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2-西藏林芝市其次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第I卷(選擇題)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權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這是個一層層重疊著的權力金字塔,每個貴族都共享著一部分權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始終到士,都是如此”。這最能表明分封制A.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形式B.森嚴的等級制度C.權力分散未形成中心集權D.分權與制衡的原則【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西周分封制下的權力關系的特點。材料沒有反映出分封制下家庭結構與政治關系的一樣性,沒有體現出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故A項錯誤;雖然材料提及等級森嚴的“權力金字塔”,但強調的是“每個貴族都共享著一部分權力”,權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心集權,故B項錯誤,C項正確;“每個貴族都共享著一部分權力”,只體現出分權,沒有制衡,故D項錯誤。2.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圣旨開頭語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天子的“正統(tǒng)”。這種做法說明白A.中心集權順應歷史潮流B.封建皇權具有神權色調C.皇帝有天下獨尊的地位D.君權與相權沖突不突出【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的“應天順時”,可知突出了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統(tǒng)地位,這是利用神權色調加強皇權的表現,B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歷史潮流,也不涉及相權,AD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皇帝權力來源于“天”,沒有涉及皇帝獨尊地位,C錯誤。3.有學者認為“歷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地轉移與分散,是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與此背離的是A.漢中外朝制B.唐三省六部制C.宋二府三司制D.元一省制,只設中書省【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題干“歷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結合所學可知,元代設立中書省負責全國行政事務,相權肯定程度上有所集中,與漢唐宋分散相權加強皇權的趨勢相違反,故D項正確;ABC均符合減弱分散相權,加強皇權的趨勢,不符合題意,解除。4.有歷史探討者認為,從經濟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A.租佃制經營方式推廣B.制瓷、礦冶等手工業(yè)技術均有較大進步C.蘇州絲織業(yè)“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D.世界白銀的一半流入中國,市面上大量運用白銀【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近代化在經濟上的發(fā)展主要指的是工業(yè)化,即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故明清時期關于“近代的前夜”的描述指的是當時的資本主義萌芽,而“計日受值”正是對這一經濟現象的詳細描述,故選C;租佃制是戰(zhàn)國以來,隨封建生產方式而出現的一種封建生產關系形式,它不符合近代化的定義,解除A;手工技術的進步不能體現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終歸歷朝歷代的手工業(yè)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解除B;白銀作為貨幣的大量流通,只能反映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不能體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解除D項。5.柏拉圖曾經說,“假如你否認比例規(guī)則,把過分大的帆裝到小船上,給一個小個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權威交給一個夠不上這一權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災難性的?!痹撛u述可以用來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A.其公民權利建立在對奴隸專制的基礎上B.其民主方式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C.野心家蠱惑群眾左右政局導致政壇動蕩D.抽簽選舉和輪番坐莊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把太大的權威交給一個夠不上這一權威的人”說明某人從事無法勝任的工作將會導致災難性后果,雅典民主政治中實行抽簽選舉和輪番執(zhí)政就是材料中例子的明證,故D正確;公民權利建立在對奴隸專制的基礎上屬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雅典的民主方式并不僅僅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該說法屬于民主范圍的狹隘,故B錯誤;野心家蠱惑群眾左右政局導致政壇動蕩屬于思想輿論領域問題,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6.《十二銅表法》中說,“以后凡人民會議的全部確定都應具有法律效力”。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奴隸參加了立法B.習慣法內容被擯棄C.貴族對法律壟斷被打破D.成文法的規(guī)定不能變更【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由“以后凡人民會議的全部確定都應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分析出人民會議的全部確定都應具有法律效力,貴族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說明習慣法,貴族對法律的壟斷的局面被打破,故本題選C。A項錯誤,因為《十二銅表法》是一部公民法,奴隸不行能參加立法;B項表述不符合史實,當時保留了一部分習慣法;D項說法過于肯定?!究键c定位】古代希臘、羅馬·羅馬法·《十二銅表法》7.某歷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車的獨創(chuàng)”“大清帝國的衰落”“工業(yè)資產階級與工業(yè)無產階級”“漸漸縮小的世界”等章節(jié)。此著作探討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工業(yè)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與掙扎C.社會主義從志向到現實 D.東西方的隔絕與沖突【答案】A【解析】【詳解】“火車的獨創(chuàng)”發(fā)生在工業(yè)革命時期,此時中國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業(yè)革命后產生了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工業(yè)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后來馬克思、恩格斯發(fā)表《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工業(yè)革命中汽船、火車交通工具的獨創(chuàng),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所以世界才會“漸漸縮小”。A正確;晚清政府徘徊與掙扎不能涵蓋工業(yè)革命的成果,B錯誤;社會主義從志向到現實是指十月革命成功,C錯誤;此時東西方已經聯系在一起,不是隔絕與沖突,D錯誤。8.恩格斯指出:“在英國,資產階級從來沒有駕馭過全權。甚至1832年的成功,也還是讓土地貴族幾乎獨占了政府全部的高級職位?!边@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A.具有妥協(xié)性和保守性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權D.未使資產階級獲得成果【答案】A【解析】據材料“1832年的成功,也還是讓土地貴族幾乎獨占了政府全部的高級職位”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土地貴族仍舊占重要地位,說明革命具有妥協(xié)性和保守性,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問題,故B項錯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英王沒有實權,故C項錯誤;資產階級也獲得了肯定成果,故D項錯誤。故選A。9.傳統(tǒng)的德意志特別道路理論認為,自19世紀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條“偏離西方但最終回來西方”的特別道路。這里的“偏離”和“回來”分別指A.軍國主義色調、民主共和制不斷完善 B.軍國主義色調、君主立憲制不斷完善C.專制主義色調、代議制民主不斷完善 D.專制主義色調、聯邦制國家不斷完善【答案】C【解析】據材料“19世紀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條‘偏離西方但最終回來西方’的特別道路”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1871年德意志統(tǒng)一后,雖然頒布了《德意志帝國憲法》,但專制主義色調深厚,一戰(zhàn)后,德意志帝國瓦解,代議制民主不斷完善,故C項正確;當時德國是君主立憲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故A項錯誤;軍國主義色調,不僅僅表現于德國,其它國家也有,故B項錯誤;聯邦制國家,屬于國家結構,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故選C。10.現代化是晚清歷史發(fā)展的一個趨向,最能體現這一趨向的是A.鴉片斗爭—中法斗爭—甲午斗爭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C.洋務運動—戊戌政變—清末新政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派主見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是在“器物”層面現代化的體現,戊戌變法是維新思想的學問分子發(fā)起的主見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的運動,是制度現代化的試驗,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國,都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故B選項正確;鴉片斗爭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起先。中法斗爭使法國打開了中國的西南大門。甲午斗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這三次斗爭使晚清政府的國門越開越大,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歷程,但是斗爭本身代表不了現代化發(fā)展的趨勢,故A選項錯誤;戊戌政變的結果戊戌變法失敗,因此戊戌政變不能代表中國的現代化,故C選項錯誤;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沒有體現現代化的作用,故D選項錯誤。11.假如以“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為題撰寫專著,貫穿全書的主線應當是,美蘇兩國()A.根本利益的趨同 B.軍事沖突的加劇C.國家實力消長 D.敵對意識的淡化【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所學歷史學問的駕馭。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們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按_立”與“解體”是一始一終,代表著兩極格局的起先與結束,說明貫穿兩極格局的就是蘇聯與美國實力的此消彼漲,在兩者的冷戰(zhàn)中提升自己的實力,以達到競爭中的優(yōu)勢地位。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A錯在“趨同”;B錯在違反了“冷戰(zhàn)”;D錯在“淡化”【考點定位】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冷戰(zhàn)中的主線12.美國在建國理政過程中,先由13個州的代表共同協(xié)商制定了一部憲法,后建立了聯邦制民族國家,進而形成各種利益集團和兩大政黨,遵循的是“憲法--國家--政黨”的道路。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歷程則走的是A.“國家--憲法--政黨”道路B.“政黨--憲法--國家”的道路C.“國家--政黨--憲法”的道路D.“政黨--國家--憲法”的道路【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依據所學,1949年9月召開新政協(xié),中共與各民主黨派民主協(xié)商新中國建國事宜,現有黨派在新政協(xié)的基礎上,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1954年,為了保證國家順當向社會主義過渡,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故ABC項錯誤,D項正確。考點: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特點第II卷(非選擇題)13.制度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干脆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體現。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黃仁宇曾說:“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辈牧隙ㄑ诺洌┳畛跏菍嵭芯髡w,以后讓位于由九個執(zhí)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zhí)政官是主要執(zhí)政官,全部屬于貴族?!髞沓婷裰骰姆较虬l(fā)展?!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就世界大國英國而言,大憲章是在13世紀初成文的,過了近五個世紀,君主立憲才成為成文的憲政原則,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還要通過19至20世紀的多次改革。真實意義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紀中葉才在英國實現,此刻距大憲章已有七個世紀的歷史,距光榮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薄Z丁漢高校教授鄭永年(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學問,概述明清時期“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主要措施。(2)依據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變更的?有學者認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種特別不民的基礎之上?!痹囉盟鶎W學問來論證這一觀點。(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學問,簡述英國“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的過程?!敬鸢浮浚?)措施:明朝廢除丞相;清朝設軍機處。(2)變更:君主制到寡頭制,再到民主制。論證:因為占雅典居民多數人的奴隸、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權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3)過程:1721年,責任內閣制起先形成,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英國政黨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更多議席?!窘馕觥吭囶}分析:(1)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結合所學學問,明清時期“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主要措施有: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權分六部;清代設軍機處,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2)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據材料二“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后讓位于由九個執(zhí)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后來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發(fā)展”可知,雅典政治制度的變更是君主制到寡頭制,再到民主制。有學者認為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種特別不民主的基礎之上”,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占雅典居民多數人的奴隸、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權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因此,它的基礎是“不民主”的。(3)本題考查英國近代民主歷程。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記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但當時國王還駕馭著行政權等一部分權力,1721年,責任內閣制起先形成,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內閣形成后,議會中的早期政治派別輝格黨和托利黨長期輪番執(zhí)政,英國政黨政治制度漸漸形成與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崛起,要求獲得政治權利,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更多議席??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創(chuàng)立內閣、清朝設軍機處;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的過程【名師點睛】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中西文明的比較:

中國

西方

時期

春秋戰(zhàn)國

希臘文明

經濟

農耕經濟相對發(fā)達,形成了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小農經濟,手工業(yè)、商業(yè)相對落后。

工商業(yè)相對發(fā)達,對外貿易興盛,由于土地貧瘠,農業(yè)相對落后。

政治

分封制漸漸崩潰,漸漸形成了中心集權制度,國家權力不斷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

雅典漸漸建立了干脆民主制度,國家權力不斷下移,促進了雅典經濟和文化的旺盛。

文化

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為興盛,強調國家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人文主義思想成為希臘文化的主流,強調人的價值和意義,提倡特性的張揚和人性的解放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近現代報刊業(yè)發(fā)展歷程時間狀況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代表刊物.創(chuàng)辦人

《時務報》(維新派機關報).

《新青年》(陳獨秀);

革命派在國內外一共創(chuàng)辦了近120種報刊

《人民日報》《紅旗》(黨報黨刊).

《文匯報》(綜合性日報)

《人民日報》(黨報黨刊).

各種專業(yè)性.消遣性報刊如雨后春筍般創(chuàng)辦起來

主要內容

政治色調深厚,同時文學期刊.科普類特地性刊物接連問世

內容更加豐富,但照舊政治宣揚方面涉及較多,消遣題材缺乏

宣揚重點轉移到對經濟建設的報道中來,消遣性題材日漸豐富

——摘編自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yè)編年史》結合材料與所學中國史的相關學問,圍繞“報刊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自行擬定一個詳細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敬鸢浮繀⒖际纠海ㄆ渌灾衫?,也可酌情給分)論題一:1890-1920年間的中國報刊推了動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闡述: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向西方學習由器物深化到政治制度,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革命派通過報刊宣揚政治主見,推動維新變法與辛亥革命,推動中國的政治民主化。②辛亥革命后,為啟蒙思想,資產階級激進派利用報刊雜志掀起新文化運動,宣揚民主與科學,推動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論題二:1978年后的報刊反映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形勢的變更闡述:①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報紙的宣揚重點由政治宣揚轉移到經濟建設的報道上來。②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國際溝通增多,為滿意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須要,報刊題材種類日漸豐富?!窘馕觥俊痉治觥吭囶}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學問概括材料的實力。從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從1890年——1920年的時間限定中,概括報紙對中國近代的影響;聯系所學學問從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分析時代特征,報紙的宣揚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從表格中1978——今的時間限定中,概括報刊對中國建國后的影響;聯系所學學問從改革開放后中國報刊業(yè)推動中國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即可??键c:中國近現代生活的變遷·大眾傳媒·報刊業(yè)的發(fā)展及影響【詳解】15.材料貞觀元年,唐太宗將全國劃為十道,置軍府634個,其中關中地區(qū)占261個,占全部軍府的41%,形成了“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的格局。還將驃騎府、車騎府改為折沖府,以折沖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統(tǒng)將。全部軍府均隸屬于12衛(wèi)府及東宮六率。折沖府分為三等,擔當宿衛(wèi)、鎮(zhèn)戍和征戰(zhàn)的任務。至此,府兵制趨于定型和成熟?!缎绿茣け尽贩Q:“府兵之道,居無事則耕于野,其番上者,宿衛(wèi)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于府,將歸于朝,故士不失業(yè)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漸,絕禍亂之萌也?!避姼偷胤介L官無隸屬關系,但州刺史也負有肯定的軍事責任。如征發(fā)府兵時,朝廷向州刺史、折沖都尉同時下符契,會同勘契后才能發(fā)兵。又如對練兵也有檢查督促職責,加上州刺史品位較一般折沖都尉為高,故習慣上有上下級關系?!幾浴吨袊糯啤ぬ瞥啤罚?)依據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點。(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主動意義?!敬鸢浮浚?)特點:兵民合一;體制完備;州刺史與折沖都尉相互牽制(2)意義:府兵制與均田制結合,保障了國家賦役來源,穩(wěn)定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中心集權的加強;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和經濟發(fā)展?!窘馕觥恳罁牧现小叭羲姆接惺?,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于府”“車騎府改為折沖府,以折沖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統(tǒng)將”信息歸納回答。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從“均田制結合、保障了國家賦役來源、穩(wěn)定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中心集權的加強”等歸納回答?!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府兵制,解答此類試題首要知道材料中關鍵信息,結合府兵制特點從均田制的角度思索回答。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巴黎和會上,顧維鈞代表中國進行強有力地辯駁。他指出:“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膠州為中國北部之門戶,亦為沿岸直達國都之最捷徑路”;“以文化言之,山東為孔孟降生,中國文化發(fā)祥之圣地”,“中國之不能放棄山東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额櫨S鈞:雄辯于巴黎和會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是戰(zhàn)勝國。由于中國實力太弱,《凡爾賽和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干脆引發(fā)了中國民眾的劇烈不滿,從而引發(fā)了五四運動,并迫使中國政府在6月28日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此運動對中國近代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大,此后北洋軍閥政府失去民心而垮臺。(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必需收回山東主權的緣由。(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學問,說明中國沒有收回山東的緣由以及對中國的影響。【答案】(1)緣由:山東人民是中華民族不行分割一部分;山東重要地理位置;山東是中國文化發(fā)源地。(2)緣由:中國實力太弱;日本是列強之一;列強相互勾結。影響:激發(fā)中國五四運動進而影響中國歷史進程;使北洋軍閥政府失去民心;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解析】【詳解】(1)緣由:由材料“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可歸納為山東人民是中華民族不行分割一部分;由材料“膠州為中國北部之門戶,亦為沿岸直達國都之最捷徑路”可歸納為山東重要地理位置;由材料“以文化言之,山東為孔孟降生,中國文化發(fā)祥之圣地”可歸納為山東是中國文化發(fā)源地。(2)緣由:由材料“由于中國實力太弱可歸納為”中國實力太弱;另外結合所學從日本的國際地位及巴黎和會的實質入手分析。影響:由材料“干脆引發(fā)了中國民眾的劇烈不滿,從而引發(fā)了五四運動”可知,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激發(fā)了中國五四運動,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