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與技術最終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7/25/wKhkGWWM9TKAY4e0AAC1aJdczgE285.jpg)
![心理咨詢與技術最終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7/25/wKhkGWWM9TKAY4e0AAC1aJdczgE2852.jpg)
![心理咨詢與技術最終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7/25/wKhkGWWM9TKAY4e0AAC1aJdczgE2853.jpg)
![心理咨詢與技術最終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7/25/wKhkGWWM9TKAY4e0AAC1aJdczgE2854.jpg)
![心理咨詢與技術最終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7/25/wKhkGWWM9TKAY4e0AAC1aJdczgE28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理情行為療法(ABC療法〕1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ABC療法〕一:理情行為療法歷史起源——王迪;二:理情行為療法(ABC理論框架〕——華盛;三:案例分析——江雷,陳玨;四:理情療法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運用〔輔導策略〕——項先紅;五:理情療法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運用〔輔導過程〕—鄭田偉;2編輯ppt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1913年9月27日–2007年7月24日〕是一位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在1955年開展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也是1960年代美國性解放運動的先驅。許多人認為他是認知-行為療法的始祖,理情行為療法歷史起源3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ABC療法〕20世紀50年代是理情行為療法的醞釀時期。20世紀60年代理情行為療法漸趨成形。20世紀70年代有越來越多的臨床心理學家參加了REBT的陣營。20世紀80年代REBT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聞名的心理治療體系4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的特點1.人本主義傾向在人的本性觀點上,人有追求自我實現的傾向在目標和價值問題上,要幫助人們克服非理性的行為,幫助他獲得長期的幸福在治療力量上,要重視個體自身的意志、理性選擇的作用2.教育的傾向在咨詢和治療原那么方面,要幫助人們更富有理性的思考問題、更有效地采取行動在治療過程上,治療者用講解說服的方式來引導當事人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來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開展出了一套適用于兒童和學校的咨詢體系,“理性-情緒教育〞3.強調理性、認知的作用成認并且強調心理機能的整體性,認為人的感知、思維、體驗和行動是相互聯系的整體5編輯pptABC理論框架A:誘發(fā)事件(activatingevents)B:對誘發(fā)事件的認知和信念(beliefs)C:情緒和行為反響或結果(consequences)6編輯pptABC理論框架埃利斯認為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7編輯pptABC理論框架六級沒過〔A〕→無所謂→傷心欲絕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系,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么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么用啊,人家會怎么評價我。于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8編輯ppt誘發(fā)性事件誘發(fā)性事件從來不會單純或單方面的存在,它總是與信念〔B〕和結果〔C〕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9編輯ppt認知和信念人們總按照自己的信念認識A,并按照帶有偏見的信念和一定情緒結果去認識和體驗A。因此人們實際上從來不會體驗到沒有信念〔B〕和結果〔C〕的誘發(fā)事件〔A〕,而沒有誘發(fā)性事件〔A〕也體驗不到信念〔B〕和結果〔C〕。10編輯ppt信念的各種形式1.無人知評價的觀察“〔我看到〕這個人在走路〞2.無認知評價的推理“那走路的人是去郵局〞當觀察或推理和我們目的相關時,認知評價的因素就會發(fā)生作用。11編輯ppt3.積極的可選擇的認知評價“我愿意讓別人稱贊我〞或“我喜歡別人稱贊我〞〔但他們不一定這么做〕4.積極的必須性的認知評價“我必須讓人稱贊我〞5.消極的可供選擇的認知評價“我愿意讓別人不貶低我〞或者“我不喜歡別人貶低我〞6.消極的必須性的認知評價“我一定不會讓別人貶低我〞12編輯ppt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13編輯ppt絕對化的要求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fā)生或不發(fā)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當某些事物的開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14編輯ppt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就好似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它具體表達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金無足赤,人無完人〞15編輯ppt糟糕至極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fā)生,那將是非??膳潞驮愀狻@?,“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fā)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么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16編輯ppt誘發(fā)性事件的結果結果C通常是由情感和行為構成的,來自于A和B的結果C,絕不可能是純粹或單一的,它局部的包含著A和B的相互作用17編輯ppt對情緒結果〔C〕的評估埃利斯強調區(qū)分“適當的〞和“不適當的〞否認情緒的重要性:適當的情緒如難過、遺憾等——合理的選擇性認知評價造成。不適當的情緒如絕望、負罪感等——不合理的必須行認知評價造成。18編輯ppt理性情緒療法一般程序與技術〔一〕心理診斷階段〔案例一〕向求助者解說ABC理論,使其能夠接受這一理論及其對自己問題的解釋;試圖找出ABC,認識關系?!捕愁I悟階段更加深入尋找和確認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三〕修通階段〔案例〕〔1〕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產婆術〞,“黃金規(guī)那么〞〕〔2〕合理情緒想象技術〔3〕家庭作業(yè)〔RET自助表,合理自我分析報告〕〔四〕再教育階段穩(wěn)固前幾個階段治療的效果,重建新的反響模式。19編輯ppt咨詢案例〔一〕女求助者:30歲,大學畢業(yè),現任某工廠技術員。主要問題:婚姻沖突。兩年前結婚,但婚后不久,發(fā)現丈夫對自己漠不關心,不做家務,而且經常夜不歸宿,兩人感情逐漸出現裂痕。丈夫數次提出離婚,她也想離,但因自己愛面子,怕人議論,又考慮到孩子、住房等問題,一直沒有做出最后決定。為此,她一直處于矛盾、沖突、抑郁以及怨恨丈夫的情緒狀態(tài)中。咨詢師在了解了求助者的根本背景情況后,決定對其采用合理情緒療法。下面是咨詢過程中的幾個片斷。咨詢師:你覺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處于目前這種情緒狀態(tài)中?求助者:那還用說嗎?我們倆經常吵架,他一點兒也不關心我……還有比這更糟糕的事嗎?咨詢師:這些都是你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我們稱之為誘發(fā)事件,但它們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咨詢師:是你對這些事的一些看法。人們對食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情緒結果。如果你能認識到你現在的情緒狀態(tài)是你頭腦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許就能控制你的情緒。20編輯ppt求助者:會是這樣嗎?咨詢師:我們舉一個例子,假設有一天你帶孩子去公園玩,你把你小孩非常喜歡的一個風箏放在長椅上,這時走過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結果把風箏壓壞了。此時,你會怎么樣?求助者:我一定會很氣憤。他怎么可以這樣隨便毀壞別人的東西。咨詢師:現在我告訴你他是一個盲人,你又會怎么樣?求助者:哦——原來是個盲人,他一定是不小心才這樣做的。咨詢師:你還會對他憤怒嗎?求助者:不會了。我甚至有點兒同情他了。咨詢師:你看,都是同樣一件事——他壓壞了你孩子風箏,但你前后的情緒反響卻截然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你前后對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求助者:確實是這樣??礃幼游业膯栴}確實是因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咨詢師:就你的問題來說,別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這在夫妻間是常見的事,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像你現在這個樣子,為什么會這樣呢?求助者:難道是我與他們想的不一樣?可我還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咨詢師:這正是我們下一步所要做的。21編輯ppt分析咨詢師在向求助者介紹ABC理論,但并沒有通過空洞的說教和宣講,而是通過舉例來使求助者接受這一理論。而且在求助者稍有頓悟之后,咨詢師馬上結合她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她的問題別人也會遇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像她這樣。這樣,咨詢師就把ABC理論同求助者的具體問題聯系起來,并引導求助者按這一理論來思考自己的問題。從上面的會談可以看出,咨詢師還沒有指出求助者的某個具體的不合理信念,但他已經使求助者對下一步的工作——尋找不合理理念并加以辯論有了心理準備。這對下面的咨詢很有好處。22編輯ppt咨詢案例〔二〕咨詢師:下面我們來具體談一談你和你丈夫的關系。求助者:我對他很好,給他做飯、洗衣服,使他快樂,總之我盡到了一個做妻子的責任和義務??墒撬??他總是不耐煩,甚至不理我,真實傷透了我的心。咨詢師:你是說你丈夫必須愛你,像你愛他一樣愛你?求助者:對,他必須,也應該這樣做?!步^對化要求〕咨詢師: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須這樣做呢?求助者:因為他是我丈夫,我應該得到回報?!步^對化要求〕咨詢師:為什么因為他是你丈夫,他就必須愛你?求助者:這……你好似在為他辯護。難道他那樣對我就有理嗎?咨詢師:這不是為誰辯護,也不是有理無理的問題。你可以希望他愛你,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希望,但是你無法要求他必須愛你,因為太難做到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問題恰恰在這里,因為你有了這種必須的要求,而它又難以實現,所以你才像現在這樣。求助者:是的,如果我沒有這種要求,我也許不會像現在這樣。但是,我還是難以放棄。咨詢師:那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這種想法。其實,每個人的感情都可能會變,你固然可以要求自己始終如一,但你無法保證別人也像你一樣一成不變。23編輯ppt求助者:確實無法保證,感情這東西真是變幻莫測。咨詢師:我們再假設一種情境,有一個男人愛上了你,對你非常好,但你卻不愛他——這非常有可能發(fā)生,對不對?求助者:是的,實際上我在上大學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咨詢師: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像他對你那樣?求助者:沒有,我最終離開了他。咨詢師:為什么呢?求助者:因為……因為沒有什么理由要求我必須愛他。我也做不到這一點。咨詢師:你看,這件事和你與丈夫的問題雖然具體情況不同,但本質一樣,我們無法做到別人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的事情,那么我們也就無權要求別人必須為我們自己做到什么。求助者:……咨詢師:有一個關于人際交往的“黃金規(guī)那么〞,就是“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對對待別人〞。你剛剛對你丈夫的那種觀念符合這個規(guī)那么嗎?24編輯ppt求助者:好似不是一回事。咨詢師:其實你把這個規(guī)那么也用反了,我們將這類想法稱為“反黃金規(guī)那么〞: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應如何對待我。這是對他人的一種不合理信念,是一種絕對化的要求,因為我們無法要求別人必須為我們做什么。如果總這樣想,你就會越想越惱火。求助者:確實是這樣……25編輯ppt分析通過上面的對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咨詢師是如何與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我對別人怎樣,別人也對我怎樣“進行辯論的。咨詢師不僅通過各種質疑性的提問,也通過列舉假想的情境來使求助者放棄這一觀念的同時,也在教會她如何用心的、合理的觀念來代替。也就是說,咨詢師不僅是一個辯論者,也是一個正確信息的提供者。該例中,求助者的情況很值得同情,但是咨詢師并沒有因此而站到求助者的立場,回避與她的辯論。雖然求助者指出:“你好似在替他辯護〞,但咨詢者并沒有表現出求助者過多的共情,也沒有鼓勵求助者宣泄自己的情緒。他一直處于現實、客觀的位置,并引導求助者也從這一角度來思考她的問題。這是合理情緒療法中至關重要的一點。
26編輯ppt合理情緒想象技術
案例〔摘錄〕咨詢師:好,現在閉上你的眼睛,盡可能坐得舒服一些……現在開始想象,你正和一些同學在一起,其中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有男的,也有女的,你正坐在他們中間。盡可能想象得像真的一樣……現在繼續(xù)想,有幾個人好似在議論你,用那種眼光看著你,好似你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都對你流露出討厭的神情……盡可能生動地想象這些情境,能做到嗎?求助者:……是的,我在努力這樣做。咨詢師:你現在有什么感覺?求助者:我快要受不了了,那么多人在議論我,討厭我……真是糟透了。咨詢師:繼續(xù)想象。你現在體驗到什么?求助者:我感到很害怕,很傷心,也很焦慮。咨詢師:是的,你經常會體驗到這些情緒。但是你現在把這種情緒轉變?yōu)閮H僅是一種失望和遺憾。仍然保持剛剛的想象,但你僅僅感到失望和遺憾。能做到嗎?求助者: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難。27編輯ppt咨詢師:他們只不過是不喜歡你而已,有什么理由必須讓別人都喜歡你呢?即使他們真的不喜歡你,那又怎樣呢?你不是還好好地坐在這里嗎?并不是真的受不了,對不對?你只是對他們的反響感到失望而已……現在的感覺怎么樣?求助者:好一些……對,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我在告訴自己,他們不喜歡我,但這沒什么關系。咨詢師:好極了!現在停止想象,告訴我你是如何改變最初那種感覺的?求助者:雖然他們不喜歡我,但我并沒因此而死去,正像你說的,我還好好地坐在這里??礃幼樱野褑栴}想象得太嚴重了。咨詢師:很好!你能講一講你從剛剛的練習中都獲得了哪些東西嗎?求助者:我想是因為我想法的改變才使我不再感到那么傷心和焦慮。事情不是像我想得那樣糟糕,只要我不去想別人到底怎么看我,我就會覺得自己還行,當然,可能不是像我希望的那樣好,但是我想這會改變的。如果我仍像以前那樣想,事情就可能變得越來越糟。咨詢師:好極了!你已經發(fā)現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在努力用新的想法來代替,這正是我們要做的。如果你能繼續(xù)下去,并親自實踐,你就會發(fā)現自己進步得更快。28編輯ppt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事件A:失戀,女友離開自己和別人好。情緒C:抑郁和〔對女友〕怨恨。信念B:我那么愛她,可是她卻不再愛我,做出這樣的事,真是太不公平,太讓我傷心了。駁斥D:①我有理由要求她必須愛我嗎?難道僅僅是因為我曾愛過她?②我愛她那是我自愿的,她并沒有強迫我這樣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強迫她?難道這對她公平嗎?③她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權力要求她必須按我的意思做事?新觀念E:①每個人都有選擇愛的權利,她可以去選擇別人,我也可以有新的選擇。②要像希望別人如何對我那樣對對待別人。而不是我對別人怎樣,別人就必須對我怎樣。③雖然相互愛慕、相守一生是好事,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這就要看各人的緣分了。④感情上始終如一是值得贊賞的,但人的感情也會變化,不能要求事情必須按自己希望的那樣始終不變地開展下去。29編輯ppt理情療法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運用
(輔導策略)
理情療法已經廣泛地滲入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但是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運用卻相對較弱,并且現行的關于理情取向的心理輔導活動課課型相對較散,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鑒于此,我們對輔導策略進行探討,來了解理情療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理情療法包括認知、情緒與行為三方面的治療策略現將此療法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處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的策略分別說明如下:30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1.認知策略〔1〕教導ABC理論在輔導課上教導學生區(qū)分其非理性信念,例如,“應該〞、“必須〞等,認清它們是從何而來或如何產生的。教師可教導學生運用ABC理論的概念處理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理論的文章,利用錄影帶、錄音帶等幫助學生提高技巧。〔2〕駁斥非理性信念教師將焦點集中在駁斥學生非理性、不合邏輯、絕對性、災難化、糟糕透頂的信念。并說服學生改變或拯救自己不合理的行為,知道自己的困擾是來自于對此事件的看法,而非事件的本身。在較佳的輔導情境中,駁斥除了進入認知層次外,同時需要與情緒層次連結,使學生在心理上感覺有能力挑戰(zhàn)自己錯誤的思考。31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3〕運用自我陳述教師引導學生以有意義、合情合理的自我陳述及建設性的假設來對抗非理性信念,通過覺察自己內在與外在語言的絕對性,理解到這方面的自我陳述會將自己導向挫敗。學生學習以合理的陳述來取代這些自我摧毀的陳述,例如:“雖然我不完美,但我仍需接納自己;雖然我樂意全力以赴,但我不需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超乎完美的絕佳表現。〞32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3〕運用自我陳述教師引導學生以有意義、合情合理的自我陳述及建設性的假設來對抗非理性信念,通過覺察自己內在與外在語言的絕對性,理解到這方面的自我陳述會將自己導向挫敗。學生學習以合理的陳述來取代這些自我摧毀的陳述,例如:“雖然我不完美,但我仍需接納自己;雖然我樂意全力以赴,但我不需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超乎完美的絕佳表現。〞33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2.情緒策略〔1〕無條件的接納無論學生在輔導過程中的行為有多不好,教師都應予以無條件的接納,且應引導學生如何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無條件地接納他人與無條件地接納生活?!?〕平等、信任、和諧的氣氛建設和所有的心理輔導活動課一樣,理情取向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同樣需要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課堂氣氛,沒有這種氣氛的渲染,學生就不可能投入到活動課中,更不可能道出一些他們自認為比較“齷齪〞的信念。34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3〕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狀態(tài)教師在輔導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許多看似煩惱的問題都是由于我們不合理的信念所導致的,只要我們調整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很多煩惱就會無影無蹤。這種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搜索相應的理性思考模式,從而減少心理困擾。35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3.行為策略〔1〕運用幽默鼓勵學生使用幽默對抗使自己陷于困擾中的夸大思考或荒唐可笑的想法。例如,鼓勵學生唱理性、幽默的歌曲,可防止嚴肅地對待自己,使自己對生活具有幽默感。艾利斯認為人們對待自己常過于嚴肅,所以教導學生使用幽默嘲笑自我防衛(wèi)的信念而非嘲笑自己本身,從而減少造成自身困擾的固執(zhí)、僵化的想法。36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輔導策略〕〔2〕強化及懲罰強化及懲罰都有助于個體的改變。學生可在自己實踐一項家庭作業(yè)后用自己喜歡的事物強化自己。同時,個體假設無法完成其承諾的作業(yè)時應給予自我處分?!?〕技能訓練理情療法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運用時常常對學生進行肯定性訓練、社會技術訓練等,學生如果因訓練而使行為更有效,即產生非常明顯的E,那么將較少形成非理性信念。理情療法認為,學生可通過獲取過去所缺乏的技巧而覺得更有自信及經驗,從而在認知、情緒和行為上明顯改變。37編輯ppt理情療法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的運用〔輔導過程〕1.解說階段在該階段,教師首先要指出學生不合邏輯的地方,進而向學生講述艾利斯的情緒ABC理論,幫助學生了解他們如何或為什么會如此思考與行為,并且向當事人說明他們有許多非理性的想法,譬如“應該〞、“最好〞、“必須〞等。強調不幸福、情緒困擾的原因是他們非理性的想法或信念所造成的。38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的應用〔輔導過程〕2.證明階段教師向學生證明一直造成他們持續(xù)情緒困擾的原因是自己現在不合邏輯的思考以及一直重復著自我挫敗的意念,而非早期事件的持續(xù)影響。在此階段,教師需要援引生活中貼近學生的例子,運用艾利斯的情緒理論加以說明,使學生理解并相信情緒理論的正確性。39編輯ppt理情行為療法的應用〔輔導過程〕3.駁斥階段教師將事先收集的和學生相關的一些案例加以展示,教師協(xié)同學生一起思考并駁斥、質問、拋棄非理性的想法。讓學生相信非理性的想法是可被挑戰(zhàn)與改變的。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熟悉理性療法的運用,另一方面也借此時機內化一些理性的觀念。由于心理輔導活動課強調體驗性學習,因此,此一階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更好地內化學習。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2 燕子配套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 名著導讀 莎士比亞戲劇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4
- 9古詩三首清明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for Writing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 Unit 2 lconic Attractions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1)說課稿 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選擇性第四冊
- 2025主體信用評級合同
- 2025吊頂勞務承包合同
- 19《夜宿山寺》(說課稿)2024-2025學年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專題1.2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說課稿(基礎版)新人教版必修3001
- 7《壓歲錢的使用與思考》(說課稿)-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長春版
- 北京市豐臺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 計劃供貨時間方案
- 2024年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西藏事業(yè)單位c類歷年真題
- 2024人教新目標(Go for it)八年級英語下冊【第1-10單元】全冊 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開學考試(深圳專用)-2022-2023學年七年級英語下冊單元重難點易錯題精練(牛津深圳版)
- 部編版語文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材解讀)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4版)宣傳畫冊
- 杭州市房地產經紀服務合同
- 漢語言文學論文6000字
-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