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和基本理論_第1頁
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和基本理論_第2頁
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和基本理論_第3頁
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和基本理論_第4頁
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和基本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和基本理論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的農產品貿易基本規(guī)則 農產品國際貿易一、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1. 國際分工2. 世界市場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1. 古典:絕對優(yōu)勢和相對優(yōu)勢理論 (1817)2. 新古典:要素稟賦理論 (1919)3.當代國際貿易理論(1940)一、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1、絕對優(yōu)勢理論代表人:亞當斯密(Adam Smith):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國富論 原理:每個國家都有其絕對有利的、適于某些特定產品的生產條件,而導致生產成本絕對低,這叫做絕對利益原則,又稱絕對優(yōu)勢說。 1)各國存在生產技術上的差別 2)勞

2、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別結論:各國應該集中生產并出口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產品,進口不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產品,其結果比什么都生產更為有利。理論與政策含義社會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斯密的理論基礎,如果一個工人從事制針生產,他一天連一根針也做不出來,因為有18道工序,但如果10個人合作,一天就可以生產4800根針,所有這些都說明分工的重要性,即分工是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如果這種分工可以擴展到國際范圍,以國際貿易的方式相互交換各自的產品就可以在全球獲得利益使每個參與的國家都得到好處,即專業(yè)化創(chuàng)造的效益為所有國家共享,原因在于產品的成本通過這種方式被大大降低了絕對優(yōu)勢理論的國際分

3、工利益變化表國 家酒產量(單位)所需勞動人數(人/年)毛昵產量(單位)所需勞動人數(人/年)英國葡萄牙分工前11120801160100合計22002160英國葡萄牙分工后2.251803180合計2.251703220英國葡萄牙國際交換11.2521理論評價 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很大的地域間,由于落后國家和地區(qū)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均顯著低于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用絕對利益原則作指導,落后國家和地區(qū)就只好閉關自守,避開同后者的經濟交流了。 這種情況與以后的生產力布局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實況不一致。2、比較優(yōu)勢理論代表人:大衛(wèi)李嘉圖(David Ricardo),他是繼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者,勞動價

4、值論的另一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了地域分工的基礎是比較利益原則,或稱相對成本論。李嘉圖發(fā)現,斯密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如果在進行兩國優(yōu)勢比較時,一個國家各個產地的產品成本都高于另一個國家時,國際貿易仍然能雙方得使貿易到好處。李嘉圖用一個非常著名的貿易實證模型來說明這個問題。 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國際分工利益變化表國 家酒產量(單位)所需勞動人數(人/年)毛昵產量(單位)所需勞動人數(人/年)英國葡萄牙分工前11120801110090合計22002190英國葡萄牙分工后2.1251702.2220合計2.1251702.2220英國葡萄牙國際交換11.1251.21評價 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比斯密的絕

5、對優(yōu)勢理論,能較好地解釋地域分工和國際貿易問題。 但他單純用勞動時間來計算比較利益,并不全面,正如斯密主要從地區(qū)間條件的差異來解釋地域分工一樣。 實際上,各地生產要素的結構和內在關系是復雜的,再加上資本主義下宗主國對殖民地和保護國的經濟控制,實際情況同他的理論分析,尚有很大差距。 新古典貿易理論與古典貿易理論的差異 產品價格生產成本古典模型生產技術生產要素價格H-O模型要素供給(稟賦) 對要素的派生要求對最終產品的需求偏好收入分配新古典與古典貿易理論對比古典理論的觀點是生產技術的差別導致生產成本的差別,進而產生了價格差異新古典理論的觀點是技術相同,但生產要素的供給量不同,導致要素價格差異,進而

6、導致商品的價格差異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唯一原因3、要素稟賦學理論 要素稟賦理論試圖分析比較利益形成的原因。它首先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Eli. echscher)提出,然后由其弟子俄林(Bertil.Ohlin)最終完成,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又稱 “赫克歇爾俄林定理”。 該理論提出要用不同國家生產諸要素的豐缺解釋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耙胤A賦學理論”的結論 發(fā)生貿易的各國應生產并出口本國生產要素供給豐裕的商品,進口本國生產要素稀缺所生產的商品。比如,一國資本供給豐富、價格便宜,就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并出口這些產品換回自己必需的產品;反之,一國勞動資源豐富,擁有勞動力價

7、格低的優(yōu)勢,就應生產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赫克歇爾俄林關于國際貿易要素比例的理論闡明了那些擁有充裕資本但勞動力稀缺的國家,將會主要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里昂剔夫公布的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數據則表明美國出口產品的資本密集程度小于美國進口產品的資本密集程度。從此,赫克歇爾俄林的理論引起了人們的懷疑。 評價里昂惕夫之謎1951年,美籍愛沙尼亞人里昂惕夫,對赫克歇爾俄林模型進行了驗證,并用自己的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對美國的商品結構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對美國200個行業(yè)1947年的統(tǒng)計數據算出了每生產100萬美元價值的出口商品與競爭性進口商品所需要要使用的資本和勞動的數量,并比較了兩組商

8、品的要素密集度,結果發(fā)現美國進口替代品的資本密集度比美國出口商品的資本密集度高出30%,這證明美國參與國際貿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其國內的就業(yè)問題和節(jié)約資本,這個結論在理論界引起軒然大波,被稱為里昂惕夫之謎。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工業(yè)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同類產品之間以及發(fā)達工業(yè)國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產業(yè)領先地位不斷轉移,跨國公司內部化和對外直接投資興起,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下,新貿易理論應運而生。主要包括新生產要素理論、偏好相似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業(yè)內貿易理論和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等。(1)熟練勞動說美國十分強調通過教育、在職培訓以及保健等措施培養(yǎng)熟練勞動力,這些強調措施提高了由勞動力、

9、管理階層人員、專業(yè)人員和官員們所提供的服務質量與決策水平。因為美國相對來說比較充裕的熟練勞動力的供給,特別是在科學和技術領域里,使得美國出口商品中的熟練勞動含量要比進口商品的熟練勞動含量多。(2)自然資源產業(yè)說美國的貿易格局可以通過深入分析自然資源產業(yè)結構來得到解釋。這一方法是假設美國是自然資源稟賦相對貧乏的國家,包括采礦和初級加工業(yè)在內的自然資源產業(yè)在美國都是高度資本密集型企業(yè)。由于自然資源在美國的稀缺,所以用不出口自然資源產品的辦法來保存自然資源和資本。美國需要進口那些用美國方法衡量是高度資本密集型的自然資源產品。(3)需求偏好相似說一種產品在國內被消費(或被投資),對于這種產品成為潛在的

10、出口產品是一個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币粐a品首先應該滿足國內需求(偏好),然后再滿足國外需求。因此,當兩個國家需求結構越是相似時,兩國之間的貿易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則越小。而需求結構的差異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因而處于同一層次收入水平的國家之間貿易量較大。(4)產品生命周期說產品生命周期說把產品技術發(fā)展分成三個階段:新產品階段、成熟階段和標準化階段。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階段性變化,影響比較優(yōu)勢的決定因素也在變化,即使各國仍然擁有原來生產資源的儲備比例,其生產和出口的比較優(yōu)勢也會由于產品要素密集型的變動而轉移。因此,不同類型的國家能夠在不同階段上享有比較優(yōu)勢。這就較好地解釋了一些最初出口某些產品的發(fā)達

11、國家后來反而需進口這些產品的現象。(4)產品生命周期說(5)產業(yè)內部貿易說產業(yè)內部貿易說認為最重要的是產業(yè)生產出“差異產品僅僅是由于產品風格、質量、使用特點上的細微變化或品牌名稱上存在差異,而性能卻十分相似的替代品”。規(guī)模經濟不僅僅來自較大的工廠,也來自生產差異性產品的同一個生產廠家。不同國家將專門從事一個可選的差異性產品,由于每個國家總有一些人不愿意趨同于本地大多數人的口味,這就使得相似產品存在著進口與出口的動因。4、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在他的國家競爭優(yōu)勢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范式即“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yè)能否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

12、力,取決于該國的國家競爭優(yōu)勢,而國家競爭優(yōu)勢是由四個基本因素(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與輔助產業(yè)的狀況,企業(yè)戰(zhàn)略、結構和競爭行為)和兩個輔助因素(政府行為和偶然事件)相互作用所決定的。 波特的產業(yè)國際競爭力“國家菱形圖”機遇政府企業(yè)戰(zhàn)略、結構和競爭行為 需求條件相關與輔助產業(yè)要素條件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核心內容 波特理論的中心思想是一個國家的四個基本方面的特質構成該國企業(yè)的競爭環(huán)境,并促進或阻礙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產生。這些特質包括: (1)要素條件:指一個國家的生產要素狀況,包括熟練勞動力,以及在某一行業(yè)競爭所必需具備的基礎設施條件。(2)需求條件:指對某個行業(yè)產品或服務的國內外需求性質。(3)相關及輔

13、助產業(yè):指國內是否存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供應商和相關輔助產業(yè)。(4)企業(yè)戰(zhàn)略、結構和競爭行為:指一國內支配企業(yè)創(chuàng)建、組織和管理的條件,以及國內競爭的本質。 評價 “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首次從多角度、多層次闡明了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內涵。一個國家在某一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取決于要素稟賦、國內需求狀況、相關產業(yè)和輔助產業(yè)的發(fā)展、企業(yè)戰(zhàn)略、結構和競爭等四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個國家都應出口鉆石系統(tǒng)中四個組成部分都處于有利地位的產業(yè)中的產品,進口四個組成部分都處于不利地位產業(yè)的產品。此理論不僅對當今世界經濟和貿易格局進行了理論上的歸納總結,而且對國家未來貿易地位的變化有一定的前瞻和預測性。二、世界貿易組織(WTO)

14、1、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2、WTO的宗旨與目標 3、WTO的特點4、WTO基本原則5、WTO的組織機構1、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1947年10月30日簽約,1948年1月零時生效。到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共存在47年。GATT法律意義上是個協定,不是個組織,但事實上卻在總協定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國際組織。2、WTO的宗旨與目標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業(yè),大幅度穩(wěn)步增加實際收入與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貿易量。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和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國家各自需要,最佳利用世界資源,保護和維護環(huán)境。通過切

15、實的努力,確保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3、WTO的特點世界貿易組織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涉及的領域廣泛世界貿易組織強化和豐富了已有的多邊貿易體制中的基本原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承擔義務的統(tǒng)一性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適用所有協議的爭端解決機制如何認識 WTO?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處理國家之間貿易規(guī)則的國際組織。世貿組織不認為其是純粹的“自由貿易”組織,而是一個致力于“開放、公平和無扭曲的競爭的規(guī)則體制”。世貿組織談判與運行機制的基礎是協調管理。通過相互協調(談判)確定相互權利與義務的規(guī)則。成員的權利與義務規(guī)則的實現是靠各成員政府的有效管理4、W

16、TO的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自由貿易原則公平競爭原則發(fā)展中國家優(yōu)惠待遇原則透明度原則5、WTO的組織機構(前三級)部長級會議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爭端解決機構總理事會貿易政策審議機構三、WTO有關農產品貿易 的基本規(guī)則農產品市場準入農業(yè)國內支持出口補貼實施衛(wèi)生與植物衛(wèi)生措施農業(yè)協議對于發(fā)展中成員還規(guī)定了特殊和差別待遇 1、農產品市場準入 取消非關稅壁壘,降低關稅稅率削減進口關稅,擴大市場準入機會關稅配額水平的約束及其非歧視性實施規(guī)定最低市場準入機會針對關稅化的農產品,建立特殊保障機制最不發(fā)達成員列入零關稅化及關稅約束,但免于削減關稅承諾 2、農業(yè)國內支持 “綠箱”措施:不承擔

17、約束和削減義務 “黃箱”措施:承擔約束和削減義務“藍箱”措施:不承擔削減義務“綠箱”措施農業(yè)協議規(guī)定的“綠箱”措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費用不轉嫁給消費者,且對生產者不具有價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務計劃。這些措施對農產品貿易和農業(yè)生產不會產生或僅有微小的扭曲影響,成員方無須承擔約束和削減義務。 農業(yè)科研病蟲害控制農業(yè)科技人員和生產操作者培訓技術推廣和咨詢服務農業(yè)扶貧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 “黃箱”措施農業(yè)協議規(guī)定的“黃箱”措施是指,政府對農產品的直接價格干預和補貼,包括對種子、肥料、灌溉等農業(yè)投入品的補貼,對農產品營銷貸款的補貼等。這些措施對農產品貿易產生扭曲,成員方須承擔約束和削減義務。通常用綜合支持

18、量來衡量“黃箱”補貼的大小。綜合支持量是指,為支持農產品生產者而提供給某種農產品,或為支持廣大農業(yè)生產者而提供給非特定產品的年支持水平,一般用貨幣單位表示。 “藍箱措施” 農業(yè)協議規(guī)定的“黃箱”措施是指與限產計劃相關的支付,可免予減讓的承諾按固定面積和產量給予的補貼按基期生產水平的85%或85%以下給予的補貼按固定牲畜頭數給予的補貼 由于這些與農產品限產計劃有關,成員方不須承擔削減義務。3、出口補貼出口補貼是一項對貿易產生嚴重扭曲的政策措施,農業(yè)協議不禁止成員對農產品出口實行補貼,但要削減出口補貼。對出口補貼預算開支,發(fā)達成員在6年內減少36,發(fā)展中成員在10年內減少24;對享受補貼的農產品出

19、口數量,發(fā)達成員在6年內減少21,發(fā)展中成員在10年內減少14。 4、衛(wèi)生及動植物檢疫各國制定的檢疫標準和實施方法差別很大,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衛(wèi)生標準和動植物檢疫標準,這樣實際上就限制了許多農產品、食品和動植物制品的進口,使衛(wèi)生和動植物檢疫成為一種非關稅壁壘,給國際貿易帶來了負面影響。對于利用動植物檢疫的方式限制進口從而造成隱蔽性的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限制的行為予以廢止。四、農產品國際貿易(一)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演變(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三)農產品比較優(yōu)勢的計量方法(四)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五)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1.農產品國際貿易格局的演變(1)世界農產品貿易越來越集中于少數

20、發(fā)達國家 (2)發(fā)展中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地位日趨下降 (3)主要農產品進出口國家貿易格局發(fā)生變化 (一)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演變世界小麥的出口國相對集中,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和歐盟25國是小麥出口市場的主力軍,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出口提高,將為出口國造成越采越大的競爭壓力。 巴西和美國都是世界大豆出口國頭把交椅的有力競爭者。目前,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大豆出口國。據統(tǒng)計,三分之二的巴西大豆被出口到中國。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國:美國、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國家。發(fā)達國家同時又是蔬菜、肉禽、水產品、水果的主要進口國。2.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品種結構演變(1)世界谷物貿易增長由快變慢 (2)農業(yè)原料貿易量增長緩

21、慢 (3)畜產品和水產品貿易不斷擴大 (4)世界水果蔬菜貿易額增長令人矚目 (5)新的加工食品和飲料增多 (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農產品的產地、季節(jié)、市場比較集中農產品價格不穩(wěn)定農產品質量不易控制農產品的運輸費用高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市場競爭不完全(三)農產品比較優(yōu)勢的計量方法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美國經濟學家巴拉薩于1965年提出了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簡稱RCA指數)。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額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出口總額中該類商品出口額所占份額的比率。RCA =(Xi/ X)(TXi/ TX)Xi表示國家出口產品i

22、的出口值,X表示國家的總出口值;TXi表示世界出口產品i的出口值,TX表示世界總出如果,則表明該國產品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如果,則表明該國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則表明該國產品具有中度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則表明該國產品競爭力弱。(四)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國家的農產品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表現出來的對市場的占有能力和持續(xù)獲利的能力。物美價廉價格競爭力質量競爭力信譽競爭力1.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數,是對國際競爭力分析時比較常用的測度指標之一,它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即TC指數=(出口額-進口額)/(

23、出口額+進口額)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競爭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yè)只進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競爭力越薄弱;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yè)只出口不進口,越接近于1則表示競爭力越大。2.國際市場份額是一國出口總額占該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之比國際市場份額=(Xi/ TXi)*100%(五)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1)農產品進出口額不斷增長,貿易地位不斷上升。 目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在美國、歐盟、日本之后,位于第四位,且與日本非常接近。(2)農產品進口增長速度快于出口增長速度。 2004年進口額超過出口額,出現近年來的首次農產品貿易逆差。(3)在農產品進出口結構(產品類型)中,糧食、棉花、油

24、料等土地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份額趨于下降,進口卻不斷上升;動物、園藝、加工農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出口份額則均呈上升趨勢。 1.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特點2.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產品結構特征2010 年以來玉米、小麥和大米也開始凈進口。截至2013年7月底,我國2013年上半年進口稻米、小麥和玉米等谷物達萬噸,創(chuàng)下同期歷史新高。而且被作為“口糧”的稻米和小麥的進口量日漸增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表示,中國2013年超越埃及之后,成為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進口量達650萬噸;同期中國超越尼日利亞,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進口量達300萬噸。主要農產品供求關系日益趨緊,需要依靠進口補充實現

25、我國農產品供求平衡已是不爭的事實。2.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產品結構特征(1)谷物及大豆是中國主要的進口農產品,其進口額占到進口總額的50%左右,但中國谷物的進口具有不穩(wěn)定性,年際間變化比較大。(2)進口農產品中,食糖、原棉、生絲和廢絲等其它農產品為第二大進口農產品,該類產品大約占農產品進口總額的30%以上;園藝產品為第三大進口農產品,大約在15%左右;畜產品是進口量最少的農產品,大約在3%左右。 (3)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為園藝產品,其出口額占到農產品出口總額的50%以上,并呈上升趨勢。(4) 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中,畜產品出口呈上升趨勢,自1995年成為第二大出口農產品。但加入WTO以后,由于貿

26、易和非貿易性技術壁壘,出口有所受阻。谷物和其它農產品則呈下降趨勢。 近年來,中國有近一半的農產品出口到日本和美國,其次是歐盟、東南亞和韓國、朝鮮,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大約占有中國農產品出口的30%。而中國農產品的進口主要來源于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東南亞、拉丁美洲和歐盟。 3.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地區(qū)結構特征4.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資源稟賦方面: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強,土地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低;品種:糧食缺乏競爭力(小麥和玉米);棉油競爭劣勢;畜產品中禽肉優(yōu)勢較大,豬、牛、羊肉無優(yōu)勢;水果、蔬菜、茶葉、水產品優(yōu)勢明顯??傮w競爭力下降出口結構不合理出口地區(qū)不均衡5.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做好優(yōu)勢農產品的區(qū)域規(guī)劃積極應對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實施綠色品牌戰(zhàn)略努力提高我國農業(yè)的科研水平,引導農產品出口于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制定農產品進出口的新戰(zhàn)略,建立健全農產品進出口信息預警機制。(一)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四)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1、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格局的演變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除個別產品外,中國并沒有積極參與世界農產品貿易,在國際農產品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卻只有2.5%左右。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的農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