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_第1頁
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_第2頁
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_第3頁
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_第4頁
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劉中民\o""[1]內容提要

本文首先對中日釣魚島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的態(tài)勢進行了總結歸納,指出中日海洋權益爭端呈現出進一步復雜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對日本海洋擴張戰(zhàn)略凸顯的深層背景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三點應對之策:中國需要從戰(zhàn)略高度認識中日海洋權益爭端,急需成立由國家高層領導負責的跨部門的專門機構,對中日海洋權益爭端進行戰(zhàn)略應對,對釣魚島問題進行適度但不示弱的反應;切實加強對解決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的法律研究;繼續(xù)進行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這一理性原則為指導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新途徑。關鍵詞

釣魚島問題

東海海洋劃界爭端

對策思考中日海洋權益爭端主要包括釣魚島爭端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中日釣魚島爭端由來已久,爭端的核心問題無疑是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及與之相關的海洋權益的分割,這也是近年來乃至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中日關系中最敏感和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的根源在于日本提出的專屬經濟區(qū)等距離中間線劃分的無理主張,并伴隨日本對中國東海油氣資源開發(fā)的無端指責呈愈演愈烈之態(tài)勢。釣魚島爭端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事關中國的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并隨中日關系的惡化而日趨復雜。本文僅就釣魚島爭端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對策談若干管見。一、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形勢日趨嚴峻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由中國人最早發(fā)現、最早開發(fā)利用和最早將其列入海防范圍的。從國際法的原始發(fā)現、行政管轄、經濟活動、自然延伸等原則來看,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是符合國際法原則的。釣魚島問題首先起源于近代以來日本實行的海上擴張政策和對我國領土的非法吞并,即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規(guī)定日本割占“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1900年日本根據英國《水陸軍志》中“尖礁群島”的稱謂,將釣魚島稱為“尖閣列島”。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的規(guī)定,釣魚島應歸還中國。但是,戰(zhàn)后美國對釣魚島進行強行托管,使釣魚島沒有與臺灣一起歸還中國。1971年日美達成《沖繩歸還協定》,美國將占領和托管下的琉球群島歸還日本,并把釣魚島劃入“歸還區(qū)域”,連同琉球群島一起交給日本。美國對釣魚島的“托管”并“交還”日本的行為給中日關系留下了釣魚島爭端問題。中日建交后,有關釣魚島的爭端,是被中日雙方擱置的問題。1978年1O月,中國副總理鄧小平去日本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的交換儀式,就解決釣魚島問題提出了“擱置主權,共同開發(fā)”的思想。正是中國處理釣魚島問題既堅持原則又靈活務實的正確立場以及中日領導人的諒解與共識,使釣魚島爭端得到緩解,中日關系得到繼續(xù)發(fā)展。冷戰(zhàn)結束后,隨著國際環(huán)境和日本國內政治的發(fā)展,日本對釣魚島的政策發(fā)生了變化。日本在中日原有共識與默契的基礎上發(fā)生嚴重倒退,甚至否認中日領導人有過擱置爭議的共識。日本領導人多次公開表示,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甚至說中日之間已不存在領土問題,“對日本來說,領土問題僅指北方領土問題和竹島問題?!盶o""[2]在這種觀點的支配下,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采取強硬姿態(tài),表現出不肯妥協的立場,致使釣魚島問題復雜化。從長遠看,日本企圖通過制造所謂的“先占”依據,為將來永遠霸占釣魚島造成既成事實;從近期看,是為將來在同中國劃定200海里專屬經濟水域時,使日本處于有利地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嚴重倒退并釀成中日關系不斷緊張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一)不斷制造事端并強化對釣魚島的控制2O世紀7O年代末以后,日本不斷有右翼團體和個人登上釣魚島活動,顯示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企圖造成日本占領的既成事實,迫使中國接受日本的主權要求。1979年5、6月間日本在釣魚島修建臨時直升機場;1981年7月日本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對釣魚島周圍漁場進行調查;1988年8月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到釣魚島設立了燈塔。冷戰(zhàn)結束后日本右翼挑釁活動增加。1996年7月14日和9月9日,“日本青年社”兩次登上釣魚島設置燈塔,并試圖讓燈塔列于海圖;1996年8月日本另一右翼團體“尖閣列島防衛(wèi)協會”悍然在島上豎起一塊長3米、寬2米畫有太陽旗的木制牌子,以顯示釣魚島為日本所有;1998年5月日本眾議員西村真悟悍然竄到島上,進行所謂“行政考察”和“慰靈祭”活動;1999年9月5日,3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釣魚島更換燈塔電池;2000年4月20日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建了一座神社;2003年8月又有右翼分子登上釣魚島。\o""[3]日本政府對右翼組織和個人在釣魚島的活動采取默許、縱容甚至包庇的態(tài)度,對中國政府的抗議以各種借口予以搪塞和敷衍。日本前防衛(wèi)廳長官木尾山靜六稱,(右翼的活動)“不違反國內法律,故難以在法律上和政治上對他們采取措施”,“政府不具有必須阻止民間在自己所占地方行動的權限和職能?!盶o""[4]日本前首相橋本龍?zhí)山妻q說:“法治國家有其法令上的規(guī)范,有能夠作的,也有不能作的,這一點希望中國能夠理解”。\o""[5](二)阻撓中國在釣魚島海域的科學考察和中國民間保釣活動日本不允許中國漁船和科學考察船在釣魚島附近水域正常作業(yè),對中國民間保釣活動更是加以阻攔。中國船只只要越過東海海域的中間線即遭到日本的嚴密跟蹤和監(jiān)視。據報道,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的P3C巡邏機在密切監(jiān)視中國在東海海域的石油開采和海洋調查船的活動。1996年8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實施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公然把中國領土釣魚島包括進去。1996年9月6日日本外務省向中國提出要求:“中國在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qū)內開展調查活動,有必要征得日本的同意”。\o""[6]橋本龍?zhí)墒紫嘣蚝I媳0矎d、警察廳發(fā)出“指示”,讓它們對“不測事態(tài)”進行研究,并作好準備。日本決定,要加強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警戒,如果有人強行接近和登上釣魚島,日方就“用實力去排除”。\o""[7]1996年9月一艘香港保釣船接近釣魚島,日本出動70艘艦船阻截,導致保釣人員陳毓祥落水身亡。2004年3月中國保釣人員登上釣魚島后,日方同樣使用強力將中方7人扣押并送至沖繩,隨后日本海上保安廳出動大批船舶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巡邏,并擴大封鎖圈,日本巡邏船甚至出現在我國臺灣外海距離彭佳嶼23海里處。2004年3月30日,日本眾議院安全保障委員會通過“有關保全日本領土”決議案,要求政府加強對釣魚島的警備,從而進一步強化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2004年2月12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向陽紅”2號在釣魚島久場島附近進行海洋調查時,日本海上保安廳以非日本船只不得在日本領海內從事觀測活動為由,迫使“向陽紅”2號離開該水域。(三)借釣魚島問題向中國施加政治經濟壓力1992年2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qū)法》,聲明“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為中國領土,日本對此反應強烈。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要求中國“在領海法中刪除有關釣魚島的條文”。對于日本的無理要求中國理所當然地予以拒絕。2003年3月開始,以《產經新聞》為首的日本輿論界掀起一股非難、攻擊中國海洋調查船在釣魚島周圍海域活動的浪潮。時任自民黨外交部會長的鹽崎恭久還帶頭發(fā)難,以中國海洋調查船進入日本近海活動為由,強行擱置日本政府預定向中國提供的172億日元特別貸款,在對華經濟援助中再度實施了附加政治條件的做法。(四)試圖在釣魚島問題上與美國聯手對付中國美國曾經表示20世紀70年代對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沖繩行政權的移交,并不表明美國支持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認為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應由中日兩國談判解決,而且美國一直堅持美日安保條約的范圍不包括釣魚島。1996年10月3日美國駐日大使蒙代爾還對記者說: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不適用于尖閣群島(釣魚島)。\o""[8]但是日本卻極力將美國拉入釣魚島問題中來。特別是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發(fā)表和1997年《新日美防衛(wèi)合作指針》制定以后,日本要求美國將防衛(wèi)承諾擴大到釣魚島,并以此檢驗美國防衛(wèi)承諾的可靠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政策至少在口頭上發(fā)生了變化。2001年12月12日美國助理國務卿福特表示:“釣魚島一旦受到攻擊,美國有可能對日本提供支持”。\o""[9]由于美國在東亞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問題上需要日本的合作,日本便把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支持日本與日本參加導彈防御系統相掛鉤。2004年3月23日美國國務院副發(fā)言人艾利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尖閣群島”。\o""[10]如果美國公開介入釣魚島問題,并形成美日聯手對我之勢,釣魚島問題勢必更趨復雜化。二、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加劇早在1982年日本駐華使館就向中國交通部遞交了一份地圖,提出中日之間海域應當按所謂“中間線”的方法劃分,從而為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埋下了伏筆。2003年8月19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英荷殼牌公司、美國優(yōu)尼科公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東海5個合同區(qū)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fā)合同,合同四方將按照中海油30%、中石化30%、殼牌公司20%、優(yōu)尼科公司20%的比例投資并享受收益。這一合同的簽署,標志著我國拉開了大規(guī)模開發(fā)東海大陸架資源的序幕。2004年6月以來,圍繞東?!按簳浴庇蜌馓镔Y源開發(fā),中日兩國間的摩擦不斷升溫,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日益突出,并和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一起成為中日關系中的敏感問題。中日兩國圍繞東海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問題糾紛不斷,矛盾日益加深,其實質是海洋權益之爭。從上世紀60年代東海發(fā)現蘊藏油氣資源以來,該海域的能源開發(fā)就逐漸成為有關方面關注的焦點之一。2004年中國東?!按簳浴庇蜌馓镔Y源開發(fā)啟動,這一在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區(qū)域進行油氣開采的活動,完全符合國際法相關規(guī)程。但日本媒體和官方卻對此以單方面設定的“中間線”為依據,指責“中國向東海擴張”,日本還以此為由,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派出調查船逼近中國“春曉”油田進行所謂“勘探調查”,同時,日本還斥巨資加強了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啟動的大陸架調查計劃,其勘測范圍包括中國釣魚島、日韓有爭議的獨島等海域,并擬議向聯合國提出大陸架申請,進而導致中日、韓日摩擦加劇。東海大陸架最大寬度不足400海里,最小寬度僅為167海里。因此,中日兩國對東海專屬經濟區(qū)的要求必然會產生重疊。當前中日雙方的根本分歧在于:中國方面認為,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guī)定,東海海底的地形地貌結構決定了中國大陸領土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沖繩海溝。該海溝是中國大陸自然延伸的陸架與日本琉球群島的島架之間的天然分界線。所以在沖繩海溝中國一側應該屬于中國所管轄的專屬經濟區(qū)。日方主張按等距離中間線的原則與中國分割東海大陸架,不承認沖繩海槽是由中國大陸延伸的東海大陸架的邊緣。中方的主張已經為國際上多起解決大陸架劃分爭端的案例所證明是公正合理的,并愿意通過磋商和談判妥善解決兩國之間的這一懸案,在沒有解決之前則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中國進行開發(fā)的“春曉”油氣田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東南188海里處,西離中國有關領?;c約150海里,東離沖繩海槽中心線約175海里,顯然處于中國大陸架范圍內,甚至距日方提出的所謂“中間線”也有一定的距離。2004年6月以來,圍繞東海春曉油氣田資源開發(fā),中日兩國間的摩擦不斷升溫,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懂a經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日本有影響的媒體都對此予以高度關注。它們無一例外地援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指責中國;甚至把東海爭端上升到兩國根本利益沖突的層次,要求政府捍衛(wèi)日本權益,其中就包括提議把爭端提交國際法庭。隨后,東海海洋劃界爭端開始提升到官方層面。6月9日,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中川昭一在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和中日韓能源部長會議”上,對中國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提出,要求中國方面盡快提供東海專屬經濟區(qū)調查和開采石油天然氣的相關數據。對這一無理要求,中方予以堅決拒絕。6月l1日,日本政府決定設立一個由首相小泉親自領導的委員會——海洋權益相關閣僚會議。這個機構的責任是制定綜合性海洋權益保護措施,盡早在“中間線”的日本一側展開海洋資源調查,并指導民間企業(yè)在這一海域開采天然氣等資源。6月21日,在青島出席亞洲合作對話會議的日本外相川口順子與中國外長李肇星會談時,拒絕了中方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建議。7月7日,日方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派出調查船逼近中國“春曉”油田進行為期3個月的所謂“勘探調查”。\o""[11]中國外交部對此事件立刻做出反應,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了嚴正交涉,希望日本慎重行事。而日本媒體則為這次日本政府到“春曉”油田的行動叫好。8月7日,日本制定了“為確保蘊藏著礦物資源的大陸架的權益而盡早劃定大陸架”的基本方針。\o""[12]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已經有計劃、有預謀地將觸角伸向了我國的東海大陸架,并且在積極扭轉它目前所處的被動局面。中日東海大陸架的實質性爭奪正式開始。2004年10月和2005年3月和5月,中日雙方就東海問題進行磋商,但都由于日本的強硬立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此期間,日本于2005年4月13日,啟動允許民間企業(yè)在東海海域資源試掘權的程序,準備授予日本石油資源開發(fā)、帝國石油能源資源采掘公司在東海有爭議海域從事海洋礦業(yè)采掘的試開采權。日本宣稱“此屬國內作業(yè),當然要按照日程進行”,強調允許企業(yè)開采東海為日本政府合法權益。\o""[13]在2005年5月3O—31日的談判前,日方雖然表示可以參加中國提議的聯合開發(fā),但先決條件是把整個東海海域作為對象海域,中方必須停止在東海海域的鉆探行為,并提供所有天然氣田的相關資料。顯然日本在繼續(xù)頑固堅持“中間線”原則,把原本沒有爭議的中國海域擴大為爭議海域。由此可見,日本在東海問題上的挑釁在步步升級,從阻撓我方合法的海洋調查到無理責難中國的油氣開發(fā),再到謀求從事非法石油開發(fā)。三、日本海洋擴張戰(zhàn)略日益凸顯的深層背景日本是一個被大海環(huán)抱的島國,由3000多個島嶼組成。日本列島向北延伸與千島群島相接,向南依次排列著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猶如一條由島嶼組成的鏈條,橫亙在亞洲大陸東側,將亞洲與太平洋隔開,這就是地理上常說的“第一島鏈”,這種島鏈把大陸與大洋隔開的地理形勢在全球獨一無二。若以臺灣島為中心,日本諸島處在“第一島鏈”的北半段,恰好將東亞大陸環(huán)繞。在“第一島鏈”以東是“第二島鏈”,日本對構成第二島鏈的硫黃列島和小笠原群島擁有主權。由于日本列島位于中國、俄羅斯、美國三個大國的結合地帶,這種地理形勢使日本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日本自身擁有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島嶼恰似兩道大門,扼守著中國東進太平洋和美國西向進入東亞的通道,同時其“第一島鏈”北端的千島群島還是警戒、阻滯俄羅斯艦隊南下的前哨陣地。這種天生的地理優(yōu)勢,使日本能通過它掌握的島嶼來控制國際航道,實現對大國行為的影響,并攫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在日本的國土觀念中,核心是對島嶼的擁有權。有了島嶼就有了廣闊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資源寶藏和島嶼本身的戰(zhàn)略價值;有了資源寶藏和戰(zhàn)略價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戰(zhàn)略地位。這樣的海洋國土觀注定了日本對島嶼和海洋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日本在東海問題上的強硬態(tài)度與近年來日本推行的海洋擴張戰(zhàn)略有著密切的關系。日本是傳統的海洋大國。1982年日本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因為不滿于海底采礦制度的規(guī)定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為了利用海洋法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1996年9月,日本第136屆國會批準了該公約。日本領土面積僅37萬平方公里,但根據海洋法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的規(guī)定,日本可獲得的專屬經濟區(qū)面積是日本領土面積的十余倍,居世界第7位。但是,日本并不以此為滿足。日本試圖將自己的大陸架擴大到350海里。2003年11月,日本政府有關方面已經同日本石油礦物聯盟、日本石油開發(fā)公司、日本鋼鐵聯盟、日本土木工業(yè)協會等1O個與海洋開發(fā)事業(yè)有關的團體組成了日本大陸架調查公司,對日本大陸架的地形、地質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以便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詳細數據以獲得其批準。據日本報紙報道,日本大陸架調查的范圍包括日本東部、東南部太平洋上的小笠原諸島、南鳥島、沖之鳥島(日本稱呼)以及中國領土釣魚島、日本與韓國有爭議的竹島(獨島)周圍4個海域,這幾個海域面積為65萬平方公里。對此,日本前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說:“進行大陸架調查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大陸架,增加礦物資源的寶庫。日本提出的大陸架主張如果被聯合國承認,就等于增加了1.7倍的領土,就能夠成為資源大國,給未來的日本留下夢寐以求的財產。”日本政府決定,各部門要協調一致支持海上保安廳的大陸架調查工作,從2004年度開始用6年時間、投入1000億日元進行大陸架勘探工作,其中2004年度將投入104億日元,除繼續(xù)使用海上保安廳的調查船外,還將大量投入文部科學省的海洋調查船及民間船舶,爭取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大陸架界定委員會提出報告。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強調:“進行大陸架調查是百年大計,一定要搞好。”\o""[14]在日本海洋產業(yè)研究會編寫的《邁向海洋開發(fā)利用新世紀》一書中,公然將一些有主權爭議和地理位置重要的島嶼作為“對擴大與前蘇聯、朝鮮、韓國、中國等鄰國海洋經濟區(qū)間的邊界線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該書還提出,如果日本不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日本海洋經濟區(qū)只限于四個主島海岸200海里水域內”,日本將減少2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經濟區(qū),僅擁有25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這一意識在1996年中日釣魚島之爭中得到生動的體現。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的北小島非法設置燈塔,目的在于讓燈塔列入海圖,以便誘使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o""[15]日本外務省承認,如果日本占有該島,則可與中國劃分東海大陸架,多得2O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并可奪得中國東海油氣資源的一半。日本除了首先考慮經濟利益因素外,島嶼的軍事價值也是它考慮的重要因素。仍以釣魚島為例,該島處在臺灣島東北,直接與琉球群島相對,與我國大陸和日本沖繩東西各距200海里,位于二者中心。釣魚島的前沿位置不僅對臺灣島的軍事防御意義重大,而且對我國東南沿海的安全也影響重大。如日本占領該島,則可對大陸和臺灣海峽進行監(jiān)視,甚至對我國利用海峽進行軍事行動實施干擾,不利于我東南沿海安全。日本占領了釣魚島還可將防衛(wèi)范圍從沖繩向西推遠300多公里,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推行海上擴張政策的政治意圖。占領有爭議島嶼來達到發(fā)展自己、削弱別國的目的,這就是日本一貫推行的具有擴張色彩的海洋國土政策。近年來,“海洋日本論”在日本日益發(fā)展成為一種政治化思潮。例如,日本《諸君》雜志2000年發(fā)表的《新“南洋”戰(zhàn)略》認為:通過構筑同南洋各國的關系,能夠抵消同朝鮮和中國正面相對時的心理壓力,從沖繩、臺灣蜿蜒到南洋的海上通道是日本國際戰(zhàn)略上的新的“生命線”。臺灣就是昔日稱為南洋的地方,因此“對南洋定位的意圖中包含著保持臺灣的現狀”,即為臺灣保持獨立的政治主體地位作強有力的理論準備。\o""[16]此外,在日本學術界也出現了一股把海洋日本論作為確立日本本位文化的政治思潮。其標志是日本民間國際問題和外交政策的智囊機構——財團法人日本國際討論會(TheJapanForumOnInternationalRations),在1998年開始成立了“海洋國家研究小組”來推進海洋日本論的政治化研究。該研究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98年度)是“日本的認同:既不是西洋也不是東洋的日本”;第二階段(1999年度)是“日本的戰(zhàn)略:從島國到海洋國家”;第三階段(2000年度)是“日本的戰(zhàn)略:海洋國家日本的構想”;第四階段(2001年度)是“海洋國家日本:其文明和戰(zhàn)略”。隨著海洋國家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及其成員的著書和論文的發(fā)表,海洋日本論政治化思潮對日本社會的影響日益增強。\o""[17]四、中國應對釣魚島問題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的若干對策思考(一)中國需要從戰(zhàn)略高度認識中日海洋權益爭端,急需成立由國家高層領導負責的跨部門的專門機構,對中日海洋權益爭端進行戰(zhàn)略應對正如前文所述,中日關系中的釣魚島問題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構成了目前中國海洋權益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之一。日本之所以在釣魚島問題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等問題上表現出日益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除受釣魚島問題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本身的復雜性影響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近年來對海洋戰(zhàn)略的高度重視。因此,鑒于中日關系的持續(xù)緊張以及釣魚島問題、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等問題的日趨嚴峻,中國迫待從戰(zhàn)略的高度來認識中日海洋權益爭端。從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中國對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處理尚顯被動,仍處于對日激進行為進行局部應對的被動態(tài)勢,缺乏對處理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頂層戰(zhàn)略設計,缺乏對日方戰(zhàn)略及其措施的系統研究和預判。因此,目前僅憑外交部門進行局部應對已經無法應對中日海洋權益爭端日益嚴峻的態(tài)勢,本文建議國家應該成立由外交、國防、海洋管理、安全等部門共同參與,廣泛吸收各領域專家學者,由中央高層領導負責的專門機構,全面研究處理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戰(zhàn)略對策,并就日方可能采取的措施提供可供選擇的預案。目前,日本在中日海洋權益爭端中的戰(zhàn)略圖謀和行為表現日趨激進,并不斷挑起事端,對此,中國應在審慎研究的基礎上,做出適度但不示弱的反應,尤其是在釣魚島問題上,迫待形成如何針對日方行為做出有針對性反應的戰(zhàn)略思路。針對日本日趨激進且不斷升級的行為,中國應該采取針對日方行為進行同步升級的適度反應,扭轉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的被動態(tài)勢,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中國可考慮發(fā)表關于釣魚島問題的政府性文件,全面闡述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二)切實加強對解決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的法律研究對于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目前中國掌握著較大的主動權,但應該做好日方可能將該問題提交國際法院的思想準備,全面加強對中日海洋劃界爭端的法律研究。在此過程中,有三個原則性的問題需要引起中國的高度重視:1.日方提出的等距離中間線原則有悖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公平原則,中國對中日漁業(yè)協定的負面效應要高度重視。日本提出的中間線包含兩層意義:一是以中間線分割東海專屬經濟區(qū),二是以中間線與我國共享東海大陸架。它既違背海洋劃界的“公平原則”,也違背現在國際上通行的“海岸線長度與海域成比例原則”。根據此原則,海域面積應該與海岸線長度成比例,即海岸線越長,所包圍的海域面積應該越大,海岸線越短,與之對應的海域面積也應該相應減少,否則就會導致不公平。中日兩國,特別是在相向的南部海域,以等距離方法劃界對中國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為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遠遠長于相向的日本列島海岸線。在此問題上,中國應該高度重視中日漁業(yè)協定產生的負面效應。中日漁業(yè)協定界線設計是從雙方的基線起各向東西52海里。雙方在不足400海里寬度的海域中面積各占一半,其實就是“中間線”的翻版。由于我方忽視了我國浙江和福建的海岸線大大長于相向的日本琉球群島的海岸線的地理優(yōu)勢,導致有利于日本的“中間線”主張,并會對將來中日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劃界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國應當加強對漁業(yè)協定的研究,盡快尋求解決的方案和對策。2.要加強研究島嶼和島礁在海洋劃界中的不同作用,并搜集詳實的科學數據?!堵摵蠂Q蠓üs》規(guī)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自身的經濟生活的島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qū)或大陸架?!睄u礁在海洋劃界中僅享有12海里領海及12海里鄰接區(qū),不應再享有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qū)。在各國締結的大陸架協定中,那些位于中間線附近的島礁,僅在劃定領海時才給予適當考慮。此問題尤其關涉到釣魚島問題,不論未來釣魚島主權問題如何解決,中日任何一方都不能利用釣魚島作為劃分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qū)的依據。引發(fā)日中爭執(zhí)的“沖之鳥”問題同樣涉及此問題。3.中國不應主動將東海海洋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訴諸法律解決,但要對日方可能采取的法律解決進行充分的準備。在國際上,大部分的海洋劃界糾紛是通過國際法院解決的,也有的海權爭議是通過國際仲裁法庭裁決的,在現階段,“東海案”若提交國際法院裁決,中國就會在維護利益的軌道上失控。中日之間存在的敵對情緒,使建立類似英法大陸架仲裁案的仲裁庭也不現實。但日本在積極從事東海海域相關數據的調查,并有提交國際法院訴諸法律解決的可能性,針對日本方面的舉動,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搜集整理有關資料和證據,為將來解決中日兩國在東海海域的劃界糾紛作充分的準備。(三)繼續(xù)進行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這一理性原則為指導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爭端的新途徑東海海洋劃界涉及國家主權和國家根本利益,同時又會影響到兩國關系及雙方民族感情,是一個十分復雜和敏感的問題,雙方都應堅持積極穩(wěn)妥、慎重行事的原則。我們既應當堅持對國家民族負責的精神,又要著眼地區(qū)穩(wěn)定、共同發(fā)展的大局?,F階段解決中日海洋權益之爭的選擇有三:一是提交國際仲裁機構;二是訴諸武力,最終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三是通過廣泛協商,互諒互讓,談判解決。顯然,第三種方式是最可取的。解決中日海洋權益之爭,應堅持公平原則,堅持“利益共享,謀求雙贏”的精神。因此,“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是解決東海問題唯一正確的選擇。其根據在于:首先,東海海域劃界問題已經有關于海洋權益的國際法、國際條約做依據,中日雙方完全可以依據有關國際法、國際條約,遵循以公平原則為首的各項國際原則進行平等的磋商,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其次,在東海問題上,中日雙方除通過談判協商,實施“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對中日兩個大國來說,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東海問題不符合世界和平發(fā)展的大勢,也不利于亞太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在當前中日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情況下,為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糾紛,雙方應作以下努力:(1)在雙方政府間成立相應的協調機構,就東海能源問題保持溝通,進行合作談判,使雙方的爭端保持在可控狀態(tài),并探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具體途徑。(2)充分發(fā)揮中日兩國民間部門的積極性,很好地利用研究機構、學者的智慧,集思廣益,并可成立一些民間團體或半官、半民機構,從不同側面、以不同方式研究探討解決分歧的途徑。胡錦濤主席在亞非峰會上就發(fā)展中日關系提出了五點原則主張,對于中日間的分歧,胡錦濤指出,“要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分歧,積極探討解決分歧的辦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擾和沖擊。要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廣泛領域的交流和合作,進一步加強民間友好往來,以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使中日關系健康穩(wěn)定地向前發(fā)展?!边@對于中日妥善解決東海海洋劃界爭端,促進中日關系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太平洋學報》,2006年第3期)

\o""[1]

劉中民,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國際政治理論和國際海洋問題研究。\o""[2]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中國釣魚島資料選輯》,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8頁。\o""[3]

石家鑄:《釣魚島問題的現狀與中日關系》,載《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第4期,第31頁。\o""[4]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中國釣魚島資料選輯》,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頁。\o""[5]《日本首相與中國副外長會談》,載《臺灣聯合報》,1996年1O月30日。\o""[6]《日本產經新聞》,1996年9月7日。\o""[7]《日本的挑釁事件》,載《人民日報》,1996年8月30日。HYPERLINK"mk:@MSITStore:F:\\wenxianinfor.chm::/釣魚島專題文獻/中日海洋權益爭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