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寫一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 教案_第1頁
13.人物描寫一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 教案_第2頁
13.人物描寫一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 教案_第3頁
13.人物描寫一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 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3. 人物描寫一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課時目標】知識與能力:讀懂難理解的字詞。過程與方法: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體會祥子的善良樸實和他對生活的希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祥子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的性格特征?!窘虒W重點】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體會祥子的善良樸實和他對生活的希望?!窘虒W難點】通過人物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挺脫”是什么意思?挺脫:強勁結實;挺括舒展。2.作者簡介: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2、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老舍的文學語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賞,幽默詼諧,具有較濃的北京韻味。3.這篇文章選自駱駝祥子,題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設計意圖:理解了課文的題目及作者,才能更好地學習文本。二、精讀肖像描寫,品讀人物形象。1.學生讀課文,解決課文中難理解的字詞。2.出示自學提示: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祥子的,從中看出祥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學、勾畫、批注、交流)3.學生匯報。(1)文章從裝束、體態(tài)、體型、容貌等方面來對祥子進行外貌描寫。(板書)(2)“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是的,他無疑可以成為

3、最出色的車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边@兩句話把祥子刻畫得有血有肉,鮮活豐滿。4.從以上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健壯、樸實、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充滿生氣,充滿活力,對生活充滿信心的舊中國北京人力車夫的形象。(板書)設計意圖: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寫,體會祥子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三、拓展延伸。1.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曾經是那么要強的頭等車夫,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他善良純樸,對生活具有像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后來他又變成什么樣了呢?2.出示資料:祥子,多么體面的祥子,變成個又瘦又臟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發(fā)有時候一個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么

4、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qū)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獨自拉著車,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幫兒車,要是高興的話,他還肯跑一氣,專為把別人落在后邊。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么橫切別的車,什么故意拐硬彎,什么別扭著后面的車,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原先他以為拉車是拉著條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險。現(xiàn)在,他故意的耍壞;摔死誰也沒大關系,人都該死!3.體會祥子的性格特點,并說說什么原因造成祥子性格的變化。祥子漸漸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棄、行尸走肉般的無業(yè)游民。原因是舊中國的黑暗,文章控訴了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了軍閥混戰(zhàn)、黑暗統(tǒng)治下的北平底層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4.同學們課后可以找來駱駝祥子這本書讀一讀。設計意圖:拓展資料,激發(fā)學生閱讀整部著作的興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