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jié)影像診斷ppt課件_第1頁
踝關節(jié)影像診斷ppt課件_第2頁
踝關節(jié)影像診斷ppt課件_第3頁
踝關節(jié)影像診斷ppt課件_第4頁
踝關節(jié)影像診斷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踝關節(jié)的影像診斷。踝關節(jié)解剖學概述,踝關節(jié):全身第三大承重關節(jié):榫眼關節(jié),由踝關節(jié)點組成,踝關節(jié)點由脛骨下段、內外踝和距骨體組成。包括:骨、韌帶、肌腱、軟骨、滑膜等結構。踝關節(jié)解剖學,外側韌帶,4,踝關節(jié)解剖學,內側韌帶,5,踝關節(jié)解剖學,后視圖,6,踝關節(jié)解剖學,踝關節(jié)肌腱外側:腓骨長肌腱,腓骨短肌腱內側:內側三角韌帶的頂端附著在內踝上。分為淺纖維和深纖維,以扇形延伸至遠端,終止于足舟骨的轉子,其余纖維終止于承重突和距骨。外側韌帶復合體由三條韌帶組成。距腓前韌帶最薄弱,容易受損。后距腓韌帶比前距腓韌帶更強,從外踝后面水平或水平延伸。跟骨韌帶幾乎垂直地從外踝延伸到跟骨外側。腳踝解剖學,8,

2、影像學檢查方法,x線平片和關節(jié)造影術,CT關節(jié)造影術,常規(guī)磁共振直接關節(jié)造影術和磁共振間接關節(jié)造影術,9,關節(jié)造影術通常用于診斷韌帶撕裂和關節(jié)軟骨缺損,但它是對跗骨復合體和支持性創(chuàng)傷的侵入性檢查。CT能顯示距骨下關節(jié)、跗骨與踝關節(jié)脛骨之間的橫向關節(jié)的解剖。磁共振成像能很好地顯示復雜的軟組織解剖,是唯一能直接顯示透明關節(jié)軟骨的圖像。10歲。韌性帶顯示了關鍵技術點,T1WI和PDW能清楚地顯示踝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T2WI和SPAIR更有助于顯示病變。橫斷面和冠狀面能顯示大部分韌帶,因此橫斷面和冠狀面掃描應優(yōu)先考慮,矢狀面應作為適當?shù)难a充。11、為不同疑似韌帶損傷的韌帶選擇最佳掃描平面:距腓前韌帶:2

3、0斜切面效果最佳;跟骨韌帶:-15斜切面效果最好;12、正常踝關節(jié)韌帶有磁共振表現(xiàn)。在所有序列中,內側和外側韌帶顯示條狀或條狀低信號變化。由于韌帶之間嵌入脂肪信號,韌帶在核磁共振成像上常表現(xiàn)出纖維條狀變化。SPAIR,T2WI,13,14,15,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的磁共振表現(xiàn)、韌帶形態(tài)學改變的直接征象:韌帶的走行、寬度和厚度異常;韌帶邊緣不完整;韌帶連續(xù)性部分或完全中斷韌帶信號異常變化的輔助標志韌帶周圍結構變化:脂肪間隙和關節(jié)腔的異常變化,其他鄰近組織或結構的異常變化,包括:骨、軟骨損傷、肌腱損傷、關節(jié)腔積液等。16,前距腓韌帶撕裂,病因和病理機制:最薄弱的外側韌帶,也是第一個破壞內翻內旋伴足底屈

4、曲和前距腓韌帶撕裂,導致有限內旋。前踝撞擊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為前外踝疼痛、活動受限、前距腓韌帶正常、前距腓韌帶的連續(xù)性和張力(紅色箭頭)可接受,但韌帶明顯較厚。關節(jié)鏡檢查結果主要包括疤痕組織,前距腓韌帶。20,前距腓韌帶因骨關節(jié)炎部分撕裂,21,正常,后距腓韌帶,22,23歲,24歲,三角韌帶,正常,受傷,部分撕裂,25,26,部分撕裂,正常,跟骨韌帶,27級撕裂,30,腓骨長肌腱撕裂,部分撕裂,完全撕裂,31。32,脛骨前肌腱撕裂,病因和病理機制:它常見于中年人,脛骨前肌腱更常見于寄宿運動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副舟狀骨患者容易出現(xiàn)。腳和腳踝運動障礙,疼痛。脛骨前肌腱病變可出現(xiàn)塊狀征。脛骨后肌腱是

5、維持足弓的重要力量,撕裂后易造成扁平足。,33,脛骨前肌腱和脛骨后肌腱撕裂。磁共振顯示脛骨前肌腱很少撕裂。一旦發(fā)生,脛后肌腱大部分被全腱破壞,橫向或縱向撕裂肌腱增厚。最初的橢圓形腱橫截面變成了圓形,這可能是橫向或縱向撕裂。相應的腱鞘積液和鞘膜增厚的完全或部分撕裂可見于鄰近關節(jié),34,脛骨前肌腱撕裂,T1WI,T2WI,35,36,跟腱斷裂,病因和病理機制:運動史,被動背屈的腳(小腿三頭肌組)對抗收縮力通常位于跟骨上方26厘米處,伴有骨折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糖尿病和痛風急性骨折:易感因素包括慢性跟腱炎和部分撕裂,37,跟腱斷裂,磁共振表現(xiàn):(信號形式)正常跟腱在T2WI圖像上顯示均勻

6、低信號脂肪抑制,跟腱內或周圍軟組織出血或水腫顯示信號增強,跟腱斷裂/撕裂顯示跟腱連續(xù)性中斷或近端回縮,無波狀回縮,跟腱邊緣磨損,可見近端和遠端連接松動,撕裂呈螺旋狀增厚,38。跟腱變性,冠狀STIR,橫向STIR,39,跟腱斷裂、TIWI、STIR、40粘連、滑膜增厚、軟骨損傷和關節(jié)內異物滯留均可影響關節(jié)功能并引起繼發(fā)性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所有患者均有關節(jié)外傷病史,急性期表現(xiàn)為關節(jié)囊腫脹、關節(jié)間隙擴大。慢性期以關節(jié)間隙變窄和骨端骨質增生為特征。涉及關節(jié)面或骨骺分離的骨折,因骨痂增生、脫位愈合和骨尖異常生長發(fā)育而變形,關節(jié)內可出現(xiàn)鈣化和骨化游離體。43,44,掌骨骨軟骨損傷,病因和病理機制:掌骨骨軟

7、骨損傷(OLT)是經(jīng)軟骨骨折、剝脫性骨軟骨炎和距骨穹窿骨折的通稱。直接創(chuàng)傷或反復微創(chuàng)骨壞死過程導致軟骨下骨折和塌陷,涉及關節(jié)軟骨和軟骨下骨內側(60%)和外側(40%),45,距骨骨軟骨損傷,磁共振表現(xiàn):磁共振矢狀面顯示病變位于距骨穹窿的最上緣,冠狀面位于內側角和外側角。四個階段:軟骨下小梁壓迫階段:軟骨下囊腫階段:不完全碎片分離階段:在碎片周圍可見液體階段,無位移:碎片位移,46。距骨骨軟骨損傷,T2WI,STIR,47,距骨骨軟骨損傷,48。跟腱滑囊炎,矢狀面足處于中立位,輕微跖屈磁共振一級可以很容易地顯示囊、跟腱和鄰近骨的變化。當出現(xiàn)跟腱前滑囊炎時,正常跟腱前脂肪在T2WI上消失。49歲

8、。跟腱囊炎,跟腱附著點附近的后囊和皮膚下囊,50,三叉神經(jīng)綜合征伴跟腱囊積液,51,足底腱膜、慢性潛伏性疾病是腳跟疼痛的最常見原因。長期的足底彎曲和腳跟的反復輕傷會導致腱膜的退化和炎癥。T2WI上最常見的磁共振表現(xiàn)是腱膜周圍淺層和深層彌漫性高信號。足底腱膜附著處的跟骨骨髓水腫;在STIR圖像52上的足底腱膜中可以看到高信號強度。足底腱膜,T1WI,STIR,53,54,足底腱膜,T1WI,STIR,55,跗骨隧道綜合征,跗骨隧道和跗骨竇的基本解剖:跗骨管的內容物具有大的外側開口:脂肪、神經(jīng)和韌帶(內側韌帶、距骨-跟骨韌帶、距骨-頸韌帶和跗骨管韌帶),56,跗管的解剖結構,跗管和跗竇的結構(虛線

9、),這與跟骨軸(白線)有關。病因:腱囊腫、水腫、滑膜增生、跗骨融合、先天性或獲得性骨和肌肉軟組織異常。臨床表現(xiàn):以脛后神經(jīng)為主的異常痛覺和肌肉運動功能減退是神經(jīng)受壓最常見的原因和手術指征。58歲。跗管綜合征,與跗管綜合征相關的多種高信號靜脈曲張(箭頭), 59,跗骨竇綜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機制:跗骨竇位于跟骨關節(jié)之間,呈圓錐形,伴有神經(jīng)、血管、韌帶、脂肪損傷等。在核磁共振成像上,30%的慢性足踝關節(jié)炎患者能顯示異常的跗骨竇和跗骨管,60%。跗竇綜合征,磁共振表現(xiàn):跗竇韌帶撕裂,竇內結構模糊,跗竇韌帶纖維化(T1WI和T2WI圖像低信號),滑膜炎,滑膜炎等。T2WI高信號)下關節(jié)后前、后微隱窩的液體

10、信號(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常見于踝關節(jié)外側韌帶撕裂、踝關節(jié)外側腫脹、61、跗骨竇綜合征、T1WI、T2WI、磁共振關節(jié)造影術、62、63、64、三角骨綜合征、病因和病理機制:在頻繁跖屈的患者中更常見。例如,芭蕾舞演員、登山運動員和足球運動員的三角種子骨位于距骨的后邊緣,這導致脛骨的后下邊緣或跟骨的上邊緣撞擊三角種子骨、距骨的后三角、周圍軟組織和肌腱損傷(后踝撞擊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后踝疼痛,活動受限,65,三角種子骨綜合征,磁共振表現(xiàn):三角種子骨或距骨后三角結構模糊變形,T1WI信號減弱,T2WI信號減弱。三角肌和距骨的退行性囊性變,66。三角肌綜合征伴跟腱滑囊積液,67,三角綜合

11、征,68歲。距骨缺血性壞死,69。距骨體缺血性壞死在伴有距下關節(jié)撕裂的距骨頸骨折中更為常見。距骨的主要血供來自跗管動脈和脛后動脈的分支,在跗竇底部形成豐富的血管網(wǎng)為距骨供血。磁共振成像可早期發(fā)現(xiàn)壞死病灶,T1WI顯示局灶性低信號病灶,T1WI顯示充血或骨髓水腫,T2WI顯示高信號伴脂肪抑制。早期缺血性壞死沒有明顯的邊界,通常在12個月內部分緩解,留下持續(xù)和明顯的壞死病灶。慢性局限性骨膿腫通常是由于感染菌毒力低,機體抵抗力強,使化膿性骨髓炎局限于松質骨內,膿腔內的膿液可逐漸被肉芽組織所替代。x光片上低密度骨質破壞區(qū)主要為圓形,邊界清晰,邊緣整齊,可見硬化帶。磁共振成像:T1WI為低信號,T2WI

12、為高信號。膿腫壁在T1WI上呈中高信號,增強后明顯增強。病灶周圍增強帶呈T1W和T2W低信號帶。,73,74,沖擊綜合征是一種由復雜創(chuàng)傷引起的疼痛狀態(tài),其特征是慢性進行性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這可能與骨骼或軟組織異常有關。后踝撞擊綜合征與三角骨綜合征有關,前踝撞擊綜合征與脛骨和距骨的骨改變或異常軟組織有關。75歲。前踝撞擊-鳥嘴前外踝外側溝內異常軟組織或(和)前脛腓骨韌帶,前內踝半月板樣損傷或(和)前脛韌帶異常增厚,病理解剖學基礎,76。前踝撞擊,機制牽引理論:反復過度跖屈,前關節(jié)囊附著處張力增加,損傷修復理論導致局部牽引骨贅形成:踝關節(jié)跖屈時產生的壓力反復作用于踝關節(jié),導致局部軟骨損傷,小梁

13、骨折和骨膜出血,最終以骨質增生的形式愈合,77,前踝撞擊,特征:鼻狀骨刺位置:踝關節(jié)囊內的脛骨關節(jié)面前緣與距骨頸相應的吻部病變相互靠近碰撞,反復強烈背屈,骨嵴越來越大,撞擊越來越明顯。病理解剖學基礎,78,踝關節(jié)前部撞擊,程度:滑膜撞擊,x光片顯示炎癥反應,骨刺大小。程度:骨軟骨反應性骨贅3毫米;程度:嚴重的外源性骨贅,伴有或不伴有碎裂,距骨后部可見繼發(fā)性骨贅,常伴有骨贅碎裂;程度:距骨和脛骨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的變化。79,前踝撞擊綜合征,80。踝關節(jié)前部撞擊,T1WI,F(xiàn)S C,81,脛腓骨前韌帶異常肥大,踝關節(jié)外側溝軟組織異常,病理解剖學基礎,82,前踝撞擊,T1WI金融服務中心,83,85。前

14、內踝撞擊,病理解剖學基礎,半月板樣損傷或(和)前脛骨韌帶異常增厚,86,前內踝撞擊,T1WI金融服務中心,87,前內踝撞擊,疤痕組織和增生性滑膜,88,后踝撞擊綜合征,89。后踝撞擊綜合征由跖骨頭擠壓腳趾神經(jīng)引起的跖骨疼痛,也稱為跖骨疼痛,主要發(fā)生在第二、第三、第三和第四腳趾之間。臨床上,足底疼痛相當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跖骨頭,感覺異常。長期站立、行走和疲勞后,跖骨疼痛明顯,通常腫塊無法觸及。磁共振成像:在T1WI和T2WI上可以看到低到中等信號的腫塊。脂肪抑制增強掃描是最敏感的方法。92,93,腱鞘巨細胞瘤,94,是起源于腱鞘和關節(jié)滑膜層的良性病變,而且大多數(shù)是女性。根據(jù)它的位置和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有限的和擴散的。局限性在手腳的小關節(jié)中更常見。傳統(tǒng)的x光片主要顯示軟組織腫塊,而一些伴有鄰近骨的壓迫性糜爛改變在磁共振成像上大多顯示腱鞘生長的異常信號,邊界清晰。T1WI信號與骨骼肌信號相似,T2WI信號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