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證寫作指導_第1頁
學習論證寫作指導_第2頁
學習論證寫作指導_第3頁
學習論證寫作指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論證寫作指導論證,就是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么”,論據(jù),是要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而論證是要解決“如何進行證明”的問題。論證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論證的類型一般可以分為立論和駁論處兩大類。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jù)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jù)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則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中學階段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引用論證、事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和類比論證等。1、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它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笆聦崗娪谛坜q”,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事例要典型、確鑿、有影響力。一般來講,應優(yōu)先考慮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園、家庭、市井街頭的瑣碎事例。

②、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過于詳細。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不是為了弄清事實,切忌本末倒置。

③、事例切忌單一狹隘,要豐富廣闊,要點面結(jié)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輝。同類事例掌握多時可考慮采用句式排比列舉。

④、事例列舉之后要簡短分析,不能將例證法變成事例整理,忌有例無證。

⑤、勤于積累,精于篩選?!皶接脮r方恨少”,平時多讀書報,摘記、剪貼是主要手段。積累多了,自然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例1.俗話說:自信能給予人無形的力量,難道不是嗎?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須充滿自信,無論問題是容易還是困難。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這也是最基本的。海倫·凱勒就是憑著自己的自信,雖然她聽不見、說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她做了一個雖眼盲心不盲、耳聾思想不糊、口啞卻精神不亞于常人的偉人,被世人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這是多么高的稱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堅定的信念,那份偉大的自信。跛腳的鄭豐喜,別人說他不能上學,他自信,他不僅上了學,還年年拿第一;別人說他騎不了自行車,他自信,硬是在體無完膚之后讓自行車成為了他的腳;別人說他一輩子都要跛腳,他自信,他從小就對家人和自己說:我一定要站起來,我還要穿皮鞋,最終他還是做到了。他也靠著自己那驚人的自信使他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風、大浪等災害下依然不翻。我們感嘆他們很厲害,厲害什么?厲害的就是比我們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們相信自己。2、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guī)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引用的東西,用來作講道理的依據(jù)。

引證法的使用頻率僅次于例證法。由于引證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認的思考結(jié)晶,能夠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已為無數(shù)事實所證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說服力。

怎么用好引證法呢?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針對性要強。每句名言都產(chǎn)生于特定的背景,都應用于特定的交際目的,即使談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選取。要仔細分析每個道理論據(jù)的特有功能,將它引用到最恰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之中。

例如:強調(diào)立志的重要性,要選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強調(diào)志向高潔遠大,要選用“燕雀怎知鴻鵠之志”,某同學沉湎于上網(wǎng),要選用“玩物喪志”,某同學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選用“有為之人立長志,無為之人常立志?!?/p>

②、要簡潔,不宜過多。議論是在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在介紹他人的見解。引用他人的話,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話,自己的話應是議論的主體,應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過多的引文,很容易將自己的分析淹沒。

③、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qū)別。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準確無誤;間接引用只須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的轉(zhuǎn)換。例1.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友情的溝通。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用優(yōu)美的語言送走了友人,達到了友情的溝通。李白《蜀道難》一文中勸說友人歸來的語言精辟,達到了友情的溝通。從李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友人便從言語中感受到友人的關懷,溝通也便到了心坎。溝通并不像白居易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它需要語言為它傳達彼此的關切。友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例2.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fā)揮作用?!八馈薄盎睢敝g,相互為用,相互補充。我們強調(diào)讀“死”書,但又不拘泥于讀“死”書?!八馈迸c“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書籍奧秘的金鑰匙。書籍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八馈迸c“活”的關系,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系,我們先要有書籍,然后金鑰匙才能發(fā)揮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鑰匙,又有什么用處?因此,談讀書,就得先讀書。3、喻證法

比喻法──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是以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達出來,借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來進行論證。喻證法是用設喻來論證論點的方法。

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①、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

②、喻體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diào)特征,描繪事物,側(cè)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fā)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證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③、精剖喻體,絲絲入扣?!赌脕碇髁x》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jīng)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觀點和態(tài)度;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chǎn)的幾個組成部分;用“占有”、“挑選”、“創(chuàng)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絕。例1.真理無須打扮,哪怕寫在枯黃的紙張上,描摹在貧瘠的沙土中,甚至變成粗俗的諺語,它也會生輝。謬誤,即使被刻上佛的銀盤,鑄入宮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啟示,也是黯然無光的。例2.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4、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①、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或事例)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其中,“相同特點”是這種論證方法能夠成立的前提,沒有它,就無法進行類推;“比較類推”是這種論證方法的根本標志,沒有這個推理過程,就達不到證明論點的目的;“已知事物”是這種論證方法的一個重要條件,它是為所要論述的主體事物服務的客體事物,沒有這個條件,不能使類推的道理明顯化,不易為讀者接受,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所謂類比,就是借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qū)懽髡甙才诺那榫?,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類比的事物大致有這么幾種:古今中外的史實、神話傳說、寓言、寫作者自己創(chuàng)設的情境等。

運用類比要注意所選取的“類體”要同類,不能相對或相反;在類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語破的,一刀見血。例1.風,從水中掠過,留下粼粼波紋;陽光,從云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中走過,留下圈圈年輪……那么朋友,我們從時代的大舞臺上走過,又該留下點什么呢?我們應當留下青春的驕傲,尋夢的足跡;我們應當留下真我的風采與個性的張揚;我們應當留下無悔的演繹和星光的燦爛!例2.鳥兒飛翔需要浮力,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需要動力,人要取得成功也離不開毅力。②、對比法

對比法──這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jié)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質(zhì)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jīng)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wěn)固。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jù)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運用對比要注意所選取的“對體”的正與誤、是與非、新與舊的區(qū)別要非常明顯,要有突出的互相對立的關系;必須要對所要論述的對象的矛盾本質(zhì)有深刻的認識;可以是人對人、物對物,也可以是縱向比較或橫向?qū)φ铡?/p>

例1.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為他在父親的刻意安排下,羈留異國,飽經(jīng)磨難,終成雄才大略才實現(xiàn)的。世界著名文豪小仲,之所以能寫出震動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為他從父親大仲馬的身上繼承的不是萬貫家財,而是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致入微的描寫人物的能力才獲得成功馬的。事實告訴我們:以本事處世,則事業(yè)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繼巨富,而無本領者,則只能是事業(yè)無成,乃至國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繼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金城萬里”的萬世之業(yè),可謂遺產(chǎn)之巨了,然而僅僅三年,便落得個“身死人手而七廟隳”的為天下人恥笑的下場。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沒有經(jīng)天緯地的治世之才。歷史上的后主劉禪及李煜不都是鮮明的例子嗎?例2.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權貴,顧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氣、有骨氣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祿為榮,居下有節(jié),自強不息。他們的高尚品質(zhì)永遠為后世傳誦。相反,那些曾榮耀一時、富貴一生的人,現(xiàn)在卻早已被時間的長河沖刷得無影無蹤了。例3.商紂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唐太宗虛心納下,開創(chuàng)“貞觀盛世”;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諫于不顧,無奈客死他鄉(xiāng);齊威王善于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諫如流”勢在必行。

當然,以上所概括的這幾種論證方法,僅僅使用其中的一種,有時論述也會過于單薄。為強化說服力,許多議論文兼用多種論證方法。不過,使用多種論證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種,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有物、有理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礎上。這“序”就是結(jié)構。清代戲曲家李漁認為,工匠建造房屋必須首先籌劃“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也就是說胸中先要有構圖方能揮斧運斤。寫文章猶如建造房屋,揮毫潑墨之前也必須有一個總體的構想。文章結(jié)構是作者思維邏輯的反映。思維邏輯性強,文章結(jié)構才能嚴謹有條理,從而能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在寫議論文時,結(jié)構是文章的骨架,結(jié)構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寫好一篇議論文,必須要有合理的論證結(jié)構。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論證結(jié)構,也就是要對議論文的全文進行總體設計,做到有條有理,以便更好地闡明中心思想,正確地論證觀點。在寫作之前,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文章所要闡述的中心觀點和響應的材料,弄清楚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這個材料和那個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形成一個合乎邏輯的思路,進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部分同學在寫文章時,往往忽略了觀點和材料之間,材料和材料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就無法安排好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從而削弱了文章的說服力。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有許多話要說,究竟從何說起?哪個應先說,哪個應后說,哪個應割愛,哪個應作為重點,主從的關系如何安排,這時候面前就像出現(xiàn)一團亂絲,‘剪不斷,理還亂’,思路好像走入一條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緒意亂。這就是難產(chǎn)的痛苦?!比?、寫作借鑒(2005年高考廣東滿分作文)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廣東考生紀念是內(nèi)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jié)制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黑格爾曾經(jīng)自夸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zhàn)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涂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對往者的審視中找到道德的標桿,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zhàn)后的善后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里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于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見理性的紀念才是正確的紀念,理性讓紀念閃耀出人性的光輝。但紀念一旦脫離理性的制約,它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慘劇中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為亞洲地區(qū)的主要劊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紀念卻是如此這般:右翼勢力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還妄圖為二戰(zhàn)罪行翻案;不顧史實修訂歷史教科書,文過飾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國神社“拜鬼”……日本這種偏離理性范疇的“紀念”活動,自然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譴責。有句話說得好:“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更高大!”中國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取得勝利,中國人民自然無法容忍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聲勢壯大的抗議和紀念活動。但近來這些紀念活動在少數(shù)激進分子的鼓動下出現(xiàn)了打砸搶日貨商店的不理智舉動。群眾愛國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紀念并不是感情的揮霍,非理性舉動無益于解決問題。我國領導人多次表達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