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高一歷史第一第3課)文檔_第1頁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高一歷史第一第3課)文檔_第2頁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高一歷史第一第3課)文檔_第3頁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高一歷史第一第3課)文檔_第4頁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高一歷史第一第3課)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高一歷史第一第3課) (2010-09-14 22:44:58)轉載標簽: 馬淑強 導學案 教學設計 原創(chuàng) 青云學府 教育分類: 歷史教學案 青云學府高一歷史必修一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學案 第三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課程標準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教學方法345教學模式課 時1主備人 馬淑強審核孫垂龍 李全玉 預習學案【基礎知識梳理】 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背景:中國古代中樞權力機構演變:1 )秦代: 2 )西漢武帝: 3 )東漢: 4 )魏晉南北朝: 2、確立: ( ) 時期,在中央實行 ( )。 1

2、 )三省是指 ( ) ,職責:負責起草詔令。 ( ) ,職責: ( ) ( ) ,職責: ( ) 。下設六部,分別負責: 2 )作用: 3 、演變: 1 )宋朝:三省機構仍然存在,但長官 ( ) ,另外設置 “ ( ) ”,但 ( ) 已被分割:宰相 ( )軍政歸 ( ) 財政歸 ( ) 2 )元朝:實行 ( ) 制,只設 ( ) 省。 ( ) 歸入中書省。 4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二、選官制度:1 、目的: 2 、演變: 1 )西周: 2 )戰(zhàn)國 漢初: 3 )漢武帝時期: 評價: 4 )東漢末年 魏晉南北朝: 5 )隋朝:隋煬帝始設 ( ) ,以 ( )這就是科舉制的開始。6 )唐朝:科

3、舉制度完善,成為 ( ) 、定期舉行的 ( ) 選官制度。 、作用 : 三、監(jiān)察和諫議 :1 、目的: 2 、確立: 3 、發(fā)展:隋唐: 宋代: 4 、頂峰:在中央: 在地方: 評價: 四、漢唐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 【基礎回顧自測】1(08山東文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調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于上2(08天津文綜)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出現(xiàn)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等制度。這些變革反映的趨勢是不斷強化A專制皇權 B中央集權 C檢察權力 D對農民的控制3(08海南單科)下列各項中,分割宰相軍權的官職是A.

4、秦朝的御史大夫 B.漢朝的刺史 C.唐朝的節(jié)度使 D.宋朝的樞密使4(03春季)關于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確的是A打破了門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權C有利于選拔人才 D 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5(2007全國文綜二)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職能是A尚書省和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執(zhí)行 B中書省決策尚書省和門下省執(zhí)行C門下省決策,中書省和尚書省執(zhí)行 D中書省和門下省決策,尚書省執(zhí)行6(2006天津卷)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與此相關的措施是A秦朝設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設立樞密使和通判 D元朝設立中書省7(2007寧夏文綜)北宋前期繼續(xù)設置三省

5、六部,但其職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仍與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長官均為宰相 B設置“中書門下”為宰相的辦公機構 C由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省審議 D尚書省統(tǒng)領六部,為全國最高的政務部門8(2007廣東卷單科)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西周實行分封制 西漢設置刺史唐朝實行三省制宋朝設立參知政事A B C D9(04全國三)科舉命題內容僅限于“四書五經”始于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2006年江蘇卷)明朝的科舉取士制度發(fā)生了某些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A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 B科舉試卷僅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C首創(chuàng)了武舉和殿試 D在考試方法上開始實行糊名法11隋

6、唐三省六部中制定完善了自秦朝以來的中央集權制度,其積極意義在于A.分清了中央與地方機構的不同職權 B.有效地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C.中央機構分工明確,行政效率提高 D.有利于選拔人才,保證了政治清明12.北宋時期,并稱“二府”的是 A三省長官和樞密院 B中書門下和樞密院C三司使和樞密使 D平章政事和樞密使13.“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不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边@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財政官制? A漢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14.唐太宗時,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照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A.尚

7、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D.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15. 漢武帝為加強對地方官僚的監(jiān)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察舉制 B.設置刺史 C.取消封國 D.創(chuàng)設御史大夫 課堂探究案【探究點一】.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敚瑒t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朱子語類材料二:(唐太宗)說:“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

8、事。卿等特須滅私循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必懹^政要材料三:唐太宗發(fā)現(xiàn)有一人詐偽做官,便下令處死。但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戴胄說:“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陛下發(fā)一朝之忿而許殺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碧铺诒黄仁栈爻擅?,對戴胄說:“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憂也!”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見?尚書省填寫“奉行”后,具體交給哪些部門去執(zhí)行?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權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約?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

9、的這些特點對國家的政治文明的發(fā)展有什么積極作用? 【探究點二】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師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舉孝廉,父別居;舉秀才,不知書。材料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材料四、(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魚貫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觳中矣”-唐摭言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三、四,回答:材料中體現(xiàn)出怎樣的選官制度? 材料五:(明太祖)諭中書省臣曰:“朕設科舉,求天下賢才以資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詞之士用之,不能措諸行事者甚重。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之,甚非所以稱朕意也。其暫罷天下科舉”。 明史紀事本末材料六:是年

10、(1610),侍郎主庚戌會試,賓尹(人名)以庶子為分校官。舉人韓敬,嘗受業(yè)賓尹,及會試,敬卷為他考官所棄,賓尹越房搜得之,與各房互換闈卷凡十八人,強圖錄敬為第一。 明通鑒請回答:(2)據材料五,明太祖設科舉的目的是什么?暫罷科舉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六反映出明后期科舉存在什么問題? (4)秦漢與隋唐選拔官員的方式不盡相同,前者實行推舉制,后者實行考試方法。想一想,哪種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選拔真正的人才? 材料七:有位史學家說:“科舉制的實行,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選拔社會上的優(yōu)秀分子,使之參與了國家的政治”。清末維新人士認為:科舉制度“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造成了“破壞人才,國家貧弱”

11、的后果。據此回答: (5)這兩種看法是否互相矛盾?為什么? 材料八、“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保?)根據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評價科舉制度。 【探究點三】材料:華表:在天安門前,有兩個華表,好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有年輕人曾經問我,這是不是國家的象征?其實不是國家的象征。牧惠同志在20世紀80年代初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華表的滄桑,講天安門前的華表的來龍去脈。華表來歷很早,古代稱為誹木、謗木。在眾人議事的地方豎一塊木頭,木頭上面要放一塊橫的板,這個樣子有一點像中午的“午”,所以又稱為午木。那橫板上有時候要裝飾一點圖案,看上去像一朵花,古代“花”

12、跟“華”兩個字是相通的。所以演變到后來,就變成了華表。在華表的橫板上面是可以寫字的:對某人有意見,國家應該如何治理?實際上它最早是起監(jiān)察作用的。但是到秦漢以后,華表從議事的地方被搬到宮廷里去了,這樣它的作用就消失了。到宋以后,華表從宮廷里面又被搬到宮廷外面去,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天安門前面的兩個華表,當初的意義完全喪失,變成一種裝飾品,而且演變成一種權力的符號。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社會的什么政治制度?并對這一制度進行評價。 【當堂檢測】.1、西漢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 B.增加國家機構的數量C.減少皇帝外出的勞累 D.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2.漢武帝

13、對相權成功削弱的表現(xiàn)不包括A.頻繁任免丞相 B.起用布衣為相C.組成“中朝”決策機構 D. 取消了三公九卿制3.北宋初年,為制約宰相A.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 B.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C.設樞密院為最高軍政機關 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參與軍國大事4.秦朝時期,郡的監(jiān)御史主要負責A.收取賦稅 B.征發(fā)兵役 C.管理軍事 D.監(jiān)察郡守5.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13州,每一州設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職責是 A.監(jiān)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賦稅,征發(fā)徭役和兵役C.推薦和選拔地方人才 D.加強對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6.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繼承祖上的權位,這種選官制度被稱為 A.宗法

14、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舉制7.隋唐以來的歷朝統(tǒng)治者都沿襲使用科舉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舉制度 A.有利于選拔人才 B.有利于鞏固專制統(tǒng)治 C.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D.得到了不斷完善8.唐代的地方行政區(qū)劃是 A.郡、縣二級制 B.道、州、縣三級制 C.路、州、縣三級制 D.路、府、州、縣四級制9.元代單列的兩個地方行政區(qū)是中書省直轄地嶺北行省宣政院轄地河南江北行省. . . 10.我國當前實行的省制開端于A.秦朝的郡縣制 B.西漢的州郡縣制C.唐朝的軍鎮(zhèn)制 D.元朝的行省制11.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特征有A.中央對地方控制逐漸加強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縣和村C.主要地方官職可世

15、代沿襲 D.地方擁有較獨立的行政體系 【知識框架構建】 課后鞏固案【課后練習】1(2008年江門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模擬考試)按唐代有關兵役法規(guī)定,男子二十一歲為成丁,開始服兵役,六十歲免兵役。有一次簡點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當年征兵范圍擴大到十八歲,雖然唐太宗已同意,詔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堅決抵制?!半啡⑺某觥?,魏征拒不署敕,嚴辭反駁唐太宗說:“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最終此提議沒有通過。由此可以看出A當時唐朝已具備君主立憲制的特征 B中書省草擬的詔敕超越其部門權限C當時魏征供職于門下省 D體現(xiàn)了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原則2(2008年廣東省執(zhí)信中學高三第三次測試)元史張雄

16、飛傳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問政于漢臣張雄飛,張雄飛答道:“古有御史臺,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間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貪穢不職者,即糾劾之。為此,則紀綱舉,天下治矣?!痹雷嫠煸O立御史臺。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臺的主要職能是A行政管理 B訪貧問苦 C監(jiān)察官吏 D緝捕偵查3(2008廣州二模)漢武帝設刺史,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宋太祖設置通判,這些舉措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在加強對地方管理的過程中重視( )A分割地方權力 B對地方官的監(jiān)察C發(fā)揮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4(2008廣州二模) “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xiàn)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

17、率?!辈牧现械摹八笔侵福?)A西漢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內閣制度本資料來自中學歷史園地5(2008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下列中國古代官職中具有監(jiān)察職能的是(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軍機大臣A. B. C. D.6(2008深圳第二次調研)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歷史園地7(2008深圳第二次調研)政論家認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時代是唐代。這主要是因為A任命一人當宰相,避免紛爭 B三省分權,相互牽制C宰相與樞密院分掌

18、政軍大權 D尚書臺掌管軍國大事8(2008江南十校文綜模擬)隋朝六部制中“民部”在唐朝時改名為“戶部”,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改名稱是在A唐高祖時期 B唐太宗時期 C武則天時期 D唐玄宗時期9(2008綿陽第三次診斷)“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常與知州爭權。每云:我是監(jiān)郡,朝廷使我監(jiān)汝!舉動為其所制?!辈牧厦枋龅氖茿西漢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錦衣衛(wèi) D清朝的軍機大臣10(2008汕頭模擬)史載“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迸c此相符的措施是:A建立中朝 B設三省六部 學歷史園地11

19、(2008徐州二模)“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段話充分反映了( )A兩漢時期察舉制的弊端 B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時期科舉制的影響 D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的危害12(2008淄博二模)唐初,突厥貴族對內地不斷侵擾。假如你是那時的一名中書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關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戰(zhàn)計劃,接下來你會( ) A交皇帝裁定 B交門下省審議 C交兵部出兵 D交內閣處理13.(青島市2008年高三教學質量檢測)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作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

20、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保ㄖ熳诱Z類)上述材料說明A唐朝中央審議機構是中書省 B唐朝中央機構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C. 唐朝中央執(zhí)行機構是門下省 D唐朝中央決策機構是尚書省14. (江蘇省百所高中樣本分析考試歷史試卷)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須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guī)定其正確的運作程序(皇帝作用暫不考慮)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15(2008年連云港市高中學業(yè)水平調研測試)右圖所示的我國古代中央機構分別出現(xiàn)于( )A秦朝和西漢B西漢和東漢C秦朝和唐朝D唐朝和宋朝本資料來自中學歷史園地16(2007廣東名校聯(lián)考)“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錢穆國史新論)文中“委員制”指當時的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17(2007廣東名校聯(lián)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