰年老體弱者易出現(xiàn)少陰、太陰證。初起發(fā)熱、惡寒、無汗,但極度疲倦而欲寐者,麻黃附子細(xì)辛湯主之;若上癥又兼見咽痛、欲嘔、納差者,此少陰少陽合病,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合小柴胡湯主之;初起發(fā)熱、惡寒、而汗出、疲倦欲寐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初起發(fā)熱、惡寒、汗出、疲倦欲寐、而身體沉重,特別舌淡暗、胖大,苔白厚、白膩、白滑者,此少陰陽虛證兼夾水飲者,真武湯主之。第十六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4(少陰?。╆恱x,男性,45歲,初診08年4月23日。右腰部紅斑丘疹丘皰疹,疼痛3天。疲勞,舌稍紅,苔白脈沉弦。給予:瓜蔞40g,紅花5g,白芍60g,白術(shù)15g,茯苓15g,桔梗15g,炙甘草15g。3劑。外用三黃洗劑、點(diǎn)舌丸外敷。藥后右腰部水皰增多擴(kuò)展,疼痛未減。并感低熱,惡寒,疲勞欲寐,口淡無味。舌淡紅,苔白,脈沉細(xì)弦。第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給予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加味:麻黃9g,熟附子10g,細(xì)辛6g,瓜蔞30g,紅花5g,白芍30g,白術(shù)15g,茯苓15g,桔梗15g,炙甘草10g。2劑。藥后精神好轉(zhuǎn)很多,疲勞欲寐明顯好轉(zhuǎn),水皰部分干涸,疼痛減輕很多。前方減麻黃6g,附子加量至30g,桔梗20g,連服6劑。疼痛消失,水皰結(jié)痂而愈。第十八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5(少陰、少陽合病)梁xx,女性,62歲。發(fā)熱1天就診急診,T38.5度,伴咳嗽,無痰,無鼻塞流涕,有咽干痛,頭痛,惡寒,查:神清,咽充血++,雙扁不大,右肋下可及紅色斑疹,丘皰疹,成團(tuán)。遂轉(zhuǎn)皮膚科就診?,F(xiàn)T38.5度,惡寒無汗,疲倦,胃納欠佳,口干苦,右腰腹大片紅斑及帶狀成簇水皰,疼痛甚,舌略紅偏暗苔薄,脈沉細(xì)稍數(shù)。第十九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與麻附辛湯合小柴胡湯加減:麻黃5g,熟附子15g,細(xì)辛6g,柴胡20g,黃芩10g,法夏10g,黨參10g,大棗20g,桔梗15g,石膏30g,炙甘草6g,生姜10g。2劑。外用云南白藥,紫金錠,點(diǎn)舌丸。藥后發(fā)熱已退,疼痛減輕,局部水皰部分干涸,納仍欠佳。第二十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瓜紅草方加味:瓜蔞30g,紅花5g,桔梗20g,蒼術(shù)10g,茯苓10g,白芍30g,炙甘草10g。4劑。疼痛減輕大半,水皰已結(jié)痂,舌暗紅苔薄脈沉細(xì)。加白芍45g,桔梗30g,炙甘草15g。5劑。疼痛已輕微,稍癢。加熟附子30g,全蟲6g,5劑。藥后即愈。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6(少陰陽虛水飲)余某,男性,58歲。2010年10月30日初診。左腰腹部起水皰,疼痛1周來診。精神稍差,舌暗紅,苔白,脈弦。予瓜紅草方合桔梗湯加減:瓜蔞30g,紅花5g,桔梗30g,蒼術(shù)10g,茯苓10g,甘草5g,4劑。外用紫金錠、新癀片茶水調(diào)敷。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二診,藥后病情未能緩解,原皮損部位,水皰增多,累累成片,有燎原之勢,疼痛增劇,且于頭面、頸、背部散見小水皰,并出現(xiàn)發(fā)熱,T37.7℃,精神狀態(tài)轉(zhuǎn)為極差,面色虛浮無華,自感極度困倦,一身沉重,來診時(shí)伏案無力舉頭,納差。此播散型帶狀皰疹,病情危重!病人家屬要求上西藥及吊針治療,以求快速控制病情。余綜合分析病情后,很肯定地向病人解釋,中藥見效一樣很快,前方之所以未能控制,實(shí)病重藥輕也。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此少陰重癥,亟宜大劑四逆湯回陽救逆,真武湯溫陽利水,五苓散利水解表,三方合之:熟附子60g,干姜30g,炙甘草30g,蒼術(shù)15g,茯苓15g,桂枝15g,澤瀉25g,豬苓15g,生苡仁30g,桔梗15g,3劑。無菌針將大水皰抽液后,外用藥同前。三診,服前藥后精神明顯好轉(zhuǎn),疲倦、一身沉重明顯減輕,發(fā)熱已退,疼痛亦明顯減輕,水皰大部分干涸結(jié)痂。方證對應(yīng),故見效甚捷。前方桔梗加至30g,繼服4劑。其后稍有反復(fù)。經(jīng)加減治療2月。疼痛始完全消失而愈。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二、帶狀皰疹無伴發(fā)熱時(shí)辯證六經(jīng)中各經(jīng)病證皆可見到,上述各經(jīng)病證無發(fā)熱時(shí),亦可依據(jù)方證治之。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是少陽、太陰、少陰證;少陽多見小柴胡湯合五苓散證、大柴胡湯和茵陳蒿湯證;太陰多見的是四逆湯證;少陰多見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證、真武湯證。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7(太陽、陽明合病,夾飲)張某,女性,33歲。初診2010年10月21日。已孕2月余。5天前突發(fā)右腰腹疼痛。因有孕,未敢自用藥。2天前環(huán)腰腹部漸起大小不一之成簇水皰,疼痛加劇,如火如燎。因擔(dān)心西藥對胎兒有影響,故就診中醫(yī)。前醫(yī)給予中藥湯劑板藍(lán)根、大青葉、元胡、柴胡等清熱解毒、行氣止痛內(nèi)服,外用無環(huán)鳥苷軟膏、三黃洗劑等。治療1天,癥狀未緩解,今來診?,F(xiàn)右腰腹部大片成簇水皰,累累如珠,疼痛較劇烈。無寒熱,精神可,口干,無口苦,二便可,舌體偏胖大,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弦。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因擔(dān)心對胎兒有影響,患者情緒緊張。余詳作解釋,打消其顧慮。四診合參,給予五苓散合芍藥甘草湯、桔梗湯、瓜紅草方加減:蒼術(shù)10g,茯苓10g,澤瀉15g,桂枝10g,瓜蔞40g,白芍30g,桔梗20g,炙甘草10g,4劑。外用青黛粉麻油調(diào)敷。二診,2010年10月25日?;颊咝χ痤侀_前來,訴服藥1劑即感疼痛明顯減輕,現(xiàn)疼痛已減輕大半,水皰明顯收縮、干涸。前方繼服4劑。痊愈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8(陽明濕熱)陳xx,男性,72歲。初診06年11月29日。左側(cè)頭痛及左上肢、胸背疼痛6天,我院神經(jīng)科考慮急性腦血管意外,CT掃描無異常,給予中西藥治療未效,建議住院治療,病人拒絕,3天后左胸背肩部出現(xiàn)帶狀成簇水皰?,F(xiàn)疼痛劇烈,口干苦,大便干結(jié),小便黃。舌紅,苔黃厚膩,脈細(xì)弦。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給予茵陳蒿湯加味:茵陳30g,酒大黃7g,梔子10g,瓜蔞50g,紅花10g,甘草5g。2劑,外用三黃洗劑。藥后疼痛減輕一半,水皰部分干涸結(jié)痂。舌稍紅,苔黃脈弦。前方加桔梗20g。3劑。藥后水皰全部結(jié)痂,右背部已不疼痛,右胸部稍疼痛,小便量多色清,口干苦消失。舌轉(zhuǎn)暗紅,苔中稍黃,脈弦。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改方瓜紅草方加味:瓜蔞50g,紅花10g,白芍60g,炙甘草20g,蒼術(shù)10g,茯苓10g,桔梗30g,全蟲9g,蜈蚣2條,僵蠶10g,地龍10g。3劑后諸癥消失而愈。第三十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9——四逆湯

(太陰?。┥騲x,女性77歲,初診07年6月22日。右腰腹部疼痛3周。3周前右腰腹部水皰疼痛,外院經(jīng)治療后水皰消退,但仍疼痛甚,需服止痛西藥,疼痛牽扯整個右側(cè)軀干,夜間疼痛影響睡眠,有高血壓、糖尿病史。疲勞汗多口干。舌偏淡,苔白,脈沉細(xì)。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給予四逆湯加味:熟附子20g,干姜9g,炙甘草10g,瓜蔞40g,紅花5g,蒼術(shù)30g,茯苓50g,白芍20g,桔梗30g,白術(shù)20g。3劑。外用制馬錢5,甘草3g,醋泡后外擦。藥后疼痛明顯減輕,精神好轉(zhuǎn)很多,仍汗多,前方加芍藥45g,繼服4劑而愈。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0(少陰病)李xx,男性36歲,初診07年6月16日。左胸脅部起紅色小疹,疼痛1周,有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佳?,F(xiàn)疼痛甚,口干口淡,不多飲,疲勞,小便少。舌體胖大苔白,脈沉弦細(xì)。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給予真武湯加減:熟附子30g,茯苓50g,白術(shù)60g,白芍60g,干姜15g,桔梗20g,生苡仁30g。3劑。外用入地金牛酊配點(diǎn)舌丸外擦。藥后訴疼痛迅速減輕八九成。皮膚略癢??诟煽诘瓬p,疲勞減。守方繼服4劑即愈。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三、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常常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不愈,疼痛異常劇烈頑固。六經(jīng)辨證分析,以三陰證多見(太陰、少陰、厥陰)以太陰之四逆湯、少陰證之麻黃附子細(xì)辛湯、真武湯、厥陰之當(dāng)歸四逆湯最為常用。亦有三陽經(jīng)證者,以少陽證多見。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1——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少陽、陽明合病,夾飲)黃xx,女性69歲。09年7月24日初診。帶狀皰疹4月,前醫(yī)就診以中西藥及理療等治療,水皰消,疼痛無改善。右胸背仍疼痛,夜間甚,口干苦,大便干,小便少,疲勞,納欠佳,有高血壓史。舌體胖大,暗紅,苔稍黃,脈細(xì)弦。與小柴胡湯合五苓散:柴胡15g,黃芩10g,法夏10g,黨參10g,桂枝10g,茯苓10g,澤瀉10g,豬苓10g,白術(shù)15g,大棗30g,瓜蔞30g,紅花5g,生姜10g,炙甘草6g。4劑。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藥后精神好轉(zhuǎn),疼痛減輕,大便通暢,小便增多,納增,口干苦減。舌略暗苔微黃,脈沉細(xì)弦。繼4劑。好很多。改方:熟附子30g,瓜蔞30g,桔梗30g,紅花5g,蒼術(shù)10g,茯苓10g,白芍30g,炙甘草15g。5劑。疼痛減70%,大便偏稀,胃納仍稍欠佳。舌略暗苔薄白脈細(xì)。加干姜15g,厚樸15g。疼痛已很輕微,大便正常,胃納好轉(zhuǎn)。繼服鞏固之。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2(少陽、陽明合?。┪閤x,男,40歲。初診08年9月13日。右胸背部帶狀皰疹8月。仍右腋下疼痛。體格壯實(shí)、口稍干苦,大便可。舌偏暗紅,苔根稍黃厚,脈弦有力。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與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減:柴胡15g,黃芩10g,法夏10g,枳實(shí)10g,赤芍15g,桃仁10g,桂枝10g。7劑。藥后疼痛消失,停藥3天稍反復(fù),再來復(fù)診。繼予10劑鞏固之,后痊愈。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3——柴胡桂枝湯

(太陽、少陽合?。﹨莤x,女性,54歲,初診2006年7月10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已1年半。先后多家醫(yī)院求治無明顯改善。現(xiàn)左胸背部疼痛,左上肢麻木不適,口不干,夜寐尚可,納可,舌稍紅苔薄脈沉細(xì)。予一貫煎3劑,無變化,二診改予傅青主治肩痛方加減:當(dāng)歸30g,白芍60g,柴胡10g,茯苓10g,秦7g,羌活7g,陳皮5g,法夏10g,熟附子5g,白芥子6g,桃仁10g,紅花10g,蜈蚣2條,全蟲7g,桔梗15g。前后14劑,有左上肢及肩臂疼痛麻木明顯減輕,但左胸背部疼痛仍無明顯改善。第四十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006年7月31日再診,患者形體瘦小,神情郁郁,言多瑣癥。左胸、脅、背間疼痛,時(shí)脹痛、刺痛,有走竄。遂改予柴胡桂枝湯加減:柴胡10g,黃芩10g,黨參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元胡30g,五靈脂15g,川楝子5g,生姜3片。2劑。服后疼痛大減,再守方加減7劑。1月后以過敏性皮炎來診,知前癥已愈。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4——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證

(少陰?。└選x,男,74歲,06年10月12日來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7年。7年來中西醫(yī)、針灸、理療諸法用盡,未解其痛苦。右胸、腋、背部疼痛,陣發(fā)性加重。有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糖尿病史。現(xiàn)腹大如鼓、腹面繃緊,青筋隱現(xiàn),4月因上消出血住院。形體消瘦,皮膚晦黑如煤炭,精神尚可,怕熱不怕冷,無汗,一直服利尿西藥,小便可,胃納尚可。舌淡暗,苔水滑,脈弦勁而硬。

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辨證屬少陰陽衰,肝腎陰寒內(nèi)甚,少陰之表寒郁日久,邪無出路。故予麻黃附子細(xì)辛湯以溫陽散寒,開少陰之表,給邪以出路:麻黃10g,熟附子30g,細(xì)辛12g,全栝樓40g,紅花10g,蒼術(shù)15g,茯苓15g,桔梗30g,炙甘草10g,2劑。外用甘草、馬錢子醋劑。服后大便稀、輕微嘔吐2次,微汗出,疼痛略緩。加減服至10月26日。汗出面積已擴(kuò)大至大半身,未再嘔吐,疼痛減輕,腹圍略減少,小便增多。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汗出表解,前方去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改以大劑四逆湯加味溫陽以消陰翳:熟附子60g,漸加至200g,干姜15g,漸加至60g,炙甘草30g,全栝樓40g,紅花10g,白術(shù)15g,茯苓30g-50,豬苓15g-30g,澤瀉20g,桂枝10g,肉桂10(后下),砂仁10g(后下),柴胡15g,生牡蠣30g。以此方增損,服至12月28日停藥,疼痛基本消失,腹水亦稍有消退,至此,7年頑疾經(jīng)2月余調(diào)治終獲痊愈。后轉(zhuǎn)他醫(yī)治其肝硬化腹水。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5——附子理中湯

(太陰?。﹦x,女性70歲。09年5月31日初診。右胸背部帶狀皰疹4月。現(xiàn)無皮疹,遺留疼痛甚。胃時(shí)脹,大便不干但困難,眠尚可,舌體大淡暗邊齒印,苔薄白脈沉細(xì)緩。夜尿2-4次,慢性胃炎、高血脂史。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與附子理中湯加減:熟附子30g,白術(shù)90g,干姜30g,黨參30g,炙甘草30g,砂仁15g,苡米30g。6劑。二診,疼痛減輕,汗多,大便正常。前方加牡蠣30g,全蟲6g,珍珠母30g。14劑。三診,疼痛明顯減,吹冷風(fēng)痛稍作,胃痛,牙痛,眼困,舌體胖大苔白脈沉細(xì)弱。前方改白術(shù)20g,黨參20g,牡蠣15g,去珍珠母,加龍骨15g,肉桂5g,茯苓15g,蒼術(shù)10g。4劑。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疼痛輕微,胃痛消,牙痛明顯,吹風(fēng)即牙痛,咬物無力,下肢乏力。調(diào)整處方:熟附子60g,干姜30g,炙甘草30g,肉桂10g,白術(shù)20g,細(xì)辛15g,骨碎補(bǔ)30g。4劑。牙痛明顯好轉(zhuǎn),胸背疼痛已很輕微,皮膚稍癢,胸悶,舌暗苔薄,脈細(xì)。繼服10劑鞏固而愈。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病案舉例16(厥陰?。﹨悄?,女性,80歲。初診2007年9月13日。2月前突發(fā)右側(cè)頭部起帶狀成簇水皰,頭痛劇烈。外院診斷:帶狀皰疹。經(jīng)中西藥治療后,水皰消退,但仍頭痛甚。既往有耳鳴病史40年,一直未愈;常舌衄及手指掌皮下出血30余年,多方檢查未發(fā)現(xiàn)原因,亦一直未愈;高血壓病史10余年,一直服用氨氯地平、倍他樂克等控制血壓,尚控制正常;長期失眠20余年,每晚需服安定2片入睡,但睡眠仍差?,F(xiàn)右側(cè)頭痛甚,頭怕風(fēng),頭暈,身怕冷,胸悶、心慌,活動氣促,面色蒼白無華,手足冷,下肢乏力,胃納尚可,夜間小便3-4次,大便可,口干特甚,多飲喜暖水。舌面干燥異常,毫無舌苔,舌有裂紋,稍吃干燥食物或硬物即舌痛舌衄,脈細(xì)稍數(shù),無力。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予黃連阿膠湯合四逆湯、引火湯化裁:炒黃連3g,白芍10g,阿膠10g,雞子黃1枚,熟附子30g,干姜9g,龍骨30g,牡蠣30g,磁石30g,酸棗仁20g,熟地30g,巴戟15g,五味子5g,肉桂2g,牛膝10g,2劑。外用制馬錢5g,甘草3g,白醋浸泡后外擦痛處。藥后訴右側(cè)頭痛減輕3成,口干稍減輕,口中略有濕潤感,頭暈消失,下肢乏力明顯好轉(zhuǎn)。訴藥后第一晚睡眠特別好,第二晚遂自行減安定為1片,睡眠又轉(zhuǎn)差。舌脈同前。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藥已中的,效不更方,前方再予5劑。藥后訴右側(cè)頭痛已減輕8成,但局部瘙癢較甚,怕冷明顯好轉(zhuǎn),精神好轉(zhuǎn),口干舌干亦見好轉(zhuǎn)。因事停藥3周,口干舌干又增,故于10月11日再來就診。仍效不更方,繼服5劑。藥后頭痛及瘙癢消失,余諸癥均有不同程度好轉(zhuǎn),繼續(xù)服藥調(diào)治。第五十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四、經(jīng)驗(yàn)方“加味瓜紅草方”介紹此方由瓜紅草方合芍藥甘草湯、桔梗湯加味而成。處方:瓜蔞30-60-100g、紅花5g、甘草15-30-45-60g、白芍30-60-90-120g、蒼術(shù)10-30、茯苓10g-30-60g、桔梗10-30g。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瓜紅草方(瓜蔞、紅花、甘草)乃黃古潭氏治脅痛方(《醫(yī)旨緒余》脅痛條下)。合用芍藥甘草湯,酸甘緩急,潤燥散結(jié),活血止痛,治帶狀皰疹神經(jīng)痛,收效甚速,妙不可言。本病多夾濕,故常加蒼術(shù)、茯苓;便秘,蒼術(shù)改白術(shù)。更加一味桔梗大其量,取止痛之功?!渡颀埍静萁?jīng)》謂“主胸脅痛如刀刺”,《本草經(jīng)疏》謂:“傷寒邪結(jié)胸脅,則痛如刀刺,(桔梗)辛散升發(fā),苦泄甘和,則邪解而氣和,諸證自退矣?!笨芍酃P晕缎?、苦,具有散邪解毒通利之功,凡邪結(jié)胸脅之痛,皆可用之取效。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五、帶狀皰疹辨按部位用藥經(jīng)驗(yàn)頭部:最常加白芷、川芎(《肘后方》芎芷散);疼痛明顯而見肝陽證據(jù)者常加菊花、蔓荊子、鉤藤、石決明;頭頸側(cè)部連耳:常加柴胡;頭頸后連背部:常加葛根;三叉神經(jīng)部位:常選加全蟲、蜈蚣(止痙散)、細(xì)辛,后期常白附子、南星、僵蠶、地龍化痰通絡(luò)止痛;頭部風(fēng)寒濕痛:細(xì)辛不可或缺;后期頑固劇烈之瘀血夾風(fēng)寒濕之頭痛:當(dāng)歸50g,川芎30g,蜈蚣3條、川烏30g,細(xì)辛15g,能迅速止痛。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胸脅部:柴胡、牡蠣藥對;川楝子、元胡藥對;柴胡、郁金藥對;腹部:常加厚樸、烏藥;川楝子、小茴香;后腰部:常加杜仲;上肢:常加海桐皮、姜黃、羌活、桑枝;或逕用荊防敗毒散效佳。下肢:常加牛膝、木瓜、獨(dú)活、防己;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六、有毒止痛中藥使用經(jīng)驗(yàn)附子、烏頭《本經(jīng)》:味辛,溫。主風(fēng)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chuàng),破癥堅(jiān)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侗静輦湟罚骸捌湫愿《怀?,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jīng),無所不至。”一切陽虛陰寒所致疼痛,皆可用之。其用量根據(jù)病情斟酌,超大劑量附子可用至100g-200g,烏頭可用至30g-60g,則止痛之功卓越。必要時(shí)可用生附子、生川烏。附子、烏頭與半夏、栝樓屬中醫(yī)“十八反”,但臨床不必拘泥?!笆朔础被究蓮U。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服用附子后之正常反應(yīng)陽虛陰盛之人,初服辛溫大熱之品,可能出現(xiàn)心中煩躁,鼻出黑血,喉干咽痛,目澀或赤,咳嗽痰多或黃,面目、周身或下肢一時(shí)性浮腫,矢氣多,或腹痛泄瀉,或更加困倦等諸癥——此并非藥誤,而是陽藥運(yùn)行,陰去陽升,邪消正長,從陰出陽之斗爭過程。以必伴原發(fā)癥狀好轉(zhuǎn)為判斷之依據(jù)。解決之法:加童子尿、或蔥白,或略作配伍調(diào)整。服附子后較理想之反應(yīng):周身暖和,通體舒暢,老年人常弦硬搏指躁動之脈象漸現(xiàn)柔和,而轉(zhuǎn)為細(xì)弦、沉細(xì)脈,為陽歸陰位,病現(xiàn)本象之脈。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附子中毒及解救方法中毒表現(xiàn):麻、顫、亂、竭四大癥最先出現(xiàn)頭暈、心慌,口、舌、唇、四肢發(fā)麻,說話不爽利等。解毒辦法:淘米水一大碗即服,有緩解中毒癥狀,然后甘草60g,水煎服。嚴(yán)重中毒: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胸悶、心率慢而弱,血壓下降,早搏、心律不齊,體溫下降,突然抽搐等。解決辦法:及時(shí)送醫(yī)院救治。金銀花、犀角、甘草、綠豆、干姜、生姜、遠(yuǎn)志、黃芪、防風(fēng)、黑豆、牛乳、人參、黃連、肉桂均可解其毒性。但首選生姜。西藥阿托品、普魯卡因等。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使用附子時(shí)減毒增效方法使用熟附子、川烏,生附子、生川烏宜慎用,必要時(sh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