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世繼承制度考述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1.gif)
![孔子家世繼承制度考述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2.gif)
![孔子家世繼承制度考述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3.gif)
![孔子家世繼承制度考述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4.gif)
![孔子家世繼承制度考述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db723f25461a1741e3a4aa040d9ddd3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孔子家世繼承制度考述
司馬遷是第一位向孔子傳教的歷史學家。他的《史記孔子世家》給孔子帶來了兩個孔子定位:一個是“至圣”,另一個是“世家”。其時,被稱為圣人的不知凡幾,司馬遷惟獨推崇出身平民的孔子為至圣;孔子是諸子之一,司馬遷卻對孔子高看一眼:諸子入“列傳”,孔子入“世家”。司馬遷給予孔子的“至圣”和“世家”的定位,后世沿用兩千余年,充分表現(xiàn)了大歷史學家的遠見卓識??鬃邮兰沂撬抉R遷推崇的惟一不是靠血統(tǒng)和軍功而是靠“立德”與“立言”獲得成功的“世家”,是《史記》三十“世家”中一個特殊類型。與其他“世家”比較而言,孔子世家的特殊性,不僅在于起家的方式與路徑不同,影響的深遠程度不同,而且延續(xù)到了漢代,還實行著特殊的繼承制度。一、第三,孔謙的一個前世的繼承孔子之后,瓜瓞綿綿,子孫繩繩,到司馬遷時代,已傳至十四世?!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了歷史上第一份完整的孔子世系,其中,與孔子世家繼承制度有關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八、九兩代:(七代)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嘗為魏相。(八代)子慎生鮒,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死于陳下。(九代)鮒弟子襄,年五十七。嘗為孝惠皇帝博士,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鬃拥谄叽鷮O孔穿,字子高,生了一個兒子叫作子慎。子慎是孔子第八代孫,不知何故,司馬遷只記了他的字,未提及他的名1。所以,后世關于子慎的名有多種說法,仔細統(tǒng)計一下,竟然有六種之多:武、微、斌、胤、謙、謹2;而且,他的字,除了子慎以外,還有子順一說3。名與字如此之多,容易混淆弄錯,我們姑且采用比較常見的《孔子世家譜》的說法,稱其名曰謙?!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了孔謙的兩個兒子:長子,名鮒;次子,即孔鮒的弟弟,字子襄。而據(jù)《連叢子·敘書》記載,孔謙除了長子、中子以外,還有小子,即其第三個兒子??字t以后,其三子分成了三支:家之族胤,一世相承,以至九世相魏,居大梁,始有三子焉。長子之后承殷統(tǒng),為宋公;中子之后奉夫子祀,為褒成侯;小子之后彥以將事高祖,有功封蓼侯。(P292)這位官拜魏相、生有三個兒子的“九世”是誰?考《史記》、《漢書》的記載,戰(zhàn)國末年,孔子后世子孫中擔任過魏相的只有孔穿的兒子孔謙一人,由此可以確定此“九世”必指孔謙無疑。只是這里的“九世”,就世系而論,是以叔梁紇為孔氏第一代計算其世系,才能夠成立;如果以孔子為第一代計算其世系,則為第八代。我們自然認可和接受以孔子為第一代的孔子世系。孔謙在孔子世家的繁衍與傳承上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原因在于他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廣泛流傳的說法認為,他自此改變了自孔子以后孔氏“七世單傳”1、命懸一線的局面;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孔謙的三個兒子,長子繼承殷統(tǒng),中子繼承宗統(tǒng),自此,孔子世家實行著兩個統(tǒng)系的繼承制度。這是從周代到漢代所有世家大族中僅見的特例,其何以如此?殷統(tǒng)、宗統(tǒng)的由來及實際情形如何?值得我們做一番研究和討論??字t的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孔鮒(字子魚)、次子孔騰(字子襄)、三子孔樹(字子文)。從孔謙的這三個兒子開始,孔子世家分為三支:長子之后、中子之后、小子之后。在宗法制條件下,由于人口繁衍,宗族分支立派是正常的,可是,孔氏宗族分立三支之后所確立的繼承制卻極不尋常:長支(長子之后)繼承殷統(tǒng)。第二支(中子之后)主持孔子祭祀,接承孔氏宗統(tǒng)。第三支(小子之后)不在殷統(tǒng)、宗統(tǒng)繼承之列?!哆B叢子·敘書》的作者,是一位慎終追遠的孔氏族人,他記載的漢代孔子世家的繼承制度,從《史記》、《漢書》、《后漢書》的相關記載中可以得到證明,其可信度無可質疑。從時間上說,孔氏宗族實行如此特殊的繼承制度,應在上述三支分立之后。代表三支的孔鮒、孔騰、孔樹兄弟三人,生活于秦末漢初,他們的子孫在漢代都十分活躍。三支分立的時間應該在漢初;與此相應,其繼承制度亦應隨之在漢初確立。據(jù)說,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由淮南經過魯?shù)?封孔騰為奉祀君(一曰奉嗣君,一曰奉圣君)2。其時,長支的孔鮒已死,他的兒子尚在;第三支的孔樹,其本人情況不明,他的兒子孔藂(字子彥)追隨劉邦打天下,是有名的將領,軍功卓著,后被封為蓼侯。劉邦既沒有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通例封長支,也沒有根據(jù)立賢的變例封第三支,卻偏偏封第二支的孔騰為奉祀君,讓第二支主持孔子祭祀。由誰來主持孔子祭祀,本來是孔子世家的內部事務,國家政權可以不干預。然而,由于孔子地位特殊,奉祀者的身份需要孔氏宗族和國家政權的雙重承認。這從劉邦封孔騰就已經開始了??昨v被封為奉祀君,應該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表明孔子祀事不是由孔謙之后的長支而是由第二支來主持,與此相聯(lián)系,亦表明孔子世家的特殊繼承制度的初步確立。二、孔騰的祭祀者孔騰以“中子”身份被封為奉祀君之后,其子孫世代相傳,主持孔子祭祀?!稘h書·孔光傳》記載:孔騰在惠帝時成為博士,擔任長沙太傅??昨v生孔忠,孔忠生孔武與孔安國,孔武生孔延年,孔延年生孔霸??装栽淌谠圩x經,元帝即位當年(前48)封其為關內侯??装噪S后上書請求奉祀孔子,元帝批準,賜號褒成君,并讓其仍然享受關內侯的爵位與待遇??装哉埱蠓铎肟鬃?顯然是按照孔子世家已經形成的繼承慣例行事,元帝準其所請,不過是尊重孔氏繼承慣例,給予國家政權的正式承認而已??装陨兴膫€兒子,他讓長子孔福回曲阜故里主持孔子祀事。孔福生孔房,孔房生孔莽。漢平帝元始元年(1),晉封孔莽為褒成侯。稍后,孔莽因避王莽名諱,改名孔均。從褒成君到褒成侯,是一步登侯的跨越,這既是奉祀孔子者爵位的擢拔,也是孔子祀事規(guī)格的提升。此前,孔霸封關內侯,是因為他為帝師而封,不是因為奉祀孔子而封。因為奉祀孔子而封的是褒成君,所以孔霸一身二任:既是關內侯,又是褒成君。奉祀君、褒成君大概屬于榮譽封號1,待遇甚低,與一般平民無甚差異,所以,當時人曾對此有議論,說:今仲尼之廟不出闕里,孔氏子孫不免編戶,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梅福傳》)孔騰以降,奉祀君、褒成君雖然由孔子子孫主持祀事者專任,但還沒有形成世襲的格局2。褒成侯屬于高等爵位,與諸侯同列,孔均之后開始世襲:光武帝建武十四年(38),孔均的兒子孔志襲封褒成侯;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孔志的兒子孔損襲封褒成侯;漢和帝永元四年(92),改封爵號曰褒亭侯,仍由孔損襲封;漢安帝延光三年(124),孔損的兒子孔曜襲封褒亭侯;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孔曜的兒子孔完襲封褒亭侯??淄隂]有兒子,死后,由其弟孔讚的兒子孔羨于魏文帝黃初二年(221)襲封宗圣侯??梢?兩漢時期,孔騰一支奉祀孔子的傳承世系十分清楚(見表1),從孔騰到孔均,共傳七代,只有不世襲的奉祀君、褒成君的榮譽封號;從孔均到孔完,共傳五代,有可以世襲的褒成侯的高等爵位。漢代以后,孔騰一支仍然繼承孔氏宗統(tǒng)而持續(xù)繁衍發(fā)展,經過了歷朝歷代,也經過了兩次分立南北宗和一次幾乎滅宗的危險3,不絕如縷,頑強地走到了今天,成為舉世公認的“天下第一家”。三、封孔吉為湯后孔子世家什么時候設立了殷統(tǒng)?由于兩漢文獻沒有記載而不能確知。明代學者王世貞(1526-1590)曾經指出:孔鮒的兒子孔隨“承殷后為宋公”(卷三十九《衍圣公爵系表》),認為孔鮒父子時已設殷統(tǒng)。這一說法不知其根據(jù)何在??柞V一支繼承殷統(tǒng),與孔騰一支奉祀孔子一樣,也得到了國家政權的承認。據(jù)《漢書·成帝紀》記載,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二月下詔曰:“蓋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統(tǒng)也。昔成湯受命,列為三代,而祭祀廢絕??记笃浜?莫正孔吉。其封吉為殷紹嘉侯。”三月,進爵為公,及周承休侯皆為公,地各百里。4按《闕里志》所記載的孔子世系,孔鮒之后,五傳即至孔吉,所以,孔吉屬于孔鮒為首的“長子之后”。漢成帝封孔吉為殷紹嘉侯,一個月后又升爵為公,說明漢朝承認孔鮒一支繼承殷統(tǒng),并授予殷紹嘉侯的爵位以示支持與鼓勵。漢成帝封孔吉為殷紹嘉侯,肇始于匡衡、梅福的先后動議。漢元帝時,匡衡提議封孔子之后以承湯統(tǒng):《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絕。今宋國已不守其統(tǒng)而失國矣,則宜更立殷后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tǒng),非當繼宋之絕侯也,宜明得殷后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遠不可得;雖得其嫡,嫡之先已絕,不當?shù)昧??!抖Y記》孔子曰:“丘,殷人也?!毕葞熕矀?宜以孔子世為湯后。(《梅福傳》)漢元帝以為此議荒誕不經,沒有采納。不料,到了漢成帝時,梅福再次提出“封孔子之世以為殷后”的建議:孔子故殷后也,雖不正統(tǒng),封其子孫以為殷后,禮亦且之。何者?諸侯奪宗,圣庶奪嫡。傳曰:“賢者子孫宜有土”,而況圣人,又殷之后哉!(《梅福傳》)成帝的詔令和匡衡、梅福的建議,構成了為什么封孔吉為殷紹嘉侯的一個完整說明。原來,這緣起于一個悠久的、偉大的革命傳統(tǒng)。在改朝換代的革命發(fā)生之后,新政權如何對待舊政權?有斬盡殺絕、羈押、流放、貶為平民等若干選項,每一個選項都有其人道主義的和道德的指數(shù)。然而,有一個選項迄今卻鮮為人知,此即:至少從周代開始便已形成的讓舊政權繼續(xù)封邦建國的模式。周武王發(fā)動革命,推翻了殷商王朝,原地冊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讓其繼續(xù)享國,維持其族群,延續(xù)其文化。武庚發(fā)動叛亂被鎮(zhèn)壓后,又改封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為諸侯,建立了宋國。孔子的先祖就是宋國公室貴族。除此之外,還有虞夏兩代的后裔和其他異姓諸侯國,周王朝或者一仍其舊,或者予以重新封立,于是有了虞舜之后的陳國、夏禹之后的杞國,以及姜姓、子姓、任姓、己姓、風姓、曹姓、妘姓、姚姓、姒姓、漆姓等數(shù)以百計的異姓諸侯國。對于殷商奉行革其命而不滅其國1的原則,對于虞夏和其他異姓奉行“興滅國,繼絕世”(《論語·堯曰》)的原則,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仁厚!有了善后的寬容仁厚,以暴易暴的革命減少了叢林法則的殘忍,增添了人性化的光輝。漢代追述這一革命傳統(tǒng)2,輔以其時十分流行的《春秋公羊傳》的“通三統(tǒng)”學說3,于是朝野上下慢慢形成了仿效王者故事,重建“三統(tǒng)”的共識。漢成帝詔令中說的“蓋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統(tǒng)也”,即是這一共識的明確表達。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訪得周的后人姬嘉,封為周子南君。漢元帝初元五年(前44),將周子南君升格為周承休侯;接著又四處尋訪殷的后人,結果從已亡的宋國族群中找到了十余姓,卻不能分辨誰為正宗。這時,匡衡提出孔子的后人可以承接殷統(tǒng),因為孔子自稱是殷人,由孔子后人承接殷統(tǒng),名正言順。殷統(tǒng)也就是湯統(tǒng)。湯是商人的先王,他推翻夏末暴君桀的統(tǒng)治,建立了商朝;周武王是周人的先王,他推翻了商末暴君紂的統(tǒng)治,建立了周朝。商湯和周武王的革命壯舉,在歷史上并稱為“湯武革命”。湯、武因此被看作是商周“二王”或商周“二王”的代表性人物。封周承休侯是繼周人的先王,封殷紹嘉侯是繼殷人的先王,兩者合起來就是匡衡、梅福和漢成帝所說的“存二王之后”。以周承休侯繼承周統(tǒng),以殷紹嘉侯繼承殷統(tǒng),加上漢代自身為一統(tǒng),這就完成了“三統(tǒng)”的重建工作。由于匡衡、梅福以及成帝接力式的努力,孔吉被封為殷紹嘉侯,幾個月后又升爵為公,孔子后世子孫孔鮒一支得以正式繼承殷統(tǒng)。從此,世代相傳,王莽當政時,于漢平帝四年(4),改稱殷紹嘉公為宋公。王莽始建國元年(9),又改封宋公孔弘為章昭侯。到了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9),封孔吉之后孔安為殷紹嘉公。這是重建的漢代政權對孔子后世子孫繼承殷統(tǒng)的再次確認。建武十三年(37),改稱殷紹嘉公孔安為宋公。此后殷統(tǒng)的傳承,史無記載,不知終結于何時。兩漢時期,孔鮒一支繼承殷統(tǒng)的情況,《漢書》、《后漢書》僅記四人,傳四代,爵位則有從殷紹嘉公到宋公的變化。據(jù)此,列表2。比較而言,孔鮒一支受封承殷統(tǒng),地位高于孔騰一支。論爵位,孔鮒一支起點是侯,旋即晉升為公;孔騰一支起點是君,后來晉升為侯。論食邑,孔鮒一支初受封是1670戶,后增加為2602戶;孔騰一支初受封是800戶,后增加為2000戶,不久又減至1000戶。更重要的差別是,孔鮒一支世襲的殷紹嘉公,與周承休公在漢代并稱為殷周“二王后”,尊為“漢賓”1,待以賓禮,表示不以其為臣,這是孔騰一支世襲的褒成侯所享受不到的崇高地位和待遇。四、孔氏廟即孔子廟。唐劉德學校,第803年,孔氏為“子道”應該說,劉邦封孔騰以承宗統(tǒng)和漢成帝封孔吉以立殷統(tǒng),絕非任意而為的政府行為。其封立殷統(tǒng)的論證過程,經歷了從匡衡到梅福兩代人幾十年的時間,即知當時中央政府是如何的慎重。政府行為介入孔子世家的繼承問題,沒有別的目的,完全是在承認并尊重孔子世家原有的繼承制度的基礎上踵事增華,以求政府與孔子世家相互利用的雙贏。那么,孔子世家原有的繼承制度究竟如何?其與政府加封的殷統(tǒng)與宗統(tǒng)有何關聯(lián)?這很值得我們探究一番。在宗法社會,一個家族或宗族最重要的權利是宗廟祭祀權。宗廟祭祀權永遠歸宗子所有⑤,由宗子世襲繼承,這是最重要的繼承權,他人不得分享。宗廟—祭祀—繼承,構成一種遞進說明的關系。循此思路,我們首先考察一下漢代孔子世家的宗廟制度。漢代孔氏宗廟共有兩廟:一是夫子之廟,一是弗父之廟。夫子之廟,即孔子廟。司馬遷曾經親臨曲阜考察孔子廟,《史記·孔子世家》記曰: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5,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司馬遷考察的孔子廟,由孔子故居稍加改造而成,廟中收藏了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車、書等物。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條下記孔廟在周公臺南四里左右:周公臺,高五丈,周五十步,臺南四里許,則孔廟,即夫子之故宅也。宅大一頃,所居之堂,后世以為廟。……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書秘之(宋本作漢時秘之),希有見者。于時聞堂上有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壞矣。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門東向(宋本作西面東向),顏母(舊本作征母)在中間南面,夫人隔東一間東向。夫子床前有石硯一枚,作甚樸,云平生時物也。魯人藏孔子所乘車于廟中,是顏路所請者也。(P806-807)酈道元的記載更為詳細,不僅有孔子廟的具體方位,還有其“廟屋三間”的規(guī)模與布置。司馬遷和酈道元都認為孔子廟是后世所為,由孔子故宅稍加改造而成。他們所說的“后世”,應離孔子去世之年不遠,司馬遷說“后世因廟……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從孔子去世(前479)到漢朝建立(前206)不過273年,正合“二百余年”之數(shù)。這期間,為孔子立廟的,或為孔子弟子,或為孔子的孫子孔伋?!犊讌沧印た怪尽菲浛讈痴f:“魯,父母之國也,先君宗廟在焉”,說明孔伋時代已有孔子廟??讉鳌稏|家雜記》認為孔子廟在孔子去世第二年(前478)即已設立1。此說廣泛流行,官修史志,如1736年《山東通志》、1994年《山東省志·孔子故里志》都采納了這一說法。孔伋所說的“先君宗廟”,應該不單單指孔子廟,而是指整個孔氏宗廟。秦末孔鮒提及孔子廟,往往稱“先君之廟”2或“夫子之廟”??鬃訌R與孔氏宗廟有區(qū)別,《孔叢子·獨治》篇記孔鮒對陳勝說:是故臣之家哭孔氏之別姓3于弗父之廟,哭孔氏則于夫子之廟。這條資料第一次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曲阜闕里孔氏除了孔子廟以外,還有弗父之廟。弗父之廟和夫子之廟,合起來就是孔氏宗廟。換言之,孔子廟只是孔氏宗廟的一部分。弗父,指弗父何,曲阜孔氏的先祖,西周時宋國湣公的長子,因為有讓國之德而被視為圣人?!蹲髠鳌氛压吣暧涺斮易优R死時囑其兩個兒子拜孔子為師學禮,說:“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滅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孟僖子明確指出弗父何是孔子的先祖。弗父何是宋湣公的長子,本來可以繼承君位,可是他放棄了繼承權,他和他的子孫最初仍屬于宋國公室成員,后來才從宋國公室中分立出來,別為一族,于是有了孔氏。傳至孔子,已經到了第十一代4。其間,除了孔氏一系以外,還有若干支裔流亞,被稱為“孔氏之別姓”??资鲜谴笞?別姓是小宗??资霞捌鋭e姓既出自弗父何,弗父何自然也就成了孔氏及其別姓共尊的始祖。所以,孔氏所立的弗父之廟,乃其始祖之廟。弗父之廟不知立于何時。自從孔氏有了兩廟之后,隨之也就有了兩個祭祀場所和祭祀系統(tǒng):一個是弗父之廟,祭祀孔氏及其別姓的共同始祖弗父何,參與祭祀的是弗父何的后裔;一個是孔子廟,祭祀孔氏的“先君”孔子⑤,參與祭祀的是孔子后裔。那么誰來主持兩廟祭祀呢?這在孔子第八代孫孔謙以前似乎不成其為問題,因為孔謙以前,孔氏即便不是“七世單傳”,也是人丁不旺,合而不分,宗廟祭祀一代一代輪換主持5。到了孔謙以后,由于三支分立,問題就來了:宗廟共兩廟,如何延續(xù)祭祀的傳統(tǒng),是一仍舊貫,還是分開祭祀?這在三支分立的孔氏宗族那里一定成了大問題。我們不知孔氏宗族是如何協(xié)商解決這個大問題的,但是,我們可以推斷出他們解決這個大問題的結果:第一,孔子廟的祭祀,由孔騰主持。這可以從公元前195年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一事合理推斷出來。劉邦只是路過魯?shù)?他對孔氏宗族內部事務不會有多少了解,他之所以封孔騰為“奉祀君”,讓孔騰主持孔子祭祀,惟一合理的解釋是,他在以太牢祭祀孔子時發(fā)現(xiàn)了孔騰,進而了解到孔氏內部主持孔子廟祭祀的是不是別人,而是孔騰。他承認這一既成事實,尊重孔氏宗族已經形成的祭祀制度,在孔騰已經實際主持孔子祭祀的情況下,封其為奉祀君,給予了國家政權的正式承認而已。第二,弗父之廟的祭祀,由孔鮒一支主持。祭祀權是一項很重要的宗族權利。按照宗法制的原則,一個宗族的始祖,只能由大宗主持其祭祀,小宗無權參與。弗父何是孔氏及其別姓的共同始祖,自然由大宗孔氏主持其祭祀。到了孔鮒、孔騰、孔樹兄弟三人這一代,孔氏一分為三,即《連叢子?敘書》所說的“長子之后”、“中子之后”和“小子之后”,大宗屬于孔鮒一支。弗父之廟的奉祀權,無論如何,只能歸孔鮒一支!這是理之必然,勢之必至,事之必成。這時的孔氏,還不是以孔子為始祖,而是以弗父何為始祖;其大宗不是奉祀孔子的孔騰一支,而是奉祀弗父何的孔鮒一支。明代學者程敏政(1446-1499)早已指出了這一點,他說:鮒、騰之后分為兩宗。鮒六世生何齊,成帝時,梅福上書言:孔子殷人,宜封其后以奉湯祀,遂封何齊為殷紹嘉侯,尋進爵為公,地滿百里,此一宗也。騰四世生霸,元帝時賜號褒成君,奉孔子祀,此一宗也。然則紹嘉公乃大宗,褒成君乃小宗。(《圣裔考》)大宗孔鮒一支,到了東漢建武十三年(37),其所世襲的殷紹嘉公被改封為宋公以后,不知所終,史無記載。在一個我們今天不能確知的時候,子孫興旺、傳承不已的孔騰一支來了一個華麗轉身,由孔氏小宗變成了大宗,隨之整個孔氏宗族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前的孔氏宗族,以弗父何為始祖,族人包括孔氏和“孔氏之別姓”;孔騰一支變成大宗以后,孔氏宗族不再奉弗父何為始祖,而是奉孔子為始祖,以孔子為第一代計算世系,“孔氏之別姓”不再列入孔氏宗族譜系。如果以上推斷不誤的話,可知孔氏宗廟祭祀在“三父”1之后一分為二:孔鮒一支主持弗父之廟的祭祀,孔騰一支主持孔子廟的祭祀。所謂殷統(tǒng)和宗統(tǒng),就是在孔氏宗廟兩個祭祀系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昨v一支作為小宗奉祀孔子,世代相承,已經形成了小宗宗統(tǒng)。待到孔騰一支由小宗變?yōu)榇笞谝院?原先的孔氏譜系完全改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931-2024納米技術吸入毒性研究中金屬納米顆粒制備蒸發(fā)-冷凝法
- PB-22-5-Hydroxyquinoline-isomer-生命科學試劑-MCE-7761
- 1-Boc-4-carboxymethyl-piperazine-生命科學試劑-MCE-6310
- 2025年度公共停車場車位使用權抵押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后小孩撫養(yǎng)費及生活費用監(jiān)管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早餐車餐飲合作經營協(xié)議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排水排泥管理制度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地震災害制度
- 教育領域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研究
- 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法復習題課件
-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第1課 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 課件(26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提高金剛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歷史】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產業(yè)園區(qū)招商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新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
- 盾構標準化施工手冊
- 天然氣脫硫完整版本
- 中歐班列課件
- 2025屆高三數(shù)學一輪復習備考經驗交流
- 人教版八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