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1青藏地區(qū)
基礎知識
1.位置與范圍:青藏地區(qū)位于我國西南部,昆侖山脈和祁連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主要包括西
藏自治區(qū)、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等。
2.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
高原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B喜馬拉雅山脈和我國海拔最高的內陸大盆地柴達木盆地?!斑h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征。
(2)河流、湖泊:由于海拔高,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黃河、長江、瀾滄江、雅魯藏布
江等眾多大江大河均發(fā)源于此;高原上還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3)氣候: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有“一年無四季,一
日見四季”之說。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
(4)豐富的資源:青藏高原上太陽能、地熱和水能資源都很豐富。
(5)野生動物資源:藏羚羊、藏野驢、藏原羚等。
3、藏民生活
(1)衣:藏袍是藏族的傳統(tǒng)服裝,?
(2)食:居民的日常主食是精耙;牛羊肉也是常見食物。為了抵御嚴寒,人們常喝青裸酒。
(3)住:牧區(qū)牧民一般用厚重的羊毛氈搭成帳篷居住,在農區(qū)和城鎮(zhèn)多建平頂的碉房。
(4)行:青藏地區(qū)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公路運輸;青藏鐵路從青海的西寧到西藏自治區(qū)的拉薩,
它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青藏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考向預測
(-)河谷農業(yè)
1、有利區(qū)位條件:①海拔高,空氣稀薄,多清朗天氣,光照充足,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
②熱量欠缺,作物生長期長,積累的養(yǎng)分多;③晝夜溫差大,利于作物養(yǎng)分的積累。
2、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比較平坦的河谷和盆地,如青臧高原南部的藏南谷地和東北部的混水
谷地。
3、主要作物:青裸、小麥、豌豆等。
(-)高寒牧業(yè):
1、發(fā)展條件:獨特的高寒氣候和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廣泛。
2、主要牧區(qū):青海牧區(qū)、西藏牧區(qū)。
3、優(yōu)良畜種:藏綿羊、藏山羊、耗牛(“高原之舟”)。
(三)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是當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線路經過地區(qū)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
翻越唐古拉山線路最高處達5072米;經過多年連續(xù)凍土地段550公里,經過九度地震烈度區(qū)216公里。沿
線高寒缺氧,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地殼運動活躍。在這樣的區(qū)域修建鐵路,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設
任務艱巨。風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隧道,全長1686米,被稱
為世界上最長的“凍土隧道”。
青藏鐵路的修建,將結束西藏自治區(qū)不通鐵路的歷史,進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huán)境,
促進西藏資源開發(fā)和經濟快速發(fā)展。對加強內地與西藏的聯(lián)系,促進臧族與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進民族
團結,造福沿線人民,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里,最高點為海拔5072米。
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線總里程達1142公里。
世界上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多年連續(xù)凍土里程達550公里。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車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
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
海拔4704米的安多鋪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
全長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橋,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
建成后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里,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里,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
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1)作用:①合理布局鐵路網,滿足西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需求;②促進沿線地區(qū)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③加強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團結;④維護國家邊境的安全。
(2)不利因素:①海拔高,高寒缺氧,不利于工人施工;②多年凍土,增加鐵路建設難度和技術要
求;③生態(tài)脆弱,增加鐵路修建過程中的生態(tài)保護措施和技術要求。
(四)三江源地區(qū)
1.三江源地區(qū)的位置特點:三江源地區(qū)位于青海省南部,位于北緯31°?36°,東經89°?102°之間。
三江源地區(qū)分別是長江源區(qū)、黃河源區(qū)、瀾滄江源區(qū)的總稱。
2.三江源地區(qū)的水源:三江源被稱為中華水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的49%,瀾滄江的15%均來源
于三江源。
3.三江源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冰川消退、過渡放牧、亂采濫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蟲鼠猖獗、野生
動物銳減。
4.三江源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產生的影響:如果三江源地區(qū)冰川不斷消退,湖泊、沼澤不斷萎縮,會對
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帶來源區(qū)水源枯竭,黃河中下游會出現(xiàn)斷流,長江中下游會出現(xiàn)干旱災害等影響。
如果三江源地區(qū)草場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會導致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退化,長江中下游
洪澇災害會加劇,黃河中下游斷流時間會增長等。
5.三江源地區(qū)在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中的作用:①三江源地區(q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
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qū)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qū)。②三江源地區(qū)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
地。③保護“中華水塔”,不僅對當地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至關重要,而且直接關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
境與社會經濟發(fā)展。
(五)青藏高原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①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深入西北內陸,加劇了西北地區(qū)的干旱程度:
②夏季,青藏高原形成低壓,疊加在印度低壓之上,加強了我國夏季風的勢力;
③冬季,青藏高原形成高壓,加劇了我國冬風的勢力;
④冬春季節(jié)、對西風帶有分流作用,南北兩支氣流在四川盆地匯合,造成我國長江流域長時間的低溫
陰雨天氣。
大題精做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拉薩河谷寬坦,平均海拔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卻高于北京3—4℃,最熱月平均氣
溫低于北京10—因而氣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薩河谷的大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的65%,外來人員總因
高原缺氧而產生心理畏懼。拉薩河水資源為105億立方米,澆灌著河谷26萬畝良田沃土,糧食年產量超過
9萬噸,農區(qū)的人均占有糧883公斤,是西藏三大糧倉之一。
材料二:據了解,從2013至2022年,拉薩市將在拉薩河谷規(guī)劃用10年時間造林綠化河谷及兩岸山體,
項目總投資100億元。
材料三:拉薩河谷位置(如下圖所示)
(1)分析拉薩的氣候與北京比更加冷暖宜人原因。
(2)簡述拉薩河谷成為西藏三大糧倉之一的有利自然條件。
(3)指出拉薩河谷造林綠化項目的環(huán)境意義。
(4)有人提出將拉薩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也有網友對此表示吐槽。請你結合所學的知識,說明網友吐
槽的理由?
【答案】(1)冬季因緯度低,太陽高度大,且晝長長,太陽輻射量大;谷地地形封閉,不利于散熱(有利
于保溫);地勢高,不受冬季風影響,氣溫較北京高。夏季,因地勢高而氣溫較北京低。
(2)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海拔較低,熱量充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等。
(3)增加空氣濕度,調節(jié)氣候;增加大氣中氧氣含量;穩(wěn)定拉薩河的徑流;穩(wěn)定拉薩河谷農業(yè)生產的環(huán)境;
美化拉薩市的環(huán)境等等。
(4)理由:自然:(海拔高,空氣稀薄)氧氣不足(缺氧):晴天多,太陽紫外線輻射強烈;氣溫日較差
大且天氣易變。社會經濟:距離客源市場遠;交通成本高。
【分析】本題考查了影響氣候的因素、農業(yè)區(qū)位條件、森林的環(huán)境效益、旅游發(fā)展的條件等知識點,考查
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詳解】
(1)首先分析拉薩氣候"冷"是因為海拔比北京高,夏季較涼爽;再分析拉薩冬季比北京暖主要是拉薩的緯
度較低,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大,晝長時間長,太陽輻射多;周圍崇山峻嶺的阻擋,使冬季風難以深入拉薩
河谷;谷地地形較為封閉,熱量不易散失;因此冬季氣溫較高。
(2)影響農業(yè)生產的自然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水源、土壤方面進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拉薩河谷海拔
較低,熱量較為充足;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河谷地區(qū)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拉薩河水量
豐富,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3)森林具有調節(jié)氣候、調節(jié)徑流、保持水土、增加濕度、美化環(huán)境、消除污染等環(huán)境效益。拉薩河谷造
林綠化,有利于增加空氣濕度,調節(jié)局部小氣候;有利于凈化空氣,增加大氣中氧氣含量;有利于涵養(yǎng)水
源,保持水土;有利于調節(jié)拉薩河的徑流量;有利于美化拉薩的城市環(huán)境;有利于?改善拉薩河谷的農業(yè)生
產環(huán)境。
(4)結合西藏因海拔高而出現(xiàn)的自然特征分析,拉薩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氣稀薄,易出現(xiàn)跳氧現(xiàn)
象;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陽紫外線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大,且天氣變化大,不適宜打造避暑旅游。止匕外,
社會經濟方面,拉薩距離客源市場較遠,交通成本較高,以及拉薩的旅游接待能力有限等,都不利于避暑
旅游的發(fā)展。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已有1300年歷史的鹽井古鹽田位于西藏鹽井鎮(zhèn)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
方式的地方,瀾滄江兩岸的泉眼流出的鹵水可作為提取食鹽的原料,當地鹽民在各泉眼處壘石固水形成鹽
井,再用木桶把鹵水從鹽井背到高臺,注入鹽田中,經過兩三天日曬風吹,得到上等好鹽。每年3?5月,
是該地曬鹽的最佳時段。過了這個時段,雨季的雨水一來,加之江水上漲,就很難曬出鹽巴。下圖為鹽田
景觀。
(1)指出3?5月該地有利于曬鹽的氣候條件。
(2)試分析該地鹽田多用木架子搭成且分層分布的原因。
(3)經過歲月的洗禮,有些鹽田已有“毀掉”的跡象。為了保護這一悠久的文化遺產,請從鹽田所處的位
置和搭建鹽田的材料等角度提出至少兩點建議。
【答案】(1)光照充足;春季升溫快;天氣晴朗干燥;風速較大。
(2)河谷兩岸坡度較大,缺少大片平坦土地;山地森林資源較豐富,提供木材;分層木架子曬鹽可充分地
利用光照。
(3)(風吹日曬等外力作用,木質支柱被破壞)對曬鹽場地加固,對損壞處及時修補;(瀾滄江洪水期江
水淹沒鹽田)搬到不易被洪水淹沒的地方;(地處地殼不穩(wěn)定地段,滑坡和泥石流可能沖毀鹽田)鹽田應
盡量遠離有滑坡危險的地段。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曬鹽的相關問題,題目從鹽井所在的位置入手,考查適合當地獨特條件下的曬
鹽方式?;卮饡r需了解該地的基本自然環(huán)境特征,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學科素養(yǎng)的
考查。
【詳解】
(1)分析有利于曬鹽的氣候條件,可以從光照、氣溫、天氣、風速等方面出發(fā)。3-5月,該地的雨季尚未
到來,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光照充足:春季氣溫回升,氣溫處在不斷上升過程中;雨季未到,天氣晴朗干
燥;風經過河流峽谷,風速較大,有利于曬鹽。
(2)分析當地鹽田使用木架子搭成的原因主要從當地平坦的土地較少,木材等原材料充足,木材長度限制
以及增加光照條件進行分析:由于當地坡度較大,平坦的土地較少;兩岸森林資源豐富,多木材;受木材
長度限制的影響以及空間大小的影響,為了多出鹽以及更加充分利用光照條件,形成了如圖所示的層狀'鹽
田”
(3)從鹽田所處的位置和搭建鹽田的材料等角度分析保護鹽田的措施,從搭建鹽田的材料角度看,鹽田受
毀主要是由于風吹日曬等外力作用,木質支柱被破壞,可以對曬鹽場地進行加固,對損壞的支柱及時修補。
從鹽田所處的位置角度看,瀾滄江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洪水期水位較高,江水易淹沒鹽田,可以將鹽田搬到
不易被洪水淹沒的地方;地處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滑坡和泥石流可能沖毀鹽田,鹽田應盡量遠離滑
坡等地質災害多發(fā)的危險地段。
3.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達木盆地具有獨特的環(huán)境特征。近年來,柴達木地區(qū)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迅速。閱讀材
料,回答問題。
大數據中心耗能巨大,其運營最大的支出項目為服務器用電和冷卻用電。數據中心機房對空氣的濕度
和潔凈度要求較高,過多的塵埃和水汽會增加機房故障率。
柴達木云數據中心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該中心的建設將提升本地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新的經濟增
長點。
?loTwa
65g
MO1000
lOOO-lSOO
1SOO-204O
20002500
一年葬H水〈?米>
(1)從水分和熱量角度,說明柴達木盆地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2)分析柴達木盆地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3)分析柴達木地區(qū)建設大數據中心的優(yōu)勢條件。
(4)說明建設大數據中心對柴達木地區(qū)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意義。
【答案】(1)水分方面:降水稀少,蒸發(fā)量大,氣候干旱,水分資源匱乏;
熱量方面:盆地內部熱量較周圍豐富,(有“比較”之意即可得分)但總體熱量條件較差。
(2)柴達木地區(qū)海拔高,大氣稀薄,水汽含量少,空氣潔凈,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柴達木盆
地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數長。
(3)大數據中心為高能耗產業(yè),柴達木地區(qū)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能夠滿足大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大
數據中心用于冷卻的能耗較高,柴達木地區(qū)地勢高,氣溫低,有利于減少冷卻能耗;大數據中心對空氣質
量要求較高,柴達木地區(qū)水汽含量少,空氣潔凈,有利于降低數據中心的故障率。
(4)建設大數據中心可以帶動相關第二產業(yè),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提升當地第二、第三產業(yè)比重,
促進產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
【分析】本試題以柴達木盆地區(qū)域圖和材料為背景,從區(qū)域認知的角度分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等相關的
知識,難度適中,考查了學生的區(qū)域認知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分析的能力。
【詳解】
(1)根據圖中等降水線,柴達木盆地內部降7k50毫米,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水分資源匱乏。據圖可知,
柴達木盆地內部積溫范圍在1000T500,熱量條件較差,但馬柴達木盆地周圍地區(qū)相比較,柴達木盆地內
部積溫較大,熱量較豐富。
(2)太陽能資源豐富說明太陽輻射量多,影響太陽輻射量因素可以從緯度因素、天氣狀況、晝長因素、地
勢因素角度分析。故影響柴達木盆地的太陽輻射量的原因是:地勢高,空氣透明度高,大氣稀薄,削弱的
太陽輻射少;柴達木盆地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數長。
(3)根據材料“大數據中心耗能巨大,其運營最大的支出項目為服務器用電和冷卻用電。數據中心機房對
空氣的濕度和潔凈度要求較高,過多的塵埃和水汽會增加機房故障率”可知,大數據中心耗電量大,數據
中心機房對空氣濕度、潔凈程度都有較高要求,而柴達木地區(qū)建設大數據中心必須要滿足以上條件,故柴
達木地區(qū)建設大數據中心的優(yōu)勢條件有大數據中心耗能高,而柴達木地區(qū)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能夠滿
足大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大數據中心用于冷卻的能耗較高,而柴達木地由于區(qū)地勢高,氣溫低,有利于
減少冷卻能耗,可節(jié)約能耗,降低成本;大數據中心時空氣質量要求較高,柴達木地區(qū)水汽含量少,空氣
潔凈,有利于降低數據中心的故障率。
(4)根據材料“該中心的建設將提升本地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笨芍么髷祿?/p>
心,利于格爾木二、三產'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提升本地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后,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提升第二、
第三產業(yè)比重,促進產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東南向內部遞減。下圖左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圖。
圖中甲地某年7月30日發(fā)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處有一氣象站,下圖右為該
氣象站測得的該年7月天氣要素統(tǒng)計圖。
urior
即?一一S.SM*仙Ui?
或&■分席■M5<-工*a
,本■
百流布掘泥石流分布示意圖BttiB—EJ?*n?a
材料二:拉林鐵路(拉薩至林芝段)正線全長435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
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攻克了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地質惡劣、災害頻發(fā)等諸多困難。
(1)從大氣環(huán)流的角度,推測青藏高原A、B兩地冰川補給的水汽來源。
(2)除泥石流外,拉林鐵路建設還面臨多種自然災害,舉出一例并說明其產生的原因。
(3)據圖描述青藏高原泥石流災害分布特征,并結合天氣要素統(tǒng)計圖信息,推測甲地此次大型泥石流發(fā)生
的過程。
(4)在災后重建過程中,當地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答案】(1)A地冰川補給水汽來自西風從大西洋帶來的水汽。B地冰川補給水汽來自西南季風從印度洋
帶來的水汽。
(2)地震;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發(fā)生碰撞運動,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
(3)分布不均,青藏高原東南部多發(fā)。原因:氣溫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徑流
量大:該地區(qū)地形坡度陡;地表物質松散:植被覆蓋差。
(4)重建位置選擇在離水源地有一定距離、海拔較高的臺地上,避開泥石流多發(fā)的谷地、陡坡和溝谷口沖
積扇。重建時周邊修筑攔水壩:建設排流、導流設施:構筑護坡工程等:植樹造林(種草),提高重建區(qū)周邊
地表植被的覆蓋率;加強重建區(qū)土地開發(fā)的管理,減少大型工程建設對山體的破壞。
【分析】本題綜合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及區(qū)域認知
的能力,難度一般。
【詳
(1)大氣環(huán)流包括三圈環(huán)流和季風環(huán)流,其中三圈環(huán)流的結果是使近地面形成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從
大氣環(huán)流看,A地處青藏高原西北部,位于我國非季風區(qū),受西風影響較大,西風從大西洋帶來水汽,受
地形抬升形成降水,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B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主要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
較大,西南季風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
(2)該題目問該鐵路建設的自然災害。除了泥石流災害,該地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發(fā)
生碰撞運動,地殼運動活躍,多發(fā)地震災害。
(3)結合圖例、分析左圖可知,泥石流災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地勢一二階梯交界處,圖中位置是青藏
高原的東南部地區(qū)。
形成泥石流的條件有:地勢陡峭,能夠集水集物;很多在松散的固體物質在上游堆積;短期內有大量降
水。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結合右圖從氣候角度分析,7月份多數日期甲地II均溫高于常年月均溫,導致冰川
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圖中9-11日期間、21-25日期間有兩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時段,導致地表徑流量
大,為泥石流發(fā)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徑流。甲地位于青臧高原東南部,地形坡度陡。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
板塊交界處,多地震,地表物質松散。甲地氣候高寒,植被覆蓋差。
(4)城鎮(zhèn)居民點的選址應避開滑坡、泥石流多發(fā)地區(qū):如山谷和洪積扇地區(qū),陡坡、陡崖的下方;重建位
置選擇在離水源地有一定距離、海拔較高的臺地上。泥石流的發(fā)生以水為載體,因此重建時應注意排流、
導流:應注意發(fā)揮綠色植物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的功能,植樹造林(種草),提高重建區(qū)周邊地表植被的
覆蓋率?;隆⒛嗍鞫喟l(fā)牛.在陡坡,因此應加強重建區(qū)土地開發(fā)的管理,減少大型工程建設對山體的破
壞。
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卡鹽湖是在青藏高原隆起時因部分海水積留在低洼地帶而形成,總面積達105平方千來,潮面具有
強烈的反射能力,有“天空之鏡”之稱。鹽粒晶大質觸,儲量巨大。潮底鹽層平均厚5來,最厚處達9.68
米。湖面上有現(xiàn)代化的大型采鹽船游弋作業(yè),湖畔小火車來往奔馳,開采過的鹵水。幾年之后又重新結晶
成鹽層。下圖示意茶卡鹽湖地理位置。
(1)簡析茶卡鹽湖大量湖鹽形成的原因。
(2)指出茶卡鹽湖湖鹽資源開發(fā)的優(yōu)勢條件。
(3)請為茶卡鹽湖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1)地殼運動導致青藏高原隆起,部分海水在低洼地積存;地表徑流攜帶大量鹽分流入;湖泊為
內流湖,湖水蒸發(fā)使鹽分大量集聚。
(2)湖鹽深厚儲量巨大;鹵水開采后重新結晶成鹽層,后續(xù)資源豐富;鹽湖面積大,利于機械化作業(yè);湖
邊有鐵路、公路分布,運輸便利。
(3)對湖鹽進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經濟收入;湖鹽開采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減輕環(huán)境污染;利用鹽
湖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合理規(guī)劃,發(fā)展旅游業(yè)。
【分析】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詳解】
(1)“茶卡鹽湖是在青藏高原隆起時因部分海水積留在低洼地帶而形成',因此茶卡鹽湖大量湖鹽形成
應與古地理環(huán)境和地殼運動有關。根據所學可知,該地原為古海洋,后經地殼抬升形成內陸湖,氣候干旱,
蒸發(fā)旺盛,水量減少,湖水鹽度升高,最后鹽類結晶析出。
(2)鹽資源開發(fā)的優(yōu)勢條件應從資源的蘊藏、市場需求、交通運輸、開采技術等方面考慮‘鹽粒晶大質觸,
儲量巨大。潮底鹽層平均厚5來,最厚處達9.68米",說明茶卡鹽湖巖層、深厚儲量巨大;鹽的質量好,市
場需求大。"開采過的鹵水,幾年之后又重新結晶成鹽層",鹵水開采后重新結品成鹽層,說明后續(xù)資源豐富;
"總面積達105平方千來"、"湖面上有現(xiàn)代化的大型采鹽船游弋作業(yè),,說明鹽湖面積大,利于機械化作業(yè);
"畔小火車來往奔馳”,湖邊有鐵路、公路分布,運輸便利。
(3)茶卡鹽湖地區(qū)湖鹽儲量巨大,可持續(xù)發(fā)展首先應從"鹽”資源本身做文章,應對湖鹽進行深加工,延長
產業(yè)鏈,增加附加值,提高經濟收入;其次,茶卡鹽湖有“天空之鏡”之稱,因此應從優(yōu)美而獨特的環(huán)境出
發(fā),發(fā)展旅游業(yè);第三,在采鹽過程中,大型機械作業(yè)及運輸等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因此湖鹽開采和運輸時
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減輕環(huán)境污染。
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爾蓋濕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地,其核心區(qū)面積約170平方千米,目
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黃河干流流經該濕地時流向發(fā)生改變。圖為若爾蓋濕地位置示意。
(1)指出圖示區(qū)域黃河干流的大致流向。
(2)說明圖示區(qū)域濕地廣布的原因。
(3)簡述若爾蓋濕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
【答案】(1)先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后自東南向西北。
(2)海拔高,年均溫低,蒸發(fā)弱;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有凍土分布,阻滯水分下滲;夏季,季節(jié)性凍土
融化且上游來水增多。
(3)調蓄黃河上游洪水;維護生物多樣性;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調節(jié)氣候等。
【分析】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本題考查的重點,屬常規(guī)題,難度一般。
【詳解】
(1)根據支流匯入的方向可以確定河流的流向。圖示區(qū)域黃河干流河道彎曲,可在河道彎曲最明顯處將該
區(qū)域的河道分為上游、下游兩部分,結合圖中指向標可知,圖示區(qū)域上游部分大致自西(北)向東(南)
流:圖示區(qū)域下游部分大致自東南向西北流。
(2)濕地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qū),分布地區(qū)具有“來水多、走水少”的特點,廣
布的原因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分析。在地形上,根據河流的分布可知,該地區(qū)四周多山脈,地勢較高,中
部比較平坦,形成了向心狀的水系,使得中部地區(qū)積水較多;在氣候上,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區(qū),海拔高,
氣溫低,蒸發(fā)較弱,積水多,有利于濕地的形成;氣溫低使得當地有季節(jié)性的凍土,地表水下滲困難,同
時夏季冰雪消融使上游來水增多。
(3)黃河流經諾爾蓋濕地,在多雨或漲水的季節(jié),過量的水被濕地(象海綿一樣)儲存起來,直接減少了
卜游的洪水壓力;然后,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補充給河流或下滲補充地下水,
有效地緩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斷流的問題,因此若爾蓋濕地具有調蓄黃河上游洪水,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通
過蒸發(fā),濕地可持續(xù)不斷地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氣,調節(jié)區(qū)域的氣候。水流經過濕地,流速減緩,有助于
污染物的沉淀,特別是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礦化物質,對水體起凈化作用。濕地的特
殊環(huán)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造避敵的良好條件,是大量珍稀瀕危鳥類、兩棲類、爬
行類、魚類、哺乳類和高、低等植物生長和棲息的好場所。
7.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2020年我國火星探測器“天間一號”發(fā)射升空,將對火星表面形態(tài)等開展科學探測。從氣候到地貌,
我國的柴達木盆地是最具代表性的類火星環(huán)境,對其進行的科學考察能為火星探測提供極為重要的類比資
料。
材料一:美國火星探測器曾在1976年測得火星表面兩地的晝夜溫差均在50℃左右。柴達木盆地同樣
氣溫變化刷烈,晝夜溫差常在30℃左右,且風力強盛,8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均可達25-75天。類火星環(huán)境
對柴達木盆地的經濟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當地政府揚長避短,把新能源開發(fā)作為經濟增長的戰(zhàn)略性主導產
業(yè)來培育。
下表地球與火星主要數據對比
質量體積
行星表面平均溫度(°C)
(地球=1)(地球=1)
地球111
火星0.110.15-23
m?達木nan里施?■現(xiàn)
n:
(1)柴達木盆地與火星表面晝夜溫差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兩者形成的根本原因有何不同?
(2)判斷柴達木盆地典型地貌的所屬類型。從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角度,分析該種地貌在柴達木盆地的形成
原因。
(3)闡述柴達木盆地重點發(fā)展新能源產業(yè)的合理性。
(4)從市場角度分析柴達木盆地開發(fā)新能源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答案】(1)共同原因: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導?;鹦求w積小,質量小,
大氣稀薄,白天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夜晚大氣保溫作用弱,晝夜溫差大。柴達木盆地,晴天多,白天
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晝夜溫差大。
(2)風蝕地貌。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氣候干旱,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風力侵蝕作用下,形成風蝕地貌。
(3)柴達木盆地風力強盛,可發(fā)展風電。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晴天多,太陽能資源豐富,可利用太陽能
發(fā)電。
(4)本地市場??;距離東部發(fā)達地區(qū)遠。采用超高壓輸電技術,進行遠距離輸電;本地發(fā)展耗能大的工業(yè);
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新能源消費比重。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柴達木盆地自然環(huán)境特征及其對生產活動的影響等知識點。
【詳解】
(1)晝夜溫差大是因為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導致的?;鹦求w積小,質量小,
表面大氣稀薄,白天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升溫快;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
用弱,地面降溫快。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
陽輻射多,升溫快;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地面降溫快。
(2)據圖判斷,柴達木盆地典型地貌是風力侵蝕形成的風蝕地貌。從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角度看,柴達木盆
地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氣候干旱,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風力侵蝕作用下,形成風蝕地
貌,如風蝕騰菇、風蝕洼地、風蝕柱。
(3)"柴達木盆地風力強盛,8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均可達25-75天",據此判斷,柴達木盆地可以發(fā)展風電。
柴達木盆地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氣候干旱,晴天多,太陽能資源豐富,可以發(fā)展太陽
能發(fā)電。
(4)從市場角度分析,柴達木盆地新能源豐富,但是人口少,本地市場??;距離東部發(fā)達地區(qū)遠,能源遠
距離輸送成本高。采用超高壓輸電技術,進行遠距離輸電;本地大力發(fā)展耗能大的工業(yè),變能源優(yōu)勢為經
濟優(yōu)勢;本地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新能源消費比重。
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源區(qū)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響,形成了大量高原沖積型河床和
丘陵坦谷河床,發(fā)育了“辮狀水系”。冬春季節(jié),“辮狀河道”又成了風沙的源地,漫天飛揚的風沙嚴重
威脅到橫跨沱沱河的青藏鐵路的正常運行。每年4?10月份,大量斑頭雁遷徙至此,在沙洲和兩岸峭壁上
筑巢、孵化、繁殖,“辮狀河道”成為斑頭雁的“天然產房"。下圖示意沱沱河“辮狀河道”局部地形和
景觀。
(1)簡述沱沱河“辮狀河道”的形成過程。
(2)分析“辮狀河道”在冬春季成為風沙源地的原因。
(3)分析每年4?10月,“辮狀河道”成為斑頭雁“天然產房”的主要條件。
【答案】(1)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汛期流域內徑流流速快,侵蝕和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泥沙匯入;河
谷平坦開闊,流速慢,泥沙在河床中大量沉積,形成水下堆積體;枯水期,水位下降,沙洲裸露;河道多
分叉,形成辮狀水系。
(2)冬季河流封凍,河面光滑,摩擦力小,加上谷地的狹管效應,風力增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沙洲裸
露,易受風力侵蝕、搬運。
(3)4—10月份沱沱河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淺灘沙洲廣布,水源和食物豐富;淺灘水系阻擋了大量的天敵。
(答出兩點)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思維。
【詳解】
(1)根據題意,該處的“辮狀水系”的形成收到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響。該處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
勢落差較大,豐水期時河流流速快,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強,攜帶大量泥沙匯入。該處河流水源補給主要
是冰雪融水,冬春季節(jié)會成為風沙源地,說明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降水少時,加上
河谷地區(qū)平坦開闊,河流流速慢,泥沙會在河床中大量沉淀,形成水下堆積體。到枯水期,水位下降,沙
洲開始裸露,河水水量隨季節(jié)增加,會產生分叉,形成辮狀水系。
(2)該地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冬季氣溫低,河流封凍,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風力較大。再加上位于河谷
地區(qū),狹管效應下,風力加強。冬春季節(jié)冰雪堆積,河流水源補給少,水位低,沙洲裸露,容易受到風力
的侵蝕和搬運。
(3)4-10月該地區(qū)從春季到秋季,地處河谷,氣溫較為溫暖,熱量較為充足。沙洲變?yōu)闇\灘,大部分位于
水下,風力較小,水源和食物豐富,四周都是水系,可以阻擋天敵。
【點睛】風力侵蝕作用大小取決于當地風力的大小,受到下墊面摩擦力、狹管效應、氣壓差等因素影響。
鳥類選擇江心洲作為繁殖棲息地的原因主要有:氣候溫暖適宜,有水系隔絕天敵,水源食物豐富,環(huán)境適
宜安全。
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社會經濟發(fā)展帶動下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
比重不斷上升.日前西藏以20-60萬人口規(guī)模的中小城市為主,下圖為西藏自治區(qū)主要城鎮(zhèn)分布圖.
(1)簡述兩藏自治區(qū)城鎮(zhèn)分布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說明西藏西北部幾乎沒有城鎮(zhèn)分布的自然原因。
(3)簡析兩藏以中小城市為主的主要原因。
【答案】(1)分布特點:集中分布在雅魯藏布江谷地。原因:海拔低,氣候溫暖;農業(yè)發(fā)達,對外聯(lián)系便
利;地勢平坦,節(jié)省建筑投資;有河流經過,水資源豐富。
(2)海拔高,氣候高寒缺氧,氣候干旱,荒漠廣布,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人口居住生活。
(3)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環(huán)境承載力?。蝗丝诿芏刃?。
【分析】題目通過西藏自治區(qū)的城市體系和分布,考查區(qū)域城市分布特征、城市規(guī)模等問題的總結和分析
能力。
【詳解】
(1)簡述兩藏自治區(qū)城鎮(zhèn)分布特點,主要從集中程度分析,從圖中位置分析,城鎮(zhèn)多集中分布在雅魯藏布
江谷地。分析其原因主要從青藏高原的高寒特點及河谷地區(qū)的特征分析。青臧高原整體高寒,熱量不足,
河谷地區(qū)海拔低,氣候溫暖;河谷熱量較豐富農業(yè)發(fā)達,對外聯(lián)系便利;地勢平坦,節(jié)省建筑投資;有河
流經過,水資源豐富,適合人類生產和生活。
(2)說明西藏西北部幾乎沒有城鎮(zhèn)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從地形、氣候、水源等方面分析。西北部海拔高,
氣候高寒缺氧;海洋氣流能以到達,氣候干旱,荒漠廣布,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人口居住生活。
(3)簡析兩藏以中小城市為主的主要原因,主要從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和人口分布分析。青藏高原地區(qū)環(huán)
境承載力較小,自然條件惡劣,人口分布密度小,人口總量較小;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城市化水平較
低,城市規(guī)模普遍較小。
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雅魯藏布大峽谷(圖中EF間)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之間,全長5046千米,
平均深度2228米,最深處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qū)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
大瀑布群,一些主體瀑布的落差均在30?50米間。大峽谷單位面積水能的蘊藏量居世界之冠。下圖為青藏
高原局部地區(qū)示意圖。
國界緩!
城市
件藏高原局部地區(qū)示意圖
(1)簡析雅魯藏布江河水的補給來源。
(2)分析雅魯藏布大峽谷成為青藏高原濕潤區(qū)的原因。
(3)關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能的開發(fā),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對的觀點。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1)處于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降水較多,大量雨水補給河流;春季高山積雪融化補給;夏季兩側高
山的冰川消融補給;地處谷地,海拔較低,常年有地下水補給。
(2)峽谷開口朝南,利于印度洋西南季風深入:水汽受地形阻擋抬升,降水較多;蒸發(fā)量較小,形成濕潤
區(qū)。
(3)支持。雅魯藏布大峽谷水能蘊藏量大,水能開發(fā)可獲得經濟收益;施工及運營可為當地提供就業(yè)機會;
兩岸峽谷聳立,土方工程量較小;能帶動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促進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口少,移民搬遷量小。
反對。當地人口較少,市場距離較遠,短期收益??;峽谷核心區(qū)為無人區(qū),基礎設施不足;生態(tài)脆弱,地
質條件復雜,易誘發(fā)地質災害;可能引發(fā)與下游國家的爭端。
【分析】本題以雅魯藏布大峽谷為背景,考查了本地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及河流水能資源的開發(fā)。
【詳解】
(1)河流的補給形式主要有:降水、地下水、永久性冰川融水、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等方面。本河位于西
南季風控制區(qū),夏季西南季風帶來降水,有大量的雨水補給;該河谷位于青藏高原;春季,高山上的季節(jié)
性積雪融化,補給河流;夏季兩側高山的冰川消融,補給河流;該地位于河流谷地,地勢較低,常年存在
地卜.水補給。
(2)該峽谷山高谷深,且開口朝南,背靠高大山脈,有利于西南季風深入峽谷后被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
雨;且該地氣溫低蒸發(fā)量較小,水汽長久不散,形成較為濕潤的氣候。
(3)該題屬于觀點類開放性試題。如果表示贊同,應從水能開發(fā)給當地帶來的有利影響,如:"大峽谷單
位面積水能的蘊藏量居世界之冠”,可知水能資源豐富;水能資源的開發(fā),可以帶動經濟發(fā)展、帶動就業(yè)、
促進相關產業(yè)、發(fā)展;"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可知工程本身工程量小,且由于"該地位于峽
谷無人區(qū)",移民量少等角度來分析。如果回答不贊同,應從水能開發(fā)給當地帶來的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著手回
答。如:由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當地人口較少,市場距離較遠,短期收益?。?大峽谷
核心無人區(qū)”,可知基礎設施不足;“雅魯藏布大峽谷(圖中EF間)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
橫斷山脈之間”,可知生態(tài)脆弱,地質條件復雜,易誘發(fā)地質災害;由圖可知,雅魯藏布江是國際性河流,
可能引發(fā)與下游國家的爭端。
11.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納木錯湖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湖泊”第三名。湖面
海拔4718米,草原繞湖四周,水草豐美。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區(qū)最大的內陸湖。圖甲為納木
錯周邊簡圖,圖乙為a站風向分布頻率圖。
材料二土壤有機碳是指各種形態(tài)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機物質。納木錯典型小流域高寒草甸土壤有
機碳含量與坡向顯著相關,主要表現(xiàn)為北向坡最高,南向坡最低,東向坡和西向坡居中且較接近。
(1)指出納木錯沿岸河流的分布特點。
(2)分別指出6月份a觀測點白天和夜間的最大風頻,并分析其原因。
(3)說明納木錯典型小流域南向坡土壤有機碳含量最低的原因。
(4)從自然環(huán)境角度考慮,旅游者夏季在納木錯旅游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答案】(1)①分布不均;②入湖河流呈向心狀;③河流多分布在湖泊南岸和西岸。
(2)風向:白晝西北風,夜晚東南偏南風(東南風)。原因:①白天湖面氣溫低,氣壓高,陸地氣溫高,
氣壓低,a地吹湖風,加上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西北風;②夜晚湖面氣溫高,氣壓低,陸地氣溫低,氣壓
高,a地吹山風,加上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東南風。
(3)①南向坡為陽坡(太陽輻射強),氣溫高,蒸發(fā)強降水較少,土壤水分條件較差;②植被較稀疏;③
土壤溫度(氣溫)較高,土壤有機質分解較快。
(4)①避免紫外線暴曬;②晝夜溫差大,夜晚注意保暖;③預防高原反應(或預防缺氧、低壓對身體的影
響);④防止野獸襲擊。
【分析】本題考查河流的分布、湖陸風、旅游注意事項等??疾橹R的綜合運用和遷移能力。
【詳解】
(1)湖泊沿岸河流分布特點主要從河流多少及方位分布方面分析。讀圖可知,納木錯湖泊沿岸的河流南
部和西部較多,而北岸較少,呈現(xiàn)不均勻分布。且自四周向中間流動,為向心狀水系
(2)a觀測點西向納木錯湖,東靠山地。由于水面和陸地熱力性質的差異,水面白晝氣溫低氣壓高,夜
晚氣溫高氣壓低;而陸地白晝氣溫高氣壓低,夜晚氣溫低氣壓高再加上地轉偏向力和地形的影響,形成a觀
測點白晝西北風,夜晚東南偏南(東南)風。
(3)南坡為向陽坡,氣溫高,蒸發(fā)量較大,土壤水分較少,植被稀疏,植被的枯枝落葉較少,土壤的有機
質較少,并且氣溫較高,土壤中有機質分解速度較快,故土壤有機質較少。
(4)高原太陽輻射強,避免紫外線暴曬;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夜晚注意保暖;預防高原反應(或預防缺氧、
低壓對身體的影響);高原野獸出沒多,防止野獸襲擊。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青海玉樹州囊謙縣,其地質構造屬唐古拉褶皺區(qū),位于兩條西北偏西向的斷裂帶之間,鹵水鹽儲量豐
富。該縣的白扎鹽場位于瀾滄江支流扎曲河畔,所產鹽品質高且具有一定的藥效。目前鹽場仍沿用“引鹽
泉水入鹽畦,風吹日曬后自然結晶”的傳統(tǒng)工藝制鹽。
近年來,隨著交通改善,外來鹽的進入,鹽場受到一定的影響。2018年8月,青海省某副省長到該縣
調研,要求白扎鹽場在繼續(xù)保持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尋找新的增長點。
白扎拉場位置示意圖
白扎拄場生產實景圖
(1)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推測白扎鹽場引用的鹽泉形成過程。
(2)從地形的角度,分析白扎鹽場形成的有利條件。
(3)結合材料,為重振白扎鹽場提出可行的對策。
【答案】(1)位于地殼運動活躍地帶,褶皺、斷裂發(fā)育,富含鹽分的地下水在壓力作用下,沿巖石裂隙上
升到地表,形成鹽泉。
(2)位于河谷地帶,相對平坦開闊,由于開辟成鹽畦,且地勢較低,有利于引鹽水入鹽畦,位于青藏高原,
晴天多,光照充足,風力強勁,有利于鹵水蒸發(fā)。
(3)在保護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加大科技投入,開發(fā)藥用鹽等相關產品,
延長產業(yè)鏈,增加附加值;保留傳統(tǒng)采鹽工藝,開發(fā)鹽田旅游業(yè),挖掘鹽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
意識。(任答3點)
【分析】
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難度一般。
【詳解】
(1)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捌涞刭|構造屬唐古拉褶皺區(qū),位于兩條西北偏西向的斷裂帶之間,鹵水
鹽儲量豐富”,說明白扎鹽場位于地殼運動活躍地帶,褶皺、斷裂發(fā)育。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
點,或者地下含水層露出地表的地點。富含鹽分的地下水在壓力作用下,沿巖石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鹽
泉。
(2)由材料可知,目前鹽場仍沿用“引鹽泉水入鹽畦,風吹日曬后自然結晶”的傳統(tǒng)工藝制鹽。因此白扎
鹽場形成的有利地形條件應與鹽畦的修建、引水入鹽畦,風吹日曬強烈有關。讀圖可知,白扎鹽場位于河
谷地帶,兩岸地形平坦,利于修建鹽畦。河谷地勢較低,有利于引鹽水入鹽畦。白扎鹽場位于青海省,W
藏高原地勢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風力強勁,有利于鹵水蒸發(fā)。
(3)由材料可知:白扎鹽品質高且具有一定的藥效,采用傳統(tǒng)工藝制鹽,萎縮是因為外來鹽的進入;當地
政府要求白扎鹽場在繼續(xù)保持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尋找新的增長點。“繼續(xù)保持傳統(tǒng)工藝”,應在保護傳統(tǒng)
工藝的基礎上,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意識?!皩ふ倚碌脑鲩L點”,應
加大科技投入,開發(fā)藥用鹽等相關產品,延長產業(yè)鏈,增加附加值;保留傳統(tǒng)采鹽工藝,開發(fā)鹽田旅游業(yè),
挖掘鹽文化。
13.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神秘的雪域高原,也是許多人向往的“凈土”,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
材料一青藏高原地區(qū)示意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產效率的飛躍新世代生產設備介紹
- 幼兒園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方案
- 2023八年級數學下冊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6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第2課時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2)說課稿 (新版)北師大版001
- 12 寓言二則 說課稿-2023-2024學年語文二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001
- 8我們受特殊保護 第二課時《專門法律來保護》說課稿-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版
- 25《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Module 1(說課稿)-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一年級下冊
- Module6 Unit2 He ran very fast(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28 少年閏土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
- 22《狐假虎威》第二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 社區(qū)成人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級上冊 互聯(lián)網應用與創(chuàng)新 第1單元 單元教學設計 互聯(lián)網時代
- CR200J動力集中動車組拖車制動系統(tǒng)講解
- 骨盆骨折患者的護理
- 國際貨物運輸委托代理合同(中英文對照)全套
- 全面新編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解讀分析
-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三年級上冊脫式計算100題及答案
- 烹飪實訓室安全隱患分析報告
- 《金屬加工的基礎》課件
- 運輸行業(yè)春節(jié)安全生產培訓 文明駕駛保平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