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1課《短文兩篇》知識點梳理及訓(xùn)練-2021-2022學(xué)年_第1頁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1課《短文兩篇》知識點梳理及訓(xùn)練-2021-2022學(xué)年_第2頁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1課《短文兩篇》知識點梳理及訓(xùn)練-2021-2022學(xué)年_第3頁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1課《短文兩篇》知識點梳理及訓(xùn)練-2021-2022學(xué)年_第4頁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1課《短文兩篇》知識點梳理及訓(xùn)練-2021-2022學(xué)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短文二篇《答謝中書書》一.作者鏈接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二.背景鏈接謝中書即謝征,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景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書,即書信,古時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也具有審美的文學(xué)屬性。三、原文翻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之()古來()入()見()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wù)摰?。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交輝()青()時()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曉()歇()頹()沉鱗()競()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欲界()之()自()未復(fù)()與()其()奇()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四、知識歸納1.古今異義⑴曉霧將歇(古義:;今義:)⑵夕日欲頹(古義:;今義:)2.一詞多義⑴欲夕日欲頹()實是欲界之仙都()⑵自自康樂以來()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峽七百里中()⑶書答謝中書書()即書詩四句()3.詞類活用夕日欲頹(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五、整體感知1、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分別是什么?2.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3.“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小結(jié)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詩人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nèi)テ肺?,讓我們?nèi)ジ袘选F鋵?,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同步訓(xùn)練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問題。(16分)(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洞鹬x中書書》(乙)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注釋:①魚梁:一種捕魚的設(shè)施,用石頭圍成一道阻水堰,中間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驟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的樣子。③嵚(qīn)然:山勢高峻的樣子。④羆(pí):棕熊。1.解釋加點詞。(4分)(1)五色交輝(

(2)四時俱備(

)(3)與其奇者(

(4)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3分)

3.回答問題。(6分)

①《答謝中書書》

這個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點,《鈷鉧潭西小丘記》

這個詞簡潔概括石頭的特點。(2分)②兩篇文章寫景的時候運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動靜結(jié)合,乙文妙用比喻,請分別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記承天寺夜游》一.作者鏈接蘇軾(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背景鏈接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仍然樂觀、曠達(dá),他的《記承天寺夜游》寫的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釋抑郁的具體行為。三、原文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欲()欣然()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jìn)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遂:()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相與()中庭()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彰鳎ǎ┙粰M()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的藻、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閑人()耳()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四、知識歸納1.古今異義(1)蓋竹柏影也古義:()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今義:名詞,耳朵2.一詞多義(1)與: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念無與為樂者()(2)遂: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復(fù)得路()尋:尋張懷民()尋病終()3.詞類活用相與步于中庭()用作(),()4.倒裝句相與步于中庭介賓短語后置,正常語序為“相與于中庭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5.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語,即(吾)解衣欲睡五、整體感知(一)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二)本文描寫了哪些實景,有什么作用?(三)本文描寫了哪些虛景,有什么作用?(四)“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比錈o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五)從文中可見當(dāng)時作者思想怎樣?你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發(fā)?同步訓(xùn)練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記》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①月色入戶。戶:()②其實湖光染翠著工。工:()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

3.這兩段文字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答謝中書書》三、之(的)古來(自古以來)入(聳入)見(看見)交輝(交相輝映)青(青蔥)時(季節(jié))曉(清晨)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水中潛游的魚)競(爭著)欲界(人間)之(的)自(自從)未復(fù)(不再)與(參與,此處指“欣賞”)其(它,代“自然之景”)奇(奇麗)四1.古今異義(1)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2)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精神萎靡)2.一詞多義(1)欲夕日欲頹(將要)實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自自康樂以來(從)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三峽七百里中(在)(3)書答謝中書書(書信)即書詩四句(寫)3.詞類活用夕日欲頹(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墜落。)五1、全文可分為三部分?!吧酱ㄖ溃艁砉舱劇笨傤I(lǐng)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的感嘆總括前文。2、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lán)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3、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字里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達(dá)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同步訓(xùn)練1.(4分)(1)交相輝映

(2)四季(3)參與,這里指欣賞

(4)向西北,朝西北2.(6分)(1)(3分)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水中的魚競相跳出水面。(2)(3分)魚梁的上面有個小山丘,生長著竹子樹木。3.(6分)(1)異

奇狀

(2)甲文“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到動,描繪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機的山川圖;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把向下的巖石比作牛馬飲于溪,生動形象寫出巖石的奇形怪狀。(或“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卑严蛏系膸r石比作熊羆之登于山,生動形象寫出巖石的奇形怪狀。)《記承天寺夜游》三、欲:想要,正要欣然:高興的樣子念:考慮,想到遂:于是,就相與: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彰鳎盒稳菟某纬航粰M,交錯縱橫蓋:大概是但:只。閑人,清閑的人。耳,語氣詞“罷了”。四、1.古今異義(1)蓋竹柏影也古義:大概是;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語氣詞,相當(dāng)于“罷了”;今義:名詞,耳朵2.一詞多義(1)與: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念無與為樂者一起(2)遂:遂至承天寺于是,就遂迷,不復(fù)得路終于(3)尋:尋張懷民尋找尋病終不久3.詞類活用相與步于中庭名詞用作動詞,散步五、(一)一是因為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二)1.實景:月色入戶、竹柏之影。2.作用:(1)“月色入戶”運用擬人修辭,將月擬作人來寫。一個“入”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的可愛(懂得作者寂寞無聊,悄悄進(jìn)門與他為伴),體現(xiàn)了蘇軾的曠達(dá)的胸懷。(2)“蓋竹柏影”寫出月色之濃。(三)1.虛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2.作用:①“積水空明”比喻月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的皎潔、空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