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筆記第二冊(郭預衡)_第1頁
古代文學筆記第二冊(郭預衡)_第2頁
古代文學筆記第二冊(郭預衡)_第3頁
古代文學筆記第二冊(郭預衡)_第4頁
古代文學筆記第二冊(郭預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文學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古文學第一段標志:五七言古近體詩的興盛特點:1. 文學的自覺、個性化。有三個標志:a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門類文筆之分、文學與儒學的相對而提。B。對文學各種體裁有比擬細致的區(qū)分,對各種體裁的體制、風格有比擬明確的認識曹丕?典論論文?分4類,陸機?文賦?分10類,?文心雕龍?的討論。C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追求。詩賦“欲麗,詩緣情而“綺靡 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點:效勞于政治教化的要求減弱,文學變成個人的行為,抒發(fā)個人的生活體驗和情感。2.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形成頂峰;?文心雕龍?標志著中國文學理論建立了完整的體系。蕭統(tǒng)?文選?最早的文學總集。3.以宮廷為創(chuàng)

2、作中心。A士族與庶族的對立 b門閥制度下,文學家族的興盛三曹,謝安、謝靈運、謝眺,陸機、陸云4.魏晉玄學的興起崇有與貴無,名教育自然,言義之辯,形神之辨,名理之辨5.佛教對文學的影響。想象世界的豐富,故事性加強,反切與四聲的發(fā)現(xiàn),詞匯擴大,文學觀念的多樣化總體特點1.文學自覺;2玄學與佛教對文學的影響;3語言形式美的發(fā)現(xiàn)沈約“永明體4.五言詩鼎盛,駢文出現(xiàn),七言古詩確立,志怪小說。軌跡:漢末建安文學曹氏集團,建安七子正始文學魏朝,玄學的開創(chuàng),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竹林七賢兩晉文學南北朝文學1、 曹操、曹丕、曹植(1) 曹操的詩風繼承漢樂府的傳統(tǒng),既反映現(xiàn)實,又有很深的個人感慨,較多描寫政治主張和

3、同意天下的雄心。?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語言古樸率真,古直悲涼,整體慷慨悲壯。建安詩風的開創(chuàng)者。(2) 曹丕與七言詩最著名作品?燕歌行?,是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特點:1.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敏感多情;2.一改曹操的悲壯習氣,詩風婉約,文人化藝術表現(xiàn)手法。選詞清麗,音韻和諧。?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土,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

4、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3) 曹植的詩歌成就成就最高“建安之杰、鐘嶸?詩品?: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風格與文采的完美集合,兼有父兄之長。?洛神賦?第一位大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xiàn)實的筆力,保存了 古詩十九首 的溫婉悲遠。2、 建安七子曹操的鄴下文人集團:王粲七子之冠冕,孔融,陳琳,徐干,阮瑀,應玚,劉楨1.王粲?七哀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感情深沉,慷慨悲壯。2.蔡琰yan?悲憤詩?,女詩人,敘事為主,夾以抒情。3、 建安風骨風骨:劉勰的美學范疇,感情真摯強烈,風格慷慨悲壯,文筆健美有力“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期,正處于漢魏易代之際,這一時期

5、文學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察琰。他們掀起了文人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高潮。其作品直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而廣泛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苦難,展示了廣闊的時代生活畫面;抒發(fā)了作者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壯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情緒。特點是意境宏大、筆調明朗,形成文風清峻、氣盛詞壯、慷慨悲涼的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色。后人把這種獨特風格稱之為“建安風骨。鐘嶸?詩品?:“世積亂離,風衰俗怨,故志深而筆長,梗概而多氣。西晉:太康詩風陸機 潘岳 ,郭璞 游仙詩,玄言詩 略4、 東晉陶淵明的藝術特征和藝術淵源背景:玄言詩占據(jù)詩壇魏晉以來的正常古樸詩風發(fā)生轉

6、向,偏離總體特點:陶淵明1將自然提升為一種至美境界。2使詩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新題材。3將玄言詩的玄理,該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思想生平:1.儒家的入世精神,崇尚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但不拘儒家經(jīng)典章句,通脫而自由。 2.受老莊思想影響,屢次引用老莊中的典故,但也不沉溺。 3.出世與歸隱的矛盾心理。辭彭澤令是分水嶺總結:安貧樂道儒家與崇尚自然道家是其思考人生的兩個主要結論,也是其人生準那么與哲學思考。(1) 藝術特征自然 是陶淵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詩歌的總體風格。他胸中,筆端皆無馳騁之氣,生活中有的感觸就訴諸筆墨,毫不矯飾。不追求剛烈,詩風舒緩而沉穩(wěn)。1. 將日常生活詩化,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重

7、要的意義及醇厚的詩意。之前都寫政治題材,情感2. 情、景、事、理的渾然一體。陶詩重在寫內心,寫與景物、事理融而為一的,對人生的心境。在他筆下出現(xiàn)的諸多日常景象,飛鳥,夕陽,孤云等,不光是尋常事物,而表達出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個性,是具象的,也是理念的。詩的“理不是抽象的,說教的,而是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到的,包含了生活的情趣。?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3. 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陶詩善白描,但他的語言不是未經(jīng)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羈鳥戀舊林,池魚死故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久在樊籠里,復得反自

8、然。這首詩的平淡醇美,全在白描之中??偨Y:自然又醇美的詩風源自詩人秉性自然率真、語出自然,又與自然的關系到達無物我合一的境界,更源于詩中蘊含的深邃質樸的哲理。(2) 淵源?詩品?:“其源出于應璩,又協(xié)左思風力。陶詩源于?古詩?,又有阮籍、左思遺風。5、 ?五柳先生傳?中的自我形象陶淵明散文:?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總體形象:?五柳先生傳?取正史紀傳體的形式,但不在于表達生平,而是表現(xiàn)生活情趣,帶有自傳情懷,這是首創(chuàng)。全文以白描的手法說明陶淵明的三大旨趣:讀書、飲酒、著文,并塑造了清高灑脫、安貧樂道、怡然自得的隱士形象。 在一百多字的篇幅中,以極其簡潔的筆墨表達了不同于流俗的性格,清

9、楚地劃出一條與世俗的界限,因而五柳成為寄托中國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五柳先生傳?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假設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歸去來兮辭?回歸的主題。是一篇辭士歸隱的宣言書,后人的一切回歸,一切解放都借此抒發(fā)。

10、?桃花源記?桃花源并詩?的理想模式。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六、謝靈運山水詩興盛的原因背景:南朝是詩史轉變的關鍵時期。與魏晉不同,南朝詩人崇尚聲色,追求藝術形式的完善與華美,一定程度掩蓋了真性情。謝靈運開創(chuàng)山水詩,把自然山水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加強了詩歌 的的藝術技巧及表現(xiàn)力,將詩歌從“近乎寡淡的玄理中解放出來。 曹操的?觀滄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原因:1.先秦的?詩經(jīng)?楚辭?中以山水自然為背景的詩句俯拾即是,后晉魏的游仙詩,?觀滄海?等詩歌中都涉及山水的景色,為山水詩的出現(xiàn)提供藝術經(jīng)驗。2. 中國士大夫觀念中隱逸與仕途的對立孔子“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使?jié)h代以來遁跡山野被視為清高的表

11、現(xiàn),也是通往仕途的捷徑,因而士大夫階層往往將理想生活與山水之美結合。3. 魏晉玄學與玄言詩的盛行助推山水詩的出現(xiàn)。玄學善于將儒學的入世精神與道家的自然無為結合在一起,時人樂于從自然體味人生哲理。4. 晉宋的山水審美意識的不斷濃厚,山水畫及理論也應運而生5. 五言詩的成熟及江南的民歌中描寫自然景物的經(jīng)驗,也為山水詩出現(xiàn)做好文學上的準備。7、 謝靈運的山水詩的特色謝靈運:謝氏家族謝混為東晉的功臣,還朝換代后,被劉宋王室壓制。謝靈運熱心功名二不得志,又痛感士族利益受到損害,更畏懼上層權力斗爭的冷酷,因而徘徊于山林與朝廷之間。因此他的詩并不都是沖淡平和的。總體:華美精工的語言,鮮麗清新的景色描繪。他的

12、自然是經(jīng)營安排,琢磨鍛煉下的自然,這是詩的勝人之處。謝靈運的詩風開啟了南朝追求聲色的趨向。而陶淵明是魏晉古樸受到漢樂府的影響詩歌的集大成者。特色:1.善于經(jīng)營畫境,不是陶淵明式的景觀,而是移步換景的游賞。依時間順序或場景轉換的寫法,大都有敘事的意味。這是謝不同于陶的地方。2. 從寫意到摹象。陶詩時寫意高手,無意具體描寫景色,而只是寫與景色融合為一的心境。謝詩將山水景色的姿態(tài)作為描寫的客觀對象,不放過每一個值得刻畫的細節(jié)美,用心觀察,體會,并在語句的選擇上精雕細琢。不能到達陶淵明那種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3. 具有一定的程式化。先寫出游,再寫見聞,最后言談玄理。詩歌中的景色、玄理一般互相游離

13、在外,不能融為一體,因此形成“敘事寫景說理的模式,整體價值不及陶詩。4. 啟示性到寫實性。陶詩“言不盡意,語言之外留有余韻,謝詩注重語言的表現(xiàn)力,增強語言描寫景物的效果,練字用句,竭力呈現(xiàn)客觀美。后人定論:“有佳句而無佳篇。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北朝:鮮卑統(tǒng)一北方,改國號為 魏。北魏孝文帝改革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北朝三部名著:酈道元?水經(jīng)注?,楊衒xuan之?洛陽伽藍記? ,顏之推?顏氏家訓?8、 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南朝:?西洲曲?子夜歌?。?樂府詩集?,多數(shù)為清麗纏綿的情歌江南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充裕的經(jīng)濟條件相關。北朝:?敕勒歌?木蘭詩?。反映游牧生活,北方遼闊的草原壯美之景色、北

14、方旅人的艱苦生活、北方民族戰(zhàn)爭中的羈旅行役,流亡生活。?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木蘭詩閨中少女,也是金戈鐵馬的巾幗英雄。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代父參軍,女扮男裝。馳騁戰(zhàn)場,立下汗馬功績,勝利之后返回家園。表現(xiàn)出淳樸高潔的情操。她勇敢堅毅,勤勞,善良,將對祖國與家人的愛融合一起。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難能可貴藝術手法:1.描寫繁簡得當,結構嚴謹。出征前、征途中、戰(zhàn)場上、歸來后。2.通過人物的行動氣氛的襯托刻畫人物的想你哩、性格,將敘事與抒情結合。3.語言生動活潑,句式復雜多變,修辭手法多樣。風格不同的原因:1.南北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2.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的不同。3民族風氣性格的不同。9、

15、 小說的起源魏晉南北朝小說小說的系統(tǒng):文言小說系統(tǒng),白話小說系統(tǒng)。文言小說的成熟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宋元話本小說的出現(xiàn)。1.“小說一詞最早見于?莊子 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余大達亦遠矣。,“小說與“大達相對,指那些瑣碎的言談,無關政教的小道理。先秦諸子對諸如小說等的言論也并不看重。2.直到漢代,小說地位上升。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小說家列于諸子十家最后。并作出解釋,“小說是街談巷語,由小說家采集記錄,成為一家之言。明確指出小說起源民間。起源的文學追溯:1.神話傳說。神話傳說中已經(jīng)有了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因素。神話原先是口頭文學,其中一局部進入正史,固定下來,另外一局部仍然通過口頭

16、方式流傳,成為“逸史?!耙菔肪褪巧裨挼叫≌f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或者說是小時的直接源頭。?穆天子傳?燕丹子?2. 寓言故事。孟子、莊子、韓非子等書中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有小說的意味。?韓非子?中的?說林?內儲說?3. 史傳。左傳 戰(zhàn)國策 史記 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表達故事情況,為小說提供了素材和敘事經(jīng)驗。10、 志人志怪小說興盛的背景 志怪: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1.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興盛的土壤。古人迷信天地自然,常有占卜、祭祀等活動。巫覡、方士等職業(yè)人出現(xiàn),他們鼓吹神仙故事,成為志怪小說素材。2. 東漢的道教的產生與佛教的傳入,產生了許多神仙,佛法的靈異故事。有些小說的作者甚至是宗教徒,如

17、?神異記?的王浮是道士。內容:地理博物。東方朔?神異經(jīng)?;鬼神怪異,干寶?搜神記?;佛法靈異,王琰?冥祥記?。 志人:與士族文人之間品評人物和崇尚清談的風氣有關。內容:?笑林?笑話?西京雜記?野史?語林?奇聞逸事總體特點:篇幅小,敘事簡單,沒有藝術加工。小說初級階段。11、 ?世說新語?的編纂及文學成就南朝劉義慶。內容是記錄魏晉名士的奇聞軼事軼聞和玄虛清談,因此該書為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文學成就:魯迅“記言那么玄遠冷雋,記行那么高簡瑰奇。書中共計1500多個人,對人物的描寫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里,即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人物的獨特性格。刻畫人物的手法也靈活多

18、樣。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露出機智與幽默。12、 文論曹丕?典論論文?“文氣觀第一部,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文質觀,鐘嶸?詩品?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隋589,唐618中國中古文學,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前為繼承魏晉南北朝文學,后為開啟宋代文學。文學繁榮的背景:1.統(tǒng)治者對外來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視華夷為一2.廣泛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從文學藝術到生活趣味都是如此,形成較為開放的風氣。3.唐代士人普遍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傮w特點:1.中下層文人入主文壇。由新興的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取代了六朝豪門士族。初唐四杰,陳子昂對六朝文風的沖擊。他們使詩歌世俗化、通俗化。2. 文學自覺干預政治。經(jīng)濟

19、國力的強盛、統(tǒng)治者的任賢用能使初唐詩人有強烈的入世用能,建功立業(yè)的抱負。3. 思想開放、出入三教。以儒家思想為主,三教合流。佛教的禪宗明心見性、頓悟、啟示性等對唐詩“意境說形成影響力大。4. 文藝兼善,修養(yǎng)精深。繪畫書法雕刻的繁榮,音樂舞蹈的繁榮都影響文學。5. 擁有廣泛的讀者層面。唐代的文化教育相對興旺。6.唐人恢弘的胸懷氣度及對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態(tài)創(chuàng)造了有利于文學開展的環(huán)境。1、 初唐四杰之前有:貞觀詩風以唐太宗為主、上官體上官儀為主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齡、駱賓王。貞觀年間共同點:1.滿腹才氣而自負很高的詩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滿博取功名的夢想與激情,郁積不甘居人下的熊杰之氣

20、。2.有著明確的審美追求:但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重視抒發(fā)一己之懷,作不平之鳴。在詩中出現(xiàn)了壯大的氣勢,有一種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針對上官體不同:盧、駱擅長歌行與七言古詩;王楊擅長五言律詩。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假設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初唐文章四友: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在杜審言、李嶠、沈佺期、宋之問的努力下,初唐的七言律詩已經(jīng)定型。2、 陳子昂的詩歌主張與唐詩風骨復古主張:恢復古詩比興言志的風雅傳統(tǒng)。?感遇38?有一局部表現(xiàn)詩人的政治理想,表達作者俠肝義膽,述懷言志,具有昂揚壯大的感情氣勢。?登幽州臺歌

2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詩風骨:壯偉之情與豪俠之風是陳子昂的詩歌個性,也是他提倡的風雅、興寄等文學主張中,反映一代士人精神風貌的內容,被成為“唐詩風骨。他第一次提出將漢魏風骨與興寄聯(lián)系起來,反對沒有風骨,沒有興寄的詩歌。因此,他的復古主張的目的不止是美刺,比興,而是要追求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寄托濟世的功業(yè)立項和人生意氣。他的詩美理想:“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要求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詞采結合起來,創(chuàng)作瑰麗的文學。3、 張假設虛?春江花月夜?初、盛之交的詩人,“吳中四士賀知章 張旭 包融對詩歌意境的創(chuàng)造。在?春江?中將詩情、畫意、宇宙奧秘、人生哲理融合

22、為一起,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剔透的詩境。?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寫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對人生的思索,表達宇宙意識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

23、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匚稛o窮的結尾賞析:內容上,略 藝術上:?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以下為盛唐4、 王維與孟浩然的山水詩(1) 王維前期:建功立業(yè),積極進取的政治理想

24、。聲調高歌、氣魄宏大。 ?使至塞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 關無故人。后期:書寫隱逸情懷的山水田園詩1. 精通音樂、繪畫,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境。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2. 空靈境界與寧靜之美 是藝術結晶。對自然的觀察極為細致,善于捕捉聲色光。3. 歸心與佛法,受禪宗思想影響。禪宗思想里的“坐禪法,由禪如定,由定生慧,讓身心都處于寂滅的境地,以求到達物我合一的“無我境界。?終南別業(yè)

25、?“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4. 寂寞的山水情懷?!翱丈讲灰娙?,但聞人語響“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2) 孟浩然自然平淡的詩歌風格。更貼近自己的生活有感而發(fā),不事雕琢。?春曉?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強烈的濟世情懷,有盛唐之音。3、 李白生平、思想:1.少年時期受道教影響,后正式入道教;在成都蜀中受任俠風氣及縱橫術影響。2.唐人積極入世,建功立業(yè)的人生態(tài)度,被李白理想化。但又保持自信自負樂觀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一李白古題樂府的特色希望繼承漢魏

26、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力創(chuàng)作擬古樂府。1. 大量沿用樂府古題,或用其本意,或另出心意,能曲盡擬古之妙。A 借古題寫現(xiàn)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俠客行?等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B用古題書寫自己的情懷。因古題蘊含的主題和曲名,引發(fā)其感觸和聯(lián)想,因而抒發(fā)情懷。?蜀道難?有功業(yè)難成的意思,因而觸發(fā)李白的感慨。?將進酒?有飲酒放歌之意,因而李白有感而發(fā),借酒抒發(f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激情,展現(xiàn)了狂放的自信與奔騰的氣勢。?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將進酒

2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 個性氣質入詩,便有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種奔騰盤旋的動感美,表現(xiàn)為句式參過失落,韻律的跌宕舒展。雜言詩?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等。歌行詩歌?夢游天姥吟留別?少年行?等抒情行云流水,一瀉千里,似從胸中噴薄而出。3. 歌行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表達出盛唐氣來、情來,蓬勃向上的精神,具有壯大陽剛之美。(2) 絕句的特色1. 明快自然,以明白曉暢的語言,表現(xiàn)無盡的情思韻味。既做到自然天成,又做到含蓄雋永,是絕句最高

28、境界。?獨坐敬亭山?:“中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 境界清新,有清新飄逸,爽朗的情韻。?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3. 七言絕句帶有以古入律、自由發(fā)揮的特點,融入樂府歌行開合隨意的表現(xiàn)手法。4、 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1. 強烈的主觀色彩,表現(xiàn)為側重書寫好賣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描寫。詩歌講究氣勢,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2. 灑脫不羈、傲世獨立的人格與氣質,使李白感情抒發(fā)具有強烈的感情。是噴發(fā)式的,跌宕起伏式的。3. 詩歌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fā)想無端。

29、想象隨情感的流變而變化,具有跳躍感?!熬灰姼咛妹麋R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4. 作詩氣魄宏大,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景象。?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但不乏清新明麗的優(yōu)美的意象,“竹色溪下綠,玲瓏鏡里香。其詩歌意向有優(yōu)美與壯美兩種。5、 李白的地位與影響地位:時代驕子,在當時就有極高的聲譽。杜甫贊美其詩歌清新、俊逸,韓愈、柳宗元等也推崇。“李杜并稱。影響:1.詩歌中表現(xiàn)的人格力量,個性魅力。自信、獨立、風骨、瀟灑等。2. 詩歌豪放俊逸的風格,變幻莫測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魅力對后代有巨大吸引力。6、 杜甫盛唐與中唐詩歌的銜接人。安史之

30、亂前后的記錄人杜甫之前有:元結?篋中集?,一改盛唐的理想色彩,轉寫人生悲苦。(1) 杜甫的“詩史古體詩(2) 杜甫對律詩的開拓1. 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范圍。a不僅寫應酬、詠懷、羈旅,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重在抒情和議論。古體詩寫時事限制較少,發(fā)揮自由,而律詩的字數(shù)個格律都受限制,但是杜甫運用自如。 b為擴大律詩的表現(xiàn)力,以組詩的形式表現(xiàn)一些寬泛、復雜的的內容。如?秋興八首?,是在憶往昔、感盛衰、嘆身世的思想路徑中展開,表現(xiàn)了深沉復雜的感情。這種復雜的感情用一首詩難以做到,因為組詩擴大了表現(xiàn)力度與范圍,是杜甫的創(chuàng)造。2. 把律詩的體制對仗、聲律寫得不露痕跡,渾容一體,看似不受聲律的束縛。?聞官軍

31、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3. 精于用字,刻畫細微。主動追求用字的精準,神采,善于表現(xiàn)出神情韻味?!盀槿诵云У⒓丫?,語不驚人死不休。7、 杜甫的藝術風格 沉郁頓挫1. 主要風格是沉郁頓挫,沉郁頓挫風格的感情基調是悲慨。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A杜甫性格遭遇:深沉性格、思想深邃、感情深厚真摯,又飽經(jīng)憂患、壯志難酬,因而形成沉郁、深厚的風格。 B 審美理想:現(xiàn)實主義的詩人,對審美的要求為寫真、傳神,因而詩歌有震撼人心的真實感。他自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善于

32、通過身邊的瑣事、眼前景物,反映天下大事,表達博大情懷?!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c寓意深遠,表達一波三折。善于托物比興,層層推進表達感情,?秋興八首?。 D“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與語言功力。語言有精煉、蒼勁的特點?!靶谴蛊揭伴?,月涌大江流“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2. 以議論為詩的傾向。議論作為一重表現(xiàn)手法,大量成功運用于詩歌,是杜甫開端。A議論與形象有機結合。借用形象而發(fā)議論,生動,鮮明,不枯燥。 B議論與敘事結合,言之有據(jù),善于揭示本質。 C議論與抒情結合?!俺鰩熚唇萆硐人溃L使英雄淚滿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情理兼?zhèn)洹?. 風格

33、多樣,其中蕭散自然是主要特色。多樣風格是偉大作家藝術上高度成熟的標志;閑適情趣,對景物細膩的描寫,形成該特色。多寫于生活安定之時。8、 杜甫的地位及影響從唐詩的開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前啟后的詩人,杜詩時唐詩的一次轉折。承前:集大成者,兼有各家之長。1.憂國憂民、民胞物與的情懷,與沉郁頓挫的風格屈原2司馬遷的實錄精神詩史3敘事與議論的結合,是受?小雅?影響。4語言及藝術上受樂府詩的影響,對初唐詩人及王維、李白等推崇備至,轉益多師。啟后:1.白居易、元稹繼承緣事而發(fā)、書寫民生的一面,夾敘夾議手法的運用。2.韓愈、孟郊、李賀受奇崛、煉字苦吟派、散文化的影響。3.思想情感上,他心系國家安危,同情民生疾苦

34、,為后代士人仰仗。韋應物、劉長卿及大歷詩風是十才子韓孟詩派古文運動與 元白詩派新樂府運動9、 白居易及中唐詩歌新樂府運動:唐代中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導的,以創(chuàng)作新題樂府反映現(xiàn)實為中心的詩歌革新運動。其總體風格為“重寫實、尚通俗,特點為:1.繼承古樂府的形式,自擬新題,緣事而發(fā),寫真實時事,親眼見聞。2.語言樸實、真切、口語化,力求淺顯易懂。代表詩人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等。1.新題樂府,是相對與漢魏的舊體樂府的詩歌,其以新題寫時事。2.背景:大歷詩風的孤寂冷漠(1) 白居易的詩歌主張白樂山 ?白氏長慶集? 醉吟先生、香山居士自言“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那么為道。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歌

35、分為 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 四類。1.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宗旨。他們要求文學要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對歪曲生活,粉飾現(xiàn)實,因此提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的主張。表現(xiàn)出他們自身經(jīng)世致用的政治抱負,以及對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開展和奉獻。2. 強調詩歌“補察時政的社會功能,特別是諷喻功能。白要求詩歌發(fā)揮“美刺的作用,強調詩歌規(guī)諷時政,感遇現(xiàn)實,充分發(fā)揮詩歌的教化作用。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詩風,主張詩歌放映民間疾苦,針砭時弊。諷喻詩:?上陽白發(fā)人?觀刈麥?賣炭翁?等3. 提出詩歌通俗化的具體要求。主張詩歌“言直而切“辭質而徑,主題集中,語言淺顯通俗。評

36、價:1.把儒家的功利主義詩論強調到極致,重視詩歌的挖苦作用,而忽略了詩歌的美感,致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落入理念先行,抽象說教的窠臼。 2.無視詩歌風格的多樣化及 詩貴含蓄 的特點,對唐代詩人的意境理論及實踐汲取不夠,使得詩歌不能與形象結合,缺乏意蘊。(2) ?長恨歌?琵琶行?的藝術成就感傷詩、長篇敘事詩 詩歌分析略反面1. 抒情因素的強化:1作為敘事詩歌,卻簡化事件,只集中一個中心,兩三人物來結構全篇。但在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氣氛渲染上,潑墨如云,務求盡情。例2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shù)臍夥?、襯托詩歌的意境。“別時茫茫江浸月,月色、夜雨、斷腸鈴聲等場景,透露出凄楚、感傷的詩中人物。2. 七言歌行

37、體,在初唐四杰七古上別創(chuàng)新調。形式上,都用平仄協(xié)調的律子,兼用對偶,音節(jié)隨著情節(jié)曲折,多處頂針手法的運用?!昂髮m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被稱為“長慶體。3. 運用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外貿服飾心理描寫,a還氣氛渲染,環(huán)境描寫以塑造人物形象,抒發(fā)詩人感情。以景襯情。例: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詩句。b敘事曲折詳盡,描寫生動細膩,受到小說傳奇的影響。(3) 中唐其他詩人張籍,?張司業(yè)集?,與白居易、韓愈、劉禹錫等均有交往。 ?野老歌? ?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元稹,敘事詩?連昌宮詞? ?離思?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

38、花叢懶回憶,半緣修道半緣君。 帶自傳性質的傳奇?鶯鶯傳?后有李紳的詩?鶯鶯歌?、楊巨源?商調蝶戀花?、金董解元諸宮調?西廂記?、王實甫?西廂記?。10、 古文運動與韓柳散文(1) 古文運動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tǒng),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tǒng),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yōu)橄噍o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

39、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產生原因:1.初唐陳子昂文學復古革新的背景;2文學嬗變的原因;3.新樂府運動的輔助。(2) 韓愈與柳宗元的散文主張思想:韓愈-以儒家道統(tǒng)的傳人自居,一生弘揚儒學。建立儒家道統(tǒng),復歸孔孟,反對佛老。 柳宗元-一生“興堯舜孔子之道,主要強調儒學的經(jīng)世致用;唯物主義哲學家,繼承荀子、王充的天人相分,批判天命;思想中儒佛兼有,取佛老中與孔子相同的一面。文學主張:1.文以明道。韓愈以仁義道德為內涵,以文為明道為手段。他推崇古文在于推崇古道。但他重道不輕文。2.重道亦重“文,甚至更重視“文。為寫好文章要博采前人遺產,使他們與前面的古文家有了區(qū)別

40、。3.學古創(chuàng)新。在學古的根底上創(chuàng)新出奇,不拘泥于古。a“惟陳言之務去,反對因襲模仿。B“文從字順,平易順暢的語言風格。4.韓愈論文非常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中的情感力量。有了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充實文章;開展了孟子的“養(yǎng)氣說,“氣是修養(yǎng)的結果,其中有道德修養(yǎng)、精神氣質、情感力量,是寫好文章的關鍵。5.不平那么鳴。繼承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思想,認為“大凡物不得其平那么鳴。沖破了“文以明道的藩籬,更強調文學抒情言志的功能,把批判社會不公與抒發(fā)郁結結合起來,把古文的實用性與文學性結合起來,意義重大。受到雜文學復歸背景的影響,不分文筆,不分美文與非美文三散文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背景:在唐以前,文章一般都未駢體文,在唐文章開始由駢而散,但是藝術水平不高。韓柳的出現(xiàn)使得散體文創(chuàng)作別開生面。韓愈被蘇軾評價為“文起八代之衰。韓愈-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原道?師說?祭十二郎文?柳宗元-雜文、川籍文、抒情文、山水游記?小石潭記?散文的藝術成就:韓愈古文八大家之首,繼司馬遷后成就最卓著的散文家。1. 文體創(chuàng)新。用語創(chuàng)新的根底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學標準。反對六朝的“文筆之分,將散文引入雜文學的路上;但創(chuàng)作中重視文采,語言、技巧,突破文體的界限,把應用文寫成藝術性很強的文學散文。2. 將濃郁的感情注入散文中,強化了作品的抒情性特征和藝術魅力,把古文提升到文學境界。11、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