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高考語文近五年文言文閱讀及答案一,2014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歐陽行周文集序(唐)李貽孫 歐陽君生于閩之里,幼為兒孩時,即不與眾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里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獨娛之,常執(zhí)卷一編,忘歸于其間。逮風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汨沒之饑氓也。未知其為吉兇邪?”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日知書,伏圣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君臣
2、父子之節(jié),忠孝之際,惟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興,遂大振耀,甌閩之鄉(xiāng),不知有他人也。 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游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搜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并數(shù)百歲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詳;切于情,故敘事重復:宜其司當代
3、文柄,以變風雅。一命而卒,天其絕邪! 君于貽孫言故舊之分,于外氏為一家。故其屬文之內多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征于集。故予沖幼之歲,即拜君于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為福建團練副使日,其子價自南安抵福州,進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請序。已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為觀察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為題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窅(yo):悵惘。汩沒:淪落歐:通“甌”。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蓋其性所多也 多:超過B 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 振發(fā):顯揚C宜其司當代文柄
4、司:職掌D皆可征于集 征:驗證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隨人而問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貽孫言舊故之分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敘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歷程,評定其文章特點,最后交代為文集作序的緣由,有接作序為其立傳之意,讀此可知歐陽行周為人為文之一斑。B 歐陽行周年少時酷愛山水與讀書,盡管鄉(xiāng)人都不喜歡他,父母也為他的將來憂心忡忡,但他天資聰穎,文筆超群,終于成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歐陽行周寫文章語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說理精辟,立
5、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敘事委婉曲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嘆其身后蕭條寥落,將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敘事、議論之中,頗能感人。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君 加 以 謙 德 動 不 逾 節(jié)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聲 漸 騰 於 江 淮 且 達 于 京 師 矣 時 人 謂 常 公 能 識 真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3分)(2)又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二,2013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送丁琰序(宋)
6、曾鞏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嘗論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無一賢守,有百里者相環(huán)而無一賢令。至天子大臣嘗患其然,則任奉法之吏,嚴刺察之科,以繩治之?;蝼砘蛄T者相繼于外。于是下詔書,擇廷臣,使各舉所知以任守令。每舉者有姓名,得而視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卒亦未見焉。舉者既然矣,則以余之所見聞,陰計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豈天下之人固可誣,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則數(shù)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豈今之去古也遠,治天下卒無術哉!蓋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師友之游,
7、有有司之論,而賞罰之始于鄉(xiāng),屬于天下,為教之詳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則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質,則皆可為材且良,故古之賢也多。賢之多,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咸宜焉,獨千里、百里之長哉?其為道豈不約且明,其為致天下之材,豈不多哉?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鄉(xiāng)于天下,則無路焉。人愚也,則愚矣!可教而賢者,卒誰教之哉?故今之賢也少。賢之少,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常不足其人焉,獨守令哉?是以其求之無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蘇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
8、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庇种湟厝?,邑人無不樂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觀良吏一傳,則反覆愛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見,故愛之特深。今為令于淮陰,上之人知其材而舉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與也。獨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樂道其所嘗論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為吏者也。 (本文有刪節(jié))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 堪:勝任B豈天下之人固可誣 誣:誣蔑C則數(shù)更法以御之 御:防備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
9、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則皆可為材且良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C人愚也,則愚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拒而莫之與也/恐年歲之不吾與18下列對原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贈序的重點不是寫丁琰的才干,而是針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員才德低下的社會現(xiàn)實,進而建議推行古代庠序、師友、賞罰之法,以培養(yǎng)足夠的人才。B本文首段感慨賢人之少,一唱三嘆,再通過古今對比,嘆問之間,憂慮國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勵丁琰推及天下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無盡。C作者認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匱乏并且缺少激勵機制,學校又嚴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賢也少”的重要原
10、因,這種見解可謂一針見血,深中肯綮。D作者通過南城縣令、邑人的評價來稱贊丁琰的政績,為他能得到有司舉薦并被任命為淮陰令而發(fā)出“得人”的感嘆,體現(xiàn)了愛才若渴之心。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猶 恐 予 之 愚 且 賤 聞 與 見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則 求 夫 賢 而 有 名 位 聞 與 見 之 博 者 而 從 之 問 其 人 之 孰 可 舉 者 卒 亦 未 見 焉。20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分)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2) 奚重而不更也? (3分)三,2012浙江,(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11、,完成16-20題。(19分)與荊南樂秀才書(宋)歐陽修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仆少孤貧,貪祿
12、仕以養(yǎng)親,不暇就師窮經(jīng),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于世,則莫若順時。天圣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后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于兩漢之士也。
13、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后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敝^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咀ⅰ肯容叄簩沸悴诺淖鸱Q。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及門而贄 贄:拿著禮物求見。B而又辱之 辱:辜負。C或過稱其文字 過稱:過分稱贊。D不暇就師窮經(jīng) 就:跟從。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 吾其還也D其言不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
14、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對當時的應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B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寫時文而遭毀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D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xiàn)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語文新高考博客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
15、,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2)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4分)四,2011浙江、(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隋大業(yè)末,徙家魏州之昌樂。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初,第明經(jīng),補并州參軍。時李勣為長史,嘗嘆曰:“稚圭,今之管、蕭,吾所不及?!眲奕氤?,文瓘與屬僚二人皆餞,勣贈二人以佩刀、玉帶,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請,勣曰:“子無為嫌。若某,冘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于斷;某放誕少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因極推引。再遷水部員外郎。時兄文琮為戶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臺閣,出為云陽
16、令。累授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乾封二年,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遂與勣同為宰相。俄知左史事。 時高宗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復征討四夷,京師養(yǎng)廄馬萬匹,帑廥寖虛。文瓘諫曰:“王者養(yǎng)民,逸則富以康,勞則怨以叛。秦、漢廣事四夷,造宮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戶口減半。夫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懷,懷于有仁。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钡凵破溲?,賜繒錦百段,為減廄馬數(shù)千。改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斷疑獄四百,抵罪者無怨言。嘗有小疾,囚相與齋禱,愿亟視事。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賓客。諸囚聞其遷,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嚴正,未嘗回容,諸司奏議悉
17、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他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曰:“已議。”即皆報可。 (節(jié)選自新唐書張文瓘傳)【注】帑廥:官家儲藏錢幣和糧食的府庫。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1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明經(jīng) 第:考取。 B. 子無為嫌 嫌:疑忌。C. 俾其守約束 俾:使。 D. 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吾所不及 B. 因極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C. 逸則富以康 D. 保邦于未危 醉則更相枕以臥 室西連于中閨18. 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8、 )A. 本文選材合理,主要敘述了張文瓘與高宗、李勣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張文瓘為官的形象特點。B. 文章描寫李勣贈物這一情節(jié),巧妙刻畫了張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點,體現(xiàn)了作者運用寫作技巧的獨具匠心。C. 針對高宗造宮室、征四夷的做法,張文瓘在其諫言中,運用舉例論證等方法,采用駢散結合的語言,成功說服了高宗。D. 文章描寫了囚犯們因張文瓘貶謫移職而難過流淚的細節(jié),從一個側面表明張文瓘執(zhí)法公允、深得人心。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諸 司 奏 議 悉 心 糾 駁 故 帝 委 之 或 時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問 與 文 瓘 議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籌 之
19、。20.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3分)(2)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分)五,2010浙江、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8分)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為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xiāng)國。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鮮有屈焉。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曰:先圣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猶謂可思而過半。末世腐儒,粗別剛柔之位,寧有探賾未兆者哉?就道之義,非在今矣。及披讀群籍,再閱于目,皆誦于口。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以姚政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時京兆
20、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叟孤飄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漢中。劉義隆梁秦二州刺史馮翊吉翰,以叟才士,頗相禮接。授叟末佐,不稱其懷。未幾,翰遷益州,叟隨入蜀,多為豪俊所尚。時蜀沙門法成,鳩率僧旅,幾于千人,鑄丈六金像。劉義隆惡其聚眾,將加大辟。叟聞之,即赴丹陽,啟申其美,遂得免焉。復還于蜀。法成感之
21、,遺其珍物,價直千余匹。叟謂法成曰:緯蕭何人,能棄明珠?吾為德請,財何為也?一無所受。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尠有屈焉 屈:屈辱。B 鳩率僧旅 鳩:聚合。C將加大辟 大辟:死刑。D遺其珍物 遺:贈送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其唯易乎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B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質C遂得免焉 風雨興焉D復還于蜀 且貳于楚也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胡叟與友人的交談,顯示出他對經(jīng)典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當時那些缺乏真才實學的讀書人的不屑。ks5uB文章敘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見的過程,刻畫出他言辭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22、C文章通過 為別人解難一事的敘述,贊美胡叟敢為他人仗義執(zhí)言但又不求回報的高尚品德。D胡叟聰敏過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韋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2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2)吾為德請,財何為也?2014年,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1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岸唷笔欠Q贊之意。1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虛
23、詞。兩個“于”都是“對于”之意。1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班l(xiāng)人都不喜歡他”理解錯誤,鄉(xiāng)人都贊美他,“皆賀之”。19.答案: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解析:斷句時應初步了解語句大意,然后根據(jù)結構特點和語言標志,先斷開容易理解的語句,再依據(jù)對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難點。本題借助斷句的語言標志是兩個句末語氣詞“矣”和句首發(fā)語詞“且”,可先行斷開。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斷開“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本段話有兩處是可斷可不斷的。20.答案:(1)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擔心呢?(2)(他)生性很喜歡引導后輩進取,在家境
24、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舉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解析:翻譯時盡量以直譯為主,要關注重點詞語、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強調字字落實,力求表達通順。第一句翻譯時要抓住“奈何歟”這一反問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點,翻譯時補上主語“他”賓語“人才”。參考譯文: 歐陽先生出生在福建的鄉(xiāng)下,還是孩子的時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經(jīng)常獨自行動。10來歲時,對村里沒什么喜好;每當看到河邊山腳有美景之處,內心里感到很高興,常常拿著一本書,在那些地方流連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時很晚了還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歡贊美美好的事物吧。還沒認識幾個字,跟著別人詞句,假如有一句話符合他的
25、心意,整天高興,一直邊走邊吟誦,不知道會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對人說,這孩子不懂事,將來恐怕要淪落為餓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還是兇?村里見過世面的人,都祝賀他:這是你家的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擔心呢?從此之后,每天只是讀書,嘆服圣人的教誨,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禮節(jié)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筆寫文章,語言秀麗,思維活躍,都是別人不曾寫過的,認為為君之道很簡單,從此在鄉(xiāng)間聞名。建中、貞元期間,人的文章很出名,整個福建沒有人能超越他。當時,原來的承相常袞來做福建的觀察使,他有文章聞名遠近,又生性喜歡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門的年輕人中選拔,怕找不到。歐陽君到的這一天,他把歐陽君比作芝英,歐
26、陽君每寫一篇文章,都會得到贊賞獎掖。一有宴請,一定會叫上他。歐陽君謙虛,行動不逾越禮節(jié),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歐陽君的名聲在江淮間越來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當時人們都說常公能識英才。不久陸相贄考取貢舉,搜羅天下的好文章,選拔人才的風氣前所未有,所以歐陽君也名列其中。跟歐陽君經(jīng)常在一起的,有韓愈,李觀等。等到歐陽君和數(shù)百杰出人物死后,人們到現(xiàn)在還佩服他們。歐陽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沒有套用現(xiàn)成的,才華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說話詳細嚴謹;抒情真切,敘述詳備:應該是當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沒有人能繼承。歐陽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還是遠親。所以他編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寫的,如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
27、尉廳壁記,如與鄭居方書,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外家之門認識了他。大和年間,我做福建團練副使時,他的兒子從南安到福州,給我歐陽君很多文章和詩作,請求我寫序言。我答應了他,可是遲遲沒寫成。歐陽價沒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觀察使,讓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孫子澥。不能讓他的文章就此失傳。我為文集寫下這篇序,也完成他子孫的愿望。2013三、古代詩文閱讀16答案:B解析:豈天下之人固可誣可翻譯為“欺騙”。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中,看看是否符合原文的語言
28、環(huán)境。17答案:B解析:A.前一個連詞“而且”,后一個是副詞,將要。B.都是表判斷C.都是連詞卻前一個是就,那么;后一個“卻”D.前一個是代詞,后一個是主語和謂語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借助句法的結構,看看兩句中該詞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18答案:C解析:根據(jù)“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鄉(xiāng)于天下,則無路焉。人愚也,則愚矣!可教而賢者,卒誰教之哉?故今之賢也少?!笨梢缘贸鍪ト酥赖氖咳瞬⒉粎T乏,不是造成“今之賢也少”的原因。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關選項的相關句子,仔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注意細節(jié)
29、(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19答案: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键c:斷句解析:斷句應結合上下文,緊緊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虛詞是標志,常見如下: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
30、”“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注意句式結構的對仗,注意虛詞,注意反復出現(xiàn)的詞句,注意詞語的頂針,落腳在文意的把握上。20答案:(1)哪里會有搜求上費力卻得不到人材,制度法律上嚴密卻弊端無窮,(導致)像今天這樣憂慮呢?(2)為什么如此嚴重卻不改變呢?考點:翻譯句子解析:首先要直譯,找準采分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異義等。翻譯后請帶入原文檢查是否通順。“豈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和“奚重而不更也”注意加點字的翻譯。2012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一)(19分)16B 17A 18C19而涉獵書史姑隨
31、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7分)(1)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并謀取名譽,是順應時俗的緣故。201116. D(方:比擬、比作。) 【解析】該類題最好用代入法試試。A項的“第”在文言中一般都作副詞“只、但”和名詞“住宅”,但在“第明經(jīng),補并州參軍”的語境中,是動詞,用“考取”代入語境,也符合。B項的“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有“嫌疑”的意思,代入語境也通順。 C項的“俾”有兩種讀音b、p,前者如“俾眾周知”,后者如“裨將”
32、,平時備考中也是常見??肌項的“方”解釋為“仿效”, “仿效”為貶義詞,而語境中說張文瓘“執(zhí)法平恕”,應是贊頌他的行為,顯然與語境不合。17. B(B項的“因”都是表承接“于是”。A項的“所”都是助詞,與后面動詞組成所字結構,但它們指代的意義有所不同,前者指“的人”,后者指“的事”;C項的“而”,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飾;D項的“于”,前者是介詞“在”,后者是介詞“與、同”。)18. D(“張文瓘貶謫移職”錯,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賓客”,指升官。)19. 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解析】本題是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先根據(jù)“故”(句首語氣詞),
33、“者”,“曰”及一些人物名詞初步斷開,然后細讀。這段文言斷句,前三句簡單,后面有點糾纏。關鍵要抓住人物名詞及“曰”等標志,逐層斷句。20. (1)至于你的才華,沒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贈物(的方式來警策)? (2)我愿意去安撫他們,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chǎn)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窘馕觥课难苑g要字字落實,并注意句子中涉及的語法現(xiàn)象。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文語法往往是得分點。(1)句應注意“若”、“施”、“焉”的翻譯。“若”可以翻譯成“至于”“像”,“施”應直譯為“施展”,“焉”應譯為“哪里”;第句注意“撫”“監(jiān)”“察”的翻譯?!皳帷笨梢宰g為“撫慰”“安撫”,“監(jiān)
34、”通“鑒”,引申為“教訓”,“察”應譯為“省察”。還要注意句中省略的成分?!緟⒖甲g文】張文瓘字稚圭,是貝州武城人。隋大業(yè)末年,遷徙家庭到魏州的昌樂。(張文瓘)幼時喪父,他侍奉母親、兄長,憑借孝友聞名鄉(xiāng)里。貞觀初年,(他)考取明經(jīng)博士,被補任并州參軍。當時李勣任并州長史,(李勣)曾經(jīng)贊嘆著說:“稚圭,(是)當今的管仲、蕭何,我比不上他?!崩顒奕氤沫徟c屬僚二人都為李勣餞行,李勣用佩刀、玉帶贈給屬僚二人,但是沒有東西贈送給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問向李勣請教,李勣說:“你不要疑忌。像屬僚中的某某,做事猶豫缺少決斷,所以我用佩刀贈給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斷;屬僚中的某人行為放縱缺少檢點,所以我用玉帶贈給他
35、,使他遵守各種規(guī)章法令。而像你這般才華,沒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還用得著贈送什么禮物(來警策)呢?”李勣就極力推重引薦張文瓘。(張文瓘)后升任水部員外郎。當時,他哥哥文琮是戶部侍郎。因按照當時的制度,兄弟不許并居臺閣,張文瓘又被調任云陽縣令。屢加升遷,官至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乾封二年,又升任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于是和李勣同為宰相。不久,兼任左史事。當時唐高宗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殿,再征討四方少數(shù)民族,京師馬廄養(yǎng)官馬萬匹,官家儲藏錢幣和糧食的府庫逐漸空虛。張文瓘上諫言說:“王者養(yǎng)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會富足而且安康,使他們憂勞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漢時期廣征四夷,大建宮室,到秦二世時就
36、土崩瓦解,漢武帝末年百姓人口減半。所以制治應在國家沒有動亂之時,保國要在朝廷沒有危險之際。人沒有永遠不變的心,(而)對仁需要歸心。我愿意去安撫百姓,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chǎn)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备咦诨实壅J為張文瓘的諫言很正確,(因而)賜給(張文瓘)繒錦百段,因為(張文瓘)的諫言裁減了幾千匹馬廄里養(yǎng)的官馬。(張文瓘)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幾天,裁斷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沒有怨言。(張文瓘)曾經(jīng)患小病,囚犯一起吃齋祈禱,希望(張文瓘病好)馬上回到崗位上。當時因為(張文瓘)執(zhí)法公平仁恕人們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來(張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賓客。許多囚犯聽到張文瓘升官調離大理寺,(人人)都垂淚,(張文瓘)得人心就是這樣。(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按摩師中級題庫及參考答案
- 第二單元(紙的藝術態(tài))(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深圳版
- 8大衛(wèi)·科波菲爾節(jié)選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機器學習原理與應用電子教案 5.10.4深度學習實踐-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
- 2025年節(jié)溫器項目發(fā)展計劃
- 4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2025至2030年中國毛滌粘色織布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新版
- 17 貓2024-2025學年新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2024)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B project 2a-2d Guess what it is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虹吸現(xiàn)象講解
- 設備采購計劃書
- 長興縣合溪水庫清淤工程(一期)環(huán)境影響報告
- 移動欠費催繳業(yè)務方案
-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療放射防護要求
- 新聞選題申報單
- 醫(yī)學倫理審查申請表
- 《計算機安全基礎》課件
- 養(yǎng)老院行業(yè)現(xiàn)狀分析-2023年中國養(yǎng)老院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
- 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書
- 多物理場耦合與協(xié)同仿真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