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語報告 1 完美的生命,永恒的智慧 來自 生命 的學問 人類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寶石 論語 羅涓文 2007年 9月 論語報告 2 目錄 前言 一、 論語 的價值和歷史影響 二、 論語 和在座各位的關(guān)系 三、 論語 成書背景 四、 論語 作品及作者簡介 五、 論語 作品的特色 六、大成至圣先師孔夫子的生平事跡 七、 論語 的讀書方法 八、 論語 思想精髓的體悟 九、生活啟迪 十、精彩段落賞析 結(jié)語 附件 論語報告 3 前言 論語 對治國安邦有什么作用? 論語 內(nèi)蘊什么樣的智慧,使之可以流傳數(shù)千年,被許多成功人士人奉為人生圭臬? 怎樣運用 論語 的智慧使生命受益? 為什么中國文化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什么精神,使中華大地,誕生了人類文明的始祖軒轅黃帝?誕生了照破人類生命黑暗的孔圣人? 論語報告 4 一、 論語 的價值 論語 的多角度定位 1、對于現(xiàn)代人的實用價值 2、對于人類社會的實用價值 3、在人類思想史上價值 4、在中國文化領(lǐng)域當中的價值 5、 論語 的整體價值和人生的價值 論語報告 5 1、對于現(xiàn)代人的實用價值 妙用無窮的智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nèi) 中國文化的實用主義、優(yōu)雅形式、靈活方式 生命的導航燈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生命智慧開啟的鑰匙 生命科學這一學問完整的理論和方法系統(tǒng)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小可安身立命,大可治國安邦 論語報告 6 1、對于現(xiàn)代人的實用價值 做事的奧秘 子張學干祿。子曰: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論語報告 7 2、對于人類社會的實用價值 儒家如糧食店,提供的是每天必需的生命營養(yǎng)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維系著中國思想的穩(wěn)定,社會的有序,促進著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富強 以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的謙虛求學精神, 以胸懷天下的偉大情懷,尊重不同的文化,吸收外來優(yōu)秀文化并形成自己的獨特體系,如禪宗的產(chǎn)生 論語報告 8 2、對于人類社會的實用價值 世界 500強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稱,這是一個如何看待中國對待軟實力的看法,應(yīng)該從幾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中去尋找答案。其實如果講軟實力的話,全世界最古老的、最優(yōu)秀的一本著作,就是在中國產(chǎn)生的。中國的儒家哲學、中國的 論語 ,講的都是軟實力。大家可以看到在 500年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率領(lǐng) 200多艘大船已經(jīng)開始了世界各地的旅行, 他送給各個國家的是禮物,而不是槍炮。 我想,這就是中國的哲學,現(xiàn)在中國講的是和平發(fā)展、和諧的世界,我想這也跟中國的哲學有關(guān)系。 論語報告 9 3、在人類思想史上價值 被國際譽為能在 21世紀拯救人類的思想之一 光輝燦爛,熠熠生輝的人類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寶石 引領(lǐng)人類超越生命局限的偉大智慧之作,回歸生命的原點,激發(fā)每個人本自具足的生命潛能 論語報告 10 4、在中國文化領(lǐng)域當中的價值 被譽為“中國圣經(jīng)” 與釋道并駕齊驅(qū),影響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核心思想體系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的鴻篇巨著 論語報告 11 5 論語 的整體價值和人生的價值 ( 1) 論語 的整體價值 圓融無礙的智慧展示 遍及萬物本質(zhì)的規(guī)律揭示 萬法相通的大道 ( 2) 論語 對于人生的價值 處理五倫關(guān)系之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論語報告 12 二、歷史影響 1、在國內(nèi)的影響 論語 所表現(xiàn)的思想,特別是它所總結(jié)的一套政教倫理原則,比道、墨、名、法諸家更系統(tǒng)完整,更適合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需要,因而在近兩千年中,長期被采用為治國的主導思想,對中國歷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族心態(tài),都產(chǎn)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宋代遠相趙普曾說:“半部 論語 可治天下”,可見其思想是如何得豐富和深刻。 孔子,過去被尊稱為“至圣”。歷代統(tǒng)治者正是利用其學說中的因素,作為進行統(tǒng)治的理論根據(jù)因而他們的著作 論語 也就日益被視為“神圣”的經(jīng)典。 論語 在東西漢時期,曾一度置博士,定為專門之學,由博士傳授。魏末,何晏撰 論語集釋 ,至梁皇侃為之作疏;至唐, 隋書 經(jīng)籍志 將 論語 列入經(jīng)類。南宋以后, 論語 的地位則登峰造極。南宋的朱熹,將 論語 與 孟子 、 禮記 中的 大學 、 中庸 兩篇合并為 四書 。作為學童必讀的教材和士人科舉考試的必修科目。至此, 論語 不但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而且成為中國所有古籍中影響最大、最深、最廣的書了。 論語報告 13 二、歷史影響 2、在國外的影響 朝鮮、日本,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從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直到風俗習慣、社會風貌也深深打上了孔子思想的烙印。有的學者把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朝、日、越等國劃在一起,統(tǒng)稱為“中國文化圈”。 公元 285年,朝鮮百濟王子派遣王仁渡海向日本王子獻 論語 和 千字文 。由此可知公元 285年以前, 論語 已傳人百濟。在此時間不久,日本便出現(xiàn)了最早的學校 學問所,專門向王子、大臣們傳授儒家經(jīng)典。 在歐美, 論語 也傳入較早。公元 1687年,在巴黎便出版了用拉丁文翻譯的 論語 ( 大學 中庸 也被翻譯出版 ) 當今孔子和 論語 在國外更加盛行。如日本長崎市于 1893年修建的孔子廟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 論語 ,現(xiàn)在還保存完整,供人觀賞。在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倫理思想,制定并實施了倫理教育計劃,規(guī)定以 論語 作為中小學倫理教育的教材。國人經(jīng)常舉辦文明禮貌活動, 論語 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成為這項運動的指導思想。 論語報告 14 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 種語言,獲 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 英國 人,說 美國 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 中國 的 論語 、 中庸 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 托爾斯泰 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 甘地 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閱讀 莎士比亞 、 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國的炮艦年就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辜鴻銘的義父布朗先生對他說:“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 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 不論你走到哪里,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 論語報告 15 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 到了英國,在布朗的指導下 ,辜鴻銘從西方最經(jīng)典的文學名著入手,以最樸拙的死記硬背辦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并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 哲學 家 卡萊爾 的賞識。 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又赴德國 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后來, 蔡元培 去萊比錫大學求學時,辜鴻銘已是聲名顯赫的知名人物;而 40年后,當 林語堂 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是學校指定的必讀書了。 14年的留學生活使富有天賦的少年辜鴻銘成為 精通西方文化 的青年學者。 論語報告 16 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 辜鴻銘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在那樣一個時代里,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面對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祖國 ,辜鴻銘為中華傳統(tǒng)之斷落而憂患,為炎黃文明之涂炭而憂患 ,他在筆記 張文襄幕府紀聞 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深層嘆息。實際上,因為眼界比同時代的人要開闊許多,那種不幸辜鴻銘比任何人都體會得 更清楚、更深刻 。由此,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演繹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論語報告 17 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人士 辜鴻銘辯才無雙。中日甲午海戰(zhàn)后,伊藤博文到中國漫游,在武昌時,與張之洞有過一些接觸。辜鴻銘是張的幕僚,作為見面禮,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剛出版的 論語 英譯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國保守派中的先鋒大將,便乘機調(diào)侃他道:“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shù),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于二十世紀的今天嗎?”辜鴻銘見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shù)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shù)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 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會三三得八 ?!币撂俾犃?,一時間無詞以對。 論語報告 18 中國人的精神 我曾聽一位外國朋友這樣說過: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討厭日本人。相反,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喜歡中國人。這位外國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國。我不知道這樣評價日本人是否合適,但我相信在中國生活過的諸位都會 同意上述對中國人的判斷。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久,就越喜歡中國人,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東西。盡管他們?nèi)狈πl(wèi)生習慣,生活不甚講究;盡管他們的思想和性格有許多缺點,但仍然贏得了外國人的喜愛,而這種喜愛是其他任何民族所無法得到的。我已經(jīng)把這種難以形容的東西概括為 溫良 。如果我不為這種溫良正名的話,那么在外國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誤認為中國人體質(zhì)和道德上的缺陷 溫順和懦弱。這里再次提到的溫良,就是我曾經(jīng)提示過的一種 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類的智慧的溫良 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產(chǎn)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來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國人又是如何具備了這種同情的力量的呢? 論語報告 19 二、 論語 和在座各位的關(guān)系 學習 論語 的重要性 1、 論語 和人的關(guān)系 2、 論語 和博士學位的關(guān)系 3、 論語 和工作事業(yè)的關(guān)系 4、 論語 和農(nóng)業(yè)的關(guān)系 論語報告 20 1、 論語 和人的關(guān)系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注:東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其理同 論語報告 21 2、 論語 和博士學位的關(guān)系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注:放眼長遠,抓一得三,三生萬物。做好一件事,可以得到綜合多方面的效益 論語報告 22 3、 論語 和工作事業(yè)的關(guān)系 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注:生命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一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唯士能為”(語出 孟子 ) 論語報告 23 4、 論語 和農(nóng)業(yè)的關(guān)系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請學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注:中國文化高明的智慧,但得本,莫愁末,一通百通,其他行業(yè)亦如此。 論語報告 24 三、 論語 成書背景 1、時代背景 2、學術(shù)背景 諸子百家 3、儒家的學術(shù)價值 注: 1、欲了解著作的真實意思,一定是放在原有時空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當中去領(lǐng)悟其價值,才能將其內(nèi)在永恒不變的智慧運用于個人的生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2、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論語報告 25 1、時代背景 孔子所生活的時代, 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 這個時期,奴隸制的公田開始遭到破壞,出現(xiàn)了私田,統(tǒng)治者為了保證財源,不得不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封建的土地生產(chǎn)關(guān)系也開始形成,新興地主階級也隨之出現(xiàn)。地主階級的產(chǎn)生對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當時商業(yè)、手工業(yè)也迅速發(fā)展,商人也日益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中甚至政治舞臺上發(fā)揮著作用。 論語報告 26 1、時代背景 由于社會的急劇變化,各種政治集團進行更新組合。在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各個階層,各種勢力都在為權(quán)力的再分配而進行著斗爭。由于諸侯與諸侯、諸侯與大夫、大夫與家臣不斷進行激烈爭奪,故長期戰(zhàn)爭頻繁,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隨著經(jīng)濟、政治的變化,文化思想領(lǐng)域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人們由尊天事鬼趨向于重人事,重人力。土階層逐步壯大,在政治上日益發(fā)揮作用。在學術(shù)上出現(xiàn)了各種學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局面。 在社會呈現(xiàn)出“禮崩樂壞”的局面下, 孔子建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 旨在建立和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其重要觀點就記錄在 論語 之中。 論語報告 27 2、學術(shù)背景 諸子百家 儒家,代表人物為孔丘、孟軻,代表作 春秋 、 論語 、 孟子 。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管仲、商鞅,代表作 韓非子 、 管子 。 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代表作 墨子 。 道家,代表人物李耳、莊周,代表作 老子 、 莊子 。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代表作 鄒子 。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代表作 呂氏春秋 。 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孫臏,代表作 孫子 、 孫臏兵法 。 農(nóng)家,代表人物許行。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代表作 戰(zhàn)國縱橫家書 。 論語報告 28 3、儒家的學術(shù)價值 從孔子和 論語 成書的年代看, 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講,那個時代是一個正在成長發(fā)展的“青年期”。 孔子及其門生觀察體驗到了既往的關(guān)于“人”的族類記憶和集體經(jīng)驗,進行了有深度的挖掘和總結(jié); 同時,從當時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間百態(tài)大量采集學習了“人”的獸性和原始進化,從社會與人的巨大的時空轉(zhuǎn)換中,第一次從各個不同的側(cè)面和角度把“人”上升到了自覺自律的高度,從而使“人”從王侯將相逐漸下移至普通人,并且闡述和規(guī)定了人的價值取向、道德選擇,演繹了作為“人”應(yīng)該具有的學習方向和行為路線,通過文字和竹簡把民族文化中的“人”固定了下來。 同樣是原典,同樣是諸子,其他各家關(guān)于“人”的認識和定位,從來沒有像孔子這樣系統(tǒng),這樣全面,這樣廣闊,這樣深邃,這樣富有歷史的質(zhì)感和美感。這是一種何等偉大的精神覺醒! 論語報告 29 四、 論語 作品及作者簡介 1、 論語 的主要內(nèi)容 2、 論語 的成書過程和成書時間 3、 論語 的版本 4、 論語 通行的注本 5、 論語 的篇章 論語報告 30 1、 論語 的主要內(nèi)容 論語 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時代一些人的言行的書。論,通“倫”,含有“條理”、“順序”的意思,也就是論纂、編輯之意。語,即言語,言論。 論語 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 學術(shù)思想和教育思想 , 是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 , 也是研究孔子學說的最重要的文獻 。 論語報告 31 2、 論語 的成書過程和成書時間 論語 出自 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之手,始作于春秋末期,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 。最后的編定者可能是曾參的學生。曾參是孔子弟子中最年輕的一位,約卒于魯元公元年(前 436年),戰(zhàn)國初期。 論語 中以記載曾參將死之前和魯人孟敬子的一段對話為最晚,由此可以大致斷定 論語 的成書時期。 論語報告 32 3、 論語 的版本 古論語 、 齊論語 、 魯論語 從西漢開始 論語 即有三種不同的版本,即 魯論語 ( 20篇)、 齊論語 ( 22篇)、 古文 論語 ( 21 篇)三種版本流傳 。 古論語 其書為古文,出孔子壁中,有二十一篇。 齊論語 是齊國學者所傳,凡二十二篇。 魯論語 是魯國學者所傳,凡二十篇,就是現(xiàn)在通行的 論語 。 東漢末年,鄭玄以 魯論語 為底本,參考 齊論語 和 古文論語 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后, 齊論語 和 古文論語 便逐漸亡佚了。 論語報告 33 4、 論語 通行的注本 古代為論語作疏解,主要者有: (1) 三國時魏國何晏 論語集解 (十三經(jīng)注疏本 ) (2) 南北朝梁代皇侃 論語義疏 (3) 宋代邢晏 論語注疏 (4) 朱熹 論語集注 (5) 清代劉寶楠 論語正義 近代為論語作疏解,主要者有: ( 1) 程樹德 論語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 ( 2) 錢穆 論語新解 ,蘭臺出版社 ( 3) 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 4) 周群振 論語章句分類義釋 (上、下卷),鵝湖出版社 近代暢銷“心得”版(電子版可在附件網(wǎng)站上查閱) ( 1)南懷瑾 論語別裁 ( 2)于丹 論語心得 ( 3) 傅佩榮的論語心得 論語報告 34 5、 論語 的篇章 論語 是語錄體散文,全書分 20篇,498章,篇章之間是聯(lián)系緊密,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篇與章原來沒有標題,后人各取首章開頭的幾個字充當標題。 論語 全文共有 11705個字,大約相當于現(xiàn)今對開報紙一個版面的容量。它在 孟子 、 周易 、 尚書 、 詩經(jīng) 、 禮記 、 左傳 七種經(jīng)書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種書。 論語報告 35 五、 論語 作品的特色 1 一本很有意思、有生命力的活的書 一回讀一回新,同一句話,一次經(jīng)歷一種感受。 一本奇妙的書 表面看來東一句,西一句。用心領(lǐng)悟,卻是完整、靈活、前后呼應(yīng)的書,像一首優(yōu)美的旋律。(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一本一通百通的書 讀懂 論語 ,就讀懂了生命,具有一觸即通的判斷力。應(yīng)用起來,對于其他領(lǐng)域的學問,則是很容易就能在境界上判斷出其所在的層面。 一本提升整個生命境界的書 讓生命和經(jīng)歷變成一種享受,在任何環(huán)境中,甘之如飴。 一本讓生命具有靈魂的書 從心所欲不逾矩,讓煩惱和憂愁在智慧的照耀下,轉(zhuǎn)化為生命的醍醐。 論語報告 36 五、 論語 作品的特色 2 ( 1)恒常性:以物理學為喻,證實不同的理論有時空的局限性。 ( 2)科學性:按照這種理論,重復去做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jié)論,只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 ( 3)簡易性:大道至簡。( 易經(jīng)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 4)實用性: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深度,有不同的作用。(炒菜的比喻??萍迹涸趺闯绰槔蔽丁⒑ur味,是用湯勺還是鍋鏟;但是是否該炒這個菜、針對什么人炒什么菜,那就是人文文化的范疇。) 論語報告 37 六、大成至圣先師孔夫子的生平事跡 1、大成至圣先師的含義 2、孔子生平 3、對古籍的整理編纂 4、從為政到教育 論語報告 38 1、大成至圣先師的含義 具有人生高境界的全方位的綜合精英人才 找到生命最高的智慧,具有博大胸懷、和藹可親的長者 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 具有謙虛求學之態(tài)度、堅韌不拔之精神 透視人性,平衡人生,善于把握進退的分寸,將人的生命含義提升為與天地并列之偉大地位 可為萬世之師表,人生之楷模 發(fā)自內(nèi)心敬仰而獨一無二的稱呼 論語報告 39 2、孔子生平 史記孔子世家 曰:“孔子 (公元前 551年 公元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紇,母顏氏。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歲,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魯昌平鄉(xiāng)陬邑。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及長, 為委吏 ,料量平;為 司職吏 ,畜蕃息。適周, 問禮于老子 ,既反,而弟子益進。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齊,魯亂。于是適齊,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嬰不可,公惑之??鬃铀煨?,反乎魯。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強僭,其臣陽虎作亂專政。 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則之,遂為司空,又為大司寇。 十年辛丑, 相定公會齊侯于夾谷,齊人歸魯侵地。 十二年癸卯,使仲由為季氏宰,墮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墮成,圍之不克。 (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論語報告 40 2、孔子生平 十四年乙巳, 孔子年五十六,攝行相事,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魯國大治。齊人歸女樂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 適衛(wèi),主于子路妻兄顏濁鄒家。 適陳,過匡,匡人以為陽虎而拘之。既解,還衛(wèi),主蘧伯玉家,見南子。去適宋,司馬桓魋欲殺之。 又去,適陳,主司城貞子家。居三歲而反于衛(wèi),靈公不能用。晉趙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將西見趙簡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靈公問陳,不對而行,復如陳。季桓子卒,遺言謂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鬃尤绮碳叭~。楚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又反乎衛(wèi),時靈公已卒,衛(wèi)君輒欲得孔子為政。而冉求為季氏將,與齊戰(zhàn)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歸魯,實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 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敘書傳禮記。刪詩正樂,序易彖、系、象、說卦、文言。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十四年庚申,魯西狩獲麟,孔子作春秋 。明年辛酉,子路死于衛(wèi)。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 年七十三 ,葬魯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心喪三年而去,惟子貢廬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鯉,字伯魚,先卒。伯魚生急,字子思,作中庸。”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少正是官名)。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 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彊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 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里乙,子產(chǎn)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 詩 曰: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憂矣。 荀子宥坐 ,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論語報告 41 孔子周游列國群雕 論語報告 42 3、對古籍的整理編纂 刪詩書 定禮樂 制禮作樂,經(jīng)天緯地 修春秋 贊周易 明三綱五常人倫之理 論語報告 43 4、從為政到教育 為政 (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做事的奧秘:德為基 ( 2)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成事之根本:身教為本 ( 3)案例:孔圣人治理魯國的故事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周游列國 13年,表面看,孔子是為了跑官、做官,其實不然,他的政治理想完全在于從人和秩序的角度出發(fā),讓蕓蕓眾生在安定有序的國家和社會中過上“人”的生活。 史載,西周初的 40年間,民間社會連普通的訴訟糾紛都沒發(fā)生過,真正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種懷念,既不是消極避世、憂心忡忡的,也不是盲目樂觀、樂不思蜀的; 而是以積極進取的中庸態(tài)度和超越現(xiàn)世的理性精神去追尋和發(fā)現(xiàn)“人”,去構(gòu)思一個理想的大同世界。 論語報告 44 4、從為政到教育 教育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智慧是靠自己悟的 案例:孔子教育學生的故事。 子路問 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 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公西華曰 由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問, 聞斯行諸? 子曰 聞斯行之 。赤也感,敢問?子曰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報告 45 七、 論語 的讀書方法 1、讀書效果 程子曰:“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后知好之者;有讀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程子曰:“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 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論語報告 46 七、 論語 的讀書方法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1) 讀論語孟子法 程子曰:“學者當以 論語孟子 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jīng)可不治而明矣。讀書者當觀圣人所以作經(jīng)之意,與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圣人之意可見矣。 ” 論語報告 47 七、 論語 的讀書方法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1) 讀論語孟子法 程子曰:“凡看文字,須先曉其文義,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曉文義而見意者也。” 程子曰:“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圣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雖孔孟復生,不過以此教人。若能于語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yǎng)成甚生氣質(zhì)!” 程子曰:“凡看語孟,且須熟讀玩味。 須將圣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 。人只看得二書切己,終身盡多也。” 論語報告 48 七、 論語 的讀書方法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1) 讀論語孟子法 程子曰:“論孟只剩讀,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意便不足 ?!?或問:“且將論孟緊要處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終是不浹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論語報告 49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1) 讀論語孟子法 程子曰:“學者先讀論語孟子,如 尺度權(quán)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程子曰:“讀論語孟子而不知 道 ,所謂雖多,亦奚以為?!?(朱熹: 論語集注 ) 論語報告 50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2) ( 2)錢穆先生論 論語 讀法 讀論語可分章讀 ,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處暫時跳過 ,俟讀了一遍再讀第二遍 ,從前不懂的逐漸可懂。如是反復讀過十遍八遍以上 ,一個普通人 ,應(yīng)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夠了。 任何人 ,倘能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 ,不論枕上、廁上、舟車上 ,任何處 ,可拿出論語 ,讀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論語 ,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復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 ,兩句一章的。再把讀不懂的暫時跳過 ,至少每年可讀論語一遍。自二十歲起到六十歲 ,應(yīng)可讀論語四十遍。 若其人生活 ,和書本文字隔離不太遠 ,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時功夫 ,應(yīng)可讀論語一篇。整部論語共二十篇 ,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計 ,兩年應(yīng)可讀論語五遍。自二十到六十 ,應(yīng)可讀論語一百遍。 論語報告 51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2) 若使中國人 ,只要有讀中學的程度 ,每人到六十歲 ,都讀過論語四十遍到一百遍 ,那都成圣人之徒 ,那時的社會也會徹底變樣子。 因此 ,我認為:今天的中國讀書人 ,應(yīng)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 ,一是勸人讀論語。 若要深讀精讀 ,讀了朱注 ,最好能讀何晏所集的古注 ,然后再讀劉寶楠編撰的清儒注。不讀何、劉兩家注 ,不知朱注錯誤處 ,亦將不知朱注之精善處。 (朱熹: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最先應(yīng)分開讀 ,先讀朱注 ,再讀何、劉兩家。其次應(yīng)合讀 ,每一章同時兼讀 何、朱、劉三書 ,分別比較 ,自然精義顯露。 若論語各章各節(jié) ,一句一字 ,不去理會求確解 ,專拈幾個重要字面 ,寫出幾個大題目 ,如孔子論仁 ,孔子論道之類 ,隨便引申發(fā)揮; 這只發(fā)揮了自己意見 ,并不會使自己真了解論語 ,亦不會使自己對論語一書有真實的受用。 那是自欺欺人 ,又何必呢? 論語報告 52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2) 我勸人讀論語 ,可以分散讀 ,即一章一章地讀;又可以跳著讀 ,即先讀自己懂得的 ,不懂的 ,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讀深讀 ,仍該如此讀 ,把每一章各別分散開來 ,逐字逐句 ,用考據(jù)、訓詁、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氣味、格律聲色 ,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 ,會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 ,明得一句是一句 ,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橫梗著一番大道理、一項大題目在胸中 ,認為不值得如此細碎去理會。 子貢說:回也聞一而知十 ,賜也聞一以知二。 顏淵、子貢都是孔門高第弟子 ,但他們也只一件件 ,一項項 ,逐一在孔子處聽受。現(xiàn)在我們不敢希望自己如顏淵 ,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貢。我們讀論語 ,也只一章一章地讀 ,能讀一章懂一章之義理 ,已很不差了。即使我們讀兩章懂一章 ,讀十章懂一章 ,也已不差。全部論語五百章 ,我們真懂得五十章 ,已盡夠受用。其實照我辦法 ,只要真懂得五十章 ,其余四百五十章 ,也就迎刃而解了。 論語報告 53 2、名家讀 論語 的方法( 3) ( 3)南懷瑾老師談?wù)撜Z的讀法 經(jīng)史合參 以經(jīng)解經(jīng) 首尾對照 還原論語的本來面貌 論語報告 54 3、個人讀 論語 的方法 ( 4)讀論語的方法 體會 易經(jīng) 里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含義 透過語言、文字等等種種載體,直接用生命體悟 論語 的智慧,形成每個人自己獨特的“論語心得” 讓 論語 的智慧伴隨生命成長的歷程,每一天的生命都是新鮮的,每一次的生命經(jīng)歷,加深對 論語 內(nèi)涵智慧的體悟和運用 論語報告 55 八、 論語 思想精髓的體悟 活在真實的世界 恰到好處的處理人生的各種難題 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高超智慧 寵辱不驚地氣度、寬廣的胸懷和宏偉的抱負 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完美結(jié)合 論語報告 56 九、生活啟迪 生命的答案尋找 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 做人之道 生活中獲得不為外在環(huán)境所影響的快樂途徑之一 做事之道 準確高效、防范于未然的做事途徑之一 論語報告 57 九、生活啟迪 經(jīng)典的魅力在于闡釋永恒不易的自然規(guī)律 與經(jīng)典的對話,用自身的經(jīng)歷、歷史、同時代的其他經(jīng)典、他人解讀的參考等多種途徑都可以達致用經(jīng)典解決人生當中問題。 一通百通的道理 學習經(jīng)典于不同行業(yè)現(xiàn)代人的作用 沒有固定的結(jié)論,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體驗來寫自己的 論語心得 虛心向所有的人學習,才能自我不斷提升 論語報告 58 十、精彩段落賞析 1、學習的本質(zhì)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樱∥嵴Z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論語報告 59 十、精彩段落賞析 2、真實的財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論語報告 60 十、精彩段落賞析 3、預測的本事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唯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梢再澰刂?。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庸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中庸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報告 61 十、精彩段落賞析 4、為政的情懷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敝苡写筚l,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敝敊?quán)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也。” 論語報告 62 十、精彩段落賞析 4、為政的情懷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眴栍阼钅?,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咛煜陆允且玻l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報告 63 十、精彩段落賞析 5、從政的智慧 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桑猩琊⒀?。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論語報告 64 十、精彩段落賞析 5、從政的智慧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狈t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狈t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報告 65 十、精彩段落賞析 6、睿智的眼光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論語報告 66 十、精彩段落賞析 7、堅定的信念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曰:“是知津矣?!眴栍阼钅?,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報告 67 十、精彩段落賞析 8、交友的智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報告 68 十、精彩段落賞析 9、不變的規(guī)律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報告 69 十、精彩段落賞析 10、人心的教育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論語報告 70 十、精彩段落賞析 11、敏銳的眼光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報告 71 十、精彩段落賞析 12、因材施教的智慧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校園智慧化辦公平臺合作協(xié)議
- 電商物流配送服務(wù)合同條款確認書
- 農(nóng)業(yè)用地開發(fā)管理合同書
- 農(nóng)業(yè)資源循環(huán)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協(xié)議
- 辦公樓租賃物業(yè)管理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材料租賃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FXBIB金融經(jīng)紀商風險管理培訓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車輛掛靠駕駛員培訓服務(wù)合同十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家具銷售與市場拓展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食品行業(yè)峰會贊助及廣告投放合同
- 康復醫(yī)學科關(guān)于無效中止康復訓練的制度與流程
- 教師及教育系統(tǒng)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登記表示例范本1-3-5
- 甘肅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企業(yè)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處置工作方案
- 護理人文關(guān)懷科室匯報
- DB36-T 2037-2024 地質(zhì)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監(jiān)理規(guī)范
- 《公路建設(shè)項目文件管理規(guī)程》
- 腰麻課件教學課件
- 國家職業(yè)技術(shù)技能標準 6-30-99-00 工業(yè)機器人系統(tǒng)操作員 人社廳發(fā)2020108號
- 2024年《治安管理處罰法》多項選擇題題庫及答案(共193題)
- 2025屆單一概念材料作文“被討厭的勇氣”審題指導高考語文寫作技巧實戰(zhàn)分析與素材運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