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鼻咽及頸部靶區(qū)勾畫_復旦.ppt_第1頁
鼻咽癌鼻咽及頸部靶區(qū)勾畫_復旦.ppt_第2頁
鼻咽癌鼻咽及頸部靶區(qū)勾畫_復旦.ppt_第3頁
鼻咽癌鼻咽及頸部靶區(qū)勾畫_復旦.ppt_第4頁
鼻咽癌鼻咽及頸部靶區(qū)勾畫_復旦.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鼻咽癌鼻咽及頸部靶區(qū)勾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科 胡超蘇,IMRT 的物理優(yōu)點,IMRT能使放射等量線更好地適應復雜的靶體積減少附近關鍵臟器和正常組織的劑量容許提高整個靶體積的劑量,或者對腫瘤內某些特定的,生物上對重要的區(qū)域實行非均勻劑量的照射使物理劑量的分布達到最佳治療比例復雜的照射技術通過電腦自動化,避免有害的射野重疊,3DCRT/IMRT應用于鼻咽癌,鼻咽部是進行3DCRT/IMRT治療的理想部位 器官移動少 與許多正常器官臨近,如腦、脊髓、視神經、眼球等 劑量效應關系,靶區(qū)定義,GTV: 腫瘤區(qū)(gross tumor Volume)包括臨床檢查和影像學檢查能夠診斷出的、腫瘤的

2、范圍,包括原發(fā)灶、轉移淋巴結和其他轉移灶 CTV:臨床靶區(qū)(clinical target volume) 亞臨床灶以及腫瘤可能侵犯的范圍;GTV+1.0cm PTV:計劃靶區(qū)(planning target volume)包括:照射中患者器官的移動、 由于擺位、治療中患者體位的重復性誤差、 靶位置和靶體積變化等因素引起的擴大照射的組織范圍 ;CTV+0.5cm,北京靶區(qū),GTV 臨床檢查、CT和MRI所發(fā)現(xiàn)的腫瘤病灶 CTV1 臨近腫瘤的軟組織或淋巴結(鼻咽、咽后間隙、咽側間隙、顱底、蝶竇下部、翼腭窩、鼻腔和上頜竇后1/3及上頸淋巴結) CTV2 淋巴結預防照射區(qū)(亞臨床灶或微小轉移灶),福

3、州靶區(qū),鼻咽:原發(fā)灶亞臨床病灶(包括鼻腔后 1/3、顱底、蝶竇、后組篩竇、咽 旁間隙、頸動脈鞘區(qū)、口咽) 頸部:轉移灶預防區(qū)(頸及鎖骨上淋巴 引流區(qū)),廣州靶區(qū),鼻咽腔、咽旁間隙,顱底骨質、蝶竇下1/3、后組篩竇、鼻腔后1/3、上頜竇后1/3、翼內外肌、咽旁和咽后間隙、斜坡1/2、破裂孔、翼突、翼腭窩 包括臨床觸及和/或影像學觀察到的腫大淋巴結范圍,及其所在的淋巴引流區(qū),還須超出12個陰性淋巴結引流區(qū),Memorial Sloan Kettering,CTV 鼻咽、咽旁、咽后,Indexing Patient Daily Setup,UCSF,鼻咽腔、咽后淋巴結,斜坡、顱底、翼腭窩、蝶竇下部、

4、鼻腔及上頜竇后1/3、咽旁和咽后間隙 淋巴結引流區(qū),香港,鼻咽腔、咽旁間隙,蝶竇下部、后組篩竇、鼻腔后1/3、上頜竇后1/3、翼內外肌、咽旁和咽后間隙、斜坡前1/2、巖尖、翼突、翼腭窩,區(qū)域淋巴結,臺灣,鼻咽腔、咽旁間隙,蝶竇下1/3、后組篩竇、鼻腔后1/3、上頜竇后1/3、翼內外肌、咽旁和咽后間隙、斜坡1/2、巖尖、翼突、翼腭窩,區(qū)域淋巴結,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咽后組 上 顱底 下 舌骨體上緣 前 腭帆提肌 后 椎前肌肉 外 頸內動脈內緣 內 中線,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II 上 C1下緣 下 舌骨體下緣 前 椎體前2cm或頜下腺后緣 后 椎體后2cm或胸鎖乳突 肌后緣 外 胸鎖乳突肌內緣

5、 內 頸內動脈內緣,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Ia 上 下頜骨 下 舌骨體 前 頸闊肌 后 舌骨體 外 二腹肌,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Ib 上 頜下腺上緣 下 舌骨體 前 頸闊肌 后 頜下腺后緣 外 皮膚、頸闊肌 內 二腹肌前腹,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III 上 舌骨體下緣 下 環(huán)狀軟骨下緣 前 胸鎖乳突肌前緣、 頸闊肌 后 椎體后緣或胸鎖乳 突肌后緣 外 胸鎖乳突肌內側 內 頸內動脈內緣,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V 上 舌骨體上緣 下 胸鎖乳突肌起點 前 II、III、IV的后界 后 斜方肌前緣 外 頸闊肌、皮膚 內 肩胛提肌、夾肌,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IV 上 環(huán)狀軟骨下緣 下 胸鎖乳突肌起

6、點上2cm 前 胸鎖乳突肌 前緣皮膚 后 椎體后緣或 胸鎖乳突肌后緣 外 胸鎖乳突肌內側 內 頸內動脈內緣,放射治療的影像學分區(qū),VI 上 甲狀軟骨 下 胸鎖關節(jié)上2cm 前 皮膚、頸闊肌 后 氣管食管間 外 甲狀腺內側、皮膚,建議,鼻咽腔、鼻腔及上頜竇后1/3、后組篩竇、蝶竇下部、咽旁間隙、頸動脈鞘區(qū)、翼腭窩、顱底、斜坡、巖尖 上頸部淋巴結,Typical Beam Angles,UCSF,Treatment Goals,Rx doses: 95 % GTV 70 Gy at 2.12 Gy 95 % CTV 59.4 Gy at 1.8 Gy Tolerance doses: Spinal

7、 Cord: Max 45 Gy, Brain Stem: Max 55 Gy, Parotid glands: mean dose 26 Gy, Chiasm: Max 54 Gy,北京,北京,GTV: 2.2Gy/F(2.12.3) 30F 5F/w 總劑量:6369Gy/7w CTV1:2.0Gy/F(2.02.1) 30F 5F/w 總劑量:6063Gy/7w CTV2:1.8Gy/F(1.82.0) 30F 5F/w 總劑量:5460Gy/7w,廣州,原發(fā)灶GTVnx:臨床和影像學所見的原發(fā)腫瘤65-75Gy 淋巴結GTVnd:臨床和影像學觀察到的腫大的淋巴結區(qū)域 60-70Gy C

8、TVnx50:鼻咽癌可能擴展侵犯的區(qū)域如顱底、1/3鼻腔、后組篩竇、蝶竇下部、咽后間隙、咽旁間隙、翼突、翼腭窩。50Gy,廣州,CTVnx60:臨床和影像學所見的原發(fā)腫瘤外5-10mm,可根據(jù)毗鄰組織特性加以修改 60 Gy CTVnd50:陰性淋巴結引流區(qū),頸部照射范圍應超出淋巴結轉移部位1-2個區(qū)域-50Gy CTVnd60:臨床和影像學觀察到的腫大的淋巴結區(qū)域5mm 60-70 Gy PTV:CTV外5mm,后緣為2-3 mm。,靶區(qū)劑量,95%GTV70Gy 95%CTV59.6Gy GTV 70 PTV70 70 PTV59.4 59.4 PTV50.4 50.4 CTV70 70

9、CTV59.4 59.4 CTV50.4 50.4,正常組織或危及器官,正常組織或危及器官包括脊髓、腦干、腦、視神經及視交叉、晶體、腮腺、顳頜關節(jié)、下頜骨、舌,內耳及中耳。,正常器官限制劑量,部位 劑量 腦干 54 喉 50 下頜骨 70 腮腺 26 or 30 脊髓 45,正常器官限制劑量,顳頜關節(jié) 70 腦 50 顳葉 60 視交叉 50 or 54 垂體,T1-2 Nasopharyngeal Cancer,T3-4 Nasopharyngeal Cancer,香港,GTV 66 Gy /33 F/6.6 wks PTV 60 Gy/33F /6.6 wks , 相當于59.5 Gy 在 2 Gy/F. 包括至少95% 的體積 頸前野 66 Gy/ 33 F/6.6 wks,香港,正常組織劑量 腦干 54 Gy 脊髓 45 Gy 視神經及交叉 54 Gy 晶體 6 Gy 顳葉 67 Gy.,劑量(Gy) 平均 最大 最小 GTV 74.5 79.3 49.4 CTV 68.7 78.9 36.8 50%體積 80%體積 腮腺 34.8 24.6 顳頜關節(jié) 4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