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第二版)第五章課件_第1頁
普通心理學(第二版)第五章課件_第2頁
普通心理學(第二版)第五章課件_第3頁
普通心理學(第二版)第五章課件_第4頁
普通心理學(第二版)第五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意識與注意第五章意識與注意第五章101意識概述03注意02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目錄CONTENT01意識概述03注意02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目錄2意識概述第一節(jié)意識概述第一節(jié)3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是人們對自身行為及周圍世界的覺知,包括對環(huán)境刺激信息感知、自身感受、記憶和思維的知覺,以及對自身行為和認知活動產(chǎn)生、維持及終止的調節(jié)與控制。意識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對客觀事物與環(huán)境刺激的意識;二是人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意識,包括對自身內部活動狀態(tài)的意識和對自己心理活動的意識,即覺知到自己的各種主觀體驗——自我意識。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是人們對自身行為及周圍世界的覺知4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的概念比較復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意識是一種覺知。在這個意義上,意識意味著“觀察者”覺察到了某種“現(xiàn)象”或“事物”。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官能。在這個意義上,意識對個體的身心系統(tǒng)起綜合、管理和調控的作用。即意識不僅是對信息的被動覺察和感知,而且具有能動性和調節(jié)作用。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或水平,從無意識到意識再到注意,是一個連續(xù)體。另外,意識還存在一般性變化,如覺醒、驚奇、憤怒、警覺等。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的概念比較復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5(二)意識的基本特性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1意識的覺知性覺知性是意識最基本的特征,指對外部刺激和自身內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現(xiàn)為人不僅能意識到客觀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而且能意識到自身的存在、自身與客觀事物的復雜關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等。對自己的狀況和活動的覺知,就是人的自我意識之一。人不僅能意識到客觀事物的存在,對外界刺激進行分析綜合,而且還能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主觀世界進行分析綜合,并且能對自己的心理活動、行為和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進行評價,這樣就能夠把自我和非我、主觀和客觀區(qū)分開來,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動機來自覺地指導和調節(jié)人的行為。(二)意識的基本特性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1意識的覺知性覺6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2意識的能動性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在反映客觀現(xiàn)實時不是消極被動的,而總是根據(jù)社會實踐需要,帶著一定的主觀傾向和要求,抱著一定的目的和動機,計劃自己的行動。在實現(xiàn)目的的過程中,能堅持預定的方向,分析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行為的結果與目的進行對照,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意識活動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人類意識通過實踐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主動的,是根據(jù)需要去反映客觀世界進而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意識的前進性。人的意識活動是不斷發(fā)展前進的,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2意識的能動性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7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3意識的社會歷史制約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chǎn)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活著,它仍然是這種產(chǎn)物。一個人的意識和人格的形成,都是在社會生活過程中與他人交往、互動的結果,這取決于生活狀態(tài)、接受教育的條件、社會文化環(huán)境、從事社會實踐的能力水平。從意識的內容來看,人類意識的內容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日漸豐富和深刻。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3意識的社會歷史制約性馬克思和恩格斯8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一)意識的水平意識的基本水平反映人對自己內部心理活動狀態(tài)及行為表現(xiàn)的覺知,也反映其對周圍環(huán)境刺激信息的覺知。這種意識表現(xiàn)為人對知覺的事物或現(xiàn)象以及對刺激信息反映的覺知。1.意識的基本水平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一)意識的水平意識的基本水平反映人9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中間水平表明人對環(huán)境刺激信息中的某一個事物或某一種現(xiàn)象的覺知,具有主觀能動性。在該意識水平上,人依賴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思維和想象推斷新事物或新現(xiàn)象的可能情形,并利用它來回憶過去或者計劃將來。2.意識的中間水平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中間水平表明人對環(huán)境刺激信息中10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高級水平反映人對自己的覺知、選擇的事物或現(xiàn)象正在進行思考,即自我覺知,具有個人經(jīng)歷的特征。在意識的高級水平上,人會體驗到一種有序的、邏輯的、可預期的狀態(tài),通過這種意識活動,逐漸形成預期能力,并運用這種能力來選擇當前的行動和計劃未來。3.意識的高級水平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高級水平反映人對自己的覺知、選11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二)意識的種類無意識是指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的心理現(xiàn)象。如血壓變化、心跳脈搏變化、腦電活動等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的生理信息。1.無意識前意識是介于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一種中間心理狀態(tài),是指那些雖然此時此刻意識不到,但是在集中注意、認真回憶的情況下,可以回憶起來的經(jīng)驗。人的長時記憶中存儲著大量的信息,如語言、運動、地理、天文知識,以及經(jīng)歷過的事件或主觀體驗等。人們平時可能意識不到這些信息的存在,但當面臨某種問題時,就會把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資料提取到前意識之中,從而有意識地利用信息資料完成當前任務。2.前意識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二)意識的種類無意識是指人們在正常12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潛意識是指對正在進行的某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沒有覺知。例如,演講者在述說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口誤。弗洛伊德對潛意識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他認為,某些意識經(jīng)驗,如本能、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等心理活動過程被排除在意識之外。但是,那些原始的、不被現(xiàn)實和良心接受的欲念、動機、情緒等內容與經(jīng)驗被壓抑在潛意識之中。盡管潛意識中的欲望、情緒或某些觀念被壓抑,但它們并沒有泯滅。那些本能欲望、情緒和觀念會不由自主地活動,在某些狀態(tài)下通過象征等方式在意識中出現(xiàn),仍會直接、間接地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F(xiàn)實生活中,有人會出現(xiàn)口誤,在精神分析理論看來就是潛意識的作用。3.潛意識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潛意識是指對正在進行的某種心理活動和13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意識不是外部世界的完整呈現(xiàn),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實上,很多作用于人們感官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們并沒有意識到。赫斯特(Hirst)認為,意識的局限源自認知加工過程,人們能同時意識到哪些東西或者多少東西,與認知過程的性質和認知技能的熟練程度有關。例如,人們在看電視時,可以毫無困難地看到畫面并同時聽到聲音,而同時聽兩種音樂就比較困難。經(jīng)過訓練以后,人們可以提高在同一時間內意識到更多事物的能力。(一)意識的局限性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意識不是外部世界的完整呈現(xiàn),具有14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人們看到的東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時候人們還可以看到、聽到、觸摸到和意識到事實上并不存在的東西。例如,人眼中有一個盲點,人們不能看到落在盲點上的物體,也意識不到在自己的視覺中有這樣一小塊區(qū)域,這說明人們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另外,有些人在特殊情況下會產(chǎn)生“幻聽”“幻視”等幻覺,即看見并不存在的物體、聽到并不存在的聲音等。(二)意識的能動性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人們看到的東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15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一)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意識狀態(tài)的變化是與個體身體功能的周期性變化密切相關的。對意識狀態(tài)的理解應該聯(lián)系其生理機制——人體的生物節(jié)律,即人體的基本生理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的周期性自然變化。在正常情況下,生物節(jié)律以一天為一個周期,但有些生理活動的周期要短一些。例如,有些人在清醒時,每隔兩三個小時就會處于生氣的狀態(tài);在睡眠中,做夢的時間基本上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有的生理活動周期則要更長一些,如女性的月經(jīng)周期為28天。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一)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意識16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二)生物節(jié)律周期性對意識的影響大多數(shù)人都能意識到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精力和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動和變化,這些波動和變化與其生理過程的變化有關,如荷爾蒙的分泌、體溫、血壓等的變化。位于海馬的視交叉上核,對人體的這種心理功能及心理狀態(tài)的周期性變化起關鍵作用。事實上,它是一個“超生物鐘”,令其他的內部“生物鐘”互相保持同步。視交叉上核對視覺刺激輸入敏感,白天的光線可以激活該神經(jīng)核,從而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反之,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人們在白天會感到精力充沛,夜晚則感到疲倦。而當視交叉上核受損或它與眼睛的神經(jīng)通路被破壞時,這種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就會消失。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二)生物節(jié)律周期性對意識17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第二節(jié)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第二節(jié)182.1睡眠(一)睡眠的階段輕度睡眠主要為混合的、頻率和波幅都較低的腦電波α波。該階段,個體處于淺睡狀態(tài),心率減慢,身體肌肉放松,有時會出現(xiàn)全身肌肉收縮或急促的抽搐,呼吸變得有些不規(guī)則,很容易被外部刺激驚醒。持續(xù)時間大約10分鐘。1睡眠加深腦電波開始的頻率和振幅頻繁變化,偶爾會出現(xiàn)一種短暫爆發(fā)的、頻率高的、波幅大的腦電波,稱為睡眠錠,標志著睡眠已經(jīng)到來。該階段,個體較難被喚醒,持續(xù)時間大約20分鐘。22.1睡眠(一)睡眠的階段輕度睡眠1睡眠加深2192.1睡眠肌肉逐漸變得更放松肌肉逐漸變得更放松,腦電的頻率會繼續(xù)降低,波幅較大,開始出現(xiàn)Δ波,有時也會出現(xiàn)睡眠錠。該階段大約持續(xù)40分鐘。3深度睡眠當大多數(shù)腦電呈現(xiàn)為Δ波時,表明已經(jīng)進入深度睡眠階段。在該階段,個體的肌肉進一步放松,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有時發(fā)生夢游、夢囈、尿床等。42.1睡眠肌肉逐漸變得更放松3深度睡眠4202.1睡眠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這時的生理電活動迅速改變,Δ波消失,高頻率、低波幅的腦電波出現(xiàn),與個體清醒狀態(tài)時的腦電活動相似。睡眠者的眼球開始做左右上下運動,而且通常伴隨著栩栩如生的夢境。另外,心律、血壓變得不規(guī)則,呼吸變得急促,如同清醒狀態(tài)或恐怖時的反應,而肌肉依然放松。第一次快速眼動睡眠一般持續(xù)5~10分鐘,再經(jīng)過大約90分鐘后,會出現(xiàn)第二次快速眼動睡眠,持續(xù)時間通常長于第一次。在這種周期性的循環(huán)之中,當黎明臨近時,第三階段與第四階段的睡眠會逐漸消失。52.1睡眠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5212.1睡眠(二)睡眠的功能從生理學角度看,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勞,補充體力,排除體內毒素和代謝物,促進人體生長。從心理學角度看,睡眠有利于過濾白天獲得的信息,鞏固白天記憶的內容。非快速眼動睡眠與恢復體力、機體生長密切相關;快速眼動睡眠與心理創(chuàng)傷的恢復、神經(jīng)發(fā)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睡眠被剝奪會對注意力的集中、情緒的穩(wěn)定、學習及記憶產(chǎn)生明顯的負面影響。被連續(xù)剝奪兩天睡眠的人會出現(xiàn)幻覺和錯覺,情緒紊亂,適應能力大幅降低。長時間睡眠剝奪,甚至會導致暫時性睡眠剝奪性精神病。2.1睡眠(二)睡眠的功能從生理學角度看,睡眠有利于消除疲222.1睡眠(三)睡眠障礙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無法自主入睡、入睡困難、睡眠不好等。根據(jù)失眠狀況,可以把失眠分為三種類型:起始性失眠,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維持性失眠,表現(xiàn)為夜間經(jīng)常醒來;終止性失眠,表現(xiàn)為凌晨醒來后無法入睡。失眠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增加的趨勢,通常女性比男性更為常見。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失眠發(fā)生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或時間,如高考前夜、剛到一個新環(huán)境等。對有些人來說,失眠顯得很有規(guī)律,并對正常生活有不良影響,這時失眠就成為一種病癥,稱為失眠癥。失眠癥患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入睡,而且夜間經(jīng)常醒來,每天的睡眠沒有規(guī)律。1.失眠2.1睡眠(三)睡眠障礙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無法232.1睡眠嗜睡癥是與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礙。嗜睡癥者在覺醒時,會突然不可抵抗地想睡覺,并會直接地從清醒狀態(tài)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一般持續(xù)10~20分鐘。嗜睡癥似乎具有遺傳性,其發(fā)病機理和原因目前尚不明了,發(fā)病年齡為10~12歲。研究表明,嗜睡癥的發(fā)病概率在0.2‰~1‰之間。2.嗜睡癥2.1睡眠嗜睡癥是與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礙。2.嗜睡癥242.1睡眠睡眠窒息的主要表現(xiàn)是打鼾,患者會因呼吸困難而醒來,有的甚至會因呼吸通道阻塞缺氧而出現(xiàn)呼吸停止。睡眠窒息與肥胖有關,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嚴重時會導致死亡。3.睡眠窒息2.1睡眠睡眠窒息的主要表現(xiàn)是打鼾,患者會因呼吸困難而醒來252.1睡眠睡眠障礙還包括夢魘、夢游、夢囈、夢驚、遺尿等。夢魘經(jīng)常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xiàn),與墜落、死亡、災難等情景相聯(lián)系,是一種逼真而又使人感到恐懼的夢,長期受夢魘困擾的人往往有情緒壓抑問題或有心理創(chuàng)傷史。夢游一般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出現(xiàn),大多是兒童,可能有家族史。夢囈偶爾出現(xiàn)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但在其他睡眠階段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夢驚經(jīng)常在慢波睡眠階段出現(xiàn),最常發(fā)生在兒童身上,表現(xiàn)為睡眠中出現(xiàn)強烈的恐懼感和驚慌體驗,尖叫著然后驚醒。4.其他睡眠障礙2.1睡眠睡眠障礙還包括夢魘、夢游、夢囈、夢驚、遺尿等。夢262.2夢(一)夢的發(fā)生在睡眠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處于不平衡的抑制狀態(tài),少數(shù)神經(jīng)細胞的興奮使一些表象被激活。由于缺乏意識的控制與調節(jié),被激活的表象形成了離奇的組合,這些稀奇古怪的組合使得夢境與現(xiàn)實生活大相徑庭。夢是在睡眠中發(fā)生的,但不是整個睡眠過程都是在夢中度過的。夢境多半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xiàn),但一些概念較強的、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密切的夢也在無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xiàn)。人們往往能記住快速眼動睡眠被喚醒時的夢的內容,所以,快速眼動睡眠被視為夢的一種活動標志。2.2夢(一)夢的發(fā)生在睡眠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處于不平衡的抑272.2夢(二)夢的理論精神分析觀點1對夢的解釋最具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弗洛伊德等人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xiàn),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途徑。弗洛伊德還認為,夢并不是無意義的、雜亂無章的,夢代表了個人某些愿望的滿足,即潛意識欲念的要求和沖突,因此是有意義的,也是具有獨特價值的。他認為,夢既有外顯的內容,又有內隱含義。潛意識中的壓縮和替代,是用來隱藏個人被壓抑的愿望和沖突的主要手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由于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jù)支持,因此還應對精神分析理論假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2.2夢(二)夢的理論精神分析觀點1對夢的解釋最具代表性的282.2夢生理學觀點2霍布森(Hobson)認為,夢的本質是對腦的隨機神經(jīng)活動的主觀體驗。一定數(shù)量的刺激對維持腦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時,由于刺激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一些隨機活動,夢就是認知系統(tǒng)試圖對這些隨機活動進行解釋并賦予一定意義而產(chǎn)生的。以巴浦洛夫學說為代表的生理學理論認為,夢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由大腦皮層上未被抑制的神經(jīng)組織的孤立活動引起的。2.2夢生理學觀點2霍布森(Hobson)認為,夢的本質是292.2夢認知觀點3認知心理學認為,夢是一種認知結構,它反映清醒思維中的某些掛念和擔憂,具有將人的知覺與行為經(jīng)驗重新編碼和整合的認知功能,并將新舊記憶聯(lián)結起來,從而促進記憶聯(lián)想和注意轉移。有時,夢還可能在問題解決方面具有某種作用,即為夢者提供白天面臨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法。有人認為,夢具有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tǒng)依然對存儲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鞏固等,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成為夢境。2.2夢認知觀點3認知心理學認為,夢是一種認知結構,它反映302.2夢在知覺方面,夢者幾乎不能感知外部世界,完全被變化多端的夢境所取代;在操作方面,除了眼動和男性生殖器的活動外,人的肢體動作大都停止;在思維方面,夢中的思維活動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合邏輯的,夢者盡管睡著,卻以為自己醒著,對于夢中荒誕離奇的情節(jié),也認為是合理的,即使是那些自相矛盾的情節(jié),也會因為是真實的,醒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夢和正常的心理活動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2.2夢在知覺方面,夢者幾乎不能感知外部世界,完全被變化多312.2夢在情緒方面,夢者的情緒體驗和在正常覺醒狀態(tài)下的體驗類似;在記憶方面,夢中的內容往往是歪曲現(xiàn)實的反映,它是由記憶表象重新組織而構成的,在夢中,通常把記憶重組后形成的夢境認為是真實的;在同一性方面,夢中個人的同一性變化較大,有時是夢者本人,有時是與夢者毫無關系的另外一個人,甚至是夢者的變形;在時間知覺方面,夢者對時間知覺與日常生活中的時間知覺往往是一樣的,但有些夢境中的時間與實際時間存在很大的差距。2.2夢在情緒方面,夢者的情緒體驗和在正常覺醒狀態(tài)下的體驗322.2夢(三)夢的特征不協(xié)調性。即夢境中的人物、事情、動作、行為、情境特征等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錯誤的搭配。不確定性。即夢中的形象和時間經(jīng)常是不確定的。不連續(xù)性。即夢中人的思想、動作、行為、表情和情境經(jīng)??焖俎D移,并常常與前者沒有關系。缺乏批判性。即夢中的形象和事件經(jīng)常是稀奇古怪的,但夢者深信不疑,當個人對夢中情境發(fā)生懷疑時,就快醒了。2.2夢(三)夢的特征不協(xié)調性。即夢境中的人物、事情、動作332.3催眠(一)催眠的定義催眠是指在人為誘導下引起的意識狀態(tài)改變。催眠師設計的特殊情境以及采用的誘導方法,稱為催眠術?!按呙摺边@一術語源于英國外科醫(yī)生布雷德,而催眠術則興起于18世紀奧地利維也納醫(yī)生麥斯麥用催眠術治療癔癥病人。麥斯麥認為,人體內有一種動物磁液,可由人的意識來支配,從人身體的這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體內的磁液如果失去平衡,就會生病,可用通磁術來恢復平衡。他用一個橡皮制成桶,患者圍桶而坐;放置桶的房間半明半暗,柔和音樂時奏時止。麥斯麥繞桶一周,以手觸人,給病人“通磁”來治愈患者。2.3催眠(一)催眠的定義催眠是指在人為誘導下引起的意識狀342.3催眠(二)催眠的過程讓被催眠者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tài),減少外界的干擾。催眠師要求被催眠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被催眠者慢慢進入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被催眠者會順從和接受催眠師的指示,并相信催眠師的描述是真實的。在催眠狀態(tài)下,被催眠者的思維、言語和活動是在催眠師的指示或引導下進行的,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2.3催眠(二)催眠的過程讓被催眠者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tài),減352.3催眠(三)對催眠的解釋催眠反映了催眠師和被催眠者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一般而言,被催眠者事先對催眠已經(jīng)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會發(fā)生什么。在催眠中,他們只是扮演了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被催眠的人。這個角色意味著他們將無條件地接受催眠師的指揮,做出特定的行為或產(chǎn)生特定的感受。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說被催眠者在故意欺騙別人,他們的確相信自己在經(jīng)歷另一種意識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除了順從催眠師的指示外別無選擇。l.社會認知或角色扮演的觀點2.3催眠(三)對催眠的解釋催眠反映了催眠師和被催眠者之間362.3催眠人的意識有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兩種基本的功能。執(zhí)行功能可以使人們控制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監(jiān)督功能可以使人們觀察自己的行為。在正常情況下,兩種功能是連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這兩個功能之間的聯(lián)系斷開。通過分離兩種基本的意識功能,可以達到催眠的效果。在催眠的條件下,個體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tài),其執(zhí)行功能正常,能夠接受催眠師的指令,而監(jiān)督功能不起作用。最近有人認為,催眠并不是完全將意識分離,它只是弱化了意識對于行為的監(jiān)督功能,因而使執(zhí)行功能超過了意識的其他方面,執(zhí)行功能自動地執(zhí)行了催眠師的指示,沒有以個體的正常認知系統(tǒng)做中介。2.意識功能分離的觀點2.3催眠人的意識有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兩種基本的功能。執(zhí)行功能可以372.3催眠(四)催眠的應用催眠已被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醫(yī)學、犯罪偵破和運動等方面。在心理治療方面,催眠曾被用于治療酗酒、夢游癥、自殺傾向、過度飲酒、吸煙等。但是,催眠一般不會立即產(chǎn)生明顯的效果,除非病人的動機很強。如果能配合其他的心理治療,催眠的效果會更好。2.3催眠(四)催眠的應用催眠已被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醫(yī)學38注意第三節(jié)注意第三節(jié)39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在某個時點,有選擇地指向一定的對象?!皟啥宦劥巴馐拢恍闹蛔x圣賢書”說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來自環(huán)境中的大量信息,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所有的信息都作出反應,只能選擇一定對象作出反應,這樣才能保證知覺的精確性和完整性。(一)指向性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在某個時點,有選擇40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一定對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強度或緊張度。注意集中時,心理活動為使事物得到清晰反映,會離開一切無關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動,這樣就保證了注意的清晰、完善和深刻。當然,注意集中的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個體活動任務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狀態(tài)下的兩個方面,兩者不可分割。(二)集中性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一定對象上并413.2注意的功能(一)選擇功能注意的選擇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人的心理活動指向那些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與當前活動相一致的事物,避開或抑制那些無意義的、附加的、干擾當前活動的刺激和信息。在生活中,周圍環(huán)境給人提供了大量的刺激信息,這些刺激信息有的對人重要,有的毫無意義。人要正常地學習、生活與工作,就必須選擇重要的信息,排除無關刺激信息的干擾。當人注意某一對象時,集中注意的對象是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對象有的處于“注意的邊緣”,多數(shù)處于注意范圍之外。3.2注意的功能(一)選擇功能注意的選擇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人的423.2注意的功能(二)保持功能當我們的某一心理活動深入于所選擇的那種事物時,我們就會越來越少地覺察到周圍的其他事物,甚至對周圍的其他事物“觸而不察,食而不知其味”,從而使我們反映的對象一直維持在意識之中,處于注意中心的事物就會被鮮明、清晰而深刻地反映出來。如果沒有注意的參與,外界通過感官輸入的信息就無法轉換為一種持久形式保持在意識中而很快消失。只有那些被注意并轉換了形式的信息,才有可能進入知覺和記憶系統(tǒng)。3.2注意的功能(二)保持功能當我們的某一心理活動深入于所433.2注意的功能(三)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注意不僅表現(xiàn)在穩(wěn)定而持續(xù)的活動中,而且也表現(xiàn)在活動的變化上。當需要從一種活動轉向另一種活動的時候,注意就表現(xiàn)出調節(jié)與監(jiān)督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動朝向目標,并根據(jù)需要適當分配和適時轉移,使其對外界事物或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反映得更清晰或準確。人在活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偏差,這時就需要注意進行監(jiān)控,及時加以修正。人只有在注意轉移的狀態(tài)下,才能實現(xiàn)活動的轉變。例如,機床操作工必須注意機器的運轉情況,才能保證產(chǎn)品的質量。3.2注意的功能(三)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注意不僅表現(xiàn)在穩(wěn)定而持443.3注意的分類(一)無意注意無意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是人們不由自主地對那些新穎的、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活動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吸引。無意注意沒有明確的認識任務,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維持,取決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質和強度,自覺性較差,保持時間短,因此,無意注意是消極被動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但在無意注意狀態(tài)下,人體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勞。3.3注意的分類(一)無意注意無意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是指453.3注意的分類(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稱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做“找茬”游戲時,需要仔細比對兩幅圖畫,找出不同的地方,這時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種積極主動地執(zhí)行當前任務的注意,受人的意識的支配、調節(jié)和控制,自覺性較高,保持時間長,因此是注意的一種高級發(fā)展形式。但在有意注意狀態(tài)下,人體消耗精力較多,容易疲勞,從而導致注意分散。3.3注意的分類(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稱隨意注意,是指有463.3注意的分類(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稱繼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種與目的任務聯(lián)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由有意注意轉化而來,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注意形式。它集合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優(yōu)點。一方面,它以有意注意為先導,因此具有潛在的目的性;另一方面,由于它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個體不易疲勞。有意后注意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對人們完成長時、持續(xù)的活動任務特別有效,是人們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3.3注意的分類(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稱繼有意注意,47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范圍也稱注意的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內一個人能清楚地覺察到注意對象的數(shù)量。實驗研究表明,一般人在1/10秒的時間內,能同時把握4~6個沒有意義聯(lián)系的符號或8~9個排列不規(guī)則的黑色圓點。注意的范圍可以說是知覺的廣度,知覺的對象越多,注意的范圍越大;知覺的對象越少,注意的范圍越小。(一)注意的范圍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范圍也稱注意的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內483.4注意的品質人的注意范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主要受到四個方面的影響:對象客體的特點,對象越集中,組合越有規(guī)律可循,注意的范圍就越大;個體的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豐富的人善于形成對客體的整體感知,因而其注意范圍也較大;活動任務的特點,活動任務越多、越復雜,注意范圍就越?。粋€體的情緒狀態(tài),情緒越緊張,注意范圍就越小。3.4注意的品質人的注意范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主要受到四個49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緊張性是指心理活動對注意對象的高度集中程度,是注意的強度特征。人在高度緊張注意的狀態(tài)下,會沉浸于注意的對象,而注意不到周圍發(fā)生的事情。高度的責任心、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都能引起高度緊張的注意,而厭倦、疲勞則會大大削弱注意的緊張性。(二)注意的緊張性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緊張性是指心理活動對注意對象的高度集50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穩(wěn)定性又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某一對象上所能保持時間的長短,它是注意的時間特征。狹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上的時間。廣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動上的時間。廣義的穩(wěn)定性意味著注意并不總是指向一個事物,而是指注意所接觸的事物可以變化,但注意所維持的活動總方向始終不變。影響注意穩(wěn)定性的內部條件是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注意穩(wěn)定性的外部條件是活動對象的特點。(三)注意的穩(wěn)定性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穩(wěn)定性又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某51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進行心理活動時,注意同時指向幾種(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對象。注意的分配對人的實踐活動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教師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以調整教學活動;司機一邊操縱方向盤,一邊踩油門、剎車,同時還要觀察路面情況等。(四)注意的分配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進行心理活動時,注意同時52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轉移是指個體根據(jù)新任務,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注意的轉移要求新的活動符合引起注意的條件,并與原先注意的強度有關。注意的轉移不同于注意分散。前者是指根據(jù)任務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動地把注意轉向新的對象,使一種活動合理地為另一種活動所代替,是積極主動的;后者是指由于某一種刺激物的干擾,使注意離開當前需要注意的對象,是消極被動的。善于主動、迅速地轉移注意,對學習、工作等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要求在短時期內對新刺激作出反應的工作。(五)注意的轉移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轉移是指個體根據(jù)新任務,主動及時地把53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一)過濾器模型英國心理學家布魯?shù)卤咎兀˙roadbent)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感覺通道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高級中樞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對外界的大量信息需要進行過濾和調節(jié)。過濾按照“全或無”的原則,只允許一條通道上的信息經(jīng)過并進行加工,而其余通道全部關閉。布魯?shù)卤咎乇硎荆辉嚹茉诤苄〉某潭壬蟻砘剞D換注意的通道,因而表現(xiàn)出似乎能同時加工兩種信息的能力。不過他同時表示,這種能力是極其有限的,特別是在一個通道材料復雜程度增加的情況下,更是如此。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一)過濾器模型英國心理學家布魯?shù)?4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二)衰減模型美國心理學家特瑞斯曼(Treisman)認為,過濾器并不是按照“全或無”的原則工作的,信息在通道上并不完全被阻斷,而只是被減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級的加工并反映到意識中。她和格芬(Geffen)的雙耳聽音實驗結果表明,被試能覺察出追隨耳中87%的詞以及非追隨耳中8%的詞。這表明,被試可以同時注意兩個通道的信息,但信息有不同程度的衰減。布魯?shù)卤咎亟邮芰颂厝鹚孤男薷模壳叭藗儍A向于把兩個模型合并,成為布魯?shù)卤咎亍厝鹚孤^濾器—衰減模型。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二)衰減模型美國心理學家特瑞斯曼55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三)容量分配模型心理學家卡里曼(Kahneman)把注意看成資源和容量,而這種資源和容量是有限的。這些資源可以靈活地分配,以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甚至同時做多件事情,但完成任務的前提是所要求的資源和容量不超過所能提供的資源和容量??ɡ锫娜萘糠峙淠P陀袃蓚€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否所有的心理活動都需要調動資源;是否只有一種資源。首先,心理活動所需調動的資源容量是可以變化的。其次,注意資源具有多重性,不同性質的任務需要不同的資源,同樣性質的任務需要同樣的資源。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三)容量分配模型心理學家卡里曼(56(一)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強度。一般來說,刺激物的強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強度越小,越不容易引起注意。與之相比,刺激物的相對強度在引起無意注意上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刺激物的新穎性。絕對新穎性是指刺激物在經(jīng)驗中從未有過,而相對新穎性是指刺激物的各種特征結合是不尋常的。刺激物的變動,包括刺激物在空間的運動和隨時間的變化。刺激物的對比。刺激物與周圍環(huán)境在大小、形狀、顏色、持續(xù)時間等方面形成對比差異時,易引起人們的注意。1.客觀刺激物的特點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一)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強度。一般來說,刺激物的強度57需要和興趣。凡是能滿足人的需要、引起人的興趣的客觀事物,都容易引起無意注意。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無意注意。一個人在心情舒暢時對平時不在意的事物也會產(chǎn)生注意,而在悶悶不樂時,對平時有興趣的事物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知識經(jīng)驗。凡是與一個人的知識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并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新知識的事物,都容易引起注意。2.人的主觀狀態(tài)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需要和興趣。凡是能滿足人的需要、引起人的興趣的客觀事物,都容58(二)引起和維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條件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個體只有對活動目的理解得清晰深刻,才能使注意集中在完成任務的對象上,并予以必要的維持。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在被試面前放置一面屏幕,屏幕上有一個窗口,窗口后面是一條由轉軸帶動的長紙帶,紙帶上畫有多個圓圈,并以每秒鐘三個圓圈的速度通過窗口。被試的任務是用鉛筆把從窗口通過的小圓圈勾去。實驗結果表明,如果被試對實驗目的和任務有清晰的理解,則能在長達20分鐘的時間內正確無誤地工作。由此可見,對活動目的、任務的理解能夠提高個體活動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從而更好地維持有意注意。1.對活動目的的理解程度(二)引起和維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條件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59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興趣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興趣,另一種是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個體對活動的過程感興趣;間接興趣是指個體對活動的結果感興趣。如果說無意注意主要依賴于人的直接興趣,那么,有意注意則主要依賴于人的間接興趣。間接興趣越濃厚,個體對活動對象產(chǎn)生的有意注意就會越穩(wěn)定。例如,某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對背誦枯燥乏味的單詞、語法沒有興趣,但對掌握外語后能使用外國先進技術產(chǎn)生了興趣,這種間接興趣會引起和保持他對學習外語的高度有意注意。2.對活動的間接興趣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興趣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興趣,60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形式單一的活動容易使人產(chǎn)生厭倦和疲勞感,從而導致注意分散;反之,多樣化的活動則有利于提高大腦的興奮性,維持有意注意的穩(wěn)定性。例如,學生在學習外語單詞的時候,如果單純地看、讀或寫,都不利于注意的維持,只有把看、讀、寫三者結合起來,交替進行,才能有效地維持對學習活動的注意。3.注意活動的組織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形式單一的61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有意注意常常是在有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些干擾可能來自于內、外兩方面。內部干擾主要指疲勞、疾病,以及與工作、學習無關的思想情緒等;外部干擾主要指無關的聲音和視覺刺激物等。內、外干擾越少,個體越容易維持有意注意;內、外干擾越多,有意注意的維持越困難。4.內外刺激的干擾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有意注意常常是在有干擾的情況62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個體的意志力是維持有意注意的重要保證,尤其是當個體對注意對象缺乏興趣,又有內、外干擾的情況下,意志力的作用便尤為重要。古人為了堅持學習,用“頭懸梁”“錐刺股”的辦法來維持有意注意,其意志力可見一斑,但實際上,個體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強打精神學習的效果并不好。個體只有在盡可能排除內外干擾的基礎上,加強意志的努力,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工作效果。5.個體的意志力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個體的意志力是維持有意注意的63(三)有意后注意發(fā)生的條件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對注意對象的直接興趣1個體對注意對象的直接興趣不僅是引起無意注意的條件,也是使有意注意轉化為有意后注意的條件。例如,一開始個體對注意對象有意識地注意,之后逐漸被注意對象吸引,以致“忘了”對其進行有意識的注意控制,則進入了有意后注意狀態(tài)。對注意對象的操作活動達到自動化水平2如果個體對注意對象的操作活動比較生疏,則必定需要投入大量注意資源才能完成,個體需要有意識的注意才能完成活動。而如果個體對注意對象的操作十分嫻熟,即達到自動化水平,個體則不必投入很多注意資源,就可能進入有意后注意狀態(tài)。(三)有意后注意發(fā)生的條件3.6影響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對64感謝您的聆聽感謝您的聆聽65意識與注意第五章意識與注意第五章6601意識概述03注意02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目錄CONTENT01意識概述03注意02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目錄67意識概述第一節(jié)意識概述第一節(jié)68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是人們對自身行為及周圍世界的覺知,包括對環(huán)境刺激信息感知、自身感受、記憶和思維的知覺,以及對自身行為和認知活動產(chǎn)生、維持及終止的調節(jié)與控制。意識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對客觀事物與環(huán)境刺激的意識;二是人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意識,包括對自身內部活動狀態(tài)的意識和對自己心理活動的意識,即覺知到自己的各種主觀體驗——自我意識。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是人們對自身行為及周圍世界的覺知69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的概念比較復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意識是一種覺知。在這個意義上,意識意味著“觀察者”覺察到了某種“現(xiàn)象”或“事物”。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官能。在這個意義上,意識對個體的身心系統(tǒng)起綜合、管理和調控的作用。即意識不僅是對信息的被動覺察和感知,而且具有能動性和調節(jié)作用。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或水平,從無意識到意識再到注意,是一個連續(xù)體。另外,意識還存在一般性變化,如覺醒、驚奇、憤怒、警覺等。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意識的概念比較復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70(二)意識的基本特性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1意識的覺知性覺知性是意識最基本的特征,指對外部刺激和自身內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現(xiàn)為人不僅能意識到客觀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而且能意識到自身的存在、自身與客觀事物的復雜關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等。對自己的狀況和活動的覺知,就是人的自我意識之一。人不僅能意識到客觀事物的存在,對外界刺激進行分析綜合,而且還能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主觀世界進行分析綜合,并且能對自己的心理活動、行為和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進行評價,這樣就能夠把自我和非我、主觀和客觀區(qū)分開來,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動機來自覺地指導和調節(jié)人的行為。(二)意識的基本特性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1意識的覺知性覺71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2意識的能動性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在反映客觀現(xiàn)實時不是消極被動的,而總是根據(jù)社會實踐需要,帶著一定的主觀傾向和要求,抱著一定的目的和動機,計劃自己的行動。在實現(xiàn)目的的過程中,能堅持預定的方向,分析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行為的結果與目的進行對照,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意識活動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人類意識通過實踐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主動的,是根據(jù)需要去反映客觀世界進而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意識的前進性。人的意識活動是不斷發(fā)展前進的,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2意識的能動性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72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3意識的社會歷史制約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chǎn)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活著,它仍然是這種產(chǎn)物。一個人的意識和人格的形成,都是在社會生活過程中與他人交往、互動的結果,這取決于生活狀態(tài)、接受教育的條件、社會文化環(huán)境、從事社會實踐的能力水平。從意識的內容來看,人類意識的內容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日漸豐富和深刻。1.1意識的概念和特性3意識的社會歷史制約性馬克思和恩格斯73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一)意識的水平意識的基本水平反映人對自己內部心理活動狀態(tài)及行為表現(xiàn)的覺知,也反映其對周圍環(huán)境刺激信息的覺知。這種意識表現(xiàn)為人對知覺的事物或現(xiàn)象以及對刺激信息反映的覺知。1.意識的基本水平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一)意識的水平意識的基本水平反映人74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中間水平表明人對環(huán)境刺激信息中的某一個事物或某一種現(xiàn)象的覺知,具有主觀能動性。在該意識水平上,人依賴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思維和想象推斷新事物或新現(xiàn)象的可能情形,并利用它來回憶過去或者計劃將來。2.意識的中間水平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中間水平表明人對環(huán)境刺激信息中75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高級水平反映人對自己的覺知、選擇的事物或現(xiàn)象正在進行思考,即自我覺知,具有個人經(jīng)歷的特征。在意識的高級水平上,人會體驗到一種有序的、邏輯的、可預期的狀態(tài),通過這種意識活動,逐漸形成預期能力,并運用這種能力來選擇當前的行動和計劃未來。3.意識的高級水平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意識的高級水平反映人對自己的覺知、選76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二)意識的種類無意識是指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的心理現(xiàn)象。如血壓變化、心跳脈搏變化、腦電活動等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的生理信息。1.無意識前意識是介于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一種中間心理狀態(tài),是指那些雖然此時此刻意識不到,但是在集中注意、認真回憶的情況下,可以回憶起來的經(jīng)驗。人的長時記憶中存儲著大量的信息,如語言、運動、地理、天文知識,以及經(jīng)歷過的事件或主觀體驗等。人們平時可能意識不到這些信息的存在,但當面臨某種問題時,就會把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資料提取到前意識之中,從而有意識地利用信息資料完成當前任務。2.前意識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二)意識的種類無意識是指人們在正常77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潛意識是指對正在進行的某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xiàn)沒有覺知。例如,演講者在述說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口誤。弗洛伊德對潛意識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他認為,某些意識經(jīng)驗,如本能、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等心理活動過程被排除在意識之外。但是,那些原始的、不被現(xiàn)實和良心接受的欲念、動機、情緒等內容與經(jīng)驗被壓抑在潛意識之中。盡管潛意識中的欲望、情緒或某些觀念被壓抑,但它們并沒有泯滅。那些本能欲望、情緒和觀念會不由自主地活動,在某些狀態(tài)下通過象征等方式在意識中出現(xiàn),仍會直接、間接地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F(xiàn)實生活中,有人會出現(xiàn)口誤,在精神分析理論看來就是潛意識的作用。3.潛意識1.2意識的水平和種類潛意識是指對正在進行的某種心理活動和78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意識不是外部世界的完整呈現(xiàn),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實上,很多作用于人們感官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們并沒有意識到。赫斯特(Hirst)認為,意識的局限源自認知加工過程,人們能同時意識到哪些東西或者多少東西,與認知過程的性質和認知技能的熟練程度有關。例如,人們在看電視時,可以毫無困難地看到畫面并同時聽到聲音,而同時聽兩種音樂就比較困難。經(jīng)過訓練以后,人們可以提高在同一時間內意識到更多事物的能力。(一)意識的局限性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意識不是外部世界的完整呈現(xiàn),具有79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人們看到的東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時候人們還可以看到、聽到、觸摸到和意識到事實上并不存在的東西。例如,人眼中有一個盲點,人們不能看到落在盲點上的物體,也意識不到在自己的視覺中有這樣一小塊區(qū)域,這說明人們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另外,有些人在特殊情況下會產(chǎn)生“幻聽”“幻視”等幻覺,即看見并不存在的物體、聽到并不存在的聲音等。(二)意識的能動性1.3意識的局限性及能動性人們看到的東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80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一)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意識狀態(tài)的變化是與個體身體功能的周期性變化密切相關的。對意識狀態(tài)的理解應該聯(lián)系其生理機制——人體的生物節(jié)律,即人體的基本生理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的周期性自然變化。在正常情況下,生物節(jié)律以一天為一個周期,但有些生理活動的周期要短一些。例如,有些人在清醒時,每隔兩三個小時就會處于生氣的狀態(tài);在睡眠中,做夢的時間基本上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有的生理活動周期則要更長一些,如女性的月經(jīng)周期為28天。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一)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意識81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二)生物節(jié)律周期性對意識的影響大多數(shù)人都能意識到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精力和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動和變化,這些波動和變化與其生理過程的變化有關,如荷爾蒙的分泌、體溫、血壓等的變化。位于海馬的視交叉上核,對人體的這種心理功能及心理狀態(tài)的周期性變化起關鍵作用。事實上,它是一個“超生物鐘”,令其他的內部“生物鐘”互相保持同步。視交叉上核對視覺刺激輸入敏感,白天的光線可以激活該神經(jīng)核,從而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反之,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人們在白天會感到精力充沛,夜晚則感到疲倦。而當視交叉上核受損或它與眼睛的神經(jīng)通路被破壞時,這種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就會消失。1.4生物節(jié)律的周期性與意識狀態(tài)(二)生物節(jié)律周期性對意識82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第二節(jié)幾種不同的意識狀態(tài)第二節(jié)832.1睡眠(一)睡眠的階段輕度睡眠主要為混合的、頻率和波幅都較低的腦電波α波。該階段,個體處于淺睡狀態(tài),心率減慢,身體肌肉放松,有時會出現(xiàn)全身肌肉收縮或急促的抽搐,呼吸變得有些不規(guī)則,很容易被外部刺激驚醒。持續(xù)時間大約10分鐘。1睡眠加深腦電波開始的頻率和振幅頻繁變化,偶爾會出現(xiàn)一種短暫爆發(fā)的、頻率高的、波幅大的腦電波,稱為睡眠錠,標志著睡眠已經(jīng)到來。該階段,個體較難被喚醒,持續(xù)時間大約20分鐘。22.1睡眠(一)睡眠的階段輕度睡眠1睡眠加深2842.1睡眠肌肉逐漸變得更放松肌肉逐漸變得更放松,腦電的頻率會繼續(xù)降低,波幅較大,開始出現(xiàn)Δ波,有時也會出現(xiàn)睡眠錠。該階段大約持續(xù)40分鐘。3深度睡眠當大多數(shù)腦電呈現(xiàn)為Δ波時,表明已經(jīng)進入深度睡眠階段。在該階段,個體的肌肉進一步放松,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有時發(fā)生夢游、夢囈、尿床等。42.1睡眠肌肉逐漸變得更放松3深度睡眠4852.1睡眠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這時的生理電活動迅速改變,Δ波消失,高頻率、低波幅的腦電波出現(xiàn),與個體清醒狀態(tài)時的腦電活動相似。睡眠者的眼球開始做左右上下運動,而且通常伴隨著栩栩如生的夢境。另外,心律、血壓變得不規(guī)則,呼吸變得急促,如同清醒狀態(tài)或恐怖時的反應,而肌肉依然放松。第一次快速眼動睡眠一般持續(xù)5~10分鐘,再經(jīng)過大約90分鐘后,會出現(xiàn)第二次快速眼動睡眠,持續(xù)時間通常長于第一次。在這種周期性的循環(huán)之中,當黎明臨近時,第三階段與第四階段的睡眠會逐漸消失。52.1睡眠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5862.1睡眠(二)睡眠的功能從生理學角度看,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勞,補充體力,排除體內毒素和代謝物,促進人體生長。從心理學角度看,睡眠有利于過濾白天獲得的信息,鞏固白天記憶的內容。非快速眼動睡眠與恢復體力、機體生長密切相關;快速眼動睡眠與心理創(chuàng)傷的恢復、神經(jīng)發(fā)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睡眠被剝奪會對注意力的集中、情緒的穩(wěn)定、學習及記憶產(chǎn)生明顯的負面影響。被連續(xù)剝奪兩天睡眠的人會出現(xiàn)幻覺和錯覺,情緒紊亂,適應能力大幅降低。長時間睡眠剝奪,甚至會導致暫時性睡眠剝奪性精神病。2.1睡眠(二)睡眠的功能從生理學角度看,睡眠有利于消除疲872.1睡眠(三)睡眠障礙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無法自主入睡、入睡困難、睡眠不好等。根據(jù)失眠狀況,可以把失眠分為三種類型:起始性失眠,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維持性失眠,表現(xiàn)為夜間經(jīng)常醒來;終止性失眠,表現(xiàn)為凌晨醒來后無法入睡。失眠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增加的趨勢,通常女性比男性更為常見。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失眠發(fā)生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或時間,如高考前夜、剛到一個新環(huán)境等。對有些人來說,失眠顯得很有規(guī)律,并對正常生活有不良影響,這時失眠就成為一種病癥,稱為失眠癥。失眠癥患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入睡,而且夜間經(jīng)常醒來,每天的睡眠沒有規(guī)律。1.失眠2.1睡眠(三)睡眠障礙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無法882.1睡眠嗜睡癥是與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礙。嗜睡癥者在覺醒時,會突然不可抵抗地想睡覺,并會直接地從清醒狀態(tài)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一般持續(xù)10~20分鐘。嗜睡癥似乎具有遺傳性,其發(fā)病機理和原因目前尚不明了,發(fā)病年齡為10~12歲。研究表明,嗜睡癥的發(fā)病概率在0.2‰~1‰之間。2.嗜睡癥2.1睡眠嗜睡癥是與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礙。2.嗜睡癥892.1睡眠睡眠窒息的主要表現(xiàn)是打鼾,患者會因呼吸困難而醒來,有的甚至會因呼吸通道阻塞缺氧而出現(xiàn)呼吸停止。睡眠窒息與肥胖有關,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嚴重時會導致死亡。3.睡眠窒息2.1睡眠睡眠窒息的主要表現(xiàn)是打鼾,患者會因呼吸困難而醒來902.1睡眠睡眠障礙還包括夢魘、夢游、夢囈、夢驚、遺尿等。夢魘經(jīng)常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xiàn),與墜落、死亡、災難等情景相聯(lián)系,是一種逼真而又使人感到恐懼的夢,長期受夢魘困擾的人往往有情緒壓抑問題或有心理創(chuàng)傷史。夢游一般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出現(xiàn),大多是兒童,可能有家族史。夢囈偶爾出現(xiàn)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但在其他睡眠階段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夢驚經(jīng)常在慢波睡眠階段出現(xiàn),最常發(fā)生在兒童身上,表現(xiàn)為睡眠中出現(xiàn)強烈的恐懼感和驚慌體驗,尖叫著然后驚醒。4.其他睡眠障礙2.1睡眠睡眠障礙還包括夢魘、夢游、夢囈、夢驚、遺尿等。夢912.2夢(一)夢的發(fā)生在睡眠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處于不平衡的抑制狀態(tài),少數(shù)神經(jīng)細胞的興奮使一些表象被激活。由于缺乏意識的控制與調節(jié),被激活的表象形成了離奇的組合,這些稀奇古怪的組合使得夢境與現(xiàn)實生活大相徑庭。夢是在睡眠中發(fā)生的,但不是整個睡眠過程都是在夢中度過的。夢境多半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xiàn),但一些概念較強的、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密切的夢也在無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出現(xiàn)。人們往往能記住快速眼動睡眠被喚醒時的夢的內容,所以,快速眼動睡眠被視為夢的一種活動標志。2.2夢(一)夢的發(fā)生在睡眠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處于不平衡的抑922.2夢(二)夢的理論精神分析觀點1對夢的解釋最具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弗洛伊德等人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xiàn),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途徑。弗洛伊德還認為,夢并不是無意義的、雜亂無章的,夢代表了個人某些愿望的滿足,即潛意識欲念的要求和沖突,因此是有意義的,也是具有獨特價值的。他認為,夢既有外顯的內容,又有內隱含義。潛意識中的壓縮和替代,是用來隱藏個人被壓抑的愿望和沖突的主要手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由于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jù)支持,因此還應對精神分析理論假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2.2夢(二)夢的理論精神分析觀點1對夢的解釋最具代表性的932.2夢生理學觀點2霍布森(Hobson)認為,夢的本質是對腦的隨機神經(jīng)活動的主觀體驗。一定數(shù)量的刺激對維持腦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時,由于刺激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一些隨機活動,夢就是認知系統(tǒng)試圖對這些隨機活動進行解釋并賦予一定意義而產(chǎn)生的。以巴浦洛夫學說為代表的生理學理論認為,夢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由大腦皮層上未被抑制的神經(jīng)組織的孤立活動引起的。2.2夢生理學觀點2霍布森(Hobson)認為,夢的本質是942.2夢認知觀點3認知心理學認為,夢是一種認知結構,它反映清醒思維中的某些掛念和擔憂,具有將人的知覺與行為經(jīng)驗重新編碼和整合的認知功能,并將新舊記憶聯(lián)結起來,從而促進記憶聯(lián)想和注意轉移。有時,夢還可能在問題解決方面具有某種作用,即為夢者提供白天面臨問題的潛在解決方法。有人認為,夢具有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tǒng)依然對存儲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鞏固等,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成為夢境。2.2夢認知觀點3認知心理學認為,夢是一種認知結構,它反映952.2夢在知覺方面,夢者幾乎不能感知外部世界,完全被變化多端的夢境所取代;在操作方面,除了眼動和男性生殖器的活動外,人的肢體動作大都停止;在思維方面,夢中的思維活動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合邏輯的,夢者盡管睡著,卻以為自己醒著,對于夢中荒誕離奇的情節(jié),也認為是合理的,即使是那些自相矛盾的情節(jié),也會因為是真實的,醒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夢和正常的心理活動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2.2夢在知覺方面,夢者幾乎不能感知外部世界,完全被變化多962.2夢在情緒方面,夢者的情緒體驗和在正常覺醒狀態(tài)下的體驗類似;在記憶方面,夢中的內容往往是歪曲現(xiàn)實的反映,它是由記憶表象重新組織而構成的,在夢中,通常把記憶重組后形成的夢境認為是真實的;在同一性方面,夢中個人的同一性變化較大,有時是夢者本人,有時是與夢者毫無關系的另外一個人,甚至是夢者的變形;在時間知覺方面,夢者對時間知覺與日常生活中的時間知覺往往是一樣的,但有些夢境中的時間與實際時間存在很大的差距。2.2夢在情緒方面,夢者的情緒體驗和在正常覺醒狀態(tài)下的體驗972.2夢(三)夢的特征不協(xié)調性。即夢境中的人物、事情、動作、行為、情境特征等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錯誤的搭配。不確定性。即夢中的形象和時間經(jīng)常是不確定的。不連續(xù)性。即夢中人的思想、動作、行為、表情和情境經(jīng)??焖俎D移,并常常與前者沒有關系。缺乏批判性。即夢中的形象和事件經(jīng)常是稀奇古怪的,但夢者深信不疑,當個人對夢中情境發(fā)生懷疑時,就快醒了。2.2夢(三)夢的特征不協(xié)調性。即夢境中的人物、事情、動作982.3催眠(一)催眠的定義催眠是指在人為誘導下引起的意識狀態(tài)改變。催眠師設計的特殊情境以及采用的誘導方法,稱為催眠術。“催眠”這一術語源于英國外科醫(yī)生布雷德,而催眠術則興起于18世紀奧地利維也納醫(yī)生麥斯麥用催眠術治療癔癥病人。麥斯麥認為,人體內有一種動物磁液,可由人的意識來支配,從人身體的這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體內的磁液如果失去平衡,就會生病,可用通磁術來恢復平衡。他用一個橡皮制成桶,患者圍桶而坐;放置桶的房間半明半暗,柔和音樂時奏時止。麥斯麥繞桶一周,以手觸人,給病人“通磁”來治愈患者。2.3催眠(一)催眠的定義催眠是指在人為誘導下引起的意識狀992.3催眠(二)催眠的過程讓被催眠者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tài),減少外界的干擾。催眠師要求被催眠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被催眠者慢慢進入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被催眠者會順從和接受催眠師的指示,并相信催眠師的描述是真實的。在催眠狀態(tài)下,被催眠者的思維、言語和活動是在催眠師的指示或引導下進行的,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2.3催眠(二)催眠的過程讓被催眠者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tài),減1002.3催眠(三)對催眠的解釋催眠反映了催眠師和被催眠者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一般而言,被催眠者事先對催眠已經(jīng)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會發(fā)生什么。在催眠中,他們只是扮演了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被催眠的人。這個角色意味著他們將無條件地接受催眠師的指揮,做出特定的行為或產(chǎn)生特定的感受。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說被催眠者在故意欺騙別人,他們的確相信自己在經(jīng)歷另一種意識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除了順從催眠師的指示外別無選擇。l.社會認知或角色扮演的觀點2.3催眠(三)對催眠的解釋催眠反映了催眠師和被催眠者之間1012.3催眠人的意識有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兩種基本的功能。執(zhí)行功能可以使人們控制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監(jiān)督功能可以使人們觀察自己的行為。在正常情況下,兩種功能是連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這兩個功能之間的聯(lián)系斷開。通過分離兩種基本的意識功能,可以達到催眠的效果。在催眠的條件下,個體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tài),其執(zhí)行功能正常,能夠接受催眠師的指令,而監(jiān)督功能不起作用。最近有人認為,催眠并不是完全將意識分離,它只是弱化了意識對于行為的監(jiān)督功能,因而使執(zhí)行功能超過了意識的其他方面,執(zhí)行功能自動地執(zhí)行了催眠師的指示,沒有以個體的正常認知系統(tǒng)做中介。2.意識功能分離的觀點2.3催眠人的意識有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兩種基本的功能。執(zhí)行功能可以1022.3催眠(四)催眠的應用催眠已被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醫(yī)學、犯罪偵破和運動等方面。在心理治療方面,催眠曾被用于治療酗酒、夢游癥、自殺傾向、過度飲酒、吸煙等。但是,催眠一般不會立即產(chǎn)生明顯的效果,除非病人的動機很強。如果能配合其他的心理治療,催眠的效果會更好。2.3催眠(四)催眠的應用催眠已被廣泛應用于心理治療、醫(yī)學103注意第三節(jié)注意第三節(jié)104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在某個時點,有選擇地指向一定的對象?!皟啥宦劥巴馐?,一心只讀圣賢書”說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來自環(huán)境中的大量信息,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所有的信息都作出反應,只能選擇一定對象作出反應,這樣才能保證知覺的精確性和完整性。(一)指向性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在某個時點,有選擇105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一定對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強度或緊張度。注意集中時,心理活動為使事物得到清晰反映,會離開一切無關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動,這樣就保證了注意的清晰、完善和深刻。當然,注意集中的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個體活動任務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狀態(tài)下的兩個方面,兩者不可分割。(二)集中性3.1注意的概念及特性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一定對象上并1063.2注意的功能(一)選擇功能注意的選擇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人的心理活動指向那些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與當前活動相一致的事物,避開或抑制那些無意義的、附加的、干擾當前活動的刺激和信息。在生活中,周圍環(huán)境給人提供了大量的刺激信息,這些刺激信息有的對人重要,有的毫無意義。人要正常地學習、生活與工作,就必須選擇重要的信息,排除無關刺激信息的干擾。當人注意某一對象時,集中注意的對象是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對象有的處于“注意的邊緣”,多數(shù)處于注意范圍之外。3.2注意的功能(一)選擇功能注意的選擇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人的1073.2注意的功能(二)保持功能當我們的某一心理活動深入于所選擇的那種事物時,我們就會越來越少地覺察到周圍的其他事物,甚至對周圍的其他事物“觸而不察,食而不知其味”,從而使我們反映的對象一直維持在意識之中,處于注意中心的事物就會被鮮明、清晰而深刻地反映出來。如果沒有注意的參與,外界通過感官輸入的信息就無法轉換為一種持久形式保持在意識中而很快消失。只有那些被注意并轉換了形式的信息,才有可能進入知覺和記憶系統(tǒng)。3.2注意的功能(二)保持功能當我們的某一心理活動深入于所1083.2注意的功能(三)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注意不僅表現(xiàn)在穩(wěn)定而持續(xù)的活動中,而且也表現(xiàn)在活動的變化上。當需要從一種活動轉向另一種活動的時候,注意就表現(xiàn)出調節(jié)與監(jiān)督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動朝向目標,并根據(jù)需要適當分配和適時轉移,使其對外界事物或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反映得更清晰或準確。人在活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偏差,這時就需要注意進行監(jiān)控,及時加以修正。人只有在注意轉移的狀態(tài)下,才能實現(xiàn)活動的轉變。例如,機床操作工必須注意機器的運轉情況,才能保證產(chǎn)品的質量。3.2注意的功能(三)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注意不僅表現(xiàn)在穩(wěn)定而持1093.3注意的分類(一)無意注意無意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是人們不由自主地對那些新穎的、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活動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吸引。無意注意沒有明確的認識任務,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維持,取決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質和強度,自覺性較差,保持時間短,因此,無意注意是消極被動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但在無意注意狀態(tài)下,人體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勞。3.3注意的分類(一)無意注意無意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是指1103.3注意的分類(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稱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做“找茬”游戲時,需要仔細比對兩幅圖畫,找出不同的地方,這時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種積極主動地執(zhí)行當前任務的注意,受人的意識的支配、調節(jié)和控制,自覺性較高,保持時間長,因此是注意的一種高級發(fā)展形式。但在有意注意狀態(tài)下,人體消耗精力較多,容易疲勞,從而導致注意分散。3.3注意的分類(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稱隨意注意,是指有1113.3注意的分類(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稱繼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種與目的任務聯(lián)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由有意注意轉化而來,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注意形式。它集合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優(yōu)點。一方面,它以有意注意為先導,因此具有潛在的目的性;另一方面,由于它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個體不易疲勞。有意后注意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對人們完成長時、持續(xù)的活動任務特別有效,是人們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3.3注意的分類(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稱繼有意注意,112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范圍也稱注意的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內一個人能清楚地覺察到注意對象的數(shù)量。實驗研究表明,一般人在1/10秒的時間內,能同時把握4~6個沒有意義聯(lián)系的符號或8~9個排列不規(guī)則的黑色圓點。注意的范圍可以說是知覺的廣度,知覺的對象越多,注意的范圍越大;知覺的對象越少,注意的范圍越小。(一)注意的范圍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范圍也稱注意的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內1133.4注意的品質人的注意范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主要受到四個方面的影響:對象客體的特點,對象越集中,組合越有規(guī)律可循,注意的范圍就越大;個體的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豐富的人善于形成對客體的整體感知,因而其注意范圍也較大;活動任務的特點,活動任務越多、越復雜,注意范圍就越?。粋€體的情緒狀態(tài),情緒越緊張,注意范圍就越小。3.4注意的品質人的注意范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主要受到四個114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緊張性是指心理活動對注意對象的高度集中程度,是注意的強度特征。人在高度緊張注意的狀態(tài)下,會沉浸于注意的對象,而注意不到周圍發(fā)生的事情。高度的責任心、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都能引起高度緊張的注意,而厭倦、疲勞則會大大削弱注意的緊張性。(二)注意的緊張性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緊張性是指心理活動對注意對象的高度集115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穩(wěn)定性又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某一對象上所能保持時間的長短,它是注意的時間特征。狹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上的時間。廣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動上的時間。廣義的穩(wěn)定性意味著注意并不總是指向一個事物,而是指注意所接觸的事物可以變化,但注意所維持的活動總方向始終不變。影響注意穩(wěn)定性的內部條件是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注意穩(wěn)定性的外部條件是活動對象的特點。(三)注意的穩(wěn)定性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穩(wěn)定性又稱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某116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進行心理活動時,注意同時指向幾種(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對象。注意的分配對人的實踐活動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教師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以調整教學活動;司機一邊操縱方向盤,一邊踩油門、剎車,同時還要觀察路面情況等。(四)注意的分配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進行心理活動時,注意同時117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轉移是指個體根據(jù)新任務,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注意的轉移要求新的活動符合引起注意的條件,并與原先注意的強度有關。注意的轉移不同于注意分散。前者是指根據(jù)任務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動地把注意轉向新的對象,使一種活動合理地為另一種活動所代替,是積極主動的;后者是指由于某一種刺激物的干擾,使注意離開當前需要注意的對象,是消極被動的。善于主動、迅速地轉移注意,對學習、工作等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要求在短時期內對新刺激作出反應的工作。(五)注意的轉移3.4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轉移是指個體根據(jù)新任務,主動及時地把1183.5注意發(fā)生的心理機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