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學課件7.哮病.ppt_第1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7.哮病.ppt_第2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7.哮病.ppt_第3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7.哮病.ppt_第4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7.哮病.ppt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哮 病,一概述:,(一)涵義: 哮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時喉中有哮鳴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氣宣降功能失常。從解剖角度看,由于氣道攣急所致。,釋義: 證候特征:呼吸困難、喉中哮鳴。 反復性突然性、反復性、短暫性。 反復性說明次病可分為發(fā)作期、緩解期。 第一個句號后的話是對本病發(fā)作期臨床表現(xiàn)的進一步描述。 別名:哮吼。,(二)歷史沿革,1、內經雖無哮病之名,但有關喘鳴的記載與本病相似。 2、金匱要略對哮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論述頗詳。“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3、元朱丹溪首創(chuàng)哮喘病名,并闡明病理因素“專主于痰

2、”,提出“未發(fā)以扶正氣為主,既發(fā)以攻邪氣為急”的治療原則。 4、明虞摶醫(yī)學正傳對哮喘作了明確的區(qū)別。,(三)病證范圍,1.本篇所論哮病包括西醫(yī)學的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嗜酸性細胞增多癥(或其它急性肺部過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2.若因肺系或其它多種疾病引起的痰鳴氣喘癥狀,則屬于喘證、肺脹等病證范圍,但亦可與本篇辨證論治內容聯(lián)系互參。,二:病因病機,外邪侵襲 肺 邪客于肺 肺不布津 飲食不當 脾 脾失健運 痰(宿根) 水濕內停 宿痰伏肺 大病久病 腎 腎不主水 肺失宣肅 水飲內停 稟賦不足 肺 氣陰耗傷 肺不布津,(一)概述,外感、飲食 肺失宣肅 呼吸困難 哮 七情、勞倦 痰隨氣動 氣因痰

3、阻 痰氣搏擊 喉中哮鳴 病 發(fā)作期 實哮 冷哮(寒痰)熱哮(熱痰 ) 虛哮 氣虛(寒痰)陰虛(熱痰 ) 緩 寒痰傷陽 解 損傷肺脾腎三臟 期 熱痰 傷陰,肺虛 肺不布津 痰濁內生 衛(wèi)氣不足 衛(wèi)外不固 脾虛 氣血不足 肺失所養(yǎng) 痰濁壅肺 痰濁內生 上干于肺 肺失宣肅 腎虛 陽虛水泛 上客于肺 虛火灼津 上壅于肺,(二)病機要點:,病位:肺、與脾腎 基本病機:肺失宣肅 痰氣搏擊 。 病性:發(fā)作期以邪實為主、緩解期以正虛為主總屬正虛邪實,(三)轉歸:,哮病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的疾病。年輕患者,可終止發(fā)作;中老年體弱患者,不易根治。,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診斷: 1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

4、,甚則張口拾肩,不能平臥,或口唇指甲紫紺。 2誘因: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 3先兆癥狀:發(fā)作前多有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 4有過敏史或家族史,呈反復發(fā)作性。 5輔助檢查:兩肺可聞及哮鳴音,可以確診。 血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見嗜酸細胞。 胸部x線檢查:,二、鑒別診斷,1哮病與喘證: 相同點: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加快)的表現(xiàn)。 不同點: 哮?。合嘎曧懷裕碇杏邢Q聲,伴呼吸氣促困難,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獨立性疾病。 喘證:喘指呼吸氣促困難,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呼吸氣促困難時,不伴有喉中哮鳴聲。 聯(lián)系:即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可以說,哮是一種特殊的喘。,2哮病與

5、支飲 支飲是另一種特殊的喘。雖然也有痰鳴氣喘的癥狀,但多指左心衰,兩者發(fā)病的解剖部位有顯著的不同(哮病從解剖角度看,由于氣道攣急所致),但臨床上有時不好區(qū)別,而且用藥截然不同。,3哮病與肺脹: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脾。腎三臟受累,痰濁、水飲與血瘀互結,以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癥見胸部膨滿,憋悶如塞,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心悸,面色晦暗等。 哮?。簽檎T因引動宿痰,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肺失肅降而成,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病。 聯(lián)系:哮病反復發(fā)作,可向肺脹轉化。,(一)、辨證要點 首辯已發(fā)、未發(fā): 已發(fā)平靜時突發(fā)胸部滿悶,呼吸喘促,喉中哮鳴,伴咳嗽,咯痰不利,甚則張口

6、抬肩,唇甲青紫,額汗,心悸、煩躁不寧。 未發(fā)可無明顯的癥狀與體征;或僅有輕微的咳嗽、咯痰、呼吸緊迫等;日久反復發(fā)作,可見氣喘、咳嗽、咯痰、呼吸時喉間哮鳴有聲、自汗、畏風、神疲形衰、腰酸浮腫。,四辨證論治:,發(fā)作時以邪實為主、辨其寒熱。 冷哮:哮證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 不渴,苔白。 熱哮:哮證特征咳痰黃稠,膠粘難咯, 口干欲飲,苔黃。,平時正虛,定其病位 肺自汗畏風、少氣乏力 脾納差、便溏、痰多 腎腰酸耳鳴、動則喘氣。,(二)、治療原則: 發(fā)作時攻邪治標,緩解時扶正固本。,發(fā)時攻邪治標,祛痰利氣,寒痰溫化宣肺,熱痰清化肅肺,風痰為患祛風滌痰,寒熱錯雜溫清并施,陽虛溫補,平時應扶正治本,辨其陰陽

7、,陰虛滋養(yǎng),區(qū)別臟腑,補肺,健脾,益腎,注意事項,反復發(fā)作,發(fā)時正虛邪實,兼顧治療,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傷正,易致復發(fā)。 緩解期補益肺腎,可減輕或減少其發(fā)作。,(三)分型施治,1發(fā)作期 冷哮證 癥狀:喉中哮鳴如水雞聲,呼吸急促,喘憋氣逆,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發(fā),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證機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觸發(fā),痰升氣阻,肺失宣暢。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加減。 常用藥: 麻黃、射干、干姜、細辛、半夏、紫苑、款冬、大棗、甘草。,2、熱哮證,癥狀:喉中痰鳴如

8、吼,喘而氣粗息涌,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咯痰色黃或白,粘濁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飲,汗出,面赤,或有身熱,甚至有好發(fā)于夏季者,舌苔黃膩、質紅,脈滑數(shù)或弦滑。 證機概要:痰熱蘊肺,壅阻氣道,肺失清肅。 治法: 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定喘湯、越婢加半夏湯加減。 常用藥: 麻黃、黃芩、桑白皮、 杏仁、半夏、款冬、蘇子、 白果、 甘草。,3、寒包熱哮證,癥狀:喉中鳴息有聲,胸膈煩悶,呼吸急促,喘咳氣逆,咯痰不爽,痰粘色黃,或黃白相兼,煩躁,發(fā)熱,惡寒,無汗,身痛,口干欲飲,大便偏干,舌苔白膩、罩黃,舌尖邊紅,脈弦緊。 證機概要:痰熱壅肺,復感風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

9、熱。 主方:小青龍加石膏湯、厚樸麻黃湯加減。 常用藥: 麻黃、石膏、厚樸、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棗。,4、風痰哮證,癥狀:喉中痰涎壅盛,聲如拽鋸,或鳴聲如吹哨笛,喘急胸滿,但坐不得臥,咯痰粘膩難出,或為白色泡沫痰液,無明顯寒熱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發(fā)前自覺鼻、咽、眼、耳發(fā)癢,噴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隨之迅即發(fā)作,舌苔厚濁,脈滑實。 證機概要:痰濁伏肺,風邪引觸,肺氣郁閉,升降失司。 治法:祛風滌痰,降氣平喘。 主方: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 常用藥: 白芥子、蘇子、萊菔子、麻黃、杏仁、僵蠶、厚樸、半夏、陳皮、茯苓。,5、虛哮,癥狀:喉中哮鳴如鼾,聲低,氣短息促,動則喘甚,發(fā)作頻繁,甚則持續(xù)喘

10、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無力,痰涎清稀或質粘起沫,面色蒼白或顴紅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煩熱,舌質淡或偏紅,或紫黯,脈沉細或細數(shù)。 證機概要:哮病久發(fā),痰氣瘀阻,肺腎兩虛,攝納失常。 治法:補肺納腎,降氣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湯加減。 常用藥: 黨參、黃芪、胡桃肉、沉香、坎臍、冬蟲夏草、五味子、蘇子、半夏、款冬、桔皮。,附:喘脫危證,癥狀:哮病反復久發(fā),喘息鼻搧,張口抬肩,氣短息促,煩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脈細數(shù)不清,或浮大無根,舌質青黯,苔膩或滑。 證機概要:痰濁壅盛,上蒙清竅,肺腎兩虧,氣陰耗傷,心腎陽衰。 治法:補肺納腎,扶正固脫。 主方: 回陽急救湯、生脈飲加減。

11、 常用藥: 人參、附子、甘草、山萸肉、五味子、麥冬、龍骨、牡蠣、冬蟲夏草、蛤蚧。,(二)緩解期,1、肺脾氣虛證 癥狀:氣短聲低,喉中時有輕度哮鳴,痰多質稀,色白,自汗,怕風,常易感冒,倦怠無力,食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濡軟。 證機概要:哮病日久,肺虛不能主氣,脾虛健運無權,氣不化津,痰飲蘊肺,肺氣上逆。 治法:健脾益氣,補土生金。 主方:六君子湯。 常用藥: 黨參、白術、山藥、苡仁、茯苓、法半夏、桔皮、五味子、甘草。,2、肺腎兩虛證,癥狀:短氣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咯痰質粘起沫,腦轉耳鳴,腰酸腿軟,心慌,不耐勞累。或五心煩熱,顴紅,口干,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或舌苔淡白

12、、質胖,脈沉細。 證機概要:哮病久發(fā),精氣虧乏,肺腎攝納失常,氣不歸元,津凝為痰。 治法:補肺益腎。 主方: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 常用藥: 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參、麥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陳皮。,【預防調護】,一、注意保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氣的刺激而誘發(fā)。 二、根據(jù)身體情況,作適當?shù)捏w育鍛煉,以逐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三、飲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膩,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避免海羶發(fā)物,煙塵異味。 四、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勞逸適當,防止過度疲勞。 五、平時可常服玉屏風散,腎氣丸等藥物,以調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結語】,一、哮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以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