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的注解》PPT課件.ppt_第1頁
《古書的注解》PPT課件.ppt_第2頁
《古書的注解》PPT課件.ppt_第3頁
《古書的注解》PPT課件.ppt_第4頁
《古書的注解》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書的注解,張 虹,一、古書舊注的重要性,1.舊注是我們讀懂古書的重要途徑 寤言不寐,愿言則疐。(詩經(jīng)邶風終風) 漢鄭玄毛詩箋:“言,我;愿,思也。當讀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憂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衛(wèi)人來媵。(左傳成公八年) 唐孔穎達左傳正義:“莊公十九年公羊傳曰: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一聘九女。傳曰:同姓之,異姓則否。是夫人與皆同姓之國也,魯衛(wèi)同姓,故來之。”,2.舊注是重新注釋古書和檢驗新注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jù) 叔武將沐,聞君至,喜。捉發(fā)走出,前驅(qū)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

2、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左傳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譯文:“把頭枕在尸體的大腿上而哭他。” 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3.舊注能教給我們注解古書的方法 人生如樹花同發(fā),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guān)墻籬落于糞溷之側(cè)。(梁書范縝傳) 對文的原則 據(jù)文證義的方法 4.舊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詩經(jīng)周南汝墳) 唐孔穎達毛詩正義:“不我遐棄者,猶云不遐棄我也。古人之語多倒,詩之此類眾矣?!?二、古注的發(fā)展概況,1.注釋的萌芽先秦 (1)注釋多在古籍正文中 禮記樂記:“詩云: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

3、事不行?!?孟子梁惠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例外: 谷梁傳僖公二十二年:“水北為陽,山南為陽?!?(2)他注多補充事實史料、闡發(fā)微言大義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滅六?!?左傳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秋,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春秋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公羊傳隱公元年:“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2.注釋的興盛兩漢 (1)兩漢注釋興盛的原因 語言的發(fā)展演變(客觀因素) 封建政府的提倡(人為因素) 古今文之爭的影響(學術(shù)因素) (2)兩漢注釋的特點 以注釋儒家經(jīng)書為主 重視字詞句的解釋,(3)本期注釋

4、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毛 亨 毛詩故訓傳 孔安國 古文尚書注 馬 融 周易、尚書、毛詩、 論語、周禮、儀禮、 禮記等 鄭 玄 毛詩箋、周禮注、儀禮 注、禮記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詁 高 誘 戰(zhàn)國策注、呂氏春秋注、 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辭章句,3.注釋的發(fā)展魏晉至隋唐 (1)魏晉至隋唐注釋的特點 注釋范圍進一步擴大 出現(xiàn)了“經(jīng)注兼注”的“疏”,(2)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王 弼 老子注 郭 象 莊子注 韋 昭 春秋外傳國語注 孔穎達 五經(jīng)正義(易書 詩禮左) 賈公彥 周禮疏、儀禮疏,徐 彥 春秋公羊傳疏 楊士勛 春秋谷梁傳疏 陸德明 經(jīng)典釋文 楊 倞 荀子注 尹知章 管子注 張守節(jié) 史記正義

5、司馬貞 史記索隱 裴 骃 史記集解 顏師古 漢書集注 李 善 文選注,史記三家注,4.注釋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釋的特點 注釋家受理學的影響,常常是借注釋來發(fā)揮自己的政治、哲學主張,后人稱其為“六經(jīng)注我”。 (2)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朱 熹 四書集注 (大學章句中庸章句 論語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義、 詩集傳、 楚辭集注,5.注釋的復(fù)興清 復(fù)興的原因 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動 文字、音韻、訓詁研究的深入 “經(jīng)世致用”學術(shù)思想的影響,(1)本期注釋的特點 清代學者幾乎對每一種重要的典籍都做了新的注解,解決了古書中許多疑難問題。 除了為古書做注解和考證工作之外,清代學者還作了許多古籍???/p>

6、的工作。 (2)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陳奐 詩毛氏傳疏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劉寶楠 論語正義 焦循 孟子正義 王先謙 莊子集解 郭慶藩 莊子集解,三、古注的分類,注的本義是灌注。古代經(jīng)書多難懂,好象水道阻塞,必須灌注才能疏通,所以把對經(jīng)文的解釋也叫做注。古注就其特點而言,主要可以分為傳、箋、章句、集解、疏五類。,1.傳 解說經(jīng)文字詞、闡明其大義的注解。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獻叫做“經(jīng)”,把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叫做“傳”。如孔子著春秋,后人寫書解釋春秋者,有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另外依照經(jīng)書文字逐字逐句進行解釋的,也稱作傳。如西漢魯人毛亨的毛詩傳:,詩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p>

7、,毛傳:“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闇昧之行?!?2.箋 對傳文進行補充訂正的一種注釋。箋的本義是小竹片,古人用箋隨時記下心得體會,以備參考。說文:“箋,表識書也?!比缭娊?jīng)毛傳鄭箋。鄭箋就是鄭玄以毛詩為依據(jù)、對毛傳進行補充和訂正的注釋。對毛傳隱晦簡略的地方,鄭氏加以闡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傳的意見寫出來,以表示有別于已有的注釋,標作“箋”,后人稱為鄭箋。例如:,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闇昧之行。箋云:“儀,威儀也。視鼠有皮,雖處高顯之處,偷食茍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相鼠有皮人而無儀,3.章句 章句就是“離章辨句”的意思。其特點是,除了對古書作逐詞解釋外,還要說明

8、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結(jié)構(gòu)等。如東漢趙歧孟子章句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以利吾國乎?,章句:“曰,辭也。叟,長老之稱也,猶父也。孟子去齊,老而至魏,故王尊禮之。曰:父不遠千里之路而來至此,亦將有可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此段話從“孟子去齊”以后串講整個句義,是章句的體例。,4.集解 集解可以分為兩類:,(1)又稱為集注,集說,集釋等,這是匯集各家解說,加以選擇并加上自己見解的一種注釋方法,如魏何晏的論語集解。,(2)不是集各家之說,而是通釋經(jīng)傳。 如晉杜預(yù)的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5.疏即義疏,是疏通其義的意思,或稱作義注,正義、疏義等,簡稱疏。漢魏時期所

9、作的注,到了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到了唐代,由于時間久遠,人們感到不易理解,于是出現(xiàn)了“疏”這種新的注解方法。疏的注釋特點是不但對古書原文進行注解,同時對前人所作的注解也進行注釋。六朝所作的義疏很多,流傳到今天的只有南朝梁皇侃的論語義疏。唐代進行義疏的著作主要有:,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一卷,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李銳校。 尚書正義二卷, 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徐養(yǎng)原校。 毛詩正義七卷,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顧廣圻校 周禮注疏四二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臧庸校。,十三經(jīng)注疏,儀禮注疏五卷, 【漢】鄭

10、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徐養(yǎng)原校。 禮記正義六三卷,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洪震煊校。 春秋左傳正義六卷, 【晉】杜預(yù)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嚴杰校。 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八卷,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清】臧庸校。 春秋谷梁傳注疏二卷, 【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清】李銳校。,十三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二卷,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孫同元校。 孝經(jīng)注疏九卷, 【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爾雅注疏一卷,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孟子注疏十四卷, 【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清】李銳校。 后人將以上這些注疏加

11、上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的注音合成一部書,稱作十三經(jīng)注疏。,四、舊注的體例,毛傳:毛亨對詩經(jīng)的注釋。“傳”指闡明經(jīng)義。 鄭箋:鄭玄對詩經(jīng)的注釋?!肮{”有補充訂 正毛傳的意思。 孔疏:孔穎達對詩經(jīng)原文以及毛傳、鄭箋等 的注釋?!笆琛辈粌H解釋古籍正文,連前 人的注釋也一起加以注釋,也叫做“正義”。,毛亨傳,鄭玄箋,毛亨傳,鄭玄箋,鄭玄箋,古書的注釋,特別是對先秦經(jīng)書的注疏,并不易容看懂,這一方面是因為注文簡略,無標點,另一方面是因為古書注家眾多,體例不一。下面介紹兩種體例:,1.注疏體,此人不死何為?若死則無害也。”箋:“視鼠”至“者同”。正義曰:“大夫雖居尊位,為暗昧之行,無禮儀而可惡,猶鼠處高顯之居

12、,偷食茍得,不知廉,相鼠有皮人而無儀,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暗昧之行。箋云:“儀,威儀也。視鼠有皮,雖處高顯之處,偷食茍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行,下孟反。之處,昌慮反。,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至“何為”正義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猶有無禮者,故刺之。視鼠有皮,猶人之無儀,何則?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猶無儀,故可恥也;人無禮儀,何異于鼠乎?人以有威儀為貴。人而無儀,則傷化敗俗,,恥。鼠無廉恥,與人無禮儀者同,故喻焉。以傳曰雖居尊位,故箋言雖處高顯之居以對之。”,2.集解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包曰:“歸于正。詩雖有三百篇之多,可舉一句,當盡其理也”。

13、曰“思無邪”者,此詩之一言,魯頌駉篇文也。詩之為體,論功頌德,止辟防邪,大抵皆歸于正,故此一句,,可以當之也。注:“孔曰篇之大數(shù)”。正義曰:“案:今毛詩序凡三百十一篇,內(nèi)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之大數(shù)。”,論語注疏為政,五、舊注的常用術(shù)語,學習舊注的術(shù)語,目的是讀懂古注。如: 漢書高帝紀:“公巨能入乎?” 顏師古注:“巨讀曰詎?!?爾雅釋訓:“鬼之言歸也?!?1.曰、為、謂之 都是用來解釋字詞含義的 被解釋的詞都放在術(shù)語的后面 都是強調(diào)被釋詞的特點 都能用來辨析近義詞、同義詞 都可譯作“叫”、“叫做”等,詩經(jīng)魏風碩鼠:“胡瞻爾庭有懸特兮。” 毛傳:“獸三歲曰特?!?詩經(jīng)魏風碩

14、鼠:“胡取禾三百囷兮。” 毛傳:“圓者為囷?!?詩經(jīng)豳風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毛傳:“后熟曰重,先熟曰穋?!?楚辭離騷:“各興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賢為嫉,害色為妒。” 枚乘上書重諫吳王:“譬猶蠅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說文曰:秦謂之蚋,楚謂之蚊。”,2.謂 與“謂之”的差別: 使用的位置不同 解詞的內(nèi)容不同 “謂”常用來解說詞語意義的范圍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譯為“是指、指的是”。 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谷。” 趙岐注:“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楚辭離騷:“恐美人之遲暮?!?王逸注:“美人謂懷王也?!?楚辭涉江:“陰陽易位,時不當兮。” 朱熹注:“陰謂小人,陽謂君子?!?3.貌

15、、之貌 解釋動詞或形容詞,說明被釋詞語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勺g為“的樣子”。 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輕妙之貌。” 楚辭哀郢:“眾踥蹀而日進兮?!?洪興祖注:“踥蹀,行貌?!?枚乘七發(fā):“沌沌渾渾,狀如奔馬?!?李善注:“沌沌渾渾,波相隨之貌也?!?4.猶 用“猶”注釋的詞和被注釋的詞意義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語境中意義相通。“猶”可譯為“等于、等于說”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詩經(jīng)魏風伐檀:“置之河之側(cè)兮。” 毛傳:“側(cè),猶涯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趙岐注:“老,猶敬也;幼猶愛也?!?/p>

16、 詩經(jīng)豳風鴟鸮:“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鄭箋:“室,猶巢也?!?5.之言、之為言 聲訓術(shù)語,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注釋。 聲訓:依據(jù)讀音線索來探求詞語的含義。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鄭玄注:“蕭之言肅也。墻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墻?!?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朱熹注:“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周禮地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鄭玄注:“媒之言謀也?!?6.讀曰、讀為 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點明通假現(xiàn)象。 段玉裁說文注:“凡傳注言讀為者

17、,皆易其字也?!庇郑骸白x為亦言讀曰?!?莊子逍遙游:“而御六氣之辯。” 郭慶藩注:“辯讀為變。” 書經(jīng)堯典:“播時百谷。” 鄭玄注:“時讀曰蒔?!?7.讀若、讀如 主要的作用是注音。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言讀若者,皆擬其音也?!庇种芏Y漢讀考序:“讀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楚辭離騷:“又重之以脩能?!?洪興祖注:“故有絕才者謂之能,此讀若耐?!?呂氏春秋重己:“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高誘注:“酏讀如詩虵虵碩言之虵?!?也可用來說明通假現(xiàn)象。 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 鄭玄注:“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

18、” 洪興祖注:“霾讀若埋?!?六、讀舊注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孔穎達疏相鼠一詩時說: “文公能正群臣,而在位猶有無禮者,故刺之?!?相鼠一詩“刺在位者”是很明顯的,但與“文公(衛(wèi)文公)能正群臣”沒有關(guān)系。這是孔穎達根據(jù)此詩的“序”而作的解釋,為尊者諱而錯誤地作了解釋。,六、讀舊注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詩經(jīng)騶虞:“彼茁者葭?!?毛傳:“茁,出也?!?句中的“茁”是“茁壯”的意思,是形容詞,毛傳用“出”去解釋它,是動詞。 其實我們應(yīng)該知道,毛傳不是說“茁”有“出”的意思,他這里是用聲訓(“茁”從“出”得聲,“茁”“出”同屬物部),意思是說,“茁”是草出地面而豐茂。,六、讀舊注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左傳隱公五年:“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杜預(yù)注:“有恨,恨諫觀魚不聽。” 王念孫的讀書雜志 王引之的經(jīng)義述聞 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衍文: 論語微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