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基礎知識.ppt_第1頁
建筑消防基礎知識.ppt_第2頁
建筑消防基礎知識.ppt_第3頁
建筑消防基礎知識.ppt_第4頁
建筑消防基礎知識.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 建筑物的分類及構造,一、建筑物的分類(分為七類) 建筑物可從不同角度劃分為以下類型: (一)按建筑物內是否有人員進行生產、生活活動分類 1建筑物 凡是直接供人們在其中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或從事文化、體育、社會等其他活動的房屋統(tǒng)稱為“建筑物”,如廠房、住宅、學校、影劇院、體育館等。 2構筑物 凡是間接地為人們提供服務或為了工程技術需要而設置的設施稱為“構筑物”,如隧道、水塔、橋梁、堤壩等。,(二)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分類 1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是指非生產性建筑如居住建筑、商業(yè)建筑、體 育場館、客運車站候車室、辦公樓、教學樓等。 2工業(yè)建筑 工業(yè)建筑是指工業(yè)生產性建筑,如生產廠房和庫房、發(fā)變

2、 配電建筑等。 3農業(yè)建筑 農業(yè)建筑是指農副業(yè)生產建筑,如糧倉、禽畜飼養(yǎng)場等。 (三)按建筑結構分類 1木結構建筑 木結構建筑是指承重構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 2磚木結構建筑 磚木結構建筑是指用磚(石)做承重墻,用木材做樓 板、屋架的建筑。 3磚混結構建筑 磚混結構建筑是指用磚墻、鋼筋混凝土樓板層、鋼 (木)屋架或鋼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 4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 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構件全部采 用鋼筋混凝土。如采用裝配式大板、大模板、滑模等工業(yè)化方法建造 的建筑,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跨度、大空間結構的建筑。 5鋼結構建筑 鋼結構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構件全部采用鋼材建造,多用 于工業(yè)建

3、筑和臨時建筑。,(四)按建筑承重構件的制作方法、傳力方式及使用的 材料分類,1 砌體結構 砌體結構是指豎向承重構件采用砌塊砌筑的墻體,水 平承重構件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及屋頂板。般多層建筑常采用砌體 結構。 2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是指承重部分構件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板制作 的梁、柱、樓板形成的骨架,墻體不承重而只起圍護和分隔作用。 該結構的特點是建筑平面布置靈活,可以形成較大的空間,能滿足 各類建筑不同的使用和生產工藝要求,且梁柱等構件易于預制,便 于工廠制作加工和機械化施工,常用于高層和多層建筑中。 3鋼筋混凝土板墻結構 鋼筋混凝土板墻結構是指豎向承重構件和水 平承重構件均為鋼筋混凝土制作,施工時采

4、用澆注或現(xiàn)場吊裝的方 式。這種結構常用于高層和多層建筑中。 4特種結構 特種結構是指承重構件采用網(wǎng)架、懸索、拱或殼體等形 式。如影劇院、體育館、展覽館、會堂等大跨度建筑常采用這種結 構形式建造。,(五)按建筑高度分類,1高層建筑 高層民用建筑指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層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高度超過24m的2層及2層以上的公共建筑;高層工業(yè)建筑指建筑高度超過24m的2層及2層以上的廠房、庫房。 2單層、多層建筑 單層、多層建筑是指9層及9層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多層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大于

5、24m的單層廠房和庫房。 3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是在地下通過開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間,其外部由巖石或土層包圍,只有內部空間,無外部空間。,(六)高層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進行分類,高層民用建筑根據(jù)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度等分為兩類,如下圖:,(七)工業(yè)建筑按生產類別及儲存物品類別分類 工業(yè)建筑按生產類別及儲存物品類別的火災危險性特征 分為甲、乙、丙、丁、戊類五種類別,具體見現(xiàn)行國家標 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CB50016的有關規(guī)定。,二、建筑物的構造,各種不同類型的建 筑物,盡管它們在結構 形式、造方式、使用要 求、空間組合、外形處 理及規(guī)模大小等方面各 有其

6、特點,但構成建筑 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基 礎、墻或柱、樓地層、 樓梯、門窗和屋頂?shù)攘?大部分構成。此外,一 般建筑物還有臺階、坡 道、陽臺、雨篷、散水 以及其他各種配件和裝 飾部分等。,第二節(jié) 建筑火災的發(fā)展和蔓延規(guī)律,建筑火災發(fā)展規(guī)律有它的 客觀過程,在一定的原因下發(fā) 生,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展,到 一定程度開始衰減。火災初起 通常是局部的、緩慢的,但隨 著熱量聚集而愈燒愈烈,當達 到最大值時,在某種作用下又 究建筑火災的發(fā)展與蔓延,目 的在于掌握其內在規(guī)律,以便 采取相應的消防對策,保障建 筑消防安全。,一、建筑火災的發(fā)展過程 建筑火災發(fā)展呈一定的規(guī)律,最初是發(fā)生在建筑物內的某個房間或局部區(qū)域,

7、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鄰房間區(qū)域,以至整個樓層,最后蔓延到整個建筑物。通常,根據(jù)室內火災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特點,將其火災發(fā)展分成初起、成長發(fā)展、猛烈、衰減四個階段,如圖62所示。,二、建筑火災蔓延的方式和途徑,(一)建筑火災蔓延的方式 建筑火災蔓延是通過熱的傳播進行的。在起火房間內,火由起火點開始,主要是靠直接燃燒和熱的輻射進行擴大蔓延的。在起火的建筑物內,火由起火房間轉移到其他房間的過程,主要是靠可燃構件的直接燃燒、熱的傳導、熱的輻射和熱對流的方式實現(xiàn)的。,1熱傳導 在起火房間燃燒產生的熱量,通過熱傳導的方式蔓延擴大的火災,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熱量必須經(jīng)導熱性能好的建筑構件或建筑設備,如金屬構

8、件、金屬設備或薄壁隔墻等的傳導,使火災蔓延到相鄰上下層房間;二是蔓延的距離較近,一般只能是相鄰的建筑空間??梢娡ㄟ^傳導蔓延擴大的火災,其規(guī)模是有限的。 2熱輻射 在火場上,起火建筑物能將距離較近的相鄰建筑物烤著燃燒,這就是熱輻射的作用。熱輻射是相鄰建筑之間火災蔓延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起火房間內部燃燒蔓延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筑防火中的防火間距,主要是考慮預防熱輻射引起相鄰建筑著火而設置的間隔距離。 3熱對流 熱對流是建筑物內火災蔓延的一種主要方式。它可以使火災區(qū)域的高溫燃燒產物與火災區(qū)域外的冷空氣發(fā)生強烈流動,將高溫燃燒產物流傳到較遠處,造成火勢擴大。燃燒時煙氣熱而輕,易上竄升騰,燃燒又需要空氣,

9、這時冷空氣就會補充,形成對流。建筑物發(fā)生轟然后,火災可能從起火房間燒毀門窗,門窗破壞,形成了良好的通風條件,使燃燒更加劇烈,升溫更快,此時,房間內外的壓差更大,因而流人走廊、噴出窗外的煙火,噴流速度更快,數(shù)量更多。煙火進入走廊后,在更大范圍內進行熱對流,除了在水平方向對流蔓延外,火災在豎向管道井也是由熱對流方式蔓延的。,(二)建筑火災蔓延的途徑,研究火災蔓延途徑是設置防火分隔的依據(jù)。綜合建筑火災實際的發(fā)展過程, 可以看出火從起火房間向外蔓延的途徑,主要有以下方面: 1火災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煙火從起火房間的門竄出后,首先進入室內走廊,如果與起火房間依次相鄰房 間內的門沒關閉,就會進入這些房間,將

10、室內物品烤燃。如果這些房間的門沒開 啟,則煙火要待房間的門被燒穿以后才能進入。即使在走道和樓梯間沒有任何可燃 物的情況下,高溫熱對流仍可從一個房間經(jīng)過走道傳到另一房間。造成火災沿水平 方向蔓延擴大的主要途徑和原因包括: (1)未設防火分區(qū) 對于主體為耐火結構的建筑來說,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內未設水平防火分區(qū),沒有防火墻及相應的防火門等形成控制火災的區(qū)域。 (2)洞口分隔不完善 對于耐火建筑來說,火災水平蔓延的另一途徑是洞口處的分隔處理不完善。如戶門為可燃的木質門,火災時被燒穿;普通防火卷簾無水幕保護,導致卷簾失去隔火作用;管道穿孔處未用不燃材料密封等,都能使火災從一側向另一側蔓延

11、。 (3)火災在吊頂內部空間蔓延 有不少裝設吊頂?shù)慕ㄖ?,房間與房間、房間與走廊之間的分隔墻只做到吊頂?shù)撞浚蹴斏喜咳詾檫B通空間,一旦起火極易在吊頂內部蔓延,且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導致災情擴大。就是沒有設吊頂,隔墻如不砌到結構底部,留有孔洞或連通空間,也會成為火災蔓延和煙氣擴散的途徑。 (4)火災通過可燃的隔墻、吊頂、地毯等蔓延 可燃構件與裝飾物在火災時直接成為火災荷載,由于它們的燃燒因而導致火災擴大。,建筑物內部有大量的電梯、樓梯、設備等豎井,這些豎井往 往貫穿整個建筑,若未作周密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發(fā)生火災, 煙火就可以通過豎井垂直方向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樓層。,2火災通過豎井蔓延,(1)火災通過樓梯

12、間蔓延 建筑的樓梯間,若未按防火、防煙要求進行分隔處理,則在火災時猶如煙囪一般,煙火很快會由此向上蔓延。 (2)火災通過電梯井蔓延 電梯間未設防煙前室及防火門分隔,在其井道形成一座座豎向“煙囪”,發(fā)生火災時則會抽拔煙火,導致火災沿電梯井迅速向上蔓延。 (3)火災通過其他豎井蔓延 建筑中的通風豎井、管道井、電纜井、垃圾井也是建筑火災蔓延的主要途徑。此外,垃圾道內存在很多可燃物,是容易著火的部位,也是火勢蔓延的主要通道。,3火災由窗口向上層蔓延 在現(xiàn)代建筑中,從起火房間窗口噴出的煙氣和火焰,往往會沿窗間墻及 上層窗口向上躥越,燒毀上層窗戶,引燃房間內的可燃物,使火災蔓延到 上部樓層。若建筑物采用帶

13、形窗,火災房間噴出的火焰被吸附在建筑物表 面,有時甚至會卷入上層窗戶內部。 4火災通過空調系統(tǒng)管道蔓延 建筑空調系統(tǒng)未按規(guī)定設防火閥、采用可燃材料風管或采用可燃材料做 保溫層都容易造成火災蔓延。 通風管道蔓延火災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風管道本身起火并向連通的 空間(房間、吊頂、內部、機房等)蔓延;二是通風管道把起火房間的煙火送 到其他空間,使在遠離火場的其他空間再噴吐出來,造成大量人員因煙氣 中毒而死亡。因此,在通風管道穿通防火分區(qū)處,一定要設置具有自動關 閉功能的防火閥門。 可見,在建筑內搞好防火分隔,對于阻止火勢蔓延和保證人員安全, 減少火災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節(jié) 建筑材料的分

14、類及燃燒性能分級,一、建筑材料的分類 建筑材料是指單物質或若干物質均勻散布的混合物。建筑材料因其組分 各異,用途不一,其種類繁多。 (一)按材料的化學構成分類 建筑材料按材料的化學構成不同,分為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和復合材料三 大類。 1無機材料 無機材料包括混凝土與膠凝材料類、磚、天然石材與人造石材類、建筑陶瓷與建筑玻璃類、石膏制品類、無機涂料類、建筑金屬及五金類等。 無機材料一般都是不燃性材料。 2有機材料 有機材料包括建筑木材類、建筑塑料類、有機涂料類、裝修性材料類、功能性材料類等。 有機材料的特點是質量輕,隔熱性好,耐熱應力作用,不易發(fā)生裂縫和爆裂等,熱穩(wěn)定性比無機材料差,且一般都具有可

15、燃性。 3復合材料 復合材料是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結合起來的材料,如復合板材等。復合材料一般都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建筑材料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不同,分為結構材 料、構造材料、防水材料、地面材料、裝修材料、絕熱 材料、吸聲材料、衛(wèi)生工程材料、防火等其他特殊材料。,(二)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類,二、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級,(一)建筑材料燃燒性能的含義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是指當材料燃燒或遇火時所發(fā)生的一切物理和 (或)化學變化。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是依據(jù)在明火或高溫作用下,材料 表面的著火性和火焰?zhèn)鞑バ浴?發(fā)煙、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產生等特性來衡量,它是評價材料 防火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二

16、)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級 根據(jù)材料燃燒火焰?zhèn)鞑ニ俾?、材料燃燒熱釋放速率、材料燃燒熱?放量、材料燒煙氣濃度、材料燃燒煙氣毒性等材料的燃燒特性參數(shù),國 家標準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2006,將建筑材 料的燃燒性能分為A1、A2、B、C、D、E、F七個級別。,1A1級材料 A1級材料是指對包括充分發(fā)展火災在內的所有火災階段都不會作出貢獻。如無機礦物材料等。 2A2級材料 A2級材料是指在充分發(fā)展火災條件下,它對火災荷載和火勢增長不會產生明顯增加,如金屬材料等。 3B級材料 B級材料是指在受到單一燃燒物的熱攻擊下,產生少量的橫向火焰蔓延,其本身單獨不會導致轟燃。如用有機物填充的混凝土和

17、水泥刨花板等。 4C級材料 C級材料是指在單體燃燒試驗火源的熱轟擊下試樣產生有限的橫向火焰?zhèn)鞑ァ?5D級材料 D級材料是指在較長時間內能阻擋小火焰轟擊而無明顯火焰?zhèn)鞑サ闹破?。此外,它還能承受單體燃燒試驗火源的熱轟擊,伴隨產生足夠滯后且有限的熱釋放量。 6E級材料 E級材料是指短時間內能阻擋小火焰轟擊而無明顯火焰?zhèn)鞑サ牟牧稀?7F級材料 F級材料是指未作燃燒性能試驗的材料和不符合A1、A2、B、C、D、E級的材料。如各類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紙制裝飾板等。,第四節(jié) 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一、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 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是由制成建筑構件的材料的燃燒性能來決定的。 因此,建筑

18、構件的燃燒性能取決于制成建筑構件的材料的燃燒性能。 根據(jù)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不同,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分為以下三類: 1不燃燒體 不燃燒體是指用不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構件。如磚墻體、鋼筋混凝 土梁或樓板、鋼屋架等構件。 2難燃燒體 難燃燒體是指用難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構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護層的建筑構件。如經(jīng)阻燃處理的木質防火門、木龍骨板條抹灰隔墻體、水泥刨花板等。 3燃燒體 燃燒體是指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構件。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樓板等構件。,二、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建筑構件起火或受熱失去穩(wěn)定性,能使建筑物倒塌破壞,造成 人員傷亡和損失增大。為了安全疏散人員、搶救物質和撲滅火災, 要求

19、建筑物應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建筑物耐火的能力取決于建筑 構件的耐火極限。 (一)建筑構件耐火極限的含義 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是指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建筑構件、配 件或結構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失去穩(wěn)定性、完整性或隔熱性時 止的這段時間,一般用小時表示。,(二)建筑構件耐火極限的判定條件,判定建筑構件是否達到了耐火極限有以下三個條件,當任一條件出現(xiàn) 時,都表明該建筑構件達到了耐火極限。 1失去穩(wěn)定性 失去穩(wěn)定性,即構件失去支持能力,是指構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溫作用下,由于構件材質性能的變化,自身解體或垮塌,使承載能力和剛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設計的荷載而破壞。如受火作用后鋼筋混凝土梁失去支承能力、非承重

20、構件自身解體或垮塌等,均屬于失去支持能力的象征。 2失去完整性 失去完整性,即構件完整性被破壞,是指薄壁分隔構件在火災高溫作用下,發(fā)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縫或孔隙,火焰穿過構件,使其背火面可燃物起火。如受火作用后的板條抹灰墻,內部可燃板條先行自燃,一定時間后其背火面的抹灰層龜裂脫落,引起燃燒起火。 3失去隔熱性 失去隔熱性,即構件失去隔火作用,是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構件,背火面任一點的溫度達到220(2時,構件失去隔火作用。以背火面溫度升高到220C作為界限,主要是因為構件上如果出現(xiàn)穿透裂縫,火能通過裂縫蔓延,或者構件背火面的溫度達到220(2,這時雖然沒有火焰過去,但這種溫度已經(jīng)能夠使靠近

21、構件背面的纖維制品自燃了。如纖維系列的棉花、紙張、化纖晶等一些燃點較低的可燃物烤焦以致起火。,(三)主要構件耐火極限的影響因素,墻體的耐火極限與其材料和厚度有關;柱的耐火極限與其材料及 截面尺度有關。鋼柱雖為不燃 燒體,但有無保護層可使其耐 火極限差別很大。鋼筋混凝土 柱和磚柱都屬不燃燒體,其耐 火極限是隨其截面 的加大而上升;現(xiàn)澆整體式肋形 鋼筋混凝土樓板為不燃材料,其耐火 極限取決于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第五節(jié) 建筑耐火等級,一、建筑耐火等級的含義 建筑耐火等級指根據(jù)有關 規(guī)范或標準的規(guī)定,建筑物、 構筑物或建筑構件、配件、材 料所應達到的耐火性分級。件 的建筑耐火等級是衡量建筑物 耐火程度

22、的標準,它是由組成 建筑物的墻體、柱、梁、樓板 等主要構件的燃燒性能和最低 耐火極限決定的,二、建筑耐火等級的劃分,按照建筑設計、施工及建筑結構的實際情況,并參考國外劃分 耐火等級的經(jīng)驗,我國建筑耐火等級的劃分情況如下: 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CB50016將建筑耐火等級 從高到低劃分為以下四類:一級耐火等級、二級耐火等級、三級耐 火等級、四級耐火等級。其中廠房、倉庫的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 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6-2的要求,單、多層民用建筑的建筑構件的 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63的要求。 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將建筑 耐火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一級耐火等級和二

23、級耐火等級兩類,其建 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64的要求。,三、建筑構件燃燒性能、耐火極限與建筑耐火等級之間的關系,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耐火極限與建筑耐火等級三者之間有著 密切的關系。在同樣厚度和截面尺寸條件下,不燃燒體與燃燒體相 比,前者的耐火等級肯定比后者高許多。不同耐火等級的建筑物除 規(guī)定了建筑構件最低耐火極限外,對其燃燒性能也有具體要求,概 括起來是:一級耐火等級建筑的主要構件,都是不燃燒體;二級耐 不燃燒體;三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構件,除吊頂和隔墻體為難燃燒體 外,其余構件為不燃燒體;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構件,除防火墻體 外其余構件有的用難燃燒體,有的用燃燒體。,四、建筑耐火等

24、級的選定 建筑耐火等級的選擇主要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的高度和其在使 用中的火災危險性進行確定,具體應符合國家消防技術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如類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應為一級,二類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不應 低于二級,裙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高層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 級應為級。 五、建筑耐火等級的檢查評定 在實踐中檢查評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可根據(jù)建筑結構類型進行判定。 通常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及板墻結構、磚混結構,可定為一、 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用木結構屋頂、鋼筋混凝土樓板和磚墻組成的磚木結 構,可定為三級耐火等級建筑;以木柱、木屋架承重,難燃燒體樓板和墻 的可燃結構建筑可定為四級耐火

25、等級建筑。,第六節(jié) 建筑總平面布局防火要求,建筑總平面布局是建筑防火需考慮的一項重要內容,其要滿足城 市規(guī)劃和消防安全的要求。通常應根據(jù)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生產經(jīng)營 規(guī)模、建筑高度、建筑體積及火災危險性、所處的環(huán)境、地形、風向 等因素等,合理確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和消防水源 等,以消除或減少建筑物之間及周邊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和火災危害。,一、建筑選址,(一)周圍環(huán)境選擇 各類建筑在規(guī)劃建設時,要考慮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 影響。特別是工廠、倉庫選址時,既要考慮本單位的 安全,又要考慮鄰近的企業(yè)和居民的安全。生產、儲 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 碼頭,必須設置在城市的邊緣或者

26、相對獨立的安全地 帶。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調壓 站,應當設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二)地勢條件選擇 建筑選址時,還要充分考慮和利用自然地形、地 勢條件。甲、乙、丙類液體的倉庫,宜布置低的地 方,以免火災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威脅。遇水產生可燃氣 體容易發(fā)生火災爆炸的企業(yè),嚴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 沒的地方。生產、貯存爆炸物品的企業(yè),宜利用地 形,選擇多面環(huán)山,附近沒有建筑的地方。,(三)考慮主導風向 散發(fā)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和可燃粉塵的車間、裝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發(fā)火 花地點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或側風向。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宜布置在本單位或本地 區(qū)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選擇

27、通風良好的地點獨立設置。易燃材料的露天 堆場宜設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單位或本地區(qū)全年最小頻率風向 的上風側。 (四)劃分功能區(qū) 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要根據(jù)實際需要,合理劃分生產區(qū)、儲存區(qū)(包括露天儲存區(qū))、 生產輔助設施區(qū)、行政辦公和生活福利區(qū)等。同一企業(yè)內,若有不同火災危險的生 產建筑,則應盡量將火災危險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 措施,便于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的工廠、倉庫的生產區(qū)、儲存區(qū)內不得修建辦公 樓、宿舍等民用建筑。,二、防火間距,(一)防火間距的含義 為了防止建筑物發(fā)生火災后,因熱輻射等作用向相鄰建筑物之間相 互蔓延,并為消防撲救創(chuàng)造條件,各類建(構

28、)筑物、堆場、貯罐、電力 設施等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 (二)防火間距的影響因素 影響防火間距的因素較多、條件各異,從火災蔓延角度看,主要有 熱輻射、熱對流、風向與風速、外墻材料的燃燒性能及其開口面積大小、 室內堆放的可燃物種類及數(shù)量、相鄰建筑物的高度、室內消防設施情況、 消防撲救力量等。 (三)防火間距的確定 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高層民用建筑設 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067等對各類建(構)筑物、堆場、貯罐、電力設施等之間的防火 間距均作了具體規(guī)定。,三、消防車道和消防撲救面,(一)消防車道 1設置消防車道的目的 設置

29、消防車通道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發(fā)生火災時,消防車能暢通無阻,迅速到達火場,及時撲滅火災,減少火災損失。 2消防車道的設置 消防車道的設置應考慮消防車的通行,并滿足滅火和搶險救援的需要。消防車道的具體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消防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在地勢較 (二)消防撲救面 (二)消防撲救面 1消防撲救面的含義 消防撲救面是指登高消防車能靠近高層主體建筑,便于消防車作業(yè)和消防人員進入高層建筑進行救人和滅火的建筑立面。 2消防撲救面的設置 高層民用建筑和高層工業(yè)建筑應設置消防撲救面,其具體設置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規(guī)定。,第七節(jié) 建筑防

30、火、防煙分區(qū),一、建筑防火分區(qū) (一 )建筑防火分區(qū)的含義 所謂防火分區(qū)是指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耐火樓板及其他防 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 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 (二)劃分防火分區(qū)的目的 建筑防火分區(qū)是控制建筑物火災的基本空間單元。當建筑物的某 空間發(fā)生火災,火勢便會從門、窗、洞口,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 其他部位蔓延擴大,最后發(fā)展成為整座建筑的火災。因此,在建筑物 內劃分防火分區(qū)的目的,就在于發(fā)生火災時將火控制在局部范圍內, 阻止火勢蔓延,以便于人員安全疏散,有利于消防撲救,減少火災損 失。,(三)建筑防火分區(qū)的類型,建筑防火分區(qū)分水平防火分區(qū)和垂直防火分

31、區(qū)。 1水平防火分區(qū) 所謂水平防火分區(qū)是指在同一個水平面(同層)內,采用具有一 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如防火墻或防火門、防火卷簾等),將該 樓層在水平方向分隔為若干個防火區(qū)域、防火單元,阻止火災在水 平方向蔓延。 2垂直防火分區(qū) 所謂垂直防火分區(qū)是指上、下層分別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樓板和窗 間墻等構件進行分隔,防止火勢沿著建筑物各種豎向通道向上部樓 層蔓延。,(四)建筑防火分區(qū)的劃分原則,防火分區(qū)的劃分應根據(jù)建筑物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以及建筑 物耐火等級、建筑物規(guī)模、室內容納人員和可燃物的數(shù)量、消防撲 救能力和力量配置、人員疏散難易程度及建設投資等方面進行綜合 考慮,既要從限制火勢蔓延,減少損失

32、方面考慮,又要顧及到平時 使用管理,以節(jié)約投資。具體國家有關消防技術標準對防火分區(qū)的 最大允許建筑面積都有明確規(guī)定。建筑防火分區(qū)的劃分原則是: 1分區(qū)的劃分必須與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統(tǒng)一; 2分區(qū)應保證安全疏散的正常和優(yōu)先; 3分隔物應首先選用固定分隔物; 4越重要、越危險的區(qū)域防火分區(qū)面積越?。?5設有自動滅火系統(tǒng)的防火分區(qū),其允許最大建筑面積可按要求 增加一倍;當局部設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 一倍計算。,二、建筑防煙分區(qū),(一)防煙分區(qū)的含義 防煙分區(qū)是指在建筑屋頂或頂棚、吊頂下采用具有擋煙功能的構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蓄煙的空間。 (二)劃分防煙分區(qū)的目的 建筑物內應根據(jù)

33、需要劃分防煙分區(qū),其目的是為了在火災初期階段將產生的煙氣控制在一定區(qū)域內,并通過排煙設施將煙氣迅速有組織地排出室外,防止煙氣侵入疏散通道或蔓延到其他區(qū)域,以滿足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的需要。 (三)防煙分區(qū)劃分構件 防煙分區(qū)劃分構件可采用:擋煙隔墻、擋煙梁(突出頂棚不小于50em)、擋煙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從頂棚下垂不小于50em的固定或活動的擋煙設施)。 (四)防煙分區(qū)的劃分原則 防煙分區(qū)劃分遵循以下原則: 1防煙分區(qū)不應跨越防火分區(qū); 2每個防煙分區(qū)所占據(jù)的建筑面積一般應控制在500m2以內,當建筑物頂棚高度在3m以上時允許適當擴大,但最大不超過1000m2; 3凈空高度超過6m的房間,

34、不劃分防煙分區(qū),防煙分區(qū)的面積等于防火分區(qū)的面積。,復 習 題,一、判斷題 1、建筑物是指供人們居住、學習、工作、生產、生活以及進行各種文化、社會活動的房屋和場所。( ) 2、建筑物就是供人們居住的房屋。( ) 3、凡是直接供人們在其中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或從事文化、體育、社會等其他活動的房屋統(tǒng)稱為建筑物。( ) 4、凡是為人們提供服務或為了工程技術需要而設置的設施稱為構筑物。( ) 5、木結構建筑是指用磚(石) 做承重墻,用木材做樓板、屋架的建筑。( ) 6、全部用鋼柱、鋼屋架建造的建筑屬于鋼結構建筑。( ) 7、凡承重部分構件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板制作的梁、柱、樓板形成的骨架,墻體不承重而

35、只起圍護和分隔作用的屬于鋼筋混凝土板墻結構。( ) 8、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廠房和庫房屬于高層建筑。( ) 9、工業(yè)建筑按生產類別及儲存物品類別的火災危險性特征,分為甲、乙、丙、丁、戊類五種類別。( ) 10、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是由基礎、墻或柱、樓地層、門窗和屋頂?shù)炔糠謽嫵伞? ) 11、根據(jù)室內火災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特點,將建筑火災發(fā)展過程分成初起、成長發(fā)展、猛烈、衰減四個階段。( ) 12、在一限定空間內,可燃物的表面卷入燃燒的瞬變狀態(tài)稱為轟燃。( ),13、建筑防火中的防火間距,主要是考慮預防熱對流引起相鄰建筑著火而設置的間隔距離。( ) 14、造成

36、火災沿水平方向蔓延擴大的主要途徑和原因包括:未設防火分區(qū)、洞口分隔不完善、火災在吊頂內部空間蔓延。( ) 15、有機建筑材料包括建筑木材類、建筑塑料類、裝修性材料類、功能性材料類。( ) 16、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是指當材料燃燒或遇火時所發(fā)生的一切物理和(或) 化學變化。( ) 17、國家標準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2006,將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為以下級別:Al、B、C、D、E、F。 ( ) 18、Al級材料是指對包括充分發(fā)展火災在內的所有火災階段都不會作出貢獻。( ) 19、B級材料是指在受到燃燒物的熱攻擊下,產生少量的橫向火焰蔓延,其不會導致轟燃。( ) 20、E級材料是指短

37、時間內能阻擋小火焰轟擊而無明顯火焰?zhèn)鞑サ牟牧稀? ) 21、不燃燒體是指用不燃材料或難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構件。( ) 22、難燃燒體是指用難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構件或用不燃材料做保護層的建筑構件。( ) 23、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是指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建筑構件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失去穩(wěn)定性、完整性或隔熱性時止的這段時間。( ) 24、失去穩(wěn)定性是指構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溫作用下,由于構件材質性能的變化,自身解體或垮塌,使承載能力和剛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設計的荷載而破壞。( ),25、失去完整性是指薄壁分隔構件在火災高溫作用下,發(fā)生爆裂形成穿透裂縫或孔隙,火焰穿過構件,使其背火面可燃物起火。( ) 26

38、、建筑耐火等級指根據(jù)有關規(guī)范或標準的規(guī)定,建筑物、構筑物或建筑構件、配件、材料所應達到的耐火性分級。( ) 27、我國現(xiàn)行國家有關標準選擇樓板作為確定建筑耐火極限的基準。( ) 28、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45將建筑耐火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一級耐火等級和二級耐火等級兩類。( ) 29、一類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 30、在我國,建筑物耐火等級最高為一級。( ) 3l、在我國,建筑物耐火等級最高為四級。( ) 32、性質重要、人員密集、發(fā)生火災后損失大、影響大、傷亡大的公共建筑物,應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 33、甲、乙類生產廠房只允許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 ) 34、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等,必須設置在城市的邊緣。 ( ) 35、防止著火建筑的輻射熱引燃相鄰建筑,且便于消防撲救的間隔距離稱為防火間距。( ) 36、消防撲救面是指登高消防車能靠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