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1/25/wKhkGWb00g6AMbcdAACAstgxNGI470.jpg)
![第二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1/25/wKhkGWb00g6AMbcdAACAstgxNGI4702.jpg)
![第二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1/25/wKhkGWb00g6AMbcdAACAstgxNGI4703.jpg)
![第二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1/25/wKhkGWb00g6AMbcdAACAstgxNGI4704.jpg)
![第二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1/25/wKhkGWb00g6AMbcdAACAstgxNGI47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學習內容情緒情感的發(fā)展(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性別角色的發(fā)展社會認知的發(fā)展社會行為的發(fā)展社會交往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幼兒情緒情感的發(fā)展情緒表達情緒理解情緒調控第二節(jié)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趨勢自我概念的發(fā)展自我體驗的發(fā)展自我控制的發(fā)展一、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趨勢1、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趨勢2、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1、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趨勢(1)4歲到5歲期間自我意識發(fā)展最迅速。(2)自我評價開始發(fā)生的年齡期為3~4歲之間;自我體驗開始發(fā)生的年齡期為4周歲左右;自我控制開始發(fā)生的年齡期為4~5歲期間。2、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1)自我評價具有依賴性和情緒性。(2)自尊感產生。(3)獨立性和堅持性在幼兒期逐漸發(fā)展,4~5歲是堅持性發(fā)生明顯質變的年齡。二、自我概念的發(fā)展客我和主我的擴張自我評價的發(fā)展1、客我和主我的發(fā)展(1)客我的擴張:關于自我的概念內涵從主要是具體的外部特征如“我有兩個小辮子”等擴張到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情感如“我會畫畫”、“我在做游戲,我很高興”等。(2)對自己內心世界愿望的意識如“我想要…”擴張到了愿望與行為的關系,能從個人的內心愿望解釋行為結果,如“他去告訴老師他做完了,他想讓老師表揚他”。2、自我評價的發(fā)展(1)從依存性評價發(fā)展到對自己個別性和多面性的評價。(2)從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發(fā)展到逐漸出現(xiàn)對內心品質的評價。(3)從主觀情緒性的評價到初步客觀的評價。幼兒自我評價發(fā)展的依存性
個別性及多面性年齡組依存性個別性多面性3~3.540.0010.0004~4.536.6763.3305~5.53.3380.0016.676~6.5043.3356.67三、自我體驗的發(fā)展自我體驗是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產生的對自己的一種情感體驗。幼兒的自我體驗表現(xiàn)出易變性和暗示性的特點。自尊是自我體驗的核心。自尊的發(fā)展自尊的結構幼兒自尊的發(fā)展影響兒童自尊發(fā)展的因素影響兒童自尊發(fā)展的因素外表或外貌親子關系父母教養(yǎng)方式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四、自我控制的發(fā)展幼兒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現(xiàn)在自制力、自覺性、堅持性和延遲滿足等方面。幼兒自制的兩種表現(xiàn)即抗拒誘惑與延遲滿足。1、抗拒誘惑抗拒誘惑指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機會從事能夠得到滿足但是社會禁止的行動,它表現(xiàn)為在有人或沒有人在場的情況下,都拒絕具有誘惑力但被禁止的愿望和行動。4歲以前的兒童抗拒誘惑的能力與懲罰成正相關,4歲以后則與說理關系密切。2、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是為了長遠利益而自愿延緩目前的享受。觀察表明,小班幼兒已經具有為等待長遠目標而抑制即時滿足的能力。2歲的中國兒童在延遲滿足情境中已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中包括延遲策略的使用,盡管策略的使用可能是無意識的。(2002,陳會昌)3、堅持性幼兒的堅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fā)展最快的年齡,也是受外界影響波動最大的年齡,因而是教育的關鍵期。幼兒堅持性發(fā)展實驗年齡組被試人數(shù)實驗1平均分實驗1標準差實驗2平均分實驗2標準差4歲5061.218.740.221.35歲5074.115.162.7522.46歲5082.113.171.720.2第三節(jié)性別角色的發(fā)展及性別差異
相關概念性別概念:關于性別特征的認識.性別角色:社會按照人的性別而分配給人的社會行為模式.性別刻板印象:被廣泛接受的有關對男性和女性來說合適的個性特征的觀點.性別分離:兒童喜歡與同性別伙伴交往而將異性伙伴看作圈外人的傾向.性別角色的形成從人類的角度講,男女兩性在社會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早在遠古時代,由于男女兩性的生理特征的差異,形成了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自階級社會形成后,男女兩性的社會職能的差異被倫理道德的形式進一步加強,并絕對化了。性別角色往往與性別偏見聯(lián)系。學前兒童的性別差異社會交往行為情緒特征語言能力游戲行為玩具的選擇男孩女孩討論什么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性別有了最初的認識?其表現(xiàn)是什么?兒童性別概念的發(fā)展1階段一,性別認同階段(2-3歲)階段二,性別穩(wěn)定性階段(4-5歲)階段三,性別恒常性階段(6-7歲)性別概念的發(fā)展2(1)獲得性別身份:大約出現(xiàn)在1歲半到2歲之間,認識到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屬于兩個分組中的一個:男孩或者女孩.(2)性別穩(wěn)定性:大約從3歲或者4歲開始,認識到一個人的性別是一生不變的特征.(3)性別一致性:大約在5/6歲的時候,認識到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不隨環(huán)境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它們不是由個體的外貌或者行動決定的.(4)性別認同:在學齡期兒童逐步認同與自己相同性別父母的言行,并形成自己的性別圖式.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什么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指人們對于男性或女性最典型特征的看法。圖中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性別刻板印象包含四個方面的內涵人格特質的差異行為的雙重標準對未來成就的期待不同擔任職務的重要性男性:
勇敢、剛強、獨立、豪放、果決女性:
細心、整潔、溫柔、順從、富同情心人格特質的差異社會中,對于某些行為存有依性別而區(qū)分的“雙重標準”,例如,男生長大后要傳宗接代,女生要出嫁;男生做事要有氣魄,女生做事則應細心不能粗野;男生有淚不輕彈,女生則可以一哭二鬧三上吊。行為的雙重標準父母總認為兒子應該受較高教育,以換取較高的社會地位,兒子的成就愈高,父母的晚年也就愈有保障。女兒總是要出嫁,若書念太多或工作成就過高,將來就不容易嫁出去。即使女性意識逐漸抬頭,但對未來成就的期待仍存有性別刻板印象。對未來成就的期待不同社會普遍賦予男性擔任領導者之刻板印象,因此,在職場上,即使能力相同,但男性通常有較佳的升遷通道;雖然目前全球有許多女性擔任領導者的職務且成就斐然,但存有性別歧視的性別刻板印象仍是揮之不去。
根據英國一項針對女性主管的調查顯示,女性主管往往覺得自己在工作上孤立無援,受到或明或暗的歧視,而回到家中依舊要承擔家務,因為照顧家庭一向被視為是女性責無旁貸的天職,并不因為在職場上受到重用而消減。
擔任職務的重要性幼兒性別刻板印象的發(fā)展2.5-3.5歲:表現(xiàn)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對男孩的看法對女孩的看法喜歡幫爸爸干活喜歡說“我打你”喜歡玩貨車等玩具玩洋娃娃喜歡幫媽媽干活喜歡收拾屋子;愛說話;不打人;常說“我需要幫助”3-6歲:對性別的看法非??贪澹挠趥鹘y(tǒng)的性別刻板印象。2~3歲時出現(xiàn)性別分離現(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加,選擇同性別伙伴的傾向日益加強,直到青春期。性別分離性別差異形成的原因
(一)生理社會理論莫尼等人提出的生物社會理論強調,出生之前的生理發(fā)展以及這種生理因素對兒童性別社會化有決定性的意義。性激素也可以影響人類的游戲風格,導致男孩的粗糙、吵鬧的活動以及女孩的平靜、溫柔的活動。(二)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性別角色認同的最初途徑是對成人,尤其是父母和教師行為的模仿。兒童通過觀察和直接或間接的強化形成最初的對性別類型玩具和活動的偏愛。(三)認知發(fā)展理論和性別圖式理論
科爾伯格認為,兒童性別的社會化必須建立在性別角色認同(獲得了性別穩(wěn)定性和恒常性)的基礎上,認知水平越高,兒童的性別認同越好,他們的性別類型化行為就越多?!驹掝}辯論】話題1.在當今社會,你認為做男人好還是做女人好?話題2.你認為男性是否適合擔任幼兒教師?話題3.你認為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淘氣嗎?第四節(jié)社會行為的發(fā)展社會認知社會行為社會交往1.觀點采擇(1)什么是觀點采擇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并進而根據當前或先前的有關信息對他人的觀點(或視角)作出準確推斷的能力.“從他人眼中看世界”、“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2)幼兒的觀點采擇能力幼兒(3—6歲兒童)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的,因此一般認為還沒有觀點采擇能力,幼兒只知道自己的觀點,意識不到別人的觀點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所有人的想法。一.社會認知的發(fā)展觀點采擇心理理論對人際關系的理解2.心理理論(1)什么是心理理論個體對他人心理狀態(tài)以及他人行為與其心理狀態(tài)的關系的推理和認知即心理理論.(2)幼兒心理理論的發(fā)展
2歲左右開始對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認知能力逐步發(fā)展起來,4歲左右兒童的心理理論開始形成.3.對人際關系的理解(1)對友誼的理解:友誼是身邊的玩伴,是短暫的、單向的和具體的。(2)對權威的理解
2~3歲時還不能把權威人物的要求與自己的愿望區(qū)分開,對權威盲目崇拜和依賴。
4~7歲意識到權威人物的要求與自己愿望的沖突,但權威人物的優(yōu)勢特征(如身高)使兒童無條件服從,以消除沖突。
(3)對社會規(guī)則的理解
社會規(guī)則的類別:道德規(guī)則、習俗規(guī)則、謹慎規(guī)則3歲以前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尤其是對謹慎規(guī)則能初步判斷。3歲以后的孩子能區(qū)分道德規(guī)則與習俗規(guī)則,而且認為違背道德規(guī)則更為嚴重。學前兒童對規(guī)則的理解表面的、直覺的和依賴于權威的。二.社會行為的發(fā)展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攻擊行為的發(fā)展1.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1)什么是親社會行為社會行為:人們在交往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反應.
親社會行為: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與保護、捐贈等。(2)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兒童最早表現(xiàn)出來的親社會行為是共鳴性同情它發(fā)生在1歲以前。
18~24個月以上的孩子已經能夠表現(xiàn)出某種形式的親社會行為,而且分享與助人、合作、安慰等迅速發(fā)展和分化。幼兒期各種親社會行為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合作行為最為常見。(3)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生物因素認知因素—觀點采擇能力情感因素—移情環(huán)境因素2.攻擊行為的發(fā)展(1)什么是攻擊行為一種以傷害他人或事物,獲取某種物體為目的,并形成外部傷害的一種社會性行為。攻擊行為分為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2)攻擊行為的發(fā)展1歲左右開始出現(xiàn)工具性攻擊2歲以后攻擊性行為逐漸增多,4歲時攻擊性行為最多。4歲以后工具性工具減少,但敵意性攻擊依然增加。(3)學前兒童攻擊行為的表現(xiàn)身體動作攻擊:打、推、踢、拉、撞、抓、咬等。言語攻擊:罵、唾棄、爭吵等。(4)攻擊性行為的成因本能挫折社會學習社會認知歪曲三.社會交往的發(fā)展親子關系——依戀同伴關系1.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親子互動產生雙向影響。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是影響兒童發(fā)展的主要家庭因素。
--前依戀期(0-2)月
--依戀建立期(2-7到12)月
--依戀關系明確期(7到12-24)月
--目標調整的伙伴關系期(2-3)歲
--尋求老師和同齡人的注意與贊許的反應期(3-6)歲9/26/202461親子依戀依戀是指個體在童年早期尋求并力圖保持與特定人物(主要是母親)情感聯(lián)系與身體聯(lián)系的一種傾向。個體社會性發(fā)展的最初形式表現(xiàn)為嬰兒與成人(常為母親)的依戀。動物研究-幼猴對母猴的依戀
幼猴在出生后不久即被與母猴分離。然后,向幼猴提供兩個玩具母猴做為母猴替代物。第一個玩具母猴是由鐵絲網做成。第二個玩具母猴由毛巾布和泡沫橡膠做成。兩個玩具母猴都可以在胸部附加奶瓶,供幼猴取食。結果:無論它是否提供食物,幼猴會依附于軟布做的玩具母猴。說明玩具母猴向幼猴提供了一種安全感。9/26/2024649/26/202465為什么嬰兒與母親能迅速建立起社會性的互動模式?
一是父母能夠引發(fā)嬰兒的先天反應(依戀類型)二是嬰兒也能引發(fā)父母的喂養(yǎng)行為(父母教養(yǎng)方式)
人類研究9/26/202466依戀的類型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實驗(1)嬰兒與母親一起進入一間舒適的實驗室內(2)一位陌生人進入該房間,并坐下來先與嬰兒的母親,后與嬰兒進行交流;(3)母親不引人注意地走出房間;(4)母親返回,陌生人走出房間;(5)母親離開,嬰兒獨自呆在房間內;(6)陌生人返回;(7)母親再次返回。以上七個片段各持續(xù)3分鐘結果:母親離開后;母親回來后;與陌生人相處時三種條件下表現(xiàn)分析。9/26/202467回避型依戀(avoidantattachment,也叫類型A)當母親離開,讓嬰兒與陌生人相處一端時間后,母親在愛重新返回來時,嬰兒躲避母親或不理母親。這類嬰兒即使母親在房間里,他也不太理會;而當母親離開時,嬰兒也不感到焦慮。安全型依戀(secureattachment,也叫類型B)
嬰兒在母親離開后表現(xiàn)出苦惱、不安,當母親回來時,嬰兒立即尋找與母親的接觸,對重新見到母親感到非常高興。這類嬰兒可以和陌生人相處得很好,但明顯表現(xiàn)出對母親的偏愛。反抗型依戀(resistantattachment,也叫類型C)
嬰兒對母親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存在兩種相反的情感。母親回來后,既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比如,當母親回來時,嬰兒會跑向母親,但是母親要抱他時,嬰兒反而生氣的拒絕、掙脫。依戀模式通常形成與嬰兒期,成年人所建立的人際關系反映著他們與母親的依戀風格。父母教養(yǎng)方式(1)什么是教養(yǎng)方式父母的教養(yǎng)觀念、教養(yǎng)行為及其對兒童的情感表現(xiàn)的一種組合方式。教養(yǎng)方式是相對穩(wěn)定的,不隨情境的改變而改變,是親子交往的實質。(2)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發(fā)展9/26/202470
包姆玲德(Baumrind,1967)教養(yǎng)方式第一種:權威型父母(管之、望之、教之、愛之)
培養(yǎng)出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控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幸福感,并有很高的自尊,非常受同齡人的喜愛,在學校表現(xiàn)較好。
教養(yǎng)方式9/26/202471第二種:專制型父母(管而不教,嚴而苛刻)
培養(yǎng)出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沒有自尊并且在學校里不是好學生。第三類:放任型父母(自由發(fā)展,有求必應)
培養(yǎng)出的孩子:散漫、對行為缺少約束,隨心所欲,常常缺乏吃苦耐勞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學校常常表現(xiàn)不佳。9/26/202473第四類:疏忽型的父母(自由發(fā)展,不管不問)
培養(yǎng)出的孩子常常缺乏責任感,對人比較冷漠,做事隨心所欲,缺乏自尊和自信,敏感。
權威型父母對孩子的發(fā)展最為有利,因為既對孩子有高度的期望和積極支持,又對孩子有必要的行為塑造。這也符合馬科比等(Maccoby&Martin,1983)八字訣:控制、期望、溝通、關愛。9/26/2024749/26/202475★實踐性思考
結合你自己的親身經歷,你認為你小時候與父母形成的依戀類型是哪一種?父母常常采用的教養(yǎng)方式是哪種類型?2.同伴交往同伴關系: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發(fā)展起來的人際關系。同伴交往的作用嬰兒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
同伴交往的類型學前期同伴交往的策略影響同伴交往的因素良好同伴關系的建立Outline一、同伴交往的作用幫助兒童去自我中心,以及增長自我意識充當兒童觀察學習的典范和強化物幫助兒童獲得群體歸屬感學習社會交往技能二、同伴關系的發(fā)展嬰兒同伴關系的發(fā)展1、客體中心階段2、簡單互動階段3、互補性互動階段1、客體中心階段0-10m單向的社交行為多把對方當玩具對待以物為中心豆豆(9m)爬到文文(8m)的身邊,搶走了他玩得叮叮當響的一串塑料鑰匙;文文試圖奪回鑰匙,但是沒有成功,他爬回媽媽的身邊,小聲哭了起來。2、簡單互動階段對同伴的行為作出反應但多以自我為中心娃娃(14m)坐在地板上,苗苗(15m)轉過身看著他,對他揮手,叫著“嗒”,苗苗重復了多次才把娃娃逗笑。苗苗接著不停地叫,而娃娃不停地笑。這樣的游戲一直重復了12次。3、互補性互動階段社會交往的復雜性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幼兒的游戲中A:我是發(fā)射性機器人。我能從手指處發(fā)射導彈,還能從身體各部分,甚至從腿那兒發(fā)射!B(嘲笑說):不,你是放屁機器人。A(不服氣地):不,我是發(fā)射性機器人。B:不,你就是放屁機器人。A(快哭了):不,不是這樣!B(意識到A不高興了):我是狗狗機器人。A(心情轉好):我是尿尿機器人。學前期同伴關系的發(fā)展2-5、6歲,兒童同伴交往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兒童合作-互動游戲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5歲開始,同伴關系沖破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的優(yōu)勢,逐步成為兒童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學前兒童同伴交往三階段:非社會活動、平行游戲、社會交往行為(Parten,1932;Hows&Matheson,1992)。非社會活動:一種無所用心的行為和旁觀者的行為以及獨自的游戲;平行游戲:有限的社會參與行為,其間兒童將共同分享相似的玩具,但不相互交流;社會交往行為:包括聯(lián)合游戲和合作游戲。學前兒童成熟的游戲取決于社會性的復雜程度還是取決于認知的復雜性?平行游戲共同關系焦點的平行游戲簡單的社會游戲共同意識的互補性和互惠性的社會游戲互補和互惠的社會游戲——豪斯角色游戲之于幼兒交往能力的作用混齡教育的意義!三、同伴交往的類型1、同伴交往類型的測試方法——同伴提名法“你最喜歡班上哪3個小朋友?”——正提名“你最不喜歡班上哪3個小朋友?”——負提名每個小朋友正提名得分負提名得分
2、同伴交往的類型受歡迎型被拒絕型被忽視型一般型正提名負提名正提名負提名正提名負提名正提名負提名13.3%14.3%19.4%52.9%被拒絕型幼兒
被忽視型幼兒交往特征性別特征沖動、缺乏友好交往的技能退縮、不喜歡交往以男孩居多以女孩居多
有一件很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熱風系統(tǒng)在醫(yī)療設備中的應用案例
- 現(xiàn)代口腔門診的通風與空氣質量設計
- 烘焙坊經營中的供應鏈優(yōu)化
- 現(xiàn)代科技助力教育普及與均衡發(fā)展
- 環(huán)境友好的商業(yè)產品設計案例分享
- 國慶節(jié)兒童泥塑活動方案
- 10《雨和雪》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科學六年級上冊人教鄂教版
- 2023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 五 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十(2)說課稿 蘇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 2.2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說課稿1 人民版必修2
- 《11 剪紙花邊》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科學一年級上冊湘科版
- 近五年重慶中考物理試題及答案2023
- 2023年新高考物理廣東卷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
- 全科醫(yī)醫(yī)師的臨床診療思維
- 旋挖鉆機入場安全教育記錄
- 第二章直線和圓的方程(單元測試卷)(原卷版)
- 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電測距規(guī)范
- (七圣)七圣娘娘簽詩
- 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護理要點及健康教育
- 新媒體文案創(chuàng)作與傳播精品課件(完整版)
- 2022年全省百萬城鄉(xiāng)建設職工職業(yè)技能競賽暨“華衍杯”江蘇省第三屆供水安全知識競賽題庫
- 廣西北海LNG儲罐保冷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